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乡愁乌托邦”的祛魅叙事——论黄锦树和他的马华文学 |
骆江瑜
|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2
|
乡愁乌托邦:1920年代乡土小说的情感结构 |
古世仓
桂尽贤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3
|
跨越时空的逆袭——《她乡》与《我乡》中的乌托邦式怀旧 |
戚涛
杨甜甜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
2021 |
4
|
|
4
|
塔夫里与柯布西耶——关于建筑的现代性 |
徐明松
|
《建筑师》
|
2013 |
1
|
|
5
|
论乔治·奥威尔小说中的怀旧情结 |
韩利敏
|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0 |
|
6
|
衔辛流连怀旧与乌托邦之间——漫谈竹久梦二的世情文 |
李娜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3 |
0 |
|
7
|
生态文艺批评视野中的文学怀旧策略 |
倪晓燕
|
《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0 |
|
8
|
陌生化认知·乡愁乌托邦·审美现代性——论科幻小说的美学意蕴 |
吴亮银
|
《中州大学学报》
|
2022 |
0 |
|
9
|
托马斯·沃尔夫《网与石》的空间叙事分析 |
季春雨
|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8 |
0 |
|
10
|
声像蒙太奇:多重语境中的审美形式及其意义--以电影《城南旧事》《老炮儿》和《路边野餐》的美学分析为例 |
周晓燕
王杰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11
|
乌托邦冲动的美学形式——论鲁迅作品中的现代悲剧观念 |
史晓林
王杰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0 |
1
|
|
12
|
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理论结构论纲 |
王杰
|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3
|
韵与余韵:黑衣壮民歌之美——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价值及其演变 |
向先清
范秀娟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1 |
0 |
|
14
|
“反思”和“修复”:两种乡愁乌托邦的现代生成和文学表达——以1920年代鲁迅与废名的乡土小说为中心 |
桂尽贤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1 |
2
|
|
15
|
20世纪前半期海派舞蹈的审美现代性阐释 |
陈正勇
|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
2020 |
0 |
|
16
|
日常生活符号中的“乡愁乌托邦”——《四个春天》悲剧美学研究 |
徐立伟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0 |
0 |
|
17
|
乡愁乌托邦与沈从文《边城》中的悲剧性表达 |
肖琼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
2020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