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2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属性的概念化:制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与路径
1
作者 雷艳红 王宝恒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6,共10页
制度本体的研究现状与制度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不相称,制度研究有必要返回本体,明确存在。解读制度理论的制度理解并指出它所引发的本体认知困惑,确立了制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本体在于内涵,内涵首要是本质,有抱负的研究者都试图给... 制度本体的研究现状与制度之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并不相称,制度研究有必要返回本体,明确存在。解读制度理论的制度理解并指出它所引发的本体认知困惑,确立了制度本体研究的必要性。本体在于内涵,内涵首要是本质,有抱负的研究者都试图给出事物的本质性定义,但此定义往往可欲难求。一个可行的操作化步骤是,确定本体的属性。制度学界普遍接受的“制度即结构”可以明确为“制度即要素结构”,并可解构为要素之制、载体之制与结构之制。确定本体属性、要素化属性并将其概念化,应是可行的本体研究策略或路径。由此获得的概念语言暨制度本体词汇有助于校准本体描述,同时可作为中介术语沟通制度研究,推动制度知识的共享与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本体 要素结构 属性 要素化 概念语言
下载PDF
论域外行旅对中国早期电影观念的影响
2
作者 陈悦 陈吉德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6-126,共11页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在中国早期本土语境中经历了对电影本性和电影美学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行旅的电影人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观念的形塑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电影本体的探索方面,行旅者使得电影从戏剧的从属地... 中国早期电影艺术观念在中国早期本土语境中经历了对电影本性和电影美学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域外行旅的电影人在中国早期电影的艺术观念的形塑与发展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在电影本体的探索方面,行旅者使得电影从戏剧的从属地位中逐渐抽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艺术,并突出了电影的心理叙事和可视化本性;在电影美学方面,行旅者从电影的基本构成要素出发,注重画面的整体美感,并逐渐具备电影摄影、镜头、节奏、蒙太奇等美学意识;在编导观念方面,行旅者开始了剧本电影化的探索并逐步规范了电影剧本的分镜头格式,确立导演中心制;在表演观念方面,行旅者强调表演的真实性与想象力,并注重内心动作的刻画。这些电影观念为中国早期电影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有力的理论导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行旅 电影本体 电影美学 编导观念 表演观念
下载PDF
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分析——从食药检察公益诉讼展开
3
作者 姚军 朱乡情 马静 《医学与法学》 2024年第2期11-16,共6页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两大类,涉及14个领域;二者的确责设权基点、法理基础和内在逻辑皆迥异,如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代表功能,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 我国检察公益诉讼包括民事检察公益诉讼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两大类,涉及14个领域;二者的确责设权基点、法理基础和内在逻辑皆迥异,如民事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代表功能,而行政检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是检察机关的监督职能。检察公益诉讼介入食药领域,其背后的法理是检察机关肩负着对食药领域公共利益、保护私益主体利益、司法公共资源保护的国家职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本体 食药检察公益诉讼 职责
下载PDF
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研究
4
作者 曲筝 吕凌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73-177,共5页
医学体用观研究旨在用传统哲学概念语言,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该文通过梳理明代以前体用概念变迁史,并结合李时珍132处体用内容文本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界定其体用运用范围的同时,基本厘清了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的内涵和逻辑。总体来... 医学体用观研究旨在用传统哲学概念语言,对中医理论内涵进行科学诠释。该文通过梳理明代以前体用概念变迁史,并结合李时珍132处体用内容文本进行考察与分析,在界定其体用运用范围的同时,基本厘清了李时珍医学体用观的内涵和逻辑。总体来说,李时珍体用观在根本上具有物论性质,从运用范围上看,体用讨论对象不离身体、药物、方剂;从概念表意上看,包含有形质之“体”与性质之“体”两种;从体用结构上看,亦有体用相涵、一体多用、体似用异等。纵观李时珍体用观的建构,既有理学的本体论思维,又有实学的临床旨归和实践导向,堪谓本草体用理论之奠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时珍 体用 中医哲学
下载PDF
悬置本体或本体论:古典诗学话语的叙述法则
5
作者 姜玉琴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5-146,共12页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 中国古典诗学话语主要是围绕着诗歌的创作与欣赏这条轴线构建起来的,而对诗歌的那些本源性问题,譬如何谓诗歌,诗歌源于哪里等问题基本上不予以直接处理。这一构成特征并非表明古代诗论家缺乏相关的本体意识,而是说中国诗歌的本体问题一直是与哲学上的“道”或“气”紧密相关。所以对此方面的叙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只能遵循着“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原则。这一特殊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古典诗学话语的理解与阐释,不能只着眼于字、词的表面,而应该深入到其深层的哲学结构中。基于这一理解,从理论叙说的层面把古典诗学话语奠基时期的构成形态分解、还原出来,从而说明古典诗学话语从其开始就是一种悬置本体(论)或者说有意识地虚化了逻辑源头的特殊构成体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学话语 悬置 心本体 气(道)本体 叙述法则
下载PDF
《奥兰多》:在性别游弋中建构纯粹本体
6
作者 贾蕊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1-135,共5页
《奥兰多》被认为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实践“双性同体”观念的经典之作。作家在看似荒诞的书写之中又加入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思考。本文从对二元对立性别观的反叛、块茎状的多元身体观角度,对主人公奥兰多的变化予以解读,透... 《奥兰多》被认为是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实践“双性同体”观念的经典之作。作家在看似荒诞的书写之中又加入了对个体生命本质的思考。本文从对二元对立性别观的反叛、块茎状的多元身体观角度,对主人公奥兰多的变化予以解读,透析作家在塑造变性人形象背后对构筑自由化纯粹本体的愿景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兰多》 身体 双性同体 纯粹本体
下载PDF
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的精神关联和文化省思——海子精神困境及其诗歌隐喻向度剖析
7
作者 张盛男 王巨川 《长白学刊》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人从自然生命走向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种从“本我”到“超我”再到“非我”的建构与交融过程。而诗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的隐喻,它在不断内生的隐喻和象征中无限接近人的生命本体,因此,在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精神... 人从自然生命走向生命本体的过程,是一种从“本我”到“超我”再到“非我”的建构与交融过程。而诗是人的生命意识和生命存在的隐喻,它在不断内生的隐喻和象征中无限接近人的生命本体,因此,在生命本体与诗学本质之间便产生了内在的精神关联。在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语境中,海子作为最具代表性和特质性的天才诗人,不仅以充满激情的诗歌语言表达出对世界和生命的态度,同时又在自身超越性的人格精神和个性化的诗歌写作中,为中国当代新诗赋予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意义。海子显见的人格精神与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其诗歌写作的浓重底色和滋养空间。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土地”“乡村”“城市”以及“生命”等诗歌意象群,是他对象征性命题的深度思考和历史化隐喻的诗意探险,不仅确立了他在精神还乡之旅中对生命本源的寻踪姿态和文化原乡的抵进路径,也表征着一个时代中个人命运与现实生活、文化记忆与历史想象、外来文化与固有传统之间的冲突,以及沉浮在这个时代中的个体生命的精神困境与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本体 当代诗歌 海子诗歌 人格精神 生命还乡 文化省思
下载PDF
古今中西会通视阈下的潘知常生命美学研究——读潘知常《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8
作者 杜璇 张久全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以古今中西会通为视角,阐释和解析中国美学教授潘知常的新著《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区别于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潘知常从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精神“生”“情”“境”出发,具有“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和“情本境界论”审美观... 以古今中西会通为视角,阐释和解析中国美学教授潘知常的新著《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区别于李泽厚的实践美学,潘知常从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精神“生”“情”“境”出发,具有“万物一体仁爱”的生命哲学和“情本境界论”审美观和“知行合一”美学践履传统的生命美学振聋发聩,引发美学界“哥白尼”式的革命。阐释他用拿来主义的态度,广泛吸收借鉴中外美学、文学、哲学思想宝库,打通古今,融汇中西,形成独特的生命美学体系,对中国文论的建设和美学的发展带来很深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美学 生命本体 万物一体仁爱 情本境界
下载PDF
回到哲学本体论基础——关于艺术学、美学研究中的“本体论”
9
作者 凌玉建 《美育学刊》 2024年第3期81-86,共6页
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 当代中国的艺术学、美学研究中,涉及“本体论”的研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本体”首先是一个哲学范畴,所谓“本体论”问题,亦首先是一个哲学问题。“本体”是中国固有的一个概念,而“本体论”则完全是一个西方概念,它是西方历史上所特有的一种形而上学形态。考察“本体”和“本体论”概念的意义及其在当代中国哲学、艺术学、美学等一些相关领域的使用状况,我们会发现,只有一个本体论,即哲学“本体论”。平时司空见惯的诸如“艺术学本体论”“美学本体论”等说法,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体论。它们如果不是泛化式的误用或蒯因式的“本体论承诺”——这两者和本体论其实都是偏离的——那指向的就是特定学科领域中隐含的哲学本体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 本体论 艺术学 美学
下载PDF
重拾与蝶变:论新时代“中国学派动画电影”创作的守正创新
10
作者 王冬冬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9-16,F0002,116,共10页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于走出20世纪90年代低谷、期待再创辉煌的“中国学派动画电影”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将中国传统叙事美学与新技术表现手段相结合,以新动画技法呈现中国文化价值观、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重大命题。数智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生活方式和媒介赋权新特点,社会关系的重构更新了当代社会文化,这些因素要求动画电影的创作观念、表现手段需要应时、应势而变予以回应。面临国际动画内容市场的注意力竞争,中国动画电影需要重拾中国学派的美学传统,强调突出以中国文化传统和审美特色形成差异化优势,在新时代的新技术环境中融合蝶变,寻求在突出自身创作底蕴以锚定自身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作品的形式创新和风格更新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派动画电影 电影本体 诗性 数字技术
下载PDF
音乐史与音乐史学:认识之前提——中国音乐史学问题思索之一 被引量:1
11
作者 田可文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7-202,I0005,共7页
“音乐历史”是研究音乐在过去的变化形态,诸如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发展。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也深受西方史学的影响。对中国音乐史学问题的思索首先就是要理解音乐史与音乐史学的概念、范畴。文章思索历史与音乐历史、... “音乐历史”是研究音乐在过去的变化形态,诸如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演变、发展。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有不同的阶段,也深受西方史学的影响。对中国音乐史学问题的思索首先就是要理解音乐史与音乐史学的概念、范畴。文章思索历史与音乐历史、音乐历史与音乐史学、“中国音乐史学”在中国以及21世纪面向世界的中国音乐史学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史学 音乐历史 音乐本体 西方史学影响
下载PDF
攻击性主体:对人类狩猎、战争、足球现象的联动性考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路云亭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1-12,共12页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种身体竞争形态都直接源于竞争者天然的生物性动机。战争、狩猎与足球的涉事者皆在为利益、尊严以及建设一种对敌对势力的掌控性秩序而抗争,三者都有危机事件的属性,且带有远古抗争行为的象征性元素。在文化学的场域... 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一种身体竞争形态都直接源于竞争者天然的生物性动机。战争、狩猎与足球的涉事者皆在为利益、尊严以及建设一种对敌对势力的掌控性秩序而抗争,三者都有危机事件的属性,且带有远古抗争行为的象征性元素。在文化学的场域看,三者互为隐喻,且勾连出一种相对完整的攻击性文化的主体构件。足球突出体现的是其游戏理性,而狩猎突显的是其实用理性,战争则事关多元化的极限抗争。从足球中大量的自然性游戏元素可以看出,足球不仅有史前文化的游戏性载体,还有自然正义的法理内涵。在现代主义的思域之内,足球打通了三者之间的内涵通道,还将一种源于西方的决斗文化中固有的仪式感展示出来,足球以自然、审美、游戏的方式消解了人类社会中多元化的极限抗争冲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型狩猎 战争本体 足球本质 攻击欲形态 自然正义
下载PDF
词语创世和它的时间奇遇——评王跃文的长篇小说《家山》
13
作者 叶立文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5-211,共7页
在《家山》这部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经验的乡土小说中,王跃文用“静水流深”的细腻笔法,再现了乡土中国的宗法制度、伦理秩序和世相人心。与此同时,这部作品的小说本体,更是“一个词语在时间中的奇遇”。对王跃文来说,“家山”便是... 在《家山》这部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经验的乡土小说中,王跃文用“静水流深”的细腻笔法,再现了乡土中国的宗法制度、伦理秩序和世相人心。与此同时,这部作品的小说本体,更是“一个词语在时间中的奇遇”。对王跃文来说,“家山”便是那个最初的词语。童年的乡村生活、祖辈的生命历史,以及挥之不去的乡愁情愫,全都沉淀在这个词语之内。在经历了时间的淬炼后,王跃文借由打虎匠、太极剑、四六八句和书信这些词语,不仅生动叙写了乡土中国的侠义文化和乡绅文化,而且还在“文”的传统与“士”的传统中,再现了乡村文明的恒久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本体 词语 时间 乡土小说
下载PDF
“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的合一——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歌理论
14
作者 马春光 《写作》 2023年第6期37-43,共7页
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学研究涉及新诗的审美本体研究、诗歌创作论、诗歌鉴赏论、诗歌现象解读、诗人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彰显出“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合一的理论品格。他在新时期的时代转捩点中恢复现代诗的本体研究,召唤诗歌的审... 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学研究涉及新诗的审美本体研究、诗歌创作论、诗歌鉴赏论、诗歌现象解读、诗人个案研究等多个方面,彰显出“本体探寻”与“艺术实践”合一的理论品格。他在新时期的时代转捩点中恢复现代诗的本体研究,召唤诗歌的审美本体和艺术自觉,重新激活诗歌研究的内部活力。冯中一的诗歌理论带有强烈的实践性品格,他置身于1980年代的诗歌现场,深度参与并推进了当代诗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以超前的艺术视野和洞察力预示了1990年代诗歌的艺术征兆和创作手法。冯中一新时期以来的诗学研究是当代新诗研究历史进程中价值观与方法论转型的重要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中一 诗歌理论 审美本体 批评实践
下载PDF
王阳明心学本体论思想的廉政意蕴——以“心即理”为核心的考察
15
作者 冀志强 《宜春学院学报》 2023年第8期17-21,共5页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 在王阳明看来,作为“天理”的“心”之本体是无善无恶的,但是这样的心体在其旨归上又是至善的。这种至善的心体又具有“诚”“定”等本性,这种本性也是心之本体。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廉”也是心之本体。先验的心体总是要以“意”的形式外发于经验事物,而这种经验化如果是本心的发用,那么它就能够成为合乎道德的行为,这样,以本心之发用来对待本不属于己之物,这就有了廉的品格。心发于政,则有廉政。心体外发为“意”,也就有了善恶之别,而判断自己行为善恶的标准,就是自己本心的良知,良知也能够判断为政者在行政过程中是廉还是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本体论 廉政
下载PDF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的内涵及其美学意蕴
16
作者 余群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7,共7页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王阳明“四句教”的核心内涵,其中“无”又是此句的重心,其意是指:无迹、无滞、无言、无念。这四个方面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也有丰富的内涵,那就是:美在于感应体验(心与物游,感应“无迹”);美在于生意流行(心体... “无善无恶心之体”是王阳明“四句教”的核心内涵,其中“无”又是此句的重心,其意是指:无迹、无滞、无言、无念。这四个方面如果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也有丰富的内涵,那就是:美在于感应体验(心与物游,感应“无迹”);美在于生意流行(心体“无滞”,“活泼泼地”);美在于无形无象(天地之美,神明之容,“无言”与之);美在于明心朗照(“无念”无执,顺其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善无恶心之体” 内涵 美学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体创新及成果转化目标探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志颖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58-164,共7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中既有其相对的恒定状态,也在形成、流布、传承过程中发生着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变化。作为活态存续的文化表现形式,活态流变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几个层面的形态特征:其一是直观的外化于行...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传承中既有其相对的恒定状态,也在形成、流布、传承过程中发生着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变化。作为活态存续的文化表现形式,活态流变性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几个层面的形态特征:其一是直观的外化于行的文化遗产形式;其二是隐性的内化于心的文化思想、智慧表达和审美交流等;其三是作为文化生态和文化空间环境的维系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应用是新时期的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可以为文艺创作、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不竭资源,这也是加强非遗保护的要旨之一。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过程中,既要保护其多重价值,也要充分发掘,不断创新,分门别类地发挥其多样化的功能,合理利用好其成果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体创新 成果转化目标
下载PDF
面向深度利用的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构建研究——以中福公司档案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宝玲 李珂 郭立鑫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2-55,共4页
本文在数字人文视角下,对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解析,以中福公司历史档案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引入本体思想,完善元数据分类及关联规则,提出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的构建原则、方法、功能和展示方式,为面向深度利用的历史档案... 本文在数字人文视角下,对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解析,以中福公司历史档案数据库为基础,通过引入本体思想,完善元数据分类及关联规则,提出历史档案专题知识库的构建原则、方法、功能和展示方式,为面向深度利用的历史档案知识服务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档案 档案专题 知识库 本体 数字人文 元数据 中福公司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电影本体的第二符号学辨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翠轩 崔军 《编辑之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7-83,共7页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创造出新的物质性和体验感,相关电影理论研究却暴露出某种不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指出观众有意识、无意识活动过程及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在以精神分析学为研究模式的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中,电影梦的机制逐渐被... 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创造出新的物质性和体验感,相关电影理论研究却暴露出某种不足,认知心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指出观众有意识、无意识活动过程及其重要性被严重低估。在以精神分析学为研究模式的电影第二符号学视域中,电影梦的机制逐渐被技术交互机制所替代,大银幕时代的偷窥性快感转向媒介交互下的介入性快感,导致电影本体梦喻失效、认同机制修改及观众意识始终在场。文章对电影创作意识、装置过程、观众心理等进行初步辨析和建构,试图在技术与哲学的重合视野中阐明电影本体的扩展性内涵,在多元异质化技术媒介背景下对经典电影理论有所增补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符号学 电影本体 新媒体 新电影
下载PDF
本体、版图与边界:主题出版研究述论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暖 《出版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8,共10页
主题出版研究随着各界对主题出版内涵的持续认知和主题出版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不断发展,经过1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无论是研究队伍还是成果数量都形成了一定规模,成效显著。首先是主题出版本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主题出版概念在... 主题出版研究随着各界对主题出版内涵的持续认知和主题出版工作的有序推进而不断发展,经过10余年的理论和实践积累,无论是研究队伍还是成果数量都形成了一定规模,成效显著。首先是主题出版本体研究取得重要进展,一方面,主题出版概念在长期发展中逐渐明晰且趋于统一;另一方面,对主题出版属性和功能的认识越来越丰富深刻。其次,以个案研究、经验总结为主的传统主题出版研究版图在稳定中有新的开掘,从专业、地域、技术、历史及对外传播等维度对主题出版活动进行多元化阐释。其三,学界开始注意到主题出版研究的边界问题,这对于主题出版研究的深化意义重大。未来的主题出版研究可从研究主体互通、研究内容互补与研究方法互鉴三方面着手,实现主题出版研究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出版 主题出版研究 本体 版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