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Roy adaptation model nursing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被引量:1
1
作者 Guang-Hong Han Xiao-Li Pang Wei-Jie Gao 《Aging Communications》 2021年第4期1-5,共5页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Roy adaptation model nursing in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Methods: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 Objective: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Roy adaptation model nursing in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China.Methods:We systematically searched the Cnki,Wanfang and Vipdatabases,to ge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Roy adaptation model nursing in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The search period was from inception to October 2020.According to the Cochrane risk bias assessment tool,the quality of the studies included was appraised.Results:A total of 55 studies were retrieved,and 11 were eventually included in the study.Among the studies included,the first study was published in 2008.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11 studies included was relatively low.Conclusions:The overall quality of th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Roy adaptation model nursing in individuals suffering from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was not high,which would hinder the evidence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clinical practi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oy adaptation model Systematic review Randomize controlled trial NURSING
下载PDF
A new cooperative approach for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to receive timely and effective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perfusion in China 被引量:7
2
作者 Jin-Chuan YAN Yang YAN +2 位作者 Cui-Ping WANG Liang-Jie XU Yi LIANG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7期602-607,共6页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less than 30% of these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effectively in China. Delayed treatment is a leading cause.... Backgroun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is the most serious typ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However, less than 30% of these patients have been treated effectively in China. Delayed treatment is a leading cause. This study aimed to evaluate a new regional cooperative model for improving the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n AMI patient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458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EMI) patients was performed.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terms of before or after the model were implemented. First medical contact-to-device time (FMC2D), Door to device time (D2D), referral time, cardiac functions, mean cost,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and 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ean FMC2D time, D2D time and referral time of the mode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of the model group increased but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at 6 months after discharge. These re- sults also showed that mean costs and days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reduced. The MACE rate was reduced in the model group.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new model decreased the FMC2D time,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cardiac function and therapeutic effect of STEMI patients as well as decreased the financial burd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First medical contact Regional cooperative rescue model
下载PDF
Bifunctional staining for ex vivo determination of area at risk in rabbits with reperfused myocardial infarction
3
作者 Yuanbo Feng Zhan-Long Ma +5 位作者 Feng Chen Jie Yu Marlein Miranda Cona Yi Xie Yue Li Yicheng Ni 《World Journal of Methodology》 2013年第3期27-38,共12页
AIM: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studying myocardial area at risk(AAR)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correlation with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 MRI). METHODS: Nine rabbits were anesthetized, intubated and subjec... AIM: To develop a method for studying myocardial area at risk(AAR)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in correlation with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 MRI). METHODS: Nine rabbits were anesthetized, intubated and subjected to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 of the left circumflex coronary artery(LCx) to induce myocardial infarction(MI). ECG-triggered c MRI with delayed en-hancement was performed at 3.0 T. After euthanasia, the heart was excised with the LCx re-ligated. Bifunctional staining was performed by perfusing the aorta with a homemade red-iodized-oil(RIO) dye. The heart was then agar-embedded for ex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d sliced into 3 mm-sections. The AAR was defined by RIO-staining and digital radiography(DR). The perfusion density rate(PDR) was derived from DR for the AAR and normal myocardium. The MI was measured by in vivo delayed enhancement(i DE) and ex vivo delayed enhancement(e DE) c MRI. The AAR and MI were compared to validate the bifunctional straining for cardiac imaging research. Linear regression with Bland-Altman agreement, one way-ANOVA with Bonferroni's multiple comparison, and paired t tests were applied for statistics.RESULTS: All rabbits tolerated well the surgical procedure and subsequent c MRI sessions. The openchest occlusion and close-chest reperfusion of the LCx, double suture method and bifunctional staining were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all animals. The percentage MI volumes globally(n = 6) and by slice(n = 25) were 36.59% ± 13.68% and 32.88% ± 12.38% on i DE, and 35.41% ± 12.25% and 32.40% ± 12.34% on e DE.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for MI determination with excellent linear regression correspondence(r global = 0.89; r slice = 0.9) between i DE and e DE. The percentage AAR volumes globally(n = 6) and by slice(n = 25) were 44.82% ± 15.18% and 40.04% ± 13.64% with RIO-staining, and 44.74% ± 15.98% and 40.48% ± 13.26% by DR showing high correlation in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r global = 0.99; r slice = 1.0). The mean differences of the two AAR measurements on BlandAltman were almost zero, indicating RIO-staining and DR were essentially equivalent or inter-replaceable. The AAR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than MI both globally and slice-by-slice(P < 0.01). After correction with the background and the blank heart without bifunctional staining(n = 3), the PDR for the AAR and normal myocardium was 32% ± 15% and 35.5% ± 35%, respectively,which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P < 0.001), suggesting that blood perfusion to the AAR probably b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was only less than 10% of that in the normal myocardium.CONCLUSION: The myocardial area at risk in ischemic heart disease could be accurately determined postmortem by this novel bifunctional staining, which may substantially contribute to translational cardiac imaging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perfused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Rabbit model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Oil-red-o dye Iodized oil
下载PDF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4
作者 郭璇 张莉 +2 位作者 杨宇莹 董辉 杨建中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4期518-522,共5页
目的 分析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597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急诊收治... 目的 分析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 挑选2020年1月—2021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AMI患者597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护理干预,选取2021年7月—2022年12月急诊收治的597例AMI患者设为观察组,实施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救治流程时间、心肌酶谱水平、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完成院内首份心电图时间、急诊球囊开通时间、急诊室停留时间、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治疗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出院前1 d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并发症出现的概率及病死率方面,观察组(分别为3.69%、1.68%)均比对照组(11.22%、7.71%)低(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5.64%)比对照组(79.06%)高(P<0.05)。结论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在了AMI患者救治过程中能有效缩短各个救治流程时间,减少心肌损伤,提升救治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时间节点为导向的院内快速急救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护理满意度 抢救效果
下载PDF
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在诊断4a型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5
作者 吴雨洁 邓博 +4 位作者 郭明全 王珏 何烨 孟浩宇 王连生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8期574-579,共6页
目的与单一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cTnT)进行对比,初步探索多重心肌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cTnT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模型在诊断4a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 目的与单一标志物高敏肌钙蛋白T(cTnT)进行对比,初步探索多重心肌标志物[和肽素(copeptin)、cTnT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模型在诊断4a型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3月至1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术后cTnT升高超过正常参考值上限(URL)第99百分位数的非AMI患者。根据《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按照术后是否出现4a型AMI将患者分为非4a型AMI组和4a型AMI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金纳米组装体免疫传感阵列(ciGold)测定AMI生物标志物浓度。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一标志物和多重联合心肌标志物诊断模型的诊断性能,从ROC曲线获得敏感性和特异性,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ROC)评估各自诊断价值。使用Kappa分析评估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与《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诊断的一致性。结果共纳入65例患者,女性占23.1%。ROC曲线分析显示,多重联合心肌标志物诊断模型的特异性为96.5%,敏感性为92.3%,符合率为94.6%,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96.2%,AUCROC为0.979。cTnT模型的特异性为94.2%,敏感性为100%,符合率为95.7%,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4.9%,AUCROC为0.987。虽然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诊断敏感性较低(P=0.011),但具有更高的特异性(P=0.016)。两种诊断模型准确性的AUCROC差异性分析提示P>0.05,诊断准确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Kappa分析结果表明,多重联合心肌标志物检测模型与《第四版心肌梗死通用定义》诊断4a型AMI具有高度一致性,Cohen′s Kappa系数为0.818。结论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与cTnT在诊断4a型AMI方面性能相近,诊断一致性高,但联合检测模型具有更高的特异性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a型心肌梗死 和肽素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钙蛋白T 多重标志物联合检测模型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预测模型的构建
6
作者 刘晶晶 刘浩 于秀平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84-89,共6页
目的建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6例老年AMI患者,依据术后6个月时HF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MI-HF组89例和... 目的建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2年1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26例老年AMI患者,依据术后6个月时HF发生情况将其分为AMI-HF组89例和非AMI-HF组237例。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AMI并发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的性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非AMI-HF组比较,AMI-HF组年龄>75岁、糖尿病患者比率以及Gensini评分、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尿酸、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3级比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Gensini评分、NT-proBNP、hs-CRP是老年AMI患者PCI后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TIMI分级是其保护因素(P<0.05)。基于筛选的危险因素计算出C-Index后,采用ROC曲线评估C-Index对HF的预测能力,结果显示AUC为0.878(95%CI:0.834~0.921),灵敏度为86.52%,特异度为75.95%,准确率为78.83%。结论年龄、Gensini评分、NT-proBNP、hs-CRP是老年AMI患者PCI后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TIMI分级是其保护因素,据此构建的模型可预测HF发生风险,从而辅助临床早期识别HF高危人群,并进行个体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心力衰竭 老年人群 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 预测模型
下载PDF
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秦小金 刘晶涛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684-688,共5页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 目的探讨Roy适应模式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介入治疗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后采用常规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Roy适应模式的延续性护理。分别于干预前、干预1 a时,应用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估2组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MAQ)评估2组患者的抗血小板、抗凝药物服用依从性,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2组患者随访1 a,统计1 a内发生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药物服用依从性强患者占比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969,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 a时,2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PTGI、CQQ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分别为23.33%(14/60)、8.33%(5/60),观察组患者的MACE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oy适应模式用于STEMI介入治疗后的延续护理中能显著提高患者创伤后成长水平及二级预防药物服用依从性,减少MACE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ROY适应模式 延续护理
下载PDF
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晓涛 陈晓杰 +4 位作者 梁春玲 张然 杨玉红 黄超联 杨大为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 目的探讨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建立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经PCI治疗的急性前壁STEMI患者273例,以术后随访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MACE)为终点事件,根据患者出院时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经Cox分析判断影响患者预后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并据此建立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模型。结果273例患者中MACE发生率为20.15%(5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24.25±3.91)个月。Cox回归分析显示,QRS波群时限(HR=1.043,95%CI 1.025~1.061,P<0.001)、存在Q波(HR=2.078,95%CI 1.148~3.762,P=0.016)、存在碎裂QRS波群(HR=1.955,95%CI 1.121~3.409,P=0.018)、累计胸前导联个数≥3(HR=2.728,95%CI 1.409~5.282,P=0.003)、胸前导联累积R波幅度总和(HR=0.973,95%CI 0.955~0.992,P=0.005)、胸前导联R波振幅总和/(S波+Q波)振幅总和比值[R/(Q+S)](HR=0.291,95%CI 0.118~0.715,P=0.007)为预测本研究定义的MACE发生的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基于胸前导联QRS波群危险特征建立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MACE具有良好的准确性且AUC为0.722。结论基于心电图胸前导联QRS波群特征的风险评分预测模型在PCI治疗急性前壁STEMI患者中对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风险评分模型
下载PDF
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相关危险因素的套索回归分析
9
作者 张浩 贾博 +6 位作者 乔环宇 杨波 杨璟 黑飞龙 侯晓彤 朱俊明 刘永民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4年第3期210-217,共8页
目的探索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急性心肌梗死(P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PAM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AMI为终点,随机将这些... 目的探索A型主动脉夹层(TAAD)术后急性心肌梗死(PAMI)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PAMI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TAAD患者的临床资料。以PAMI为终点,随机将这些患者的70%划分为训练集,剩余30%的患者划分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应用套索(LASSO)回归探寻危险因素,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并在验证集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206例患者,83例(6.9%)患者发生终点事件。LASSO回归分析表明冠脉灌注不良、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淀粉酶、手术时间、心肺转流时间对TAAD PAMI有较高的重要度。根据预测因子构建出的模型在训练集中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C-index)为0.843,且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模型在验证集中的C-index为0.845。在预测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50%的患者中,校准曲线表明预测风险和观测风险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形成的TAAD患者PAMI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能力,有助于临床医生早期干预PAMI的发生发展,进而提高TAAD患者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主动脉夹层 术后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保护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及效能评价
10
作者 陈静婉 王戏丹 +2 位作者 翁文超 周一波 唐彪 《浙江医学》 CAS 2024年第18期1938-1943,I0003,共7页
目的基于心肌做功超声显像技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新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A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193例,出院后常规随访6个月,根据左心室... 目的基于心肌做功超声显像技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新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金华市中心医院确诊AMI并接受急诊PCI患者193例,出院后常规随访6个月,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50%分为心力衰竭组31例和无心力衰竭组162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常规超声检测指标[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和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二维斑点追踪参数整体纵向应变(GLS)及心肌做功参数[整体做功指数(GWI)、整体有用功(GCW)、整体无用功(GWW)和整体做功效率(GWE)]。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ASSO)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Bootstrap法计算一致性指数,绘制ROC曲线计算AUC,采用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进行预测效能验证。结果与无心力衰竭组比较,心力衰竭组年龄、峰值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GLS和GWW均增加,而完全血运重建率、GWI、GCW、GWE均降低(均P<0.05)。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峰值cTnI、GLS和GWW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6个月新发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而GWI是保护因素(均P<0.05)。Bootstrap法计算列线图一致性指数为0.856;ROC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AUC为0.893(95%CI:0.842~0.935,P<0.001),提示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能较好;校准曲线显示有较好的吻合度,决策曲线显示有较好的临床净获益比。结论AMI患者急诊PCI术后仍有一定的新发心力衰竭风险,二维超声斑点追踪和无创心肌做功超声显像技术能够较好地评估心肌舒缩功能;列线图模型对指导临床早期识别新发心力衰竭的高危人群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力衰竭 列线图 斑点追踪 整体纵向应变 整体无用功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11
作者 黄春艳 吴丹丹 汪晓敏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8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AMI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依从性将其分为依从性良好组(225例)和依从性不良组(203例)。分析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收治的428例AMI患者作为训练集,根据依从性将其分为依从性良好组(225例)和依从性不良组(203例)。分析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基于回归分析结果构建预测模型,绘制该模型预测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再以同期收治的72例AMI患者作为验证集进行外部验证。结果依从性良好组与依从性不良组年龄、居住地、文化程度、血运重建方式、月收入水平、家庭支持度和医护人员督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为农村(OR=1.853)、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OR=2.481)、月收入水平≤5000元(OR=3.105)、家庭支持度较差(OR=2.695)和无医护人员督促(OR=2.171)是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将居住地的标准化β值赋分为1分,经处理后得到各因素权重对应的整数值。其中0分患者未出现依从性不良情况,7分患者依从性不良发生率高达96.00%。训练集预测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76(95%CI:0.731~0.925),验证集为0.893(95%CI:0.755~0.967)。训练集与验证集预测曲线与标准曲线较为吻合;当模型预测概率阈值在0.16~0.84时,实施干预获得的临床获益最高。结论AMI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主要受居住地、文化程度、家庭支持度、月收入水平和医护人员督促情况等影响。基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AMI患者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脏康复 影响因素 预测模型 依从性
下载PDF
基于检验指标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12
作者 杨茹 李保林 +2 位作者 梁微微 王文慧 魏世杰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4期2057-2061,共5页
目的基于检验指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300例急性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 目的基于检验指标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2年8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300例急性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随访1年是否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观察组(发生,61例)和对照组(未发生,239例)。对2组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AMI预后的列线图模型;采用校正曲线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采用决策曲线评估预测模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观察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评分(Gensini评分),胱抑素C(CysC)、脑钠肽(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水平,以及白细胞计数>10.0×10^(9)/L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CysC、BNP、hs-CRP和HMGB1水平升高是AMI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C指数为0.791(95%CI:0.486~0.984),校准曲线趋近于理想曲线。决策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0.17时,此预测模型在预测AMI患者预后不良风险方面可以提供额外的临床净收益。结论该研究构建了AMI患者预后不良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医护人员认识AMI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尽早制订个性化对策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不良心血管事件 预后 危险因素 列线图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影响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构建
13
作者 郝云涛 丁玲玲 +1 位作者 万艳波 王勇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08-118,共11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6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安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19例行pPCI术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模型组(n=346)和验证组(n=173)。根据p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发生情况,将模型组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结果Killip心功能III/IV级、术后TIMI分级≤2级、术后无复流、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wave,fQRS波)、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是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影响因素(P<0.05)。模型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显示,Nomogram模型校准曲线和理想曲线的一致性良好,两组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分别为χ^(2)=2.135、P=0.977,χ^(2)=3.756、P=0.878;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模型组和验证组患者p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7、0.811;决策曲线显示,急性STEMI患者根据该模型预测pPCI术后6个月内MACE发生风险的净收益较高。结论Killip心功能III/IV级、术后TIMI分级≤2级、术后无复流、NT-proBNP、LVEF、fQRS波及hs-CRP是急性STEMI患者pPCI术后6个月内MACE的影响因素,以此构建的风险预测Nomogram模型的预测效能及适用性较好,可用于预测急性STEMI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影响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武汉地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后并发心力衰竭风险的诊断预测模型: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14
作者 陈宏 陈阵 陈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3期1-5,17,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23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1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并发心力衰竭(HF)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8月至2023年5月武汉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15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7∶3的比例将其中503例患者作为训练集,212例患者作为验证集。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构建STEMI患者发生HF的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评估列线图模型的临床效能。结果经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筛选,年龄、高血压史比例、入住CCU比例、住院天数、发病至入院时间、D-二聚体(DD)是STEMI患者发生HF的影响因素(P<0.05)。构建预测模型,训练集ROC的Cutoff=0.094、曲线下面积(AUC)=0.966,并通过nomogram进行可视化呈现。再利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De Long检验显示训练集和验证集ROC曲线的AUC无显著差异(P>0.05),且验证集nomogram图的赋值评分及趋势与训练集基本相同。结论本研究顺利构建STEMI患者经PCI术后并发HF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和推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预测模型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以LEARNS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郝翠英 杨玲 +3 位作者 张质彬 唐伟 杨柳兵 刘向龙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84-389,共6页
目的:探讨以LEARNS[聆听(L)、建立(E)、应用(A)、提高(R)、反馈教学(N)、强化(S)]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PCI术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 目的:探讨以LEARNS[聆听(L)、建立(E)、应用(A)、提高(R)、反馈教学(N)、强化(S)]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PCI术后中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20例AMI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及B组,每组例数均为60例。采用常规措施对A组患者进行干预,采用以LEARNS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联合A组患者常规措施对B组患者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时间均为12个月。比较两组知信行水平、疾病感知情况、心理状态及自我管理能力(干预前、随访12个月后),遵医情况(干预期间)。结果:两组随访12个月后的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情绪陈述、严重后果、疾病周期性评分、心理状态相关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相比于A组,B组更低;两组治疗控制性、个人控制性、疾病相关性、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各项评分均提高,且B组变化明显(P<0.05)。干预期间,相比于A组,B组服药、饮食、作息规律、运动锻炼、心绞痛预防管理、戒烟戒酒及定期复查遵医率均更高(P<0.05)。结论:AMI患者PCI术后经LEARNS模式为基础的健康教育可有效促进疾病感知及知信行水平的改善,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遵医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健康教育 LEARNS模式
下载PDF
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16
作者 王俊 汤媛 《中国标准化》 2024年第14期317-320,共4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参与研究,以随机方式给予分组。对...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以及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0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74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参与研究,以随机方式给予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病发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长﹑心绞痛疼痛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住院时间更低(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以及焦虑情绪更优(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降低不良情绪,帮助患者保持血压以及心率稳定性,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化循证护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血压
下载PDF
PERMA模式护理干预对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和心理弹性的效果
17
作者 牛宗香 张芳 +2 位作者 张敏 王新霞 张方霞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PERMA模式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急诊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PE... 目的探讨PERMA模式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行经皮冠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运动恐惧和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急诊PCI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基于PERMA模式护理干预。在入院第2天和干预6周后采用运动恐惧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进行效果评价。结果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TSK-Heart-C量表的害怕受伤、自身功能下降、避免运动、感知到心脏危险4个得分及总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干预6周后的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CD-RISC量表中坚韧、自强、乐观维度得分及总分均增加,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PERMA模式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运动恐惧程度,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对改善急诊PCI术后患者心脏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术 PERMA护理模式 运动恐惧 心理弹性
下载PDF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护能力的影响
18
作者 李建文 曾小泉 +1 位作者 龙丰云 喻道舫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154-157,共4页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患者。对... 目的分析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对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弹性水平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江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聚焦解决护理模式,观察两组干预后的心理弹性水平、自护能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心理弹性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自护能力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聚焦解决护理模式可改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弹性水平,提高患者的自护能力,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焦解决护理模式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弹性水平 自护能力
下载PDF
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风险预测模型与验证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瑢 《全科护理》 2024年第4期764-767,共4页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医院3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即训练集210例,验证集90例。... 目的: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3年1月医院300例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人按7∶3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即训练集210例,验证集9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emer-Lemeshow检验评估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高血肌酐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低、左前降支罪犯血管、急性心律失常、Killip心功能分级(≥Ⅲ级)是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心搏骤停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因素构建预警模型,训练集的Hose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173;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6[95%CI(0.851,0.94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71.3%。验证集Hose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P=0.407;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95%CI(0.809,0.961),P<0.00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7%、81.5%。结论:基于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可为临床工作者评估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心搏骤停的风险提供参考依据,以降低心搏骤停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急性心肌梗死 心搏骤停 危险因素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张家口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时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
20
作者 杨博 李方江 +1 位作者 张泽鹏 鲁濛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0期5-10,共6页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2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 目的 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模型,并评价其有效性。方法 收集张家口地区2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急诊P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为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和非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进行预测。利用ROC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DAC曲线评价其鉴别力、校准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使用Hosmer-Lemeshow检验评估校准度,使用内部抽样法进行验证。结果 构建不同模型取最小AIC值,最终将收缩压、Killip分级、多支病变、BNP升高、白介素6、超氧化物歧化酶纳入预测模型中绘制列线图,AUC面积为0.818(95%CI:0.748~0.88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和实际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表明列线图具有临床实用价值。结论 缺血/再灌注损伤预测模型有较高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可以筛选高危人群,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地区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损伤 预测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