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胡风手稿《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考论
1
作者
刘卫国
黄海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156,共8页
胡风的手稿《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于2012年正式发表,从这篇手稿的用纸情况和胡风的有关自述可以判断,这篇手稿写于1931年。它是胡风第一次文艺批评尝试失败之后的第二次尝试。这一次尝试,评论的是丁玲的早期作品《在黑暗中》。虽然未...
胡风的手稿《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于2012年正式发表,从这篇手稿的用纸情况和胡风的有关自述可以判断,这篇手稿写于1931年。它是胡风第一次文艺批评尝试失败之后的第二次尝试。这一次尝试,评论的是丁玲的早期作品《在黑暗中》。虽然未整理成正式文章,但里面有不少真知灼见,显示了胡风在文艺批评上的能力。胡风通过这次尝试,也恢复了从事文艺批评的信心。胡风之所以评论《在黑暗中》,一是试图从原点认识丁玲,二是发现丁玲对社会的看法与自己相同。而胡风在评论中以文观人,大致把握住了丁玲的个性特征,因此后来能与丁玲一见如故。从胡风的这篇手稿还可以看到,胡风在文艺批评中关注作家的创作过程,能深入作家的创作心理,体贴作家的创作甘苦,并表现出自创概念的习惯。胡风在这次文艺批评尝试中已经崭露出自己的批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风
丁玲
手稿
《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胡风手稿《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考论
1
作者
刘卫国
黄海丹
机构
中山大学中文系
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9-156,共8页
基金
201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料编年整理与研究”(19JZD037)。
文摘
胡风的手稿《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于2012年正式发表,从这篇手稿的用纸情况和胡风的有关自述可以判断,这篇手稿写于1931年。它是胡风第一次文艺批评尝试失败之后的第二次尝试。这一次尝试,评论的是丁玲的早期作品《在黑暗中》。虽然未整理成正式文章,但里面有不少真知灼见,显示了胡风在文艺批评上的能力。胡风通过这次尝试,也恢复了从事文艺批评的信心。胡风之所以评论《在黑暗中》,一是试图从原点认识丁玲,二是发现丁玲对社会的看法与自己相同。而胡风在评论中以文观人,大致把握住了丁玲的个性特征,因此后来能与丁玲一见如故。从胡风的这篇手稿还可以看到,胡风在文艺批评中关注作家的创作过程,能深入作家的创作心理,体贴作家的创作甘苦,并表现出自创概念的习惯。胡风在这次文艺批评尝试中已经崭露出自己的批评风格。
关键词
胡风
丁玲
手稿
《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
Keywords
Hu Feng
ding
Ling
Manuscript
notes on ding ling's works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胡风手稿《关于丁玲作品的札记》考论
刘卫国
黄海丹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