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僵菌可湿性粉剂的研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爱文 刘维真 +3 位作者 农向群 邓春生 郭武棣 姜斌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3期118-120,共3页
选择合适的助剂与填料配制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通过混合粉碎过程的研究,得到抑菌作用小、理化性能优良的可湿性粉剂小试产品3号和4号,其润湿性小于3分钟,悬浮率和孢子萌发率均为85%以上。成品细度:98%通过325筛目。经10~20℃室温贮存8... 选择合适的助剂与填料配制白僵菌可湿性粉剂,通过混合粉碎过程的研究,得到抑菌作用小、理化性能优良的可湿性粉剂小试产品3号和4号,其润湿性小于3分钟,悬浮率和孢子萌发率均为85%以上。成品细度:98%通过325筛目。经10~20℃室温贮存8个月后孢子萌发率为85%左右,与纯孢粉无显著差异。室内测定:含孢量500亿/克可湿性粉剂的杀虫效果为95%,LC50为7.30×105孢子/ml,LT50为113.6小时。田间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可湿性粉剂 玉米螟
下载PDF
芜菁夜蛾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对寄主死亡率及死亡速度的关系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怀文 张刚应 张善稿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1年第4期154-156,共3页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芜菁夜蛾线虫北京品系与亚洲玉米螟幼虫接触时间,对玉米螟死亡率和死亡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在0.5、1、2小时内,玉米螟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35.3、50.7和61%。4小时以上各处理... 在试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芜菁夜蛾线虫北京品系与亚洲玉米螟幼虫接触时间,对玉米螟死亡率和死亡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线虫与玉米螟接触时间在0.5、1、2小时内,玉米螟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分别为35.3、50.7和61%。4小时以上各处理玉米螟死亡率均达92%以上,差异不明显。线虫与玉米螟接触0.5、8和12小时,其寄主体内进入的线虫数分别为1.2、7.9和23.8~28.3条/虫。玉米螟幼虫的死亡速度也随进人体内线虫数增多而加快,进入一条线虫的寄主在48~96小时内死亡,2~5条线虫的72小时内死亡,6~30条的48小时死亡,31条以上的24小时内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菁蛾线虫 线虫 玉米螟 死亡率
下载PDF
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对亚洲玉米螟的室内毒力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仁华 甘丽萍 +5 位作者 秦洪文 周大详 李彦杰 杨俊年 汪正周 余顺慧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0-12,共3页
为了探索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作为生物农药的潜力,试验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主要农业害虫之一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3龄幼虫进行室内感染,并测试其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当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浓度为1.0&... 为了探索家蚕病原性微孢子虫作为生物农药的潜力,试验用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Nose-ma bombycis)对主要农业害虫之一的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3龄幼虫进行室内感染,并测试其室内毒力。结果表明:当家蚕微孢子虫孢子浓度为1.0×107/mL时,玉米螟幼虫死亡率达80%,校正死亡率高达75%;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2.5×105/mL;不同浓度的家蚕微孢子虫对玉米螟幼虫的杀灭效果有极显著差异。说明将家蚕微孢子虫开发为生物农药具有较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微孢子虫 亚洲玉米螟 生物防治
下载PDF
玉米螟微孢子虫增殖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郭蓓琳 李秉钧 问锦曾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89年第1期30-33,共4页
玉米螟微孢子虫在寄主玉米螟体内,孢子的数量增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影响增殖的因子有接种剂量、接种虫龄和温度等。26℃下,以1×10~6孢子/虫接种三龄幼虫,19天后收获,得到最大产孢量,6.3×10~3孢子/虫。以3.2×10~7孢... 玉米螟微孢子虫在寄主玉米螟体内,孢子的数量增殖符合逻辑斯蒂增长模型。影响增殖的因子有接种剂量、接种虫龄和温度等。26℃下,以1×10~6孢子/虫接种三龄幼虫,19天后收获,得到最大产孢量,6.3×10~3孢子/虫。以3.2×10~7孢子/ml液涂卵接种一龄幼虫,15天后收获,得到最大产孢量为1.2×10~3孢子/虫。70%的产孢量是从幼虫丝腺、马氏管和唾腺获得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螟 微孢子虫 孢子增殖
下载PDF
两种玉米螟微粒子虫对玉米螟致病性的比较 被引量:5
5
作者 王万成 问锦曾 《生物防治通报》 CSCD 1992年第3期104-106,共3页
室内试验,用微粒子虫Nosema furnacalis(Nf)和N.pyrausta(Np)系列浓度孢子接种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每头虫吞食15个孢子,绝大部分虫均可感染。Nf和Np对亚洲玉米螟的LD50分别为1255和29015孢子/头。LT50随Nf的接种剂量由1.5×10~5增至1... 室内试验,用微粒子虫Nosema furnacalis(Nf)和N.pyrausta(Np)系列浓度孢子接种亚洲玉米螟3龄幼虫,每头虫吞食15个孢子,绝大部分虫均可感染。Nf和Np对亚洲玉米螟的LD50分别为1255和29015孢子/头。LT50随Nf的接种剂量由1.5×10~5增至1.5×10~6孢子/头,而由7.4天减至5.2天。但在同样剂量下,Np对亚洲玉米螟的LT50要比Nf的长2.2至3.5倍。由此认为Np较Nf更适于作为玉米螟虫口的长效控制因子,特别是在Nf难以在亚洲玉米螟种群中持续的2~3代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暝 微粒子虫 致病性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微孢子虫病控制技术 被引量:2
6
作者 文丽萍 王振营 +2 位作者 何康来 白树雄 周大荣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8,共6页
利用与人工饲料相混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对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烟曲霉素B 453、565和683μg/g的剂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食药1代时,幼虫和成虫感染率分别... 利用与人工饲料相混合的方法,比较了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对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烟曲霉素B 453、565和683μg/g的剂量处理都显著降低了亚洲玉米螟微孢子虫病的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食药1代时,幼虫和成虫感染率分别比对照平均减少44.4%~61.1%和41.7%~50%,其感染强度都由原来的严重感染分别下降为轻度感染。幼虫存活率、化蛹率、成虫繁殖力也均显著高于对照。连续处理3代饲喂烟曲霉素B对玉米螟生长发育没有不利影响,对微孢子虫病的控制作用随处理世代数的增加亦有增加的趋势。不同剂量的烟曲霉素B处理间的防效差异不显著,453μg/g可作为亚洲玉米螟大量饲养中控制微孢子虫病的推荐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人工大量饲养 微孢子虫病 控制技术 烟曲霉素B 剂量 感染率 感染强度 生长发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