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ERVICAL STABILITY AFTER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涛 杨敏杰 +2 位作者 冯世庆 毛晓岗 马巍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CAS 199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The effects of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on the momements of the cervical spine in flexion,extension and lateral bending with fresh cervical spine specimens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contacting measement wi... The effects of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on the momements of the cervical spine in flexion,extension and lateral bending with fresh cervical spine specimens were tested by means of contacting measement with the dial indicators when loaded with the electronic universal testing machine.The results showed:(1)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only removed part of the nucleus pulposus,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2)The ranges or motion(ROMs) of the operative segment had not increased in direction of flexion,extension and lateral bending after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3)After nucleotomy,the ROMs corresponding upon the operative segment apparently increased in flexion and extension,but had no change in lateral bending;(4)Hemilaminectomy of cervical spine which was an operation or partial removal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 and the lamina only had little afrection on the cervical stability. The biomechanical data can not only demonstrate the reliability of percutaneous dlscectomy,but also present a new enlightement for the clinical therapy of cervical disc herniation with spinal canal sten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ting-aspiration of nucleus pulposus cervical spine STABILITY biomechanics
下载PDF
KINEMATIC ANALYSIS OF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 LUMBAR SPINE IN ROTATORY CHIROPRACTIC
2
作者 侯筱魁 董凡 +2 位作者 戴克戎 汤荣光 魏晋兵 《Medical Bulletin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CAS 1993年第2期66-72,共7页
Rotatory chiropractic is one of the key manip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backach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kinematic changes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lumbar spine during rotatory manipulation, using mo... Rotatory chiropractic is one of the key manipul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low-er backache. The present paper reports the kinematic changes in the posterior element oflumbar spine during rotatory manipulation, using motion segments of lumbar spine fromfresh cadavers as specimens and an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for the measurements. Theanalysis of the angle-displacement curve and the load-angle curve reveals that rotatorychiropractic is a kind of complicated 3-D. 6-degree-of-freedom motion. Correctmanipulation may adjust the volume of the nerve root canal and relax the articul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joint processes so as to relieve the adhesion of the enclosuresin the nerve root canal and relieve the adhesion of the facet joints, and bring aboutimprovement of local circulation and amelioration of sympto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STERIOR ELEMENT of lumbar spine biomechanics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
下载PDF
三维有限元法分析脊柱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特征 被引量:5
3
作者 刘柏杰 周红海 +4 位作者 何心愉 覃鸿图 陈龙豪 田君明 陆庆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4385-4392,共8页
背景:脊柱推拿手法作为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的物理治疗手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一直是医疗群体的关注热点。三维有限元法是一种对人体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工具,通过技术分析以... 背景:脊柱推拿手法作为脊柱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的物理治疗手段,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应用并逐渐向规范化和系统化发展,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一直是医疗群体的关注热点。三维有限元法是一种对人体力学行为进行数值模拟的有效工具,通过技术分析以明确手法对脊柱结构的生物力学效应,其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及临床意义。目的:综述三维有限元法的发展历程及其在颈椎、胸腰椎、腰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中的分析流程和应用概况。方法:由第一作者以“finite element,biomechanics,spine,cervical vertebrae,thoracolumbar,lumbar vertebra,manipulation”为英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PubMed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为止的相关文献共495篇;以“有限元分析、脊柱、颈椎、胸腰椎、腰椎、推拿、手法、生物力学”为中文检索词,应用计算机在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4月的相关文献共593篇,根据纳入标准选择其中的80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通过三维有限元法对推拿手法作用下的脊柱结构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可获得模型各部件的应力值和位移值,客观、直观和准确地反映椎体、椎间盘、韧带、肌肉、血管和神经等部件的力学效应状况,为阐释脊柱推拿手法的作用机制、提高手法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证据依靠,极大地推进了临床推拿手法技术的发展,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2)目前三维有限元法在脊柱推拿手法生物力学研究上已取得重要进展,脊柱模型的椎旁软组织部件模拟不断完善,颈椎和腰椎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不断深入,推拿手法的生物力学分析由固体力学发展至流体力学。(3)但现阶段应用中仍存在着脊柱模型影像学来源和各部件材料设定数据的代表性不足,脊柱推拿手法的模拟和加载过于简单,很多胸椎推拿手法的基础研究未能开展等问题,未来研究者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使三维有限元法更好地满足脊柱推拿手法临床和科研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仿真模型 有限元分析 脊柱 颈椎 胸腰椎 腰椎 推拿 手法 生物力学 综述
下载PDF
Effects of degenerative autologous nucleus pulposus on the lumbar sympathetic trunk: Sympathetic inflammation in rats
4
作者 Yuanzhang Tang Jingjing Bian +4 位作者 Yuna Guo Chenli Sun Yawei Xiuhua Li Jiaxiang Ni 《Translational Neuroscience and Clinics》 2017年第4期213-219,共7页
Objective: We have reported the presence of discogenic visceral pain secondary to anterior herniation of the lumbar disc.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the sympathetic trunk to an a... Objective: We have reported the presence of discogenic visceral pain secondary to anterior herniation of the lumbar disc.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the sympathetic trunk to an autologous degenerative nucleus pulposus(NP) injection under fluoroscopy. Methods: A total of 72 rats were used. In 24 rats,the autologous NP suspension was injected into the right sympathetic trunk. Next,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of each rat were monitored for 14 days. Fourteen days after the injection,the right lumbar sympathetic trunk was harvested for histological assessment,and protein levels of IL-1 β,IL-6,and TNF-α were quantified via ELISA. Results: In the NP-treated group,endoneural hyperemia and intensiv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could be identified in sections of the sympathetic trunk by the hematoxylin and eosin(H&E) stain. Meanwhile,elevated concentrations of IL-1 β,IL-6,and TNF-α were determined in the sympathetic trunk of the NP group as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na?ve and control groups,which indicated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Furthermore,food intake and body weight of rats in the NP group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n inflammatory response in the sympathetic trunk can be caused by anterior herniation of the lumbar disc,which can generate a sympathetic inflammatory pain respon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mpathetic trunk nucleus pulposus INFLAMMATION lumbar spine disc herniation
原文传递
定点引伸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5
作者 李义凯 王福根 +3 位作者 赵卫东 欧阳钧 朱青安 钟世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定点引伸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影响,以优化颈部推拿手法。方法:在定点引伸手法的作用下,利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6例新鲜尸体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以小重量缓慢拔伸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稍有下... 目的:研究定点引伸手法对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影响,以优化颈部推拿手法。方法:在定点引伸手法的作用下,利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6例新鲜尸体颈椎髓核内压力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以小重量缓慢拔伸时,颈椎髓核内压力稍有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以较大重量在短时间内拔伸时,髓核内压力明显下降(P<005)。维持该重量拔伸时,髓核内压力仍持续缓慢下降;复位后髓核内压力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定点引伸手法可使颈椎髓核内压力明显降低,由于无旋转动作,因而可避免因旋转所造成的颈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颈椎病 推拿手法 定点引伸手法
下载PDF
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腰背肌生物力学性能评价 被引量:53
6
作者 周楠 房敏 +4 位作者 朱晴广 沈国权 姜淑云 程英武 刘鲲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 目的:观察脊柱微调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8月—2011年4月,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微调手法组)与对照组(牵引组),治疗组30例,牵引组30例,脱落5例。应用美国Biodexsystem-Ⅲ等速测试系统测试两组治疗前后腰背伸肌群生物力学性能。结果:治疗后二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01),微调手法组改善更加明显,优于牵引组(P<0.05);腰部肌群生物力学性能:两组治疗前峰力矩(PT)、平均功率(AP)、腰背屈/伸峰力矩比值(F/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PT(60°/s)、AP(120°/s)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PT、AP、F/E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柱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群收缩力量、做功效率,改善腰部屈、伸肌群的协调能力,从而有利于恢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背伸肌的生物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微调手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 等速测试 腰背伸肌 生物力学性能
下载PDF
牵扳手法对腰椎髓核内压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锦平 罗家良 +2 位作者 李义凯 王荣光 赵卫东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21-23,共3页
目的 :为腰椎牵扳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 :应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新鲜尸体腰椎的髓核内压力进行定量化的测量。结果 :单纯地旋转腰椎 ,L4~ 5 髓核内压力可明显地升高 ,而 L5~S1 无明显改变 ;当以牵引力向上... 目的 :为腰椎牵扳手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 :应用生物材料实验机和压力传感器对新鲜尸体腰椎的髓核内压力进行定量化的测量。结果 :单纯地旋转腰椎 ,L4~ 5 髓核内压力可明显地升高 ,而 L5~S1 无明显改变 ;当以牵引力向上拔伸腰椎时 ,所测节段的髓核内压力均明显地降低 ( P<0 .0 5)。旋转时 ,髓核内压力又明显地升高 ( P<0 .0 5)。但仍明显地低于正常状态下的髓核内压力 ( P<0 .0 5)。结论 :腰椎牵扳手法对髓核内压力有明显地影响 ,在牵扳过程中髓核内压力始终保持较低压力 ,因而较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手法 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突出 腰椎髓核内压力 牵扳手法
下载PDF
腰椎手法关节和椎间盘压力的力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伟 韩磊 +8 位作者 闵亚青 李艺 韩雪松 冯雪 刘浩洋 屈哲 周卫 赵平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通过压力测量对新鲜脊柱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量不同手法对椎间盘和关节的应力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新鲜中年男性尸体,制作脊柱及骨盆标本(保存肌肉韧带),在不同力学状态下(脊柱关节冲击手法、关节松动手法和脊柱单纯旋转),应用... 目的通过压力测量对新鲜脊柱标本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量不同手法对椎间盘和关节的应力变化。方法本实验采用新鲜中年男性尸体,制作脊柱及骨盆标本(保存肌肉韧带),在不同力学状态下(脊柱关节冲击手法、关节松动手法和脊柱单纯旋转),应用压力测量技术获得腰椎L_1-L_5关节突内及椎间盘压力数据。结果实验发现松动手法主要作用点为腰椎关节,对椎间盘影响小。冲击手法对于腰椎关节、椎间盘压力影响较大,在扭力中心有明显的扭力集中现象。结论关节手法对腰椎关节产生明显的压力影响,冲击手法尤甚。如何把握这种压力影响,可能是发挥手法效应和控制副损伤的关键,这为进一步解释手法风险和副作用产生的机理,提供了良好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动手法 冲击手法 生物力学 腰椎 关节 椎间盘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人工髓核置换术的生物力学测试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辉 靳安民 +1 位作者 赵卫东 姚伟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11期746-748,共3页
目的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1~S1),制成三种L4~L5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正常腰椎,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人工髓核植入术后,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不... 目的对腰椎间盘人工髓核置换术进行生物力学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腰椎标本(L1~S1),制成三种L4~L5运动节段的试验模型:正常腰椎,椎间盘髓核切除术后,人工髓核植入术后,分别对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记录不同运动状态下脊柱节段运动范围(ROM)的改变情况。结果与正常脊柱组比较,去髓核组运动节段活动明显增大(P<0.05),稳定性下降,人工髓核植入组与去髓核组比较运动节段活动明显减小(P<0.05),与正常脊柱组相比较,运动节段活动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腰椎椎间盘人工髓核的植入能较好地恢复腰椎间盘髓核摘除后运动节段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髓核全切 人工髓核 生物力学
下载PDF
瞬态载荷下L4/L5椎间盘内流固耦合效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华忠 王博 +3 位作者 王丹丹 刘思金 陈晓东 师彬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58-2068,共11页
中医正脊治疗通过对腰椎施加瞬态拉伸和旋转来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本文采用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通过实验测量和文献调研,确定了合理的拉伸和旋转的载荷参数;发展了使用人体断层扫描图像结合解剖学数据建立详细... 中医正脊治疗通过对腰椎施加瞬态拉伸和旋转来治疗腰椎间盘退变,本文采用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其生物力学机制.通过实验测量和文献调研,确定了合理的拉伸和旋转的载荷参数;发展了使用人体断层扫描图像结合解剖学数据建立详细腰椎几何模型的方法;将松质骨、终板、椎间盘考虑为多孔弹性介质,其他组织考虑为线性弹性介质,进而建立了考虑生物组织中流固耦合效应的物理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瞬态载荷及其组合作用下椎间盘内应力-应变与流体流动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瞬态载荷通过改变L4/L5椎间盘基质应力和髓核内外压力梯度,在髓核中产生流体流动;拉伸加载引起流体先流出髓核、再流入髓核,产生含水量变化;顺时针旋转加载在髓核左右产生相反的流动,髓核右侧的含水量变化较左侧大.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流动过程相关的人体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为中医正脊研究提供科学化思路,也为相关的力学-生物学耦合研究和髓核再生的基础研究提供了一个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正脊治疗 生物力学 流固耦合 有限元分析 髓核含水量变化
下载PDF
倒盖金被手法在腰椎间盘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李雁婷 陈剑 +3 位作者 刘梦兰 任蔓蔓 仲卫红 陈长兴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0-343,共4页
背景:南少林手法将武术精华运用于整骨理筋和按摩手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骨伤治疗技术,研究发现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倒盖金被手法作用于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择一... 背景:南少林手法将武术精华运用于整骨理筋和按摩手法中,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骨伤治疗技术,研究发现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显著疗效。目的:运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倒盖金被手法作用于腰椎间盘的生物力学效应。方法:选择一名健康青年男性志愿者,根据其CT扫描结果构建全腰椎(L1-L5)三维有限元模型。在已验证有效性的全腰椎模型上模拟加载倒盖金被手法,计算不同顶推高度下腰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及变化情况。结果与结论:(1)当L3椎体被顶推10 cm总位移后,各椎间盘平均应力最值约9.2 MPa,其中L4-5椎间盘存在部分单元的应力集中现象。(2)随着顶推高度的增加,各椎间盘的应力呈现近似线性增长的趋势,各椎间盘应力值范围分别为:L1-2椎间盘1.36-7.36 MPa,L2-3椎间盘1.64-7.82 MPa,L3-4椎间盘1.52-9.20 MPa,L4-5椎间盘1.25-8.71 MPa;应力分布情况为:L3-4>L4-5>L2-3>L1-2。(3)腰椎间盘应力变化以髓核为中心向边缘递增,应力最大处为纤维环前侧。(4)结果表明,倒盖金被手法操作时腰椎间盘总体应力分布规律前后一致、逐渐递增,提示手法操作应循序渐进,以确保其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盖金被手法 腰椎间盘 生物力学 三维有限元 腰椎模型 脊柱过伸位 正常腰椎 应力
下载PDF
有限元分析不同牵伸时长相邻腰椎节段和椎间盘应力及位移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民 董竑麟 +1 位作者 汪桂珍 闫沛春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3281-3286,共6页
背景:与传统牵伸手法对比,利用脊柱手法床气柱叠加结构进行牵伸可以很好地掌控牵引时间,通过有限元分析能详细计算出相邻腰椎节段的应力,为临床脊柱手法床的腰椎牵引提供更好的牵引处方理论依据。目的:利用脊柱手法床模拟倒盖金被手法... 背景:与传统牵伸手法对比,利用脊柱手法床气柱叠加结构进行牵伸可以很好地掌控牵引时间,通过有限元分析能详细计算出相邻腰椎节段的应力,为临床脊柱手法床的腰椎牵引提供更好的牵引处方理论依据。目的:利用脊柱手法床模拟倒盖金被手法进行牵伸,并通过有限元分析不同牵伸时长对相邻腰椎节段应力大小及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男性志愿者1例,年龄26岁、身高174 cm、体质量60 kg,受试者对试验方案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获得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准号:2016XJS-001-01)。依据志愿者T12-S1的CT图像,建立正常人体腰椎的有效三维有限元模型,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利用脊柱手法床顶推L3棘突时,L3在手法的牵引下分别维持至10,20,30 s时,上下相邻的腰椎间盘、椎小关节的应力变化情况,并且分析该变化的内在规律及作用机制。结果与结论:①顶推高度为5 cm,作用时长介于1.25-17 s时,相邻腰椎节段的应力值是持续增大的,椎间盘:L2-L3为4.60-5.68 MPa,L3-L4为5.26-6.61 MPa;椎小关节:L2-L3为7.01-8.67 MPa,L3-L4为5.22-6.50 MPa;②在顶推作用时长超过24 s以后,相邻椎间盘、椎小关节应力基本保持不变;③因此脊柱手法床作用于腰椎时对相邻腰椎节段不会造成损伤;使用脊柱手法床的作用时长应在25-30 s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伸 时长 腰椎 模型 生物力学 脊柱手法床 三维有限元
下载PDF
扳牵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 被引量:21
13
作者 隋孝忠 于文青 +2 位作者 李在尧 张云伸 刘仁成 《中医正骨》 1995年第2期3-4,共2页
对采用扳牵疗法治疗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腰椎曲度、椎后关节紊乱显著改善(P<0.01);突出物消失12例,减小16例,与受压神经根分离24例。表明扳牵疗法... 对采用扳牵疗法治疗的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与CT检查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显示,治疗后腰椎曲度、椎后关节紊乱显著改善(P<0.01);突出物消失12例,减小16例,与受压神经根分离24例。表明扳牵疗法能增加脊柱稳定性,可使突出物不同程度回纳,改善突出物与神经根之间的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突出 腰椎 正骨手法 扳牵手法 生物力学
下载PDF
模拟拔伸按压手法对腰部结构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14
作者 李成山 张晓刚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15-17,共3页
目的:观察在拔伸按压过程中对腰椎结构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探讨拔伸按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明确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材料来源于急性脑死亡的健康青壮年尸体的6例腰椎标本,参考临床拔伸... 目的:观察在拔伸按压过程中对腰椎结构生物力学变化的影响,探讨拔伸按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明确该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方法:实验材料来源于急性脑死亡的健康青壮年尸体的6例腰椎标本,参考临床拔伸按压手法在体研究的力学参数及本手法在临床操作的基本动作为依据设计加载方案,测量拔伸按压过程中L3~4、L4~5、L5S1节段髓核内压力的变化、L3~4、L4~5、L5S1节段椎间距前、后缘高度的的变化、双侧L4~5椎间孔最大宽度、最小宽度及高度的变化和双侧L5神经根与椎间盘外后方之间位移变化。结果:在手法过中,三节段髓核内压力明显降低、椎间距增大、椎间孔容积增大、神经根发生一定的位移。结论:拔伸按压手法符合生物力学原理,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合理的、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伸按压 生物力学 腰椎间盘突出症 手法 腰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