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s This a Poem or Notes Towards a Poem?——on Margaret Atwood’s Genre
1
作者 杨俊峰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27-30,共4页
文学作品的体裁按照四分法应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就诗歌而言,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注释”是否应算作文学体裁家族中的一员则很少有人去探讨。如果“注释”不能算作诗歌,那么,加拿大著名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Not... 文学作品的体裁按照四分法应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和戏剧,就诗歌而言,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注释”是否应算作文学体裁家族中的一员则很少有人去探讨。如果“注释”不能算作诗歌,那么,加拿大著名诗人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NotesTowardsaPoemThatCanNeverBeWritten”(为一首永远写不成的诗而作的注释)是否应算作诗呢?诗歌的定义又是什么呢?如果说诗歌的基本特征是通过抒发强烈的感受和情绪以反映社会生活,那么,我们应当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来探讨阿特伍德的这些印刷符号。诗可以写不出来,但可以想象出来,甚至口头表达出来。作品中的“你们”、“我们”的关系又是什么?是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特伍德 定义 诗歌 文学作品 文学体裁 IS Margaret notes POEM This TOWARDS Atwood’s GENRE
下载PDF
清代西域诗中的乌鲁木齐城市文化书写——以《历代西域诗钞》《清代西域诗辑注》为中心
2
作者 张亚华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2期103-112,共10页
以《历代西域诗钞》和《清代西域诗辑注》为中心,对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众多方面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出清代西域诗中乌鲁木齐城市文化书写的内容、特点及内涵,以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清代乌鲁木齐社会的本真。同时... 以《历代西域诗钞》和《清代西域诗辑注》为中心,对乌鲁木齐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等众多方面进行梳理,并归纳总结出清代西域诗中乌鲁木齐城市文化书写的内容、特点及内涵,以期能够更深层次地了解清代乌鲁木齐社会的本真。同时,挖掘清代西域诗中乌鲁木齐的城市文化书写,亦对当今研究乌鲁木齐的城市发展历程提供借鉴。清代西域诗中对乌鲁木齐地理文化的书写呈现出地名之多样、自然景观之奇、地域物产之丰的特点。通过对清代西域诗中乌鲁木齐城市文化书写内容的阐释,进而展现出城市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此窥见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及西域社会生活面貌,为西域文学和文献研究提供一个例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西域诗 乌鲁木齐 城市文化 《历代西域诗钞》 《清代西域诗辑注》
下载PDF
京兆唐才子秦韬玉诗校补——以高丽朝《夹注名贤十抄诗》为中心
3
作者 郭殿忱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80-86,共7页
11世纪初高丽朝文士选编《十抄诗》,收录晚唐才子秦韬玉诗十首。其后,该国僧人子山广征博引中土文献进行注释,其中包括久佚之书《职林》《十道志》等,对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然而后世评价其书“字颇舛错”“注多鱼鲁”并非妄言。与《... 11世纪初高丽朝文士选编《十抄诗》,收录晚唐才子秦韬玉诗十首。其后,该国僧人子山广征博引中土文献进行注释,其中包括久佚之书《职林》《十道志》等,对两国文化交流作出贡献。然而后世评价其书“字颇舛错”“注多鱼鲁”并非妄言。与《唐百家诗选》《唐诗鼓吹》《全唐诗》等比勘发现诸多异文,逐一指出并加“宜各从长”之按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抄诗 夹注 秦韬玉 校补
下载PDF
析论苏轼关中写景记游诗的游赏心态 被引量:1
4
作者 赵磊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25-28,32,共5页
苏轼一生所历地域甚为广阔,凡遇名迹皆成笔墨。他曾在凤翔府任上游历了关中诸多名胜古迹,并为之写诗。检视这些诗作可以发现,苏轼借诗歌一方面表现敬慕圣贤与思治利民,显露济世报国的儒家士人心态;另一方面展示游赏时的休闲趣味与怡情养... 苏轼一生所历地域甚为广阔,凡遇名迹皆成笔墨。他曾在凤翔府任上游历了关中诸多名胜古迹,并为之写诗。检视这些诗作可以发现,苏轼借诗歌一方面表现敬慕圣贤与思治利民,显露济世报国的儒家士人心态;另一方面展示游赏时的休闲趣味与怡情养性,凸显其玩味道家的心态。二者结合,反映了苏轼青年时期诗歌创作的总体思想,奠定了其思想发展的主要基调。同时,详析苏轼游赏心态,也为我们传承苏轼文化,推动关中文学景观发展提供了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关中 写景记游诗 游赏心态
下载PDF
论高丽诗人李齐贤纪行诗的“诗史”意识
5
作者 陈博涵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0-18,共9页
高丽诗人李齐贤因忠宣王赏识进入元朝大都,先后游历中国的四川、浙江、西藏等地,创作大量纪行诗,为中韩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这些纪行诗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受到中国“诗史”传统的深刻影响。其“诗史”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 高丽诗人李齐贤因忠宣王赏识进入元朝大都,先后游历中国的四川、浙江、西藏等地,创作大量纪行诗,为中韩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这些纪行诗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受到中国“诗史”传统的深刻影响。其“诗史”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创作中寄寓作者强烈的人事感怀,真实反映时代之变。在忠宣王西谪之际,李齐贤频繁往来中原与半岛之间,其纪行诗流露出忧时忧世的家国情怀,被誉为“杜少陵不得专美于前”;二是咏史怀古创作以《春秋》为法。在西行途中,李齐贤所作咏史诗对中国历史发表评论,流露出秉笔直书、不为贤者讳的史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齐贤 纪行诗 诗史 史家精神
下载PDF
从论“以文为诗”看钱钟书的文体观念
6
作者 任竞泽 崔德全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113-118,共6页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 文体观念是钱钟书文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于“以文为诗”破体现象的文献载录和文体批评最为代表。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态度倾向。他在极力称赏韩愈之以文为诗的基础上,追溯“以文为诗”的文体源流及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二是《宋诗选注》所论宋人“以文为诗”。体现了钱钟书对于宋诗有别于唐诗的瘦硬生新风格的肯定,这一宋诗风格的形成与欧阳修、王安石、杨万里、黄庭坚等继承陶渊明、韩愈以来“以文为诗”的创作原则和破体理论息息相关。三是“同光体”与清代“以文为诗”。涉及“同光体”与清初宋诗派及其吕留良的渊源、论“同光体”成员及其与“桐城派”的关系以及论“同光体”所谓“学人之诗”的特征及源流等。四是论“以文为诗”之“革故鼎新”和“演变之原”的发展规律。涉及钱钟书为何肯定“以文为诗”,其原因在“文体递变”的文体发展规律;《中国文学小史序论》所论“以文为诗”,可见他的文学史发展观念;称“艺术之宫是重楼复室、千门万户,绝不仅是一大间敞厅”,体现了他的文体通变观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钟书 以文为诗 韩愈 宋诗选注 谈艺录 同光体
下载PDF
查慎行《陪猎笔记》的书籍史文献价值
7
作者 甄芸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3年第9期88-93,共6页
《陪猎笔记》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著录的扈从行程日记,记录查慎行文学仕臣生涯中首次随驾康熙皇帝巡幸避暑山庄的见闻与感思。其中,《陪猎笔记》详细记述康熙皇帝集合翰林文士编纂《佩文斋咏物诗选》的完整流程,展示出了清代官修书籍生产... 《陪猎笔记》是清代诗人查慎行著录的扈从行程日记,记录查慎行文学仕臣生涯中首次随驾康熙皇帝巡幸避暑山庄的见闻与感思。其中,《陪猎笔记》详细记述康熙皇帝集合翰林文士编纂《佩文斋咏物诗选》的完整流程,展示出了清代官修书籍生产过程中从编排方式、分工流程、皇帝参与到文献来源、文本组合的丰富细节,留存认知清代官修书籍文本生产和编辑形态的生动文献。与此同时,笔记对于皇帝与翰林文士阅读情况的记载,呈现出了他们的阅读世界。《陪猎笔记》细致而集中地存录编书与阅读的材料,具有珍贵的书籍史文献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陪猎笔记》 查慎行 《佩文斋咏物诗选》 书籍史 日记文献
下载PDF
Notes on The Reading of Poems
8
作者 Chen Ju—feng 《外国语言文学》 1982年第1期56-68,共13页
When reading apoem the first thing we come across is the forms of poetrywith different versification.Let’s make them as our starting point.One of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verse and prose lies in meterand r... When reading apoem the first thing we come across is the forms of poetrywith different versification.Let’s make them as our starting point.One of the fundamental differences between verse and prose lies in meterand rhyme.We can’t appreciate any poems without a knowledgeof its rhyme-scheme.Therefore,we need some elementary knowledge of versification.It is the metrical feet that make up a verse and verses are grouped intostanzas;so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al unit of a poem is the verse or the li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es on The READING of poems LINE
原文传递
成都唐才子雍陶诗校补——以高丽释子山《夹注名贤十抄诗》为中心 被引量:1
9
作者 郭殿忱 金成林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42-51,共10页
晚唐才子,成都人雍陶大和八年进士及第,终官雅州刺史。两唐书虽未为其立传,但《唐诗纪事》《云谿友议》《鉴戒录》《唐才子传》均载其事迹。作为诗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高丽佚名学者将其十首七律选入《十抄诗》里,其七首在中土已散佚,... 晚唐才子,成都人雍陶大和八年进士及第,终官雅州刺史。两唐书虽未为其立传,但《唐诗纪事》《云谿友议》《鉴戒录》《唐才子传》均载其事迹。作为诗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高丽佚名学者将其十首七律选入《十抄诗》里,其七首在中土已散佚,属吉光片羽。之后又有名僧子山编成《夹注名贤十抄诗》一书,注文所引经、史、子、集诸文献亦有一些散佚之作,今成辑佚者之资粮也。释子山夹注被后人讥为多"鲁鱼(亥豕)之讹",今据他书比勘,删衍文,补夺文,匡讹正误,使之更臻完善,更好还原、理解雍陶诗,更有益于中外学术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抄诗》 《夹注名贤十抄诗》 雍陶 校补
下载PDF
共生与和谐:人类家园的古典理想境界──《桃花源诗并记》的生态美学解读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悦玲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共生与和谐这一审美境界的追求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描述的人类生活场景是桃源中人与这一“绝境”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共生状态”的描述。这种共生与和谐的生活状态,已超越了世俗社会中... 对共生与和谐这一审美境界的追求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基本美学特征之一。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描述的人类生活场景是桃源中人与这一“绝境”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的“共生状态”的描述。这种共生与和谐的生活状态,已超越了世俗社会中的时间观念、利益关系以及王化礼教等人为羁绊,达到了一种生态美学所追求的共生与和谐的极致审美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共生 和谐 《桃花源诗并记》 陶渊明
下载PDF
修辞技艺·信息传递·知识扩散:诗歌自注的多重功能——以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强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2-90,共9页
自注,出自作者之手,以补充注解本文。由汉至宋,诗文自注渐趋增加,从史书走向文学,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创作修辞手段。诗人通过自注,补充传递特殊信息,引导读者理解,维护作者权威,调节诗作的阅读接受效果,助力表情达意功能的实现。借助自注... 自注,出自作者之手,以补充注解本文。由汉至宋,诗文自注渐趋增加,从史书走向文学,演变为一种重要的创作修辞手段。诗人通过自注,补充传递特殊信息,引导读者理解,维护作者权威,调节诗作的阅读接受效果,助力表情达意功能的实现。借助自注,诗人变为沟通者,意图将诗歌呈现给更广大、甚至跨越时空的读者群;承载了个人经验的自注信息,依托诗歌文献传播,进入公共传播领域,扩展读者视阈,参与和丰富了传统中国的知识内容和生产模式。唐宋时代,尤其元祐时代诗人的自注,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文化现象,还反映了彼时诗人关注知识的范围和兴趣,具有思想史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诗歌 自注 元祐诗人 苏轼 王安石
下载PDF
一朝综文 千年凝锦——阮籍《咏怀》忧思录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显卿 温新瑞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16-19,29,共5页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一很系统、很有序的组诗,归旨无它,只在“忧思”二字。“忧、思”二字在组诗里反映的情感程度是渐变的,即“忧”的情怀由第一首起的浓烈、沉郁开始,在逐渐地减淡,渐薄;而“思”的追问则在起初的无序、慌乱转为浓...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是一很系统、很有序的组诗,归旨无它,只在“忧思”二字。“忧、思”二字在组诗里反映的情感程度是渐变的,即“忧”的情怀由第一首起的浓烈、沉郁开始,在逐渐地减淡,渐薄;而“思”的追问则在起初的无序、慌乱转为浓厚的玄思与有目的追寻。拙文将在阮氏的忧思历程里对其诗歌创作与哲学思考作一番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籍 《咏怀》 忧思录
下载PDF
董恂其人与第一首汉译英语诗《人生颂》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伟康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02年第1期18-21,共4页
清季官僚董恂在国运衰微的大势中无显赫“政绩”可言 ,却在文学领域作出了可观实绩。其任三口通商大臣 ,总理署治事期间 ,曾因亲手翻译美国诗人郎费罗的《人生颂》 ,而成为“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钱钟书语 ) ,在中国文学史... 清季官僚董恂在国运衰微的大势中无显赫“政绩”可言 ,却在文学领域作出了可观实绩。其任三口通商大臣 ,总理署治事期间 ,曾因亲手翻译美国诗人郎费罗的《人生颂》 ,而成为“具体介绍近代西洋文学的第一人”(钱钟书语 ) ,在中国文学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上都值得书写一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恂 生平事略 《人生颂》 诗译 清代 英语诗 翻译
下载PDF
上博《诗论》“大敛材”与孔子的荐贤思想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建国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5-99,59,共6页
关于上博简《孔子诗论》论《邦风》中的“大敛材”,诸家解释各异。其实,“敛材”就是选举贤才,是孔子“任贤举能”思想在《诗》论中的体现。
关键词 孔子诗论 敛材 解诂
下载PDF
略谈赵贞吉诗的用典 被引量:3
15
作者 曾明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5-11,共7页
"属辞比事,乃为通谈。"赵贞吉作诗,也不例外。其用典故的特点有:一、所用古人姓氏,往往与所写当事人同;二、所用故事多和当事人相切。为赵贞吉诗作注者,当应特别关注之。
关键词 赵贞吉诗 用典 特点 注释
下载PDF
论苏轼凤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 被引量:4
16
作者 段永强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6期82-86,共5页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 苏轼在任职凤翔期间创作了138首诗歌,其中写景记游诗比重较大。这些诗歌描绘了关中西部的锦绣河山,表达了苏轼对关中西府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反对暴政、关心民瘼的仁政思想以及苏轼淡薄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具有极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文化意蕴。在艺术上突破了此前诗歌的局限,采用了以文为诗的创作手法,呈现出豪放清雄的风格特征,形成了苏轼写景记游诗特有的结构模式,表现出了更为成熟的艺术技巧,奠定了此后苏轼写景记游类诗歌创作的基本风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风翔 写景记游诗 豪放清雄 以文为诗
下载PDF
论《王荆公诗笺注》的学术价值与局限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友胜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57,共5页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 李壁的《笺注》编撰于临川,刻印于眉山,曾极尝参与其事。其所谓"补注"为李壁所为,而"庚寅增注"乃他人之作。《笺注》之注注重考辨人物、史实,寻求语词、典故出处,亦分析诗意与篇章结构。注重实地调查与实物文献,多引荆公自注与自序,诗注与诗评结合等,是李壁之注的主要特点。《笺注》在系年、校勘、辨伪与辑佚等方面亦有收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莉公诗笺注》 著作权 注释 系年 校勘 辨伪 辑佚 补注
下载PDF
严羽戴复古异同论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继定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38-42,共5页
严羽和戴复古是南宋后期的两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道路的考察和比较 。
关键词 严己 戴复古 古屏诗集 沧浪诗话 南宋 生活经历 诗歌创作 论诗主张
下载PDF
曲无定式,学有原则——再评[匈]魏纳·莱奥《器乐曲式学》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文涛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7,12,共6页
西方传统曲式学 ,有各家不同教本 ;同一首乐曲在结构与细部分析上 ,也会出现“曲无定式”现象。但在西方已成定规的几种大型曲式 ,却皆有其明确结构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尊重、遵循的 ;匈牙利音乐理论家魏纳·莱奥的《器乐曲式学》 ... 西方传统曲式学 ,有各家不同教本 ;同一首乐曲在结构与细部分析上 ,也会出现“曲无定式”现象。但在西方已成定规的几种大型曲式 ,却皆有其明确结构原则 ,这些原则是必须尊重、遵循的 ;匈牙利音乐理论家魏纳·莱奥的《器乐曲式学》 ,尤其在奏鸣原则与回旋原则上 ,出现思维混乱或自相矛盾的诸多问题 ,有待辩论澄清。本文强调在对结构原则的灵活掌握与运用下 ,仍必须坚持其基本原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无达诂 曲无定式 奏鸣原则 回旋原则 乐段原则 魏纳·莱奥 曲式学
下载PDF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中的河西民俗——郝浚等《乌鲁木齐杂诗注》补正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瑜章 《河西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32-36,共5页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 纪昀《乌鲁木齐杂诗·民俗》中有的诗描写的实际上是河西走廊的民俗。这是因为乾隆年间政府大规模的迁徙河西民户到新疆屯垦,民户遂把河西的民俗带到了新疆。纪昀的这些诗,展示出了一幅幅活泼泼的风俗画,是研究清代前期河西民俗的重要资料,是西部边塞诗在清代的新发展。郝浚等人注释的《乌鲁木齐杂诗注》对"民俗"一类诗的解释没能追根溯源,个别观点僵化,有必要做一些补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 河西民俗 乌鲁木齐杂诗注 补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