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层厚度的经验计算及与探空观测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
作者 马金 郑向东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67-576,共10页
根据Nozaki计算混合层厚度的经验参数化方法,利用部分时段的北京、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新疆阿勒泰、海南三亚、青海西宁、云南腾冲7个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14:00(北京时)的混合层厚度,并与短期的臭氧探空资料中的Vaisala ... 根据Nozaki计算混合层厚度的经验参数化方法,利用部分时段的北京、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新疆阿勒泰、海南三亚、青海西宁、云南腾冲7个站的地面常规气象观测资料,计算14:00(北京时)的混合层厚度,并与短期的臭氧探空资料中的Vaisala RS-80气象探空仪观测资料(位温廓线和折射系数梯度)分别确定的混合层厚度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气象探空资料位温廓线和折射系数梯度分别确定的混合层厚度一致性很好,同时用这两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确定混合层厚度。Nozaki方法可以较好地揭示混合层厚度日变化特征;但是当混合层厚度大于2000 m时,该方法计算值偏小,而小于1000 m时稍偏大;该方法计算值在北方站点(北京、龙凤山、阿勒泰、西宁)偏高,南方站点(三亚、临安、腾冲)偏低,而且计算值在无云时误差较大,多云时误差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层厚度 nozaki方法 位温廓线法 折射系数法
下载PDF
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子 被引量:68
2
作者 廖国莲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5年第4期66-73,共8页
本文讲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定义及它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论述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多种计算方法如国标法、干绝热法、罗氏法等,并分析了大气混合层厚度的各种影响因子。其中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最主要因子。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厚度 国标法 干绝热法 罗氏法
下载PDF
成都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孟庆珍 冯艺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73-81,共9页
用国家标准GB/T13201中规定的方法计算了成都1980~1991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并用于绝热法和罗氏法计算了成都1988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结果表明:成都大气混合层厚度逐年变化不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大... 用国家标准GB/T13201中规定的方法计算了成都1980~1991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并用于绝热法和罗氏法计算了成都1988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结果表明:成都大气混合层厚度逐年变化不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日变化,大气稳定度是决定混合层厚度的主要因子。3种方法的对比表明:罗氏法比国家标准法更接近干绝热法的结果,因此在有常规地面观测资料的地方用罗氏法更准确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气象学 混合层厚度 罗氏法 大气
下载PDF
重庆市大气混合层厚度的计算和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孟庆珍 朱炳胜 《成都气象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163-171,共9页
应用国家标准GB/T1320191规定的方法计算分析了重庆市1981~190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并用罗氏法计算了重庆市1988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对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多年的... 应用国家标准GB/T1320191规定的方法计算分析了重庆市1981~190年大气混合层厚度;并用罗氏法计算了重庆市1988年的大气混合层厚度;并对2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大气混合层厚度多年的平均值为346m;逐年变化不明显;季节变化明显;日变化非常明显;大气稳定度是决定大气混合层厚度的主要因子。罗氏法因考虑的因子比较多,故较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气象学 混合层厚度 大气稳定度 大气扩散
下载PDF
锦州市一次持续性雾-霾过程转化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娄芳蕾 温舟 +3 位作者 史虹婷 白雪 张翠艳 杨桂娟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1期47-55,共9页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高空气象探空资料对2016年12月17—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资料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大气边界层稳定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该次雾-霾过...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污染物监测资料以及高空气象探空资料对2016年12月17—22日在辽宁省锦州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气象资料特征、空气污染物浓度以及大气边界层稳定度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该次雾-霾过程的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高空纬向型环流配合地面均压场是形成雾-霾天气的先决条件。相对湿度变化是雾-霾天气转化条件,当空气未达到饱和时,随着湿度增长,污染物吸湿增长,霾过程加剧;空气饱和时,污染物粒子活化形成雾滴,完成霾转化为雾的过程。近地面风速小、较强的逆温层是雾-霾天气的维持因素,混合层厚度与污染物浓度呈负相关,混合层厚度越小,污染物浓度越高,能见度越差;能见度变化和污染物浓度变化都滞后于混合层厚度变化,并且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大于雾发生时混合层厚度。通过分析V-3θ图中的滚流效应可知,雾转化为霾时,逆滚流转变为顺滚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霾 混合层厚度 V-3Θ图 罗氏法 国标法 锦州市
下载PDF
两种方法计算河北不同地形混合层高度及其与细颗粒物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庞杨 朱锐 +1 位作者 熊险平 李二杰 《环境科学导刊》 2022年第5期49-53,共5页
采用2017—2019年河北沿山、平原、沿海地区5个国家基本(准)站的观测数据,分别利用国标法、罗氏法对河北不同地形下各区域的混合层高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地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特征,其中罗氏法的计算高度在时间变化规律上更接... 采用2017—2019年河北沿山、平原、沿海地区5个国家基本(准)站的观测数据,分别利用国标法、罗氏法对河北不同地形下各区域的混合层高度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各地日变化均呈单峰型变化特征,其中罗氏法的计算高度在时间变化规律上更接近现实。国标法计算的混合层高度主要与10 m风速相关;罗氏法计算的混合层高度不但与10 m风速相关,同样与湿度有80%以上的负相关性。东部沿海地区混合层高度高于西部沿山地区,西部沿山地区混合层高度高于南部平原地区。罗氏法计算得到的混合层高度频率分布较国标法更均匀,分布区域也更大。罗氏法计算混合层高度与细颗粒物PM_(2.5)浓度相关性更大,由混合层高度与PM_(2.5)浓度拟合的PM_(2.5)浓度计算公式更适用于河北平原地区,沿海、山区并不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混合层高度 国标法 罗氏法 细颗粒物浓度 河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