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倾斜板技术半固态铸造Al-20Si合金 被引量:13
1
作者 王超 管仁国 +2 位作者 尚剑洪 胡芳友 崔建忠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28-430,共3页
采用新型倾斜板技术,通过半固态铸造制备过共晶Al-20Si合金材料,对Si相的尺寸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倾斜板半固态铸造技术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Al-20Si合金,对初晶Si组织有很大的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倾角α=45°,倾斜板长... 采用新型倾斜板技术,通过半固态铸造制备过共晶Al-20Si合金材料,对Si相的尺寸与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倾斜板半固态铸造技术可以制备性能优良的Al-20Si合金,对初晶Si组织有很大的改善。在本试验条件下,倾角α=45°,倾斜板长度L=300mm,浇注温度t=630℃,倾斜板在室温条件下可获得细小均匀的初晶Si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倾斜板 半固态 过共晶铝硅合金 初晶SI
下载PDF
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集热器的数值模拟与优化 被引量:3
2
作者 邓月超 赵耀华 +1 位作者 王林成 叶三宝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646-1652,共7页
介绍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集热器,该集热器应用微热管阵列作为集热元件,具有成本低、抗冻、承压、不易结垢、易与建筑一体化等优点。对其瞬时热性能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该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的截距达83.1%,斜率为-4.77。建立了... 介绍一种全新的平板式太阳集热器,该集热器应用微热管阵列作为集热元件,具有成本低、抗冻、承压、不易结垢、易与建筑一体化等优点。对其瞬时热性能进行的实验研究表明,该集热器瞬时效率曲线的截距达83.1%,斜率为-4.77。建立了微热管阵列平板太阳集热器的CFD模型,对集热器内部流体流动与换热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从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采用CFD模型对集热器干式接触式换热器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集热器循环水的最佳流量为0.1-0.2kg/(m2·S),水流量较低时,采用直内肋管可适当提高集热效率,随着流量的增加,管内加肋对集热器性能的提高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热管阵列 新型平板太阳集热器 CFD模拟 干式接触式换热器 质量流量
下载PDF
新型掘进机输送机压链板的固定装置 被引量:1
3
作者 龚海滨 张闯英 李健 《煤矿机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5-156,共2页
目前掘进机输送机压链板采用焊接方钢固定,此结构在焊接过程中容易产生形变,无法起到增强固定压链板的作用,所以需要设计一种固定装置取代以前的机构。
关键词 掘进机 压链板 新型 固定装置
下载PDF
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新型前外侧钢板设计与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璐 王仁崇 +5 位作者 谢友 胡居正 温定付 杨通池 黄书钟 石展英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593-4598,共6页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 背景: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由于解剖位置的特殊性,手术入路及内固定的选择尚未达成共识。目的:通过有限元分析,比较新型钢板与临床3种常见内固定物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验证新型钢板的可行性。方法:收集1名志愿者胫腓骨CT数据,设计新型钢板,导入SolidWorks软件,建立胫骨平台后外侧柱骨折模型,同时建立4组内固定模型(新型钢板、L型锁定钢板、斜T型钢板、拉力螺钉),施加轴向载荷500,1000,1500 N,比较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最大位移及内固定物应力分布与峰值。结果与结论:不同内固定模型骨折块的位移、内固定物的应力峰值均随轴向力的增加近似等比增大,位移云图、应力云图呈现相似的分布特征。①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小,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新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较L型锁定钢板组小;新型钢板组、L型锁定钢板组、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均位于外侧缘近端,从近端至远端位移逐渐减小,斜T型钢板组骨折块位移最大值位于外侧缘中部,从外侧向内侧位移逐渐减小;②在3种载荷下,斜T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大,L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最小,新型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峰值大于拉力螺钉组;③新型钢板组与斜T型钢板组应力分布较为均匀;拉力螺钉组内侧螺钉中部,可见明显应力集中;L型锁定钢板组应力分布最为均匀;④结果显示,L型锁定钢板组内固定物应力分布最均匀、应力最小,但骨折块位移大,与拉力螺钉组骨折块位移相近,因此,新型钢板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L型锁定钢板及拉力螺钉,有良好的应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 后外侧柱骨折 新型钢板 有限元分析 万向锁定螺钉 手术入路
下载PDF
新型双Endobutton袢钢板联合关节镜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刚 张磊 +5 位作者 张宝露 周鑫 汪国友 关钛元 郭晓光 扶世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1-436,共6页
目的探讨新型双Endobutton袢钢板联合关节镜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追踪40例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分别行新型双Endobutton袢钢板(A组)和锁骨钩钢板(B组)固定的患者,各20人;并在术前、术后用Constant-Mu... 目的探讨新型双Endobutton袢钢板联合关节镜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追踪40例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分别行新型双Endobutton袢钢板(A组)和锁骨钩钢板(B组)固定的患者,各20人;并在术前、术后用Constant-Murley Score(CMS)和VAS评分;并客观测量其手术切口和术中出血量。结果 (1)A组、B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2.99±0.71)cm、(6.10±0.98)cm(P<0.05);(53.50±4.82)ml、(95.50±6.69)ml(P<0.05);(2)CMS两组对比,术后1月A组优于B组且P<0.05,其余各时间段P>0.05;VAS评分两组术后1月和1年对比A组优于B组且P<0.05,术前和术后6月P>0.05。结论新型双袢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具有切口短、出血量少,有利于早期的肩关节功能锻炼并且避免二次手术,是一种比较好的临床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远端Neer ⅡB型骨折 新型双袢钢板 锁骨钩钢板 关节镜
下载PDF
清代前期通俗小说书板出租现象初探
6
作者 文革红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2009年第2期49-52,共4页
文章主要探讨清代前期通俗小说出版中租赁书板的现象,认为租赁书板是清代前期通俗小说书坊版权转换方式之一,并对书坊出租书板的原因以及这种经营机制在小说传播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全面具体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清代前期 通俗小说 书板 租赁
下载PDF
超越的努力——简评《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
7
作者 朱靓 汤吉夫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25-27,共3页
论述了《中国当代小说五十年》的治史特点 :两岸四地的板块性结构 ,不同题材、不同流派作品的不同的阐释方式 ,以及以论带史的整体策略。对它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给予高度评价。
关键词 当代小说 阐释方式 书评 《中国当代小说五十条》 文学研究 题材 流派 中国 学术价值 现实意义
下载PDF
引入滑区法的板球系统新型幂趋近律滑模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江峰 向凤红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87-894,共8页
针对板球系统的滑模控制趋近速度慢、在切换面附近易产生高频抖振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幂趋近律的滑动区域法滑模控制方案.首先,在原切换面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条辅助切换面,定义了滑动区域;然后,提出了新的趋近参数,并用幂次函数代... 针对板球系统的滑模控制趋近速度慢、在切换面附近易产生高频抖振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新型幂趋近律的滑动区域法滑模控制方案.首先,在原切换面的基础上设计了两条辅助切换面,定义了滑动区域;然后,提出了新的趋近参数,并用幂次函数代替符号函数;最后,采用Lyapunov理论证明了控制策略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不仅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及稳态精度,还能有效地抑制系统产生的抖振,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球系统 滑模控制 新型幂趋近律 滑动区域 抖振削弱
下载PDF
新型窄缝式吸隔音板的研究
9
作者 马郛 刘赵铭 《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 2015年第2期32-33,共2页
本文主要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窄缝式结构的吸隔音板,并对影响其降噪效果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频率下,窄缝缝隙的大小,对降噪效果影响较大;在窄缝缝隙大小固定时,镁合金层板表面的阻尼状况,对其降噪效果影响... 本文主要研发了一种新型的窄缝式结构的吸隔音板,并对影响其降噪效果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频率下,窄缝缝隙的大小,对降噪效果影响较大;在窄缝缝隙大小固定时,镁合金层板表面的阻尼状况,对其降噪效果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缝结构 降噪 吸隔音材料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s on the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 heat pipe array applied to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被引量:17
10
作者 DENG YueChao QUAN ZhenHua +1 位作者 ZHAO YaoHua WANG LinChe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177-1185,共9页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fi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FPC) using micro heat pipe array (MHPA) as a key element. To analyze the thermal transfer behavior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with micro heat pipe array...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novel fi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FPC) using micro heat pipe array (MHPA) as a key element. To analyze the thermal transfer behavior of fl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with micro heat pipe array (MHPA-FPC), an indoor experiment for thermal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of MHPA applied to FPC was conducted by using an electrical heating film to simulate the solar radiation. Different cooling water flow rates,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s, slopes, and contact thermal resistances be- tween the condenser of MHPA and the heat exchanger were tested at different heating power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 dicate that MHPA-FPC exhibits th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with increased cooling water flow rate and temperature.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has a maximum decline of approximately 10% when the flow rate increases from 180 to 360 L h-1 and 38% when the cooling water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20~C to 40~C. When the inclination angle of MHPA-FPC ex- ceeds 30~, the slope change has a negligible effect on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MHPA-FPC. In addition, contact thermal resistance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heat transfer capability of MHPA-FPC. The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s lowers to nearly half of the original level when contact material between the condenser of MHPA and the heat exchanger changes from conductive silicone to conductive grease. These results could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optimal design and operation of MHPA-F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heat pipe array novel fiat plate solar collector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 cooling water flow rate cooling watertemperature SLOPE contact thermal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板式臭氧消毒机对空气及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研究
11
作者 曹越 帖金凤 +3 位作者 晁思琪 吕军苹 袁乐 王鲁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179-182,共4页
目的观察一种小间距板式催化臭氧消毒机对密闭空间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以及对金属腐蚀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某板式催化臭氧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金属腐蚀性进行观察。结果该臭氧消毒机以10 mg/m^(3)... 目的观察一种小间距板式催化臭氧消毒机对密闭空间内空气、物体表面消毒效果以及对金属腐蚀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现场消毒试验方法,对某板式催化臭氧消毒机的消毒效果及其金属腐蚀性进行观察。结果该臭氧消毒机以10 mg/m^(3)臭氧量对空气中白色葡萄球菌作用30 min,平均杀灭率为99.99%;对布片载体上大肠埃希菌作用4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120 min,杀灭对数值均>3.00。该臭氧消毒机以30 mg/m^(3)臭氧量对纸片载体上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3 h,杀灭对数值>3.00。该臭氧消毒机以20 mg/m^(3)臭氧量,循环处理20次,累计60 h,对不锈钢片、碳钢片、铜片和铝片基本无腐蚀。结论该臭氧消毒机在常温下可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对纸片染菌载体可达到高效消毒效果,并且对金属基本无腐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式臭氧消毒机 空气消毒 物体表面消毒 腐蚀性
原文传递
工厂加工制作的特殊构造梁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胡方鑫 施刚 +4 位作者 石永久 蔡建光 厉亚宁 孙毅 王海涛 《建筑结构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34-43,共10页
为研究工业用途的某特种钢结构的抗震性能,选取其中3个特殊构造梁柱节点,即柱强轴方向带悬臂梁段的端板螺栓节点(试件I)、柱强轴方向有梁的弱轴方向异型盖板焊接节点(试件II)、柱强轴方向无梁的弱轴方向异型盖板焊接节点(试件III),制作... 为研究工业用途的某特种钢结构的抗震性能,选取其中3个特殊构造梁柱节点,即柱强轴方向带悬臂梁段的端板螺栓节点(试件I)、柱强轴方向有梁的弱轴方向异型盖板焊接节点(试件II)、柱强轴方向无梁的弱轴方向异型盖板焊接节点(试件III),制作足尺试件,进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端板连接、空间加载制度以及特殊的构造形式对节点破坏形态、承载力、塑性转角、延性及耗能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3种形式节点试件的梁端最大塑性转角均能达到0.025 rad,位移延性系数大于4.0,累积塑性转角可达最大塑性转角的20~30倍,承载力可达到梁全截面塑性承载力的1.0~1.3倍;试件II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达到0.035 rad,最终因梁中发生局部屈曲而破坏,而试件I和试件III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可达0.040 rad,满足美国钢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对特殊抗弯钢框架梁柱节点转动能力的限值要求,破坏形态分别为螺栓拉断、盖板出现延性开裂。研究结果表明,试件II和试件III抗震性能良好,试件I因端板螺栓连接承载力不足,导致其耗能能力较差,因此需从设计上加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节点 端板螺栓连接 异型盖板连接 拟静力试验 抗震性能
原文传递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新型接骨板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任伟志 张文 +5 位作者 彭建 蒋世杰 佘昶 李柳炳 茅泳涛 徐炜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461-2464,共4页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例32岁健康男性志愿者CT图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胫骨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在胫骨模型上建立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骨折,分别用新型... 目的利用有限元方法研究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固定胫骨平台后外侧劈裂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用1例32岁健康男性志愿者CT图像,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胫骨生理状态有限元模型。在胫骨模型上建立后外侧胫骨平台劈裂骨折,分别用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固定。在后外侧劈裂骨折块上施加250、500、750 N 3种轴向压缩载荷,观察各组模型和内固定钢板上的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比较各种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在750 N轴向负荷下,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上最大位移分别为1.17、1.23、1.35、1.47 mm。而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上最大应力小于后外侧支撑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上应力分布较为合理,未出现超出钢板屈服刚度的应力集中区域。在750 N轴向负荷下,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后外侧支撑钢板、外侧锁定板以及前后拉力螺钉上最大应力分别为381.21、448.98、471.87、526.35 MPa。结论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的生物力学性能可靠,并且可以经前外侧入路放置,操作较为简单,减少了临近重要结构的损伤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新型胫骨平台接骨板 有限元分析
原文传递
生长板发育的新型调控因子
14
作者 张素平 陈虹 陈瑞敏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9期981-984,1028,共5页
长骨干骺端生长板是线性生长的结构基础,是一种动态的高度分化的软骨结构。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肥大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是生长板发育、线性生长的关键。生长板发育异常将导致矮身材,其机制复杂,多种调节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生长板... 长骨干骺端生长板是线性生长的结构基础,是一种动态的高度分化的软骨结构。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肥大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是生长板发育、线性生长的关键。生长板发育异常将导致矮身材,其机制复杂,多种调节因子通过不同的机制对生长板发育进行调节。除了经典的基因SOX9、ACAN、RUNX2外,近年来,随着全外显子测序的普及,更多的致病基因得以发现。新的调控因子涉及了多种生物过程,包括细胞外骨架、细胞内信号转导、核糖体转录加工、蛋白质类泛素化修饰、表观遗传修饰,丰富了矮身材的基因调控网络。本文就一些新型调控因子在生长板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板 矮身材 基因 调控因子
原文传递
经腓骨颈截骨入路新型胫骨平台外侧环状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被引量:4
15
作者 余进伟 陈豪杰 +2 位作者 郭甲瑞 陈旭 王斌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3-1107,共5页
目的探讨经腓骨颈截骨入路采用新型胫骨平台外侧环状接骨板(以下简称新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2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25~56岁,平均39.0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 目的探讨经腓骨颈截骨入路采用新型胫骨平台外侧环状接骨板(以下简称新型接骨板)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22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25~56岁,平均39.0岁。致伤原因:摔伤7例,交通事故伤10例,高处坠落伤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3~12 d,平均7.0 d。均为闭合性骨折;根据Schatzker分型:Ⅱ型8例,Ⅲ型9例,Ⅴ型1例,Ⅵ型4例。术中经腓骨颈截骨入路,骨折复位后采用新型接骨板内固定。术后X线片复查骨折复位质量以及愈合情况,记录膝关节活动度并采用改良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60~95 min,平均77.6 min;术中出血量100~520 mL,平均214.5 mL。术中腓总神经损伤1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2例。2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32个月,平均19.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复位质量达优17例、良5例;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8周,平均13.0周。末次随访时,患膝关节活动度达屈曲100°~145°,平均125.5°;伸直0°~4°,平均1.2°。改良HSS评分82~95分,平均86.3分。随访期间无钢板变形、螺钉断裂、骨折复位丢失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经腓骨颈截骨入路新型接骨板内固定具有术中视野显露清楚、骨折固定牢固、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 新型胫骨平台外侧环状接骨板 经腓骨颈截骨入路 内固定 膝关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