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2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草NtNHX1-1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焦芳婵 宋中邦 +2 位作者 王丙武 李文正 高玉龙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166-2170,共5页
烟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盐胁迫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克隆盐胁迫响应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抵御盐胁迫提供基因资源。本研究克隆了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蛋白,具有12个跨膜区。进化分析表明,Nt NHX1-1与... 烟草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盐胁迫对烟草生产造成巨大危害,克隆盐胁迫响应基因,为从分子水平抵御盐胁迫提供基因资源。本研究克隆了Na+/H+反向转运蛋白基因。该基因编码的蛋白为膜蛋白,具有12个跨膜区。进化分析表明,Nt NHX1-1与番茄的Sl-NHX1遗传距离最近,相似性为95%,其次为甜辣椒的Ca-NHX2,相似性为94%。组织特性表达分析表明,NtNHX1-1基因在茎中表达最高、其次为叶、花和根。NaCl处理后NtNHX1-1基因的表达明显上调,表明该基因可能在烟草抵抗盐胁迫中发挥重要功能。通过调控NtNHX1-1基因的表达有望获得耐盐胁迫烟草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tnhx1-1基因 盐胁迫
原文传递
CYP17A1基因突变致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戴遥 薛丽萍 +3 位作者 章诗琪 许敏 章秋 胡红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1-776,共6页
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中的一种罕见类型,约占CAH的1%,其患病率为1∶50000。本文报道了1例疑似17-OHD患者,通过外显子测序鉴定了1个类固醇生成酶基因CYP17A1的基因突变,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肾上... 17α-羟化酶缺乏症(17-OHD)是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中的一种罕见类型,约占CAH的1%,其患病率为1∶50000。本文报道了1例疑似17-OHD患者,通过外显子测序鉴定了1个类固醇生成酶基因CYP17A1的基因突变,结合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肾上腺和性腺功能检查等,最终将其明确诊断为CAH并给予规范治疗。故结合该病例,本文回顾总结了17-OHD的鉴别和诊断,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促进临床对17-OHD的规范诊治,为17-OH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皮质疾病 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羟化酶缺陷症 基因诊断 CYP17A1基因
下载PDF
基于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EA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障碍的内在机制
3
作者 仲丽丽 路鑫 +7 位作者 于颖 赵秦妍 张静 刘彤慧 倪雪妍 车艳玲 吴丹 刘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0-98,共9页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 目的探讨鞣花酸(ellagicacid,EA)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基于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糖原合成酶激酶-3(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探讨鞣花酸对双转基因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的调节机制。方法将32只SPF级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APP/PS1组、APP/PS1+EA组、APP/PS1+LY294002组、APP/PS1+EA+LY294002组,每组8只,另外选取8只SPF级C57BL/6J野生型小鼠(Wildtype)作为空白对照组,即WT组。APP/PS1+EA组给予50mg·kg^(-1)·d^(-1)灌胃EA;APP/PS1+LY294002组予以1.5mg·kg^(-1)·d^(-1)腹腔注射PI3K抑制剂LY294002;APP/PS1+EA+LY294002组予以50mg·kg^(-1)·d^(-1)灌胃EA,同时按1.5mg·kg^(-1)·d^(-1)腹腔注射LY294002;WT组和APP/PS1组于相同时间点灌胃等体积10%二甲基亚砜(DMSO)。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60天。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免疫组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GSK-3β相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组织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WT组相比,其他四组的逃避潜伏期均增长(P<0.05),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APP/PS1组、APP/PS1+LY294002组和APP/PS1+EA+LY294002组中的PI3K、AKT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APP/PS1+EA组的PI3K表达量降低(P<0.05),AKT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GSK-3β表达量升高(P<0.05);与WT组相比,APP/PS1组海马神经元细胞数目较少,线粒体结构破坏,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线粒体的内膜和外模不完整,部分线粒体嵴消失,微管、微丝缠结,排列紊乱,而APP/PS1+EA组神经元细胞数较APP/PS1组增多,线粒体结构较清晰,可见清楚的线粒体嵴,线粒体轻度水肿。微管、微丝排列较整齐有序。结论鞣花酸改善AD模型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减少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和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PI3K、AKT、GSK-3β等相关蛋白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P/PS1双转基因小鼠 阿尔茨海默病 鞣花酸 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糖原合成酶激酶-3
下载PDF
菱形结构域蛋白1、肝癌缺失基因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4
作者 张惠洁 代兄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4年第1期35-38,共4页
目的 探讨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肝癌缺失基因(1DLC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三者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2021—2022年内蒙古包钢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 目的 探讨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肝癌缺失基因(1DLC1)、β-连环蛋白在结直肠癌(CRC)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三者在CR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以2021—2022年内蒙古包钢医院经外科手术切除且病理类型为腺癌的结直肠癌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及蛋白质印迹法测定RHBDD1、DLC1和β-连环蛋白在CRC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三者在CR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RHBDD1、β-连环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DLC1在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RC中,RHBDD1和β-连环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HBDD1、β-连环蛋白均与DLC1的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HBDD1、β-连环蛋白的表达量与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DLC1与组织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BDD1和β-连环蛋白在CRC中高表达,DLC1在CRC中低表达;RHBDD1、β-连环蛋白、DLC1与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提示三者联合检测可能为CRC的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形结构域蛋白1 肝癌缺失基因1 Β-连环蛋白 结直肠癌
下载PDF
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的机制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婉莹 张斌斌 +1 位作者 李瑞春 梁晨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24-29,共6页
目的研究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血管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AEG-1 shRNA慢病毒稳染U87胶质瘤细胞并用含2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基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U87细胞)... 目的研究沉默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EG-1)联合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胶质瘤血管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AEG-1 shRNA慢病毒稳染U87胶质瘤细胞并用含20μmol/L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培养基干预,分组:空白对照组(U87细胞)、ATRA组(U87细胞+20μmol/L ATRA),siCon组(U87-siCon细胞)、siCon+ATRA组(U87-siCon细胞+20μmol/L ATRA),siAEG-1组(U87-siAEG-1细胞)和siAEG-1+ATRA组(U87-siAEG-1细胞+20μmol/L ATRA)。体外管腔形成实验评估U87细胞体外血管拟态形成能力,实时PCR及Western-Blot检测U87细胞中血管拟态形成相关基因表达情况。建立裸鼠胶质瘤皮下移植瘤模型并以10mg/kg剂量给予腹腔注射ATRA干预,分为:对照组(U87细胞造模)、ATRA组(U87细胞造模+ATRA干预),siCon组(U87-siCon细胞造模)、siCon+ATRA组(U87-siCon细胞造模+ATRA干预),siAEG-1组(U87-siAEG-1细胞造模)与siAEG-1+ATRA组(U87-siAEG-1细胞造模+ATRA干预)。定期测量皮下移植瘤大小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CD34-PAS双染检测移植瘤中血管拟态。结果沉默AEG-1联合ATRA干预(即siAEG-1+ATRA组)显著抑制胶质瘤细胞及胶质瘤模型中血管拟态形成及皮下移植瘤生长,干预后胶质瘤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钙黏蛋白(VE-cadherin)表达明显下调。上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沉默AEG-1联合ATRA能显著抑制胶质瘤血管拟态形成及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MMP-9以及VE-cadherin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 全反式维甲酸 血管拟态
下载PDF
NOS3、IL-1β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丁仲军 毛宝宏 +2 位作者 倪亚莉 许文婧 刘青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给患者身心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是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一大威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生殖健康领域的一大难点。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酶3...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是妇产科中最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给患者身心和家庭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是育龄期女性生殖健康的一大威胁。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尚无有效的防治措施,是当前生殖健康领域的一大难点。有研究表明一氧化氮合酶3(NOS3)、白介素-1β(IL-1β)基因的相关功能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URSA疾病相关,但文献结果并不一致。本文就NOS3、IL-1β基因多态性与URSA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合酶3 白介素-1Β 基因多态性 复发性流产
下载PDF
过表达miR-124-1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调控小胶质细胞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郝磊 卢柳西 +3 位作者 李琼莉 孙洋 秦翠玲 展群岭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58-466,共9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MSCs)外泌体(exosomes,Exo)过表达miR-124-1基因(Exo/124-1)调控小胶质细胞(microglia,MG)的M2型极化对脑卒中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BMMSCs,收集其Exo(BMMSCs-Exo),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分别对其进行检测鉴定。30只大鼠简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AO/R组)、Exo移植组(Exo组)、空病毒(Empty lentivirus,Elv)转染Exo移植组(Exo-Elv组)及Exo/124-1移植组(Exo/124-1组),每组6只。Sham组仅行假手术,其余各组均复制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and reperfusion,MCAO/R)模型。模型复制1 d与14 d后,各移植组动物于右侧脑室植入相应移植物,Sham组、模型组注入相同剂量生理盐水作对照。术后2 h及1、3、7、14、21、28 d,分别对各组动物行改良神经系统严重程度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检测其梗死体积。在基因与蛋白水平分别检测各组28 d脑组织MG的M1型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2型分子(CD206)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获取并鉴定了BMMSCs及其Exo。Exo/124-1显著表达miR-124-1。所有动物(假手术组除外)术后出现神经功能缺损。术后7~28 d,Exo/124-1组的mNSS明显低于MCAO/R组(P<0.05)与Exo组、Exo-Elv组(P<0.01);术后28 d,Exo/124-1组的脑梗死体积、TNF-α的表达明显小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CD206的表达显著高于MCAO/R组(P<0.01)与Exo组、Exo-Elv组(P<0.01)。结论BMMSCs-Exo携带miR-124-1基因可能调控MG的M2型极化,抑制M1型介导的炎症反应,促进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miR-124-1基因 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 M2型极化
下载PDF
烟草NtNHX1-3基因的克隆及表达特性 被引量:3
8
作者 高玉龙 宋中邦 +3 位作者 李梅云 李文正 王丙武 李永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201-2206,共6页
以栽培烟草‘云烟87’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分离了烟草NHX(Na+,K+/H+exchanger)基因NtNHX1-3。结果表明:NtNHX1-3基因CDS长度1 617bp,编码蛋白质长度为538aa,蛋白理论等电点为8.67,分子量为59.34kD。预测NtNHX1-3属于膜蛋白,含有11... 以栽培烟草‘云烟87’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方法分离了烟草NHX(Na+,K+/H+exchanger)基因NtNHX1-3。结果表明:NtNHX1-3基因CDS长度1 617bp,编码蛋白质长度为538aa,蛋白理论等电点为8.67,分子量为59.34kD。预测NtNHX1-3属于膜蛋白,含有11个跨膜区,且含有NHX类蛋白保守位点氨氯吡嗪咪结合位点。进化树分析显示,NtNHX1-3与菊苣、野菊花NHX遗传距离最近。qRT-PCR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NtNHX1-3在烟草叶片中表达量最高,根、茎、花中也有表达;盐胁迫处理后NtNHX1-3基因的表达上调,表明该基因参与了盐胁迫反应;打顶初期NtNHX1-3基因的表达呈逐渐上调的趋势,与该时期钾含量逐渐升高相吻合。研究推测,NtNHX1-3具有将钾离子从细胞质转运至液泡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ntnhx 1-3基因 克隆 表达特性
下载PDF
小麦TaLEA_4-1D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验证
9
作者 刘金轲 刘玉秀 +5 位作者 郭娇娇 张治惠 耿强 赵常乐 杨群慧 武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57-965,共9页
干旱胁迫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能够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为了探索LEA蛋白在小麦抵御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小麦耐旱材料H611干旱胁迫前后的RNA-se... 干旱胁迫是影响小麦生长和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能够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为了探索LEA蛋白在小麦抵御干旱胁迫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小麦耐旱材料H611干旱胁迫前后的RNA-seq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10个TaLEA蛋白基因;克隆了TaLEA_4-1D基因,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达分析和亚细胞定位,同时构建TaLEA_4-1D过表达拟南芥株系进行功能验证。结果表明,TaLEA_4-1D编码214个氨基酸,含有一个LEA_4保守结构域,蛋白分子量为21.97 kD,等电点为8.89,是亲水的稳定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预测表明,此蛋白主要由α-螺旋(85.98%)和无规则卷曲(11.21%)组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TaLEA_4-1D含有多个与植物激素诱导、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相关的顺式调控元件。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TaLEA_4-1D基因与节节麦、大麦、二穗短柄草、水稻等的LEA亲缘关系较近;亚细胞定位显示该蛋白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干旱胁迫下,过表达TaLEA_4-1D转基因拟南芥根长显著增加,其对干旱胁迫的耐受性增强,过表达植株表型优于野生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TaLEA_4-1D基因 基因表达 基因 抗旱性
下载PDF
短期大气颗粒物暴露和MTNR1B基因多态性对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影响的家系研究
10
作者 郭煌达 彭和香 +11 位作者 王斯悦 侯天姣 李奕昕 章涵宇 王梦莹 武轶群 秦雪英 唐迅 李劲 陈大方 胡永华 吴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5-383,共9页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资料,探索短期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暴露和褪黑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基因多态性对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的影响。方法:纳入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 目的:利用北京房山家系队列研究资料,探索短期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暴露和褪黑素受体1B(melatonin receptor 1B,MTNR1B)基因多态性对甘油三酯-葡萄糖(triglyceride-glucose,TyG)指数的影响。方法:纳入来自北京市房山区9个乡镇的先证者及其亲属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混合线性模型评估短期PM暴露和MTNR1B基因rs10830963位点多态性与TyG指数的关联,进一步利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探索rs10830963位点多态性在PM与TyG指数关联中的效应修饰作用。结果:共纳入来自2084个家系的4395名参与者,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8.98±8.68)岁,女性占比53.90%。关联分析结果显示,PM 2.5浓度每升高10μg/m 3,TyG指数升高0.017(95%CI:0.007~0.027),而PM 10每升高10μg/m 3,TyG指数升高0.010(95%CI:0.003~0.017),且关联均存在滞后效应。此外,rs10830963位点与TyG指数存在阳性关联。每增加一个风险等位基因G,TyG指数升高0.040(95%CI:0.004~0.076)。与CC基因型携带者相比,GG基因型携带者的TyG指数高0.079(95%CI:0.005~0.152)。未发现该位点多态性与PM暴露的交互作用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M 2.5和PM 10短期暴露与较高的TyG指数相关,MTNR1B基因的rs10830963位点G等位基因与TyG指数升高相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 吸入暴露 甘油三酯-葡萄糖指数 MTNR1B基因 家系研究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9技术构建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及其表型研究
11
作者 李雪银 吴传新 +3 位作者 刘慧玲 李丽 程莎 孙航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目的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为研究IDO1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设计靶向IDO1基因的3条向导RNA(guide RNA,gRNA),分别构建IDO1-gRNA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包装成... 目的 采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为研究IDO1在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设计靶向IDO1基因的3条向导RNA(guide RNA,gRNA),分别构建IDO1-gRNA重组质粒,酶切及测序鉴定后,包装成Lenti-IDO1-gRNA慢病毒。利用Cas9慢病毒感染THP-1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as9蛋白的细胞株,再经Lenti-IDO1-gRNA慢病毒感染敲除IDO1基因,有限稀释法获得单克隆细胞株。T7E1酶切检测gRNA打靶效率,PCR产物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IDO1基因敲除效果。CCK8法检测IDO1基因敲除对THP-1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巨噬细胞标志物CD11b、CD68和CD14表达的影响,中性红法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果 成功构建了3种IDO1-gRNA重组质粒,3条gRNA均能有效编辑IDO1基因,以gRNA2编辑效率最高。经PCR产物测序和Western blot验证获得了3株THP-1 IDO1-KO单克隆细胞株,并发现IDO1基因敲除可抑制THP-1细胞增殖,下调THP-1巨噬细胞CD11b、CD68表达,上调CD14表达,增强THP-1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结论 成功构建IDO1基因敲除的THP-1细胞株;IDO1对THP-1细胞增殖活性、分化调节以及THP-1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调节有重要作用,为后续进一步探讨IDO1基因在巨噬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1 基因敲除 THP-1细胞 巨噬细胞
下载PDF
低温β-1,4-内切葡聚糖酶的基因挖掘、异源表达及其酶学性质表征
12
作者 圣弟青 钮成拓 +4 位作者 闫亚楠 郑飞云 刘春凤 王金晶 李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4,共8页
β-1,4-内切葡聚糖酶在洗涤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和碱性耐受能力是其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该论文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株具有低温耐受能力的Deinococcus cellulosilyticus来源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DC,... β-1,4-内切葡聚糖酶在洗涤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其中具有较好的低温和碱性耐受能力是其实现工业应用的重要前提。该论文通过基因挖掘获得一株具有低温耐受能力的Deinococcus cellulosilyticus来源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基因EgDC,并将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可溶性表达,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周质空间,少部分分泌至胞外。对EgDC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发现该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分别为40℃和pH 6.5,其在20℃能保持70%以上活力,且在pH 8.0和pH 9.0的半衰期分别达到83.43 min和53.79 min。EgDC酶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质,其比酶活力k_(cat)/K_(m)值分别为(26.38±1.43)U/mg和(520.03±17.07)s^(-1)/mg,且对于金属离子以及表面活性剂均具有较强耐受能力。由此可见,新型β-1,4-内切葡聚糖酶EgDC具有较好的催化能力,且在低温、碱性以及存在表面活性剂环境下较为稳定,因此具有潜在的工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挖掘 β-1 4-内切葡聚糖酶 异源表达 酶学性质 低温 耐碱性
下载PDF
白介素37下调多药耐药基因-1逆转肺腺癌紫杉醇耐药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梦馨 陈文 +2 位作者 李晨瑜 李志文 牟晓峰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4年第5期979-984,共6页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白介素37(IL-37)在抑制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方面的潜在作用,及其对于耐紫杉醇的A549/TAX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处理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等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IL-37对...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究白介素37(IL-37)在抑制肺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方面的潜在作用,及其对于耐紫杉醇的A549/TAX细胞的影响。方法 通过细胞培养、处理程序、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分析和统计学分析等实验方法,系统研究了IL-37对耐紫杉醇A549/TAX细胞的影响。结果 紫杉醇明显抑制了A549和A549/TAX细胞的增殖,其中A549/TAX的耐药指数RI为16.88。100ng/mL的rhIL-37显著抑制了A549/TAX细胞的增殖。在紫杉醇和rhIL-37联合处理组,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显著高于仅用紫杉醇处理组(P<0.05)。此外,rhIL-37在24小时后显著抑制了A549/TAX细胞的迁移和侵袭。非细胞毒性浓度的rhIL-37也能显著抑制A549/TAX细胞的集落形成。经rhIL-37作用48小时后,A549/TAX细胞中MDR1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下降了约66%(P<0.05)。结论 IL-37与紫杉醇联合处理可有效抑制A549/TAX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通过降低MDR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逆转细胞的耐药性,为IL-37在肺腺癌治疗中的潜在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介素37 紫杉醇耐药 非小细胞肺癌 多药耐药基因-1
下载PDF
猫CDH1基因在过表达c-MYC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变化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安洁 杨洁 +4 位作者 窦敏敏 孙楠楠 赵迪鹏 杜荣 秦健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2,共10页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c-MYC)对猫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E-钙黏蛋白(cadherin 1,CDH1)基因表达和分子特性的关系,为将其应用于猫肿瘤疾病防治和组织损伤修复提供依... [目的]试验旨在研究骨髓细胞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myelocytomatosis viral oncogene homolog, c-MYC)对猫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及其与E-钙黏蛋白(cadherin 1,CDH1)基因表达和分子特性的关系,为将其应用于猫肿瘤疾病防治和组织损伤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组织贴壁法对猫胎儿成纤维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利用电转仪将PB-TRE-c-MYC质粒转染至细胞并观察细胞形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H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CDH1蛋白的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结果]过表达c-MYC导致细胞形态发生变化,从间质细胞的长梭型向上皮细胞的鹅卵石状发生转变,且使上皮细胞标志基因CDH1的表达极显著上调(P<0.0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猫CDH1蛋白有881个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定位于细胞膜,存在4个CA结构域,介导细胞与细胞的接触,属于亲水性的酸性蛋白,主要由无规则卷曲组成,可能存在由Sec易位子转运并被信号肽酶Ⅰ(Sec/SPⅠ)切割的信号肽位点。[结论]猫CDH1基因的表达可被外源性重编程因子c-MYC激活,其编码的钙黏蛋白可促进猫胎儿成纤维细胞的间质-上皮转化,以抑制细胞癌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CDH1基因 间质-上皮转化
下载PDF
4例SMARCAL1基因突变相关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并文献复习
15
作者 韩玲丽 董亚娟 +6 位作者 孙碧君 王文婕 周钦华 刘璐瑶 侯佳 王晓川 孙金峤 《罕见病研究》 2024年第4期446-452,共7页
目的分析4例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IOD)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SIOD的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例患... 目的分析4例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SIOD)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以增强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8年5月至2024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为SIOD的4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研究纳入的4例患者起病年龄在幼儿期或学龄前期,4例患者均出现淋巴细胞减少;2例患者出现蛋白尿,其中1例患者进展为慢性肾脏衰竭;1例患者出现身材矮小。本研究4例患者均以对症支持治疗和延缓肾脏衰竭为主。结论SIOD患者起病症状多样,病情进展不一,临床诊断和治疗还存在一定挑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himke免疫-骨发育不良 临床特征 SMARCAL1基因
下载PDF
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及其与冠心病的关系
16
作者 路艳林 周明 +7 位作者 李曼 彭进 戴佳琳 丁九阳 万昌武 汪家文 王杰 夏冰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34-40,共7页
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 目的 检测发育性内皮基因座-1(DEL-1)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探讨其参与冠心病(CHD)发生发展的相关机制。方法 将58例人冠状动脉标本分为CHD组(25例)和对照组(CON组,33例),以左前降支作为研究对象;通过HE染色检测冠状动脉内膜厚度、纤维帽厚度、管腔狭窄程度评价冠状动脉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法检测冠状动脉内DEL-1、白细胞介素-17(IL-17)、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及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C/EBPβ)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DEL-1、GSK-3β、C/EBPβ及IL-17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细胞分布及表达水平;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检验分析DEL-1表达水平与冠状动脉形态结构变化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HE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CHD组血管内膜增厚、管腔狭窄程度增大、纤维帽厚度变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CHD组中DEL-1主要表达在斑块内泡沫细胞胞质及胞核,而IL-17、GSK-3β及C/EBPβ主要在胞质中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比较,CHD组中DEL-1、IL-17、GSK-3β、p-GSK-3β、C/EBPβ表达水平升高(P<0.05);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结果显示,DEL-1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血管内膜厚度、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693、0.733,P<0.05),与纤维帽厚度呈负相关(r=-0.432,P<0.05)。结论 DEL-1在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表达增加,其可能通过GSK-3β/C-EBPβ通路调节斑块内炎症反应,从而参与CHD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育性内皮基因-1 冠心病猝死 白细胞介素-17 糖原合成酶激酶-3β/CCAAT增强结合蛋白β通路 炎症反应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一株GⅠ-19基因型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基因序列分析及致病性研究
17
作者 武奇 徐梦成 +3 位作者 魏邓乐 张雪花 李丁 梅梅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4-102,共9页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 为了解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遗传变异及致病性,试验对江苏某鸡场发病鸡进行病原分离和鉴定,并对分离株S1基因进行同源性、遗传进化树、糖基化位点、S蛋白裂解位点和致病性分析。结果显示:从发病鸡肾脏组织中分离并鉴定到1株IBV,该分离株经SPF鸡胚盲传5代后,可引起典型的侏儒胚特征病变,其S1基因大小为1620 bp,分离株被命名为CK/CH/WJ215;CK/CH/WJ215与GⅠ-19基因型毒株S1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4.3%,与流行优势基因型GⅠ-19属于同一分支;RDP4重组分析显示该分离株S1蛋白不存在重组事件;进一步糖基化位点分析表明,与常用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在第51、77、103、138、163、178、247、276、283、530位点出现变异,值得注意的是,与H120疫苗株和QXL87疫苗株相比,CK/CH/WJ215 S1蛋白分别在138和530位出现了新的糖基化位点;7日龄SPF鸡致病性试验显示,该分离株可导致SPF鸡100%(15/15)发病,66.7%(10/15)死亡,并且导致严重的肾脏病变;感染鸡从第2天开始持续排毒,直到第21天气管和泄殖腔排毒率仍为80%(4/5)和100%(5/5)。研究表明,从江苏某鸡场发病鸡群种分离的GⅠ-19基因型IBV对SPF雏鸡具有很强的致病性,结果为该地区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及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GⅠ-19基因 S1基因 致病性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替格瑞洛中间体中基因毒性杂质1-溴丙烷
18
作者 朱磊 蔡云 +3 位作者 何学冬 贾纪萍 赵正兴 杨海峰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4年第5期19-23,共5页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替格瑞洛中间体[4,6-二氯-2-(丙硫基)-5-氨基嘧啶(DCPA)]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1-溴丙烷。样品以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后直接进样,经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扫描(... 建立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替格瑞洛中间体[4,6-二氯-2-(丙硫基)-5-氨基嘧啶(DCPA)]中潜在基因毒性杂质1-溴丙烷。样品以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后直接进样,经Agilent DB-5MS毛细管色谱柱(30 m×0.25 mm,0.25μm)分离,采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定量分析。1-溴丙烷的质量浓度在131.8~1 758 ng/m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检出限为0.40μg/g,定量限为1.32μg/g。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91.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9%(n=6)。该方法简单便捷、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可为卤代烃类基因毒性杂质的痕量检测提供方法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格瑞洛 基因毒性杂质 1-溴丙烷 气相色谱-质谱法 卤代烃
下载PDF
1例罕见ADGRG1-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基因诊断与治疗
19
作者 陈辉国 周亚夫 王翔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54-57,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ADGRG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诊治资料,旨在为此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1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肺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合基因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ALK酪氨酸激... 目的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ADGRG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突变肺腺癌的诊治资料,旨在为此类疾病的基因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1例肺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并对其肺穿刺活检标本进行基因检测,结合基因检测结果选择相应的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s)治疗。结果患者女,61岁,因“咳嗽、咯血丝痰10天”入院。CT检查提示,右肺下叶肿物疑似肺癌,锁骨上淋巴结、纵隔淋巴结肿大及双肾上腺结节疑似转移,右肺中叶不张。经肺穿刺活检病理回报为腺癌,最终诊断为右肺下叶腺癌(T1cN3M1b,ⅣA期)。二代测序技术(NGS)基因检测提示ADGRG1-ALK融合突变,予阿来替尼600 mg口服、2次/天,疗效明显。但治疗期间发生药物性肝炎伴肝功能衰竭、溶血性贫血、肺部感染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支持治疗好转。停药45天后半量予阿来替尼口服仍然有效,且未再出现新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本研究发现了1例新型罕见ALK融合突变的晚期肺腺癌患者,NGS基因检测属于ADGRG1-ALK融合突变,阿来替尼可获得显著治疗反应。但治疗期间要密切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ADGRG1-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突变 基因诊断 阿来替尼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易感性及预后的关联
20
作者 穆巴拉克·亚库甫 热甫开提·阿不都哈力克 +1 位作者 孙娟 艾力曼·马合木提 《医学研究杂志》 2024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ICM入院的患者64例为IC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易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因ICM入院的患者64例为ICM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38例为对照组,采集两组血液标本并提取DNA。应用SNaPshot基因分型技术检测ICAM-1基因rs12462944、rs281430、rs281434、rs3093030、rs5491、rs923366共6个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其与ICM易感性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ICM组rs5491位点变异基因型A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等位基因T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显性遗传模型中,rs281434位点变异基因型(AG+GG)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5491位点AT型携带者ICM风险是AA型的3.428倍(95%CI:1.152~7.747)。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5491位点AT基因型是ICM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5.075,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AT基因型ICM患者较AA基因型3年内死亡风险更高(P<0.05)。结论ICAM-1rs5491基因型的变异提高了ICM的患病风险,AT型ICM患者较AA型预后较差。ICAM-1rs281434多态性可能与ICM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心肌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