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进展
1
作者 徐晓美 衡周 +2 位作者 王恒明 孙启迪 徐小万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3期27-35,共9页
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 为对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研究取得的进展有更直观、系统、深入的了解,梳理已鉴定的辣椒核雄性不育(NMS)基因及部分NMS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阐述近年来核雄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探究工作;同时回顾辣椒胞质雄性不育(CMS)相关的线粒体不育基因及其关联分子标记和CMS恢复基因分子标记开发,重点概述近年来恢复基因精细定位研究取得的进展。研究指出,精细定位NMS基因,明确候选基因并开发功能标记是辣椒NMS研究的重点,既能为探明辣椒NMS机理奠定基础又可为育种提供高效利用的分子标记。而CMS相较于NMS更为复杂,表现在遗传机制多样且更易受环境影响等方面,因此,从对CMS育性恢复基因的精细定位到基因克隆以及功能研究并探明CMS分子机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核雄性不育 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基因 分子标记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f the Emei Shan Liocichla using restriction 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 被引量:2
2
作者 Ailin Yang De Chen +2 位作者 Pengcheng Wang Yiqiang Fu Zhengwang Zhang 《Avian Research》 CSCD 2017年第2期115-122,共8页
Background:The Emei Shan Liocichla(Liocichla omeiensis) is an endemic bird species to southwestern China with a small geographic range. However, little was known about the genetic status of this threatened species.Met... Background:The Emei Shan Liocichla(Liocichla omeiensis) is an endemic bird species to southwestern China with a small geographic range. However, little was known about the genetic status of this threatened species.Methods:We applied restriction-site-associated DNA sequencing(RAD-Seq) for rapid mass identification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of the Emei Shan Liocichla.Results:A total of 11,564 microsatellite sequences were obtained, 600 random loci were designed for screening and 24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were selected for further validation. The average allele number, average observed heterozygosity and average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were relatively low in our samples, which were 6.08, 0.6618 and 0.7048,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the Emei Shan Liocichla might have lost some genetic diversity. Further analyses suggested that the populations distributed on two mountains(Daxiangling and Xiaoliangshan) showed a modest degree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Conclusions:These novel microsatellite markers provided valuable preliminary knowledge regarding the genetic status of the Emei Shan Liocichla and can be useful in further studies, as well as in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this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cichla omeiensis FRAGMENTATION nuclear markers genetic diversity gene flow
下载PDF
常用核基因序列在双翅目昆虫系统学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诗迪 赵喆 张春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双翅目昆虫分为长角亚目和短角亚目,前者主要类群包括蚊、蠓、蛉和蚋,后者主要类群为虻类和蝇类。国内外学者对双翅目昆虫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均较多。本文整理总结了几种主要核基因在双翅目昆虫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资... 双翅目昆虫分为长角亚目和短角亚目,前者主要类群包括蚊、蠓、蛉和蚋,后者主要类群为虻类和蝇类。国内外学者对双翅目昆虫形态分类和分子系统发育关系研究均较多。本文整理总结了几种主要核基因在双翅目昆虫进化和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资料,结果显示:双翅目的单系性得到了众多形态学、生物学和分子数据的支持,多数系统发育研究认为传统的长角亚目为并系,短角亚目是一个单系,其主要类群舞虻下目、环裂类、有缝组和有瓣蝇类均为单系,但非环裂类、无缝组为并系,无瓣类可能为并系;基本搞清了有重要医学意义和与环境关系密切的类群,特别是有瓣蝇类各科类群分类系统的进化关系;双翅目昆虫发生辐射进化的三个分支节点时间即:低等双翅目(蚊类)2.2亿年、低等短角亚目(虻类)1.8亿年、有缝组(蝇类)6500万年;大量双翅目昆虫自然生命史历经吸血性、植食性和寄生性,有2.6亿年以上的演化历程。从相关核基因研究中总结出:18SrRNA、28SrRNA和CAD基因能很好的解决高级阶元从目到属的系统发育问题;EF-1ɑ基因和White基因更适合从科到属水平的分类阶元;ITS基因一般应用在从属到种水平的低级分类阶元,并被广泛应用到双翅目昆虫分子系统学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基因 双翅目 分子标记 分子系统学 演化
下载PDF
线粒体DNA多态性与人类运动能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常芸 高晓嶙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26-29,78,共5页
综述了有关线粒体基因组 (m t DNA)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mt DNA为 16 5 6 9bp的双链闭环分子 ,含有 37个基因 ,排列紧密 ,无内含子。其转录、复制受核 DNA调控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核 DNA表达 ;mt DNA的多样性很高的结论被进一步... 综述了有关线粒体基因组 (m t DNA)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研究 :mt DNA为 16 5 6 9bp的双链闭环分子 ,含有 37个基因 ,排列紧密 ,无内含子。其转录、复制受核 DNA调控 ,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影响核 DNA表达 ;mt DNA的多样性很高的结论被进一步证实 ,且 m t DNA的差异主要分布在群体内的个体间 ,而群体间的差异较小 ;目前研究认为 ,m t DNA多态性可能造成群体中有氧代谢能力的个体差异 ,是决定有氧能力和训练敏感性的可能分子机制之一。展示了中国运动员和汉人 m t DNA HVR 多态性 ,及其与运动能力关联性研究的结果 ,并对比分析了限制性酶切、直接测序、活细胞培养等方法对 mt DNA多态性与运动能力的研究结果 ,发现众多研究结果还存在不少争议 ,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m t DNA作为良好的遗传标记 ,对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的分析及其与运动能力表型的关联研究和分子遗传学探讨具有重要意义和研究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DNA 运动能力 单核苷酸多态性 基因标记
下载PDF
提取线粒体DNA方法的比较及较纯线粒体基因获取方法的确立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恋 沈晓玲 +4 位作者 包丽丽 邢蕊 李文梅 崔建涛 吕有勇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5年第3期357-362,共6页
目的:对2种常用的线粒体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提取物中核DNA的存在情况,同时建立新检测方法降低线粒体假基因干扰。方法:以仅在核DNA中存在的基因β-actin作为核DNA存在的标定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上的一段基因MTND5-2,并... 目的:对2种常用的线粒体DNA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提取物中核DNA的存在情况,同时建立新检测方法降低线粒体假基因干扰。方法:以仅在核DNA中存在的基因β-actin作为核DNA存在的标定基因,通过PCR方法扩增线粒体DNA上的一段基因MTND5-2,并以β-actin做参比,比较常用的2种提取线粒体DNA方法的优劣,即碱法Ⅰ(先提取完整线粒体后从中获得线粒体DNA)和碱法Ⅱ(根据线粒体DNA与核DNA的结构差异,从中获得双链环状的线粒体DNA)。结果:2种线粒体DNA提取方法并不能获得仅含线粒体DNA的纯提取物,碱法Ⅰ获得的线粒体DNA纯度相对较高;以碱法Ⅰ提取物为模板进行PCR,可获得更多较纯的线粒体目的基因。结论:碱法Ⅰ较碱法Ⅱ可获得更纯的线粒体来源的目的基因;新建方法可获得较纯的线粒体基因,且是一种简单、方便、经济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提取方法 线粒体假基因 标定基因
下载PDF
矮败蓝标型小麦不育系的选育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蒲宗君 颜泽洪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1-34,共4页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 89 2 343[AABB + 4D(MS2 ) / 4E]与普通小麦 7739 3( 2n =4 2 )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 ,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选用 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 ,育... 利用蓝粒太谷核不育硬粒小麦 89 2 343[AABB + 4D(MS2 ) / 4E]与普通小麦 7739 3( 2n =4 2 )杂交、回交所产生的蓝粒可育株与白粒矮败材料杂交、回交 ,育成了一份矮败蓝粒小麦。选用 13份遗传背景不同的白粒普通小麦与之杂交、回交 ,育成了 13份矮败蓝粒小麦。对后代的粒色和育性分离进行分析 ,蓝粒矮败不育株占 2 2 1% ,白粒非矮秆可育株占 77 7% ,表明蓝粒基因、Ms2和Rht10均位于附加染色体上 ,且连锁紧密 ;但不同轮回亲本 ,矮败蓝粒的传递率有差异 ,4 77A的传递率最高 ,接近 5 0 %。细胞学分析表明矮败蓝粒小麦仍为单体附加系 ;探讨了矮败蓝粒小麦在群体改良和杂种小麦生产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蓝粒标记 矮败 雄性不育 群体改良
下载PDF
p63,p73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万广 刘保池 王钟富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07年第14期3194-3195,共2页
目的:探讨p63和p73蛋白在乳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5例增生乳腺组织(增生组),15例原位乳腺癌组织(原位组),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浸润组)中p63蛋白、p73蛋白... 目的:探讨p63和p73蛋白在乳腺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例正常乳腺组织(对照组),5例增生乳腺组织(增生组),15例原位乳腺癌组织(原位组),6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浸润组)中p63蛋白、p73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良性病变的腺泡和导管周围可见连续的肌上皮围绕,p63阳性;原位组p63染色显示肌上皮呈不连续表达;乳腺癌早期浸润灶及浸润性癌,p63染色显示肌上皮大部分消失或无肌上皮。p73在对照组、增生组、原位组及浸润组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0/5),20.0%(1/5),33.3%(5/15)和66.7%(40/60),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乳腺肿瘤组织中,随组织学病理分级的增加、临床分期的进展和腋窝淋巴结的转移,p73表达阳性率则逐渐上升,差异有显著性(P<0.05);p63蛋白、p73蛋白表达无相关性。结论:p63、p73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二者联合检测可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磷蛋白类/分析 反式激活因子类/分析 DNA结合蛋白质类/分析 核蛋白质类/分析 基因 肿瘤抑制 肿瘤标记 生物学
下载PDF
基于SSR标记和单拷贝核基因的蔷薇属植物系统发生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晨阳 于超 +3 位作者 马玉杰 罗乐 潘会堂 张启翔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85-96,共12页
【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产野生蔷薇属植物的遗传背景,为其品种演化、系统分类提供分子学依据,也为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野生蔷薇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50份蔷薇属植物样本... 【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产野生蔷薇属植物的遗传背景,为其品种演化、系统分类提供分子学依据,也为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野生蔷薇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50份蔷薇属植物样本、42个种或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SSR标记及单拷贝核基因GAPDH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MAC-PR理论预测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的SSR基因型。【结果】在29个SSR位点上共计检测出382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 413 9至0. 934 0之间,平均值为0. 798 9。计算Bruvo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树,解决了SSR标记在不同倍性样本之间应用困难的问题。同时基于GAPDH基因序列片段构建了50个样本的贝叶斯树。基于SSR标记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50个样本聚成了6个分类群,月季组、桂味组样本聚类效果较好,而其他种类与现有分类系统差异较大。通过测序及克隆成功获得了所有样本的GAPDH基因序列片段,其中,比对后的序列长度为841 bp,变异位点数164个;基于GAPDH基因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系统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蔷薇属植物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体系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系统有较大的差别。月季组、合柱组间遗传关系十分紧密;芹叶组、桂味组没有形成单系类群,这两组间可能存在着基因交流事件;小叶组中两个种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蔷薇属 SSR 单拷贝核基因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胡晓艳 杜淑辉 +1 位作者 王兆山 韩有志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4,共8页
[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 [目的]山西省是我国酸枣集中分布区之一,开展山西省酸枣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酸枣种质资源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酸枣中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对山西省14个酸枣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居群动态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筛选得到6个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用于开展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相关研究。单拷贝核基因标记的长度为199~846 bp,分离位点数目和单倍型多样性平均值分别为37和0.857,表明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多样性较高。中性检验表明:所有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均符合中性进化假设。山西省酸枣表现出产高的遗传多样性(π=0.00720,θw=0.00925),这与高度异交及居群历史动态有关。失配分布分析表明:山西省酸枣在进化历史上经历过居群持续扩张,这与黄土高原地区受第四纪冰期循环影响小有关。STRUCTURE分析表明:山西酸枣居群没有形成明显的遗传结构。AMOVA分析显示: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较高(Fst=0.145),居群内变异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85.48%)。Mantel test表明: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没有相关性(r=0.1775,P=0.216.)。[结论]单拷贝核基因标记可以应用于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学研究。山西省酸枣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居群间遗传分化较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单拷贝核基因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居群动态
下载PDF
家蚕AN品系的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抗性基因连锁与定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武山山 徐晴 +5 位作者 余俊杰 张业顺 何小柏 覃光星 徐安英 张国政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6,共8页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对Bm NPV感染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家蚕品种华康2号杂交组合(F1)累代自交建立AN品系,以Bm NPV多角体悬液对该品系2龄起蚕经口添食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154×10~9... 不同家蚕品种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的抵抗性存在较大差异。以对Bm NPV感染具有较强耐受性的家蚕品种华康2号杂交组合(F1)累代自交建立AN品系,以Bm NPV多角体悬液对该品系2龄起蚕经口添食的致死中浓度(LC_(50))为2.154×10~9m L^(-1),比对易感品系C108的LC_(50)提高了10~4倍以上。以易感品系C108作为回交亲本与AN品系组配F_1、BC_1、BC_2群体,2龄起蚕用浓度为1×10~8m L^(-1)的Bm NPV多角体悬液浸渍的桑叶饲喂12 h进行抗性遗传分析,表明AN品系对Bm NPV的高度抗性由位于常染色体的1个显性主基因控制。利用SSR分子标记和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RM)分析技术对BC2F群体进行连锁分析,发现AN品系的Bm NPV抗性主基因位于第27连锁群。依据对BC2M定位群体的600余个个体的HRM分析结果,绘制了遗传总距离为29.1 c M的AN品系抗性主基因遗传连锁图,抗性主基因与S2800-9和S2801-352标记的遗传距离分别为5.2 c M、2.9 c M。通过对添食中等浓度(1×10~7m L^(-1))Bm NPV多角体悬液后存活个体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子标记HRM分析,推测家蚕抗性品系AN还存在多个分布于其他染色体的微效抗性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抗性基因 SSR分子标记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基于核酸定量的核质分离质控方案
11
作者 赵阿贵 赵玉鑫 +3 位作者 霍欣洋 周宇荀 李凯 肖君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8期1451-1456,共6页
目的:拟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细胞核质分离鉴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从DNA水平进行核质分离鉴定,选择GAPDH、ND1分别作为细胞核和细胞质标志基因,并根据GAPDH及ND1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基于荧光定量PCR方法定性检测核质分离的效果... 目的:拟建立一种方便快捷、经济有效的细胞核质分离鉴定方法。方法:本研究从DNA水平进行核质分离鉴定,选择GAPDH、ND1分别作为细胞核和细胞质标志基因,并根据GAPDH及ND1序列保守区设计引物,基于荧光定量PCR方法定性检测核质分离的效果。随后将本鉴定方法应用于其他种类细胞(BEAS-2B细胞、GT1-7细胞)及组织(小鼠心脏、肝脏、大脑)的核质分离鉴定。结果:在293T细胞应用该鉴定方法鉴定核质分离效果,结果显示:GAPDH、ND1在核组、质组中的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核标志基因GAPDH在细胞核中的比例达到了95%以上,质标志基因ND1在细胞质中的比例也达到了90%左右,这与从RNA水平及蛋白水平鉴定核质分离的结果一致。在其他种类的细胞(BEAS-2B细胞、GT1-7细胞)及组织(小鼠心脏、肝脏、大脑)应用该方法结果显示:细胞核组分中质标志基因ND1含量比293T细胞的有所增加,但仍可以实现核质分离鉴定。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核质分离质控方法可以实现从DNA水平进行核质分离的鉴定,该方法更加经济、快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质分离鉴定 细胞核标志基因 细胞质标志基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