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白米的酚酸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屠鹏飞 吴卫中 郑俊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太白米No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rn干燥小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IR,1HNMR,13C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目的:研究太白米Notholirionbulbuliferum(Lingelish.)Stearn干燥小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IR,1HNMR,13C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对香豆酸甲酯(methylpcoumarate,I)、对甲氧基肉桂酸(pmethoxycinnamicacid,I)、对香豆酸(pcoumaricacid,II)、阿魏酸(ferulicacid,IV)、咖啡酸乙酯(ethylcafeate,V)、1O咖啡酰甘油酯(1Ocafeoylglycerol,VI);另外,从其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VII)、β谷甾醇葡萄糖苷(IX)和正二十八酸(VII)。结论:化合物VI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假百合属 酚酸类 1-O-咖啡酰甘油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太白米中的甾体生物碱苷 被引量:5
2
作者 周乐 董旭俊 +1 位作者 赵海双 耿会领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158-1162,共5页
对太白米的叶、大鳞茎和小鳞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系统预试,从大鳞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生物碱苷,通过对其IR、FAB MS、SIMS、1 H NMR、1 3C NMR、DEPT、HMQC、HMBC和1 H- 1 H COSY的综合解析鉴定了其中3个结构,它们分别为茄次碱- 3- O-α- ... 对太白米的叶、大鳞茎和小鳞茎进行了化学成分系统预试,从大鳞茎中分离得到4个甾体生物碱苷,通过对其IR、FAB MS、SIMS、1 H NMR、1 3C NMR、DEPT、HMQC、HMBC和1 H- 1 H COSY的综合解析鉴定了其中3个结构,它们分别为茄次碱- 3- O-α- L -吡喃鼠李糖- 1→2 -β- D-吡喃葡萄糖苷 、茄次碱- 3- O-α- L -吡喃鼠李糖- 1→2 - [β- D-吡喃葡萄糖- 1→4 ]-β- D-吡喃葡萄糖苷 和茄次碱- 3- O-α- L -吡喃鼠李糖- 1→2 - [β- D-吡喃葡萄糖- 1→3 -β- D-吡喃葡萄糖- 1→4 ]-β- D-吡喃葡萄糖苷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甾体生物碱 太白米 吡喃葡萄糖苷 FABMS 鼠李糖 SIMS DEPT HMQC HMBC COSY 分系统 小鳞茎
下载PDF
太白米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彭亮 胡本祥 +7 位作者 张琳 张岗 颜永刚 李依民 孙涛 张明英 李铂 杨冰月 《中南药学》 CAS 2018年第12期1693-1697,共5页
目的优化太白米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 目的优化太白米总黄酮超声提取工艺,并测定其体外抗氧化能力。方法以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功率和提取次数为影响因素,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运用响应面法探讨乙醇体积分数、料液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温度对太白米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并进行优化;评价其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ABTS+)的能力以及对铁离子(Fe3+)的还原能力,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结果最佳工艺为乙醇体积分数62%,料液比1∶40(m L/g),提取时间32 min,提取温度70℃,总黄酮得率为15.16 mg·g-1;当醇提液总黄酮含量为50μg·mL-1时,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FRAP的OD值分别为86.68%、86.43%和0.73,抗氧化能力较强。结论该方法可为太白米总黄酮的提取和应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总黄酮 超声提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太白米组织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赵银萍 王喆之 曹晓燕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339-341,共3页
太白米地下鳞茎在MS附加不同浓度KT、BA、IAA、NAA、2,4-D的培养基上,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中在MS附加NAA0.5mg/L、KT0.1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65%,且生长快;培养在MS附加2,4-D1.0mg/L、KT0.1mg/L培养基上的鳞茎可经... 太白米地下鳞茎在MS附加不同浓度KT、BA、IAA、NAA、2,4-D的培养基上,可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其中在MS附加NAA0.5mg/L、KT0.1mg/L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可达65%,且生长快;培养在MS附加2,4-D1.0mg/L、KT0.1mg/L培养基上的鳞茎可经不定根直接发育成新的鳞茎,由此建立了太白米的鳞茎再生体系,鳞茎再生率达2.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鳞茎 组织培养
下载PDF
濒危中药材太白米组织培养及总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赵银萍 高志强 董忠民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79,共5页
以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地下小鳞茎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2,4-D、KT、TDZ和NAA,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太白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水平上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作用(2... 以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地下小鳞茎为外植体,通过在MS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2,4-D、KT、TDZ和NAA,研究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太白米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水平上对愈伤组织诱导有显著作用(2,4-D、TDZ,P<0.01;NAA、KT,P<0.05),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激素组合是0.5 mg.L-12,4-D+0.5 mg.L-1NAA+0.2 mg.L-1KT+0.1 mg.L-1TDZ,愈伤组织在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有不定芽分化,如用相同浓度ZT代替KT则分化的不定芽增多。HPLC分析显示野生小鳞茎、愈伤组织和不定芽中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分别为干重的13.3%、11.4%和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愈伤组织 总黄酮
下载PDF
太白米正丁醇及水提取部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斌 李敏 +1 位作者 侯建平 孙建宁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0年第10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太白米正丁醇与水提取部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白米正丁醇提取部位组、太白米水提取部位组及丹参滴丸组,予相应药物干预10d,并于末次给药前采用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复合... 目的观察太白米正丁醇与水提取部位对血瘀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太白米正丁醇提取部位组、太白米水提取部位组及丹参滴丸组,予相应药物干预10d,并于末次给药前采用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复合冰水浴造成大鼠血瘀模型。实验结束,颈总动脉插管取血,采用全自动血液流变仪测定不同剪切力下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结果太白米正丁醇、水提取部位(10g生药/kg)对血瘀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有降低作用。结论太白米正丁醇、水提取部位对血液流变学异常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有效部位 血瘀证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太白米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本祥 彭亮 +1 位作者 谢丽 李静 《现代中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研究太白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开放ODS-C18柱等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薄层色谱检测和1H-NMR、13C-NMR、HMBC、HSQC、MS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中药太白米中的95%乙... 目的研究太白米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LH20凝胶柱、开放ODS-C18柱等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薄层色谱检测和1H-NMR、13C-NMR、HMBC、HSQC、MS等波谱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从中药太白米中的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Ⅰ)、对甲氧基桂皮酸(Ⅱ)、对羟基桂皮酸(Ⅲ)、胡萝卜苷(Ⅳ)、对羟基桂皮酸酯苷(Ⅴ)。结论化合物Ⅱ、Ⅲ、Ⅴ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的有机酸类化合物,也为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化学成分 有机酸
下载PDF
太白米濒危因素研究之一─太白米植物的生活习性及其资源分布调查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胡本祥 王继涛 +5 位作者 张琳 孙理军 王秋玲 彭亮 徐小平 马维兴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49-52,共4页
为了研究导致太白米濒危的因素,我们组织了仅20人的科研小组,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0月分赴太白山、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甘肃和青海等省区,对太白米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及其资源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登太白山达6次,在山上累... 为了研究导致太白米濒危的因素,我们组织了仅20人的科研小组,从2005年4月至2005年10月分赴太白山、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甘肃和青海等省区,对太白米的生活习性、生态环境及其资源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其中,登太白山达6次,在山上累计滞留60余天,从满山积雪的4月到大雪纷飞的10月,对太白米从发芽到倒苗期间的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观察,现将调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濒危因素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太白米不同提取部位中阿魏酸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斌 李敏 +2 位作者 崔春利 侯建平 赵子剑 《亚太传统医药》 2010年第10期8-10,共3页
目的:建立太白米不同组分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为太白米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紫外图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太白米不同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明确其化学成分,并确定其含量。结果:太白米不同提取部位均含有酚酸类物质阿魏酸,... 目的:建立太白米不同组分的高效液相测定方法,为太白米物质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通过紫外图谱分析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太白米不同组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明确其化学成分,并确定其含量。结果:太白米不同提取部位均含有酚酸类物质阿魏酸,其正丁醇提取部位含量最高。结论:阿魏酸可能是太白米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阿魏酸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太白米显微组织结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本祥 彭亮 +1 位作者 李静 谢丽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85-88,共4页
目的对太白米进行显微组织结构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太白米小鳞茎横切面可见鳞叶表皮由一列细胞构成;表皮层内方为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鳞叶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维管束散在,为有限外韧型。药... 目的对太白米进行显微组织结构研究。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太白米小鳞茎横切面可见鳞叶表皮由一列细胞构成;表皮层内方为排列紧密的薄壁细胞;鳞叶薄壁细胞含大量淀粉粒;维管束散在,为有限外韧型。药材粉末中薄壁细胞可见小砂晶;导管多螺纹;并含有大量淀粉粒。结论为太白米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显微结构 生药学
下载PDF
中国假百合属亲缘关系及假百合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梅 周颂东 +1 位作者 何兴金 彭昶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9-457,共9页
利用7条ISSR引物对中国假百合属植物24个居群25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UPGMA聚类结果显示,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钟花假百合(N.campanulatum)与大叶假百合(N.macrophyllum)分别聚为三支,在分子... 利用7条ISSR引物对中国假百合属植物24个居群255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UPGMA聚类结果显示,假百合(Notholirion bulbuliferum)、钟花假百合(N.campanulatum)与大叶假百合(N.macrophyllum)分别聚为三支,在分子水平上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揭示三者是独立物种。(2)N.bulbuliferum×N.campanulatum与钟花假百合聚为一支,这可能与其母系遗传和极强的无性繁殖体系有关,但两者间基因流(Nm=0.216 0)很低,假百合与N.bulbuliferum×N.campanulatum的基因流(Nm=0.144 9)也极低,说明N.bulbuliferum×N.campanulatum正在分化。(3)假百合种下各居群间按照地理结构可明显分为4支,经Mantel检测表明存在显著的谱系地理结构(r=0.410,P=0.01)。(4)AMOVA分析显示,假百合居群间遗传变异为77.12%(P<0.01),而居群内为22.88%(P<0.01),同样表明居群间遗传分化大于居群内。研究结果揭示了横断山区假百合属植物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上为其鉴定提供了依据;并从遗传结构上为药用植物假百合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样性 ISSR 假百合 钟花假百合 大叶假百合
下载PDF
基于MaxEnt和ArcGIS对太白米的潜在分布预测及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73
12
作者 车乐 曹博 +2 位作者 白成科 王娟娟 张琳琳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23-1628,共6页
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89个太白米地理分布数据、28个气候因子以及6个与太白米生长相关的土壤因子,对太白米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白米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5)主... 利用最大熵生态位模型(MaxEnt)与地理信息系统(ArcGIS),结合89个太白米地理分布数据、28个气候因子以及6个与太白米生长相关的土壤因子,对太白米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和适宜等级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太白米的最适生区(适宜系数>0.5)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阿坝、甘孜和凉山,51813 km2)、云南(迪庆和丽江,15889 km2)、陕西(太白,16131 km2)、西藏(林芝、山南和日喀则,17748 km2)和甘肃(陇南,12184 km2)等地区。ROC曲线的AUC=0.979,表明预测结果可信度高。影响太白米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年均降水量(贡献率38%)、海拔(32.1%)、1月最低温(7.6%)、1月降水量(6.8%)、土壤pH值(3.9%)等,太白米最适宜区环境参数为:年均降水量870 mm,海拔2550 m,1月最低温-6.3℃,1月降水量5.3 mm,土壤pH=6.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最大熵模型 潜在分布 适宜性评价
原文传递
野生与栽培太白米HPLC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被引量:17
13
作者 杨冰月 胡本祥 +7 位作者 张琳 张岗 颜永刚 李依民 高静 王薇 王媚 彭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7-191,共5页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二者进行判别,以期为不同来源太白米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品和10批栽培品共计20批太白米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 目的:建立野生和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二者进行判别,以期为不同来源太白米药材的质量评价和驯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批野生品和10批栽培品共计20批太白米药材的指纹图谱,建立指纹图谱共有模式,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A版)计算相似度,运用主成分分析(PCA),聚类分析(HCA)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野生与栽培品太白米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建立了野生与栽培太白米的HPLC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标定了26个共有峰,20批太白米样品的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 0. 9。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最小偏二乘法-判别分析能对野生与栽培太白米进行明确的区分,表明导致差异的主要化学标记物为对香豆酸等8个成分。结论:该文建立的太白米HPLC指纹图谱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和重复性,与模式识别方法结合起来可有效的评价太白米质量以及区分其野生与栽培品,为太白米的质量控制和驯化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白米 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 野生品 栽培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