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IS的《洛阳伽蓝记》北魏洛阳城功能空间研究
1
作者 孙润丰 刘文佳 《城市建筑》 2024年第4期29-32,共4页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北魏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研究利用《洛阳伽蓝记》及相关考古文献资料,构建北魏洛阳城功能空间GIS数据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城中不同功能空间主要占据的地点不同,交通的便利性、礼制的需求及北魏...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北魏时期重要的文献资料之一,研究利用《洛阳伽蓝记》及相关考古文献资料,构建北魏洛阳城功能空间GIS数据库并对其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城中不同功能空间主要占据的地点不同,交通的便利性、礼制的需求及北魏时期宗教繁荣的社会背景是构成北魏洛阳城功能空间形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GIS 功能空间
下载PDF
20世纪以来《洛阳伽蓝记》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建国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6-720,共5页
20世纪以来的《洛阳伽蓝记》研究,在其作者身世、文本笺注、文体特征、史学价值、人文地理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与南北朝的其他专书研究相比,其研究状况相对滞后,它在北朝史学、中古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 20世纪以来的《洛阳伽蓝记》研究,在其作者身世、文本笺注、文体特征、史学价值、人文地理及文学成就等方面均获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与南北朝的其他专书研究相比,其研究状况相对滞后,它在北朝史学、中古佛学、中古文学、语言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以及宗教建筑等课题上的研究价值和研究空间仍需大力开拓和进一步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洛阳伽蓝记》研究 回顾 展望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中的女性与佛教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丹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92-97,共6页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城内佛寺众多的景象。北魏佛教的传播目的是教化与安抚民众,而女性作为民众的一部分,自然也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洛阳伽蓝记》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身上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染指佛教,这些女性或痴迷佛教、... 《洛阳伽蓝记》记载了北魏洛阳城内佛寺众多的景象。北魏佛教的传播目的是教化与安抚民众,而女性作为民众的一部分,自然也与佛教有一定的关系。《洛阳伽蓝记》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身上有两大鲜明特点:一是染指佛教,这些女性或痴迷佛教、直接参与佛教活动,或间接从行为活动中阐发佛教教义;二是才华横溢,这些女性技艺卓绝、才思敏捷,她们身上处处体现着女性的主体意识,这与当时社会流行的佛教思想有直接关系。究其原因,一是大乘佛教思想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二是大乘佛教思想触发了女性意识的觉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大乘佛教 女性意识
下载PDF
过渡与衔接:《洛阳伽蓝记》小说价值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赵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70-174,共5页
《洛阳伽蓝记》中小说部分与魏晋六朝小说相比,不但篇幅加长、情节曲折、形象鲜明,更具叙述效果和文学色彩,而且已经初步具有了"有意为小说"的创作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洛阳伽蓝记》一改之前小说或偏重志怪、或偏重志人的写... 《洛阳伽蓝记》中小说部分与魏晋六朝小说相比,不但篇幅加长、情节曲折、形象鲜明,更具叙述效果和文学色彩,而且已经初步具有了"有意为小说"的创作意识。更为重要的是,《洛阳伽蓝记》一改之前小说或偏重志怪、或偏重志人的写作手法,兼容二者而又融会贯通,写志怪而兼及人事,叙人事而间有志怪,达到了真实与虚幻的完美结合,成为后世唐传奇的先声。《洛阳伽蓝记》因此成为联结六朝小说与唐传奇之间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板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小说价值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史学价值探微 被引量:1
5
作者 赵莉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4年第3期125-128,共4页
《洛阳伽蓝记》虚实相间而兼有论赞之笔的书写形式,蕴含着两汉史家之遗意,于行文之际充分展现了作者杨衒之的家国兴亡之感和其独特的史观、史才与史识,也体现了中国史学传统的基本精神内核。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史学价值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的政治文化省思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柳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5期54-59,共6页
"北地三书"之一《洛阳伽蓝记》饱蕴杨衒之的士夫情怀。对往昔荣耀帝国的骄傲、对北魏堕落败亡的愤激、对乱离之世的悲怆、哀悯,时空移换的沧桑慨叹,构成了该书化不开的浓浓的情感底色。而在浓郁又不失节制的情怀书写之外,该... "北地三书"之一《洛阳伽蓝记》饱蕴杨衒之的士夫情怀。对往昔荣耀帝国的骄傲、对北魏堕落败亡的愤激、对乱离之世的悲怆、哀悯,时空移换的沧桑慨叹,构成了该书化不开的浓浓的情感底色。而在浓郁又不失节制的情怀书写之外,该著更显现出杨衒之作为亲历前朝兴衰的朝廷官员的政治文化省思,体现出冷静理性的史家之志和客观谨严的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杨衒之 拓跋 北魏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双音新词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牛太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24-27,共4页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据调查出现671个双音新词,这些双音新词无论从结构或词形和意义上都呈现出新的特色。文章在对双音新词穷尽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双音新词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汉语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语料,据调查出现671个双音新词,这些双音新词无论从结构或词形和意义上都呈现出新的特色。文章在对双音新词穷尽调查的基础上,主要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对双音新词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书 《洛阳伽蓝记》 双音新词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的结果补语
8
作者 萧红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1期98-102,共5页
《洛阳伽蓝记》的结果补语正处于发展成熟期 。
关键词 及物动词 形容词 《洛阳伽蓝记》 结果补语 语法特点 中古汉语 述语 补语
下载PDF
空间:开启历史叙事的另一种可能——以《洛阳伽蓝记》为例
9
作者 杨阳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96-101,共6页
在时间维度上开启历史叙事作为历来惯用的手法,因其以一种较强的线性思维而备受青睐。北魏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则为后世开启了另一种视角——从空间维度介入历史叙事亦是一种可能。这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线性历史叙事,而是从空间... 在时间维度上开启历史叙事作为历来惯用的手法,因其以一种较强的线性思维而备受青睐。北魏杨衒之所著《洛阳伽蓝记》则为后世开启了另一种视角——从空间维度介入历史叙事亦是一种可能。这并不意味着摒弃传统的线性历史叙事,而是从空间层面对历史叙事加以完备及补充,从而在更加多维的视角中展现历史,并以此反思传统线性历史叙事其“空间性”的匮乏。尤其在社会文化“空间转向”全面渗透的当下,构建时间与空间共融的历史叙事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叙事 《洛阳伽蓝记》 空间视角
下载PDF
北魏洛阳城佛寺寺名文化刍议
10
作者 王静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21-24,共4页
北魏洛阳城佛寺的命名方式多样,或彰显强烈的政治意味,或具有浓厚的佛教色彩,或凸显儒家的世俗化倾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关键词 北魏洛阳城 佛寺 寺名文化
下载PDF
汉以前双音词在《洛阳伽蓝记》中的新义研究
11
作者 牛太清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7年第7期102-105,共4页
《洛阳伽蓝记》是研究中古词汇系统的一部重要的语料,据调查书中共有75个双音词先秦和汉已见,而在《洛》书中产生了新义。这些词的新生义,一是因引申而产生的新义,一是由修辞而产生的新义。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双音词 新义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之佛教观探微
12
作者 方宜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61-63,共3页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里,对佛教灵异事件详加描述,无不透露出他对佛教神秘力量的肯定,郁结着浓厚的佛教情节。而作者在现实中却是排佛的,他以国计民生为重,描述佛教灵异事件是对统治者佞佛迷梦的警醒。
关键词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 佛教观 考辨
下载PDF
状记实警 玄中透真——《洛阳伽蓝记》之“释”教观
13
作者 方宜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年第2期23-27,共5页
杨衒之在《洛阳伽蓝记》里,心念旧都,悲怆往昔,以状记佛寺警醒时局,记叙历史。作者虽有排佛之迹,然而其书中对佛教灵异事件详加描述,无不流露出他对佛教某种神秘力量的肯定,透露着浓郁的佛教思想。
关键词 杨衙之 《洛阳伽蓝记》 佛教观
下载PDF
读《洛阳伽蓝记》论佛教与世俗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磊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5-9,共5页
《洛阳伽蓝记》中的佛教与世俗有着特殊的相互嵌入关系:一方面佛教教义充实了世俗观念,另一方面佛教中的功德思想使得后世大兴寺庙求取无量功德。此外,在世俗建筑吸纳佛教建筑风格的同时,佛教建筑也融入世俗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丰富了佛... 《洛阳伽蓝记》中的佛教与世俗有着特殊的相互嵌入关系:一方面佛教教义充实了世俗观念,另一方面佛教中的功德思想使得后世大兴寺庙求取无量功德。此外,在世俗建筑吸纳佛教建筑风格的同时,佛教建筑也融入世俗文化中的多种元素,丰富了佛教建筑的表象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佛教教义 世俗社会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成语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苏慧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6期32-36,共5页
《洛阳伽蓝记》中的30余条成语有首次出现的成语和沿用前代典故、典籍的成语,部分在结构方式或表义形式上和现行成语很相似的普通四字格因其意义的单层性、指称的行为过于局限,遣词用字过于古雅,不适应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在结构上且在... 《洛阳伽蓝记》中的30余条成语有首次出现的成语和沿用前代典故、典籍的成语,部分在结构方式或表义形式上和现行成语很相似的普通四字格因其意义的单层性、指称的行为过于局限,遣词用字过于古雅,不适应人们日常交流的需要,在结构上且在词形上,始终没能取得固定的形式等原因无法定型为成语。部分典故词语存在转化为成语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成语 研究
下载PDF
佛教义理与《洛阳伽蓝记》的小说技法探微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全耀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74-77,共4页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著作,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志人小说秉承了史传文学实录的精神,作者在叙写这些人物的命运或佚闻趣事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向我们传达出了诸行无常、诸受皆苦、因果业报等佛教义... 《洛阳伽蓝记》是一部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著作,它在中国小说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其志人小说秉承了史传文学实录的精神,作者在叙写这些人物的命运或佚闻趣事的时候,也有意无意地向我们传达出了诸行无常、诸受皆苦、因果业报等佛教义理。而志异小说多与佛教相关,这些作品或隐或现地向我们传达出了一些基本的佛教义理,给我们不少人生的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佛教义理 小说技法
下载PDF
从《洛阳伽蓝记》看北魏时期佛寺园林造园思想及生产活动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娟 《艺术生活》 2020年第3期32-37,共6页
魏晋时期佛教兴起,文化与宗教交融渗透,佛寺的兴建孕育了佛寺园林这一新的类型诞生,促进我国造园艺术朝着多元化的发展与繁荣。该时期佛寺园林造园艺术兼容儒、释、道、玄等美学思想,造园手法精彩各异,类型丰富多样。通过对《洛阳伽蓝... 魏晋时期佛教兴起,文化与宗教交融渗透,佛寺的兴建孕育了佛寺园林这一新的类型诞生,促进我国造园艺术朝着多元化的发展与繁荣。该时期佛寺园林造园艺术兼容儒、释、道、玄等美学思想,造园手法精彩各异,类型丰富多样。通过对《洛阳伽蓝记》中记载的佛寺园林的造园特征、思想及生产活动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佛寺园林从内部造园逐渐走向外围园林化环境发展,从浓郁的神异色彩转化到自然色彩,在追求园林艺术精神与自然精神的同时兼顾居民的公共活动性及生产性。该研究为我国古代环境审美提供了一个重要参照对象,也为从古至今的造园活动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北魏佛寺园林 造园特征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中“无明与执取”的佛教观探微
18
作者 张全耀 《宜春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8-50,共3页
《洛阳伽蓝记》是一本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著作,然而,人们从佛教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的研究并不多,笔者认为,在作者笔下丰富的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可以从佛教无明与执取的角度进行解读,在作者笔下众多的人物中,既有对于富贵权势的无... 《洛阳伽蓝记》是一本与佛教有着密切关系的著作,然而,人们从佛教方面入手对其进行的研究并不多,笔者认为,在作者笔下丰富的材料中,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可以从佛教无明与执取的角度进行解读,在作者笔下众多的人物中,既有对于富贵权势的无明与执取,也有对世俗财富、感情与美色、荣誉名声的无明与执取。从佛教义理方面对《洛阳伽蓝记》的材料进行解读,不失为我们对其进行研究的一个较好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佛教义理 无明 执取
下载PDF
北魏洛阳的佛寺园林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铎 《华中建筑》 2005年第B07期138-140,共3页
该文论述了北魏洛阳佛寺园林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功能、园林类型、园景构成及其文化艺术特质;阐述了佛教文化在北魏洛阳园林空间中所创造的艺术奇迹。
关键词 北魏洛阳 佛寺园林 艺术特质
下载PDF
《洛阳伽蓝记》书写中的文史互见——悲剧性和宿命感笼罩的“洛阳”与“伽蓝”
20
作者 陈必应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02-108,共7页
《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北魏故都洛阳半个世纪内佛教发展的兴衰,在书写之中有着强烈的历史精神,深刻反映了北魏故都洛阳和“伽蓝”的命运。在《洛阳伽蓝记》中,故都洛阳带着浓厚的悲剧性:乱世下“人”的心灵悲歌,人世间“事”的盛衰浮沉,... 《洛阳伽蓝记》记录了北魏故都洛阳半个世纪内佛教发展的兴衰,在书写之中有着强烈的历史精神,深刻反映了北魏故都洛阳和“伽蓝”的命运。在《洛阳伽蓝记》中,故都洛阳带着浓厚的悲剧性:乱世下“人”的心灵悲歌,人世间“事”的盛衰浮沉,故都内“物”的幻灭色彩,洛阳城内发生的一切既是人心的呻吟,亦是时代的挽歌。作为主要书写对象的众多“伽蓝”是被宿命感所笼罩的:在出自佛教的“伽蓝”意象的多重象征下,通过时间、空间的交织勾勒出曾经繁华盛事下的佛国往事,而“洛阳”与“伽蓝”都无法预料、不能掌握、不可避免地走向毁灭,正是乱世中这种宿命感影响下的最终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伽蓝记》 北魏佛教 文史互见 悲剧性 宿命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