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netic Mechanism of Dominant Earliness in Kefeng A,a New Rice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1
作者 XIAO Yu-long Yu Chuan-yuan +3 位作者 LEI Jian-guo LI Ma-zhong JIANG Lin WAN Jian-min 《Rice science》 SCIE 2009年第4期267-273,共7页
Kefeng A is an early maturing indic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line of rice. Combinations derived from Kefeng A and late maturing indica restorer lines showed dominant earliness to various extents. To understan... Kefeng A is an early maturing indica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CMS) line of rice. Combinations derived from Kefeng A and late maturing indica restorer lines showed dominant earliness to various extents. To understand the genetic basis of dominant earliness, the genotype of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es in Kefeng A was analyzed using a complete set of heading time near isogenic lines (NILs) EGO to EG7, ER, LR, T65, T65E^b, T65E^bm, T65m, NIL(Hd1) and NIL(Hd4). Results indicated that Kefeng A contained two dominant photoperiod-sensitive alleles E1 and Se-1^U on E1 and Se-1 loci, respectively, and the genotype of photoperiod-sensitivity genes for heading time in Kefeng A was E1E1e2e2E3E3Se-1^USe-1UEf-1Ef-1. Based on the detected heading time genotype,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heading time of Kefeng A and the early maturing phenomenon in its derived F1 hybrids, it is speculated that Kefeng A might carry a dominant inhibitor gene Su-E7 for the dominant photoperiod- sensitive gene E1, and a recessive inhibitor gene i-Se-1 for another dominant photoperiod-sensitive gene Se-1. The reason why F1 hybrids from Kefeng A exhibited early maturing was hereby analyzed and the breeding value of dominant earliness related genes in Kefeng A was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minant earliness heading time GENOTYPE genetic mechanism cytoplasmic male sterile line rice
下载PDF
Studies on 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PDGMS) rice
2
作者 CAI Yaohui, YAN Long’an, LIU Qiuying, KUANG Xianyan, and ZHANG Xiaobo, Jiangxi Hybrid Rice Res and Development Center, Nanchang 330200, China 《Chinese Rice Research Newsletter》 1998年第4期3-4,共2页
So far,14 examples of dominant genic malesterility on 10 crop spec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world.In crossing sterile plants ofnon-pollen-type Fof cultivar-Wild combina-tlon(Ping'ai 58/Huaye)as female parent w... So far,14 examples of dominant genic malesterility on 10 crop speci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the world.In crossing sterile plants ofnon-pollen-type Fof cultivar-Wild combina-tlon(Ping'ai 58/Huaye)as female parent withfertile plants Fof the wild-cultivar combination(Huaye/Ping'ai 58)as male parent,a typ-ical abortive plant was found in the progeny.By excluding the Probability of balancedlethal,gametophyte sterility,and chromo-some aberration,studies showed that thesterility was controlled by a dominant malesterile gene in the nucleus.The material w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Studies on Pingxiang dominant genic male sterile PDGMS
下载PDF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贺浩华 贺国良 +2 位作者 朱昌兰 刘宜柏 彭小松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1401-1405,T005-T006,共7页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 利用电镜技术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可育株和不育株花粉形成及发育过程和药壁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其发育进行了研究。导致其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有 :(1 )绒毡层细胞表现为延迟解体 ,乌氏体不参与小孢子细胞壁的形成 ,特别是纯合不育株绒毡层细胞存在乌氏体的异位分布 ;(2 )药隔维管束异常 ,导致营养物质运输缺乏 ;薄壁细胞液泡化 ,排列紊乱 ,杂合不育株薄壁细胞互相融合 ,出现核转移的独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雄性核不育水稻 超微结构 花粉 花药 不育种质
下载PDF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5
4
作者 黄显波 田志宏 +3 位作者 邓则勤 郑家团 林成豹 唐江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865-1868,共4页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 2001年在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凤元村进行两系核不育系育性鉴定时,在SE21S/Basmati 370组合编号为S221的800多株F2代分离群体中发现1株与其他不育株的花粉败育形态不同的植株。经测交、回交、姐妹交的后代育性分离调查,不育株与可育株呈11分离,以不育株为母本与普通品种配制杂交组合,其后代育性呈11分离,可育株后代分离不出不育株,表明S221不育性受核内1对显性不育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 无花粉型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的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曾汉来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9-23,共5页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 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临界温度值及其温度敏感期。试验结果表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和杂合不育株育性转换的临界值均为 2 7℃~ 2 8℃ ,说明高温诱导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不存在显性不育基因的剂量效应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温度敏感期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至减数分裂期 ,即抽穗前 1 8~ 1 2 d;同时 ,讨论了该不育材料的实际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临界温度值 温度敏感期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比较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傅军如 徐安庆 +4 位作者 贺浩华 蔡耀辉 朱昌兰 彭小松 刘宜柏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41-647,共7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和隐性可育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3种同工酶表达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叶片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细胞色素氧化酶(COD)的同工酶酶谱未见差异,且在幼穗发育的不同时期也基本相同;幼穗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与可育株的EST、POD、COD的同工酶酶谱在雌雄蕊形成期存在差异,与可育株的同工酶酶谱相比,不育株除在谱带的显色速度、颜色和带宽上存在差异外,在谱带数及其分布未见差异;在单核期花药中,不育株(纯合与杂合)比可育株多1条EST、少2条POD和2条COD同工酶带,在三核期也呈上述特征。表明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在叶片中不表达、幼穗中部分表达和花药中充分表达,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表达具有组织的时空和特异性。花药发育过程中基因表达程序的扰乱是引起花粉败育的最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同工酶表达 花粉败育机理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基因的转育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小强 贺浩华 彭小松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6-220,共5页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 利用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高温条件下表现部分可育的特性,在南昌夏季以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杂合不育株作父本,与具有不同细胞质来源的常规水稻品种(粤香占、HR-195、85-02、中鉴100、9311、原早7号、超丰早、R402)杂交,各杂交组合及后代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三亚种植。结果表明,转育后代出现的不育株育性没有中间类型,败育彻底;遗传背景和环境条件不会对转育后代Ms-p基因表达产生影响,转育的不育株系育性能稳定遗传。转育成功的5个不同细胞质源的显性核不育株系在株高、分蘖力、上三叶长度和角度等农艺性状都与原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不育株有明显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不育基因 农艺性状 杂合不育株 品种 杂交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贺浩华 余祥健 +1 位作者 傅军如 黄文新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79-481,共3页
通过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开花习性的观察 ,结果表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具有柱头大、柱头外露率高、柱头生活力下降慢、张颖角度较大 ,花期不太集中 ,一天中没有明显的开花高峰等特点。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开花习性 柱头外露率 柱头生活力 张颖角度 花期 制种产量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幼穗发育时期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傅军如 贺浩华 +1 位作者 刘宜柏 彭小松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7-60,共4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纯合不育株、杂合不育株与隐性可育株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幼穗发育期的叶片、幼穗和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显性核不育水稻3种不同基因型植株在幼穗发育时期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大,且变化趋势相同;不育株(纯合与杂合)幼穗中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在雌雄蕊形成期与可育株基本相同,而在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迅速下降;不育株(纯合与杂合)花药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明显低于可育株,这是不育株花粉败育的一个重要生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幼穗发育时期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花粉败育机理
下载PDF
低温敏显性核不育水稻“8987”的育性转换与遗传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邓晓建 周开达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3期376-382,共7页
1989年在3304/明恢63的F5代发现一个水稻雄性不育材料8987。它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引起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较低温时完全雄性不育,较高温时正常可育,结实率可达80%。8987与其它品种正、反交F1代具有... 1989年在3304/明恢63的F5代发现一个水稻雄性不育材料8987。它具有育性转换特性,温度是引起育性转换的主导因素,较低温时完全雄性不育,较高温时正常可育,结实率可达80%。8987与其它品种正、反交F1代具有与它相同的育性转换,但组合间表现程度不完全一致。F2代在较低温度下发生育性分离时,有些组合F2不育株数:可育株数符合3:1,但有些组合可育株较多,分离比偏离3:1。这表明8987具有低温敏不育特性,它的不育性主要受细胞核内一对显性基因控制,遗传背景(微效修饰基因)对育性也有一些影响,是一种雄性不育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性不育 育性转换 低温敏不育 遗传 水稻
下载PDF
水稻雄性不育新材料SC316的育性遗传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台德卫 易成新 +2 位作者 黄显波 杨剑波 李莉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16-420,共5页
采用连续回交方法,将SC316不育基因转育到中籼898品种中,研究不同世代回交群体、姊妹交群体及可育单株后代群体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SC316不育基因在这些群体中的表现符合1对显性核不育基因遗传规律,该不育材料携带有显性核不育基因。
关键词 水稻 雄性不育 显性核不育基因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及其恢复性的遗传规律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贺浩华 刘宜柏 +3 位作者 蔡跃辉 余秋英 李季能 刘建萍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43-146,共4页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 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遗传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不育材料的育性是由两对显性核基因Ms和Rf互作控制的。其中Ms是显性不育基因,Rf是显性上位基因。两者共同存在时,显性上位基因能抑制显性不育基因的表达,从而使有性表现可育。其不育群体的遗传组成为Msmsrfrf+msmsrfrf或MSMSrfrf+MsMRfRf,恢复系基因型为msmsRfR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水稻 复等位基因 上位性
下载PDF
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龚慧明 贺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7期4209-4212,共4页
从显性核不育的恢复性机制、不育基因定位、细胞学特征、败育过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显性核不育在常规育种和杂种优势中的利用等方面对作物显性核不育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并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遗传机制 败育机理 基因定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下载PDF
节水抗旱稻显性核不育轮回选择群体构建与种质创新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安宁 王飞名 +5 位作者 罗星星 刘毅 张分云 刘国兰 余新桥 罗利军 《上海农业学报》 2022年第4期91-95,共5页
为进一步扩大节水抗旱稻遗传基础,利用显性核不育轮回育种方法开展节水抗旱稻种质创新。以“三明显性核不育”材料为载体,优良水稻品种、节水抗旱稻品种和亲本材料为受体,创制节水抗旱稻轮回选择群体。通过亲本选择、不育株选择、筛选... 为进一步扩大节水抗旱稻遗传基础,利用显性核不育轮回育种方法开展节水抗旱稻种质创新。以“三明显性核不育”材料为载体,优良水稻品种、节水抗旱稻品种和亲本材料为受体,创制节水抗旱稻轮回选择群体。通过亲本选择、不育株选择、筛选压力选择和可育株选择,创制了一批具有节水抗旱、抗病虫、高产优质等绿色性状的优异种质资源,为节水抗旱稻突破性新品种选育提供新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轮回选择 种质创新 显性核不育
下载PDF
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龚慧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2期60-61,79,共3页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 首次利用自然光照加人工光照研究了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长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在可育季节里,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花粉可育率随光长的延长有提高的趋势;在不育季节里,10 h、12 h处理和对照组,育性没有发生转变,但15 h的处理,育性为可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光照长度
下载PDF
水稻显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概况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文娟 田志宏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1期76-78,共3页
从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种类特征、败育的细胞形态学、生理生化、同工酶研究、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及对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利用和展望等方面对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和利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显性核不育 败育机理 基因定位 水稻
下载PDF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研究现状及利用前景
17
作者 李永辉 朱珊 +4 位作者 聂元元 颜满莲 毛凌华 蔡耀辉 颜龙安 《作物研究》 2012年第5期435-439,共5页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在水稻上属世界首例。从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的发现、生物学特征特性、遗传分析、相关基因定位、光温特性、败育机理、育种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基因定位 败育机理 育种利用
下载PDF
温度对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影响
18
作者 龚慧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3期76-78,共3页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 利用人工控温条件和自然光温条件,研究了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特性。结果表明:在各温度因子中,光期温度在育性转换中的作用最大,其次为日均温,在一定的范围内,花粉可育率随光期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自然条件下,该水稻具有两个明显的育性转换期,即7月25日前抽穗为不育期,7月29日—9月2日抽穗为可育期,9月5日后抽穗进入稳定的不育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萍乡显性核不育水稻 育性转换 温度
下载PDF
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基因的定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泽茂 谢小芳 +5 位作者 黄显波 王丰青 童治军 段远霖 兰涛 吴为人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15-620,共6页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 "三明显性核不育水稻"突变体是由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2001年在杂交组合"SE21S/Basmati370"的F2代群体中发现的。其不育性受1个显性基因控制(将该基因命名为SMS)。经过多代回交,该显性不育基因已导入籼稻品种佳福占的遗传背景中(将该不育材料称为佳不育)。为了定位SMS,文章将佳不育与粳稻品种日本晴杂交,并将F1与佳福占测交,构建了一个作图群体。利用SSR和INDEL标记,通过混合分离分析和连锁分析,将SMS定位于第8号染色体上两个INDEL标记ZM30和ZM9之间,约99 kb的区间内。该结果为克隆SMS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雄性核不育 基因定位
下载PDF
以三明显性核不育系转导稻瘟病抗性基因Pi9改良恢复系的效果 被引量:4
20
作者 邓则勤 黄显波 +4 位作者 林成豹 唐江霞 叶仰东 苏荣理 梁水金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12,共7页
【目的】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导入恢复系双抗明占,以提高其组合抗病能力。【方法】通过构建Pi9基因的三明显性核不育系载体作中间"架桥",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每个回交世代选择有Pi9标记基因带型的显性核不育株与双抗明占... 【目的】将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导入恢复系双抗明占,以提高其组合抗病能力。【方法】通过构建Pi9基因的三明显性核不育系载体作中间"架桥",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每个回交世代选择有Pi9标记基因带型的显性核不育株与双抗明占回交,至BC4F1代筛选获得检测有Pi9标记基因带型可育株自交纯合Pi9基因,获得卸载了核不育基因的双抗明占抗病近等基因系。【结果】获选的6个改良系经田间抗性鉴定有5个抗稻瘟病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进行配合力测验及农艺性状比较分析,改良系Y25-1一般配合力表现最好,抗病能力强,主要农艺性状与双抗明占相近,可作为抗病的双抗明占推广应用。【结论】通过水稻三明显性核不育系作中间"架桥",导入Pi9基因可有效提高双抗明占及其组合抗稻瘟病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三明显性核不育系 载体 转导 Pi9 双抗明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