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怒江州生态环境基础与社会经济发展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陈锡才 潘玉君 +1 位作者 彭燕梅 周兵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16年第4期77-81,共5页
从国土面积分布的地形状况、生态盈亏的视角探讨了怒江州生态环境脆弱的程度,分析了怒江州的生态环境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怒江州坡度较陡的国土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可耕地面积小;(2)1996年至2020年,怒江州的生态足迹... 从国土面积分布的地形状况、生态盈亏的视角探讨了怒江州生态环境脆弱的程度,分析了怒江州的生态环境基础、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怒江州坡度较陡的国土面积所占比例较大,可耕地面积小;(2)1996年至2020年,怒江州的生态足迹呈现逐年上升趋势;(3)1996年至2020年,怒江州的生态盈亏处于盈余的状态,但是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4)1996年至2004年,怒江州的第一次现代化实现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怒江州低于云南省。基于怒江州生态环境状况和以往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怒江州发展的路径:基于云南省"主体功能区区划"的思想和成果,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生态足迹 第一次现代化 主体功能区 怒江州
下载PDF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斑岩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29
2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6 位作者 刘鸿飞 马东方 李光明 黄瀚霄 张红 刘朝强 卫鲁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34-548,共15页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位于西藏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第一个斑岩铜矿。多不杂斑岩铜矿内有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最晚期的闪长玢岩侵位,其中第二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多不杂矿床三期斑岩的锆石U-P... 西藏多不杂斑岩铜矿位于西藏北部,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第一个斑岩铜矿。多不杂斑岩铜矿内有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最晚期的闪长玢岩侵位,其中第二期侵位的花岗闪长斑岩是多不杂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多不杂矿床三期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较早侵位的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87 Sr/86 Sr)i值0.7057~0.7062和0.7059~0.7064,εNd(t)值为较小的负值(-2.5^-1.7和-6.2^-4.0),第二期花岗闪长斑岩的εHf(t)值为3.7~7.5,显示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属于类埃达克质岩石,可能起源于新生下地壳角闪岩相,有幔源物质混入。最晚侵位的闪长玢岩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化学特征类似,但具有富钠特征,其MgO、Y、Yb等含量相对较高,可能表明闪长玢岩与花岗闪长斑岩源区相同,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多不杂斑岩铜矿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向北俯冲末期,可能产出于陆缘弧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多不杂 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下载PDF
西藏拿若斑岩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年代学、岩石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35
3
作者 祝向平 陈华安 +5 位作者 刘鸿飞 马东方 李光明 张红 刘朝强 卫鲁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9-128,共20页
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 西藏拿若矿床位于西藏多龙矿集区北部,是2010年新发现的一个斑岩铜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拿若斑岩铜矿内侵位,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拿若矿床的主要成矿斑岩;成矿前的闪长岩在拿若矿床东南侧侵位。本文开展了拿若矿床斑岩和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闪长岩略早于花岗闪长斑岩侵位(121 Ma)。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相似的岩石化学特征,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均具有高Sr低Y的特征,可能表明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同一个岩浆房;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具有高Al2O3、富钠、低镁和高Sr低Y的特征,显示出埃达克岩的特征;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4~0.7058和0.7056~0.7057,εNd(t)分别为-3.7^-2.9和-3.5^-3.2,εHf(t)值分别变化于3.6~6.7和3.6~7.4,表明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角闪岩相,有较多幔源物质混入;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具有较高εNd(t)值(-1.3~1.6)和εHf(t)值(5.1~8.1),表明第三期花岗闪长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地壳物质混入较少。闪长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特征,具有与花岗闪长斑岩相似的(87Sr/86Sr)i值(0.7052~0.7057)和略高的εNd(t)值(0.2~3.3)与εHf(t)值(1.2~9.5),表明闪长岩也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源区中壳源物质混入相对更少。闪长岩和成矿的花岗闪长斑岩铜背景值均较高,可能表明成岩源区内Cu丰度较高。含矿斑岩中地壳物质混入较多,可能表明成矿斑岩在侵位过程中从地壳中萃取了较多成矿元素。成矿晚期花岗闪长斑岩中Cu含量明显较低,可能是末期岩浆在岩浆房中释放了较多成矿元素所致;多期岩浆活动释放的成矿元素有利于成矿元素在成矿流体中持续富集成矿,多期岩浆侵位是形成斑岩铜矿的必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拿若斑岩铜矿 多龙矿集区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岩浆演化 岩石化学
下载PDF
基于特色资源的生态脆弱区旅游发展分析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大峡谷旅游区”为例 被引量:7
4
作者 郭凯峰 邓莹 吴永莹 《旅游研究》 2009年第3期6-14,共9页
通过对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及周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脆弱性分析,表明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同时,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支撑体系、旅游客源市场、同类峡谷案例比较分析,表明基于生态保护优先的怒江大峡谷旅游区... 通过对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及周边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脆弱性分析,表明本区域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较低。同时,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发展支撑体系、旅游客源市场、同类峡谷案例比较分析,表明基于生态保护优先的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发展措施有利于本区域旅游产品的开发与保护,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功能分区工作、实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乡镇居民参与旅游建设开发工程。最后,提出了怒江大峡谷及其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与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旅游资源 生态脆弱区 怒江大峡谷 旅游区 开发建设
下载PDF
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开发建设问题研究
5
作者 郭凯峰 李榕 +1 位作者 杨一浏 吴永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9-90,共2页
通过对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针对资源位置、特色、保护度、开发潜力等因素,制订了量化的研究指标体系以供今后开展评价研究;论证了将怒江大峡谷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可预期机遇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怒江大峡谷旅... 通过对怒江大峡谷旅游区内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针对资源位置、特色、保护度、开发潜力等因素,制订了量化的研究指标体系以供今后开展评价研究;论证了将怒江大峡谷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品牌的可预期机遇及面临的问题、分析了怒江大峡谷旅游资源的特色和产品竞争优势,综合考量旅游区内旅游资源评价值,识别出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发展走势及创新思维、产品开发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怒江大峡谷 旅游区 开发
下载PDF
简论当前怒江州的经济结构调整 被引量:2
6
作者 杨云红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02年第5期85-87,共3页
怒江州目前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以增强竞争为核心,着力培养优势产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 怒江州 经济结构 现状 对策
下载PDF
怒江州饮用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艺红 《环境科学导刊》 2009年第3期63-64,101,共3页
怒江州现用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共有4个,全部为河流型,目前饮用水水源水质良好。但也存在水土流失、面源污染和将来可能的工业污染及多方治水责任不明确等环境问题。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饮用水水源地 存在问题 防治对策 怒江州
下载PDF
西藏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被引量:16
8
作者 张志 陈毓川 +7 位作者 唐菊兴 李壮 宋俊龙 杨毅 胡正华 杨欢欢 杨超 康浩然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7-97,共21页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利用锆石 U-Pb 年代学方法,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区内朗久组火... 尕尔穷-嘎拉勒铜金矿集区是班-怒结合带南部的重要矿集区.矿集区内发育大面积火山岩,利用锆石 U-Pb 年代学方法,首次精确测定了研究区内不同地层中火山岩年龄,并结合其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其形成构造背景.研究表明,区内朗久组火山角砾岩成岩年龄为141.7.0±0.47 Ma(MSWD=0.43),多爱组流纹岩年龄为136.80±0.48 Ma(MSWD=0.79),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初期,属于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的岩浆作用响应;原定多爱组火山角砾岩(GE 火山角砾岩)年龄为85.20±0.53 Ma(MSWD=3.40),形成时代为晚白垩世,不属于早白垩世多爱组产物,属于洋盆消亡后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阶段的火山作用产物,晚于尕尔穷铜金矿的成矿年龄(86.87±0.50 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火山岩均具有相对富集 Rb、Th、U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而亏损 Ta、Nb、Yb、Ti 等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显示出弧火山岩特性.结合区域已有火山岩研究资料表明,在班公湖-怒江洋南向俯冲过程中,从早白垩世初至中晚期均有比较连续的火山作用,持续时间约为30 Ma(140~110 Ma);在班公湖-怒江洋盆消亡后的羌塘陆块与冈底斯陆块汇聚晚阶段,又伴随有晚白垩世火山作用的发生,该期火山作用与区内成矿岩体年龄相当,可能为同一岩浆系统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岩 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 俯冲 碰撞 尕尔穷-嘎拉勒矿集区 地球化学
原文传递
西藏多龙矿集区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岩体锆石Ce^4+/Ce^3+比值及氧逸度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李云强 费光春 +2 位作者 温春齐 曾鑫 赵德坤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9-70,共12页
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两个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对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和不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3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 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两个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对波龙、多不杂斑岩铜金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和不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以及氧逸度等特征进行研究,并且通过计算得到了3个含矿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分别为536.03,492.18,454.02;1个不含矿的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Ce^4+/Ce^3+比值为0.67。说明波龙、多不杂斑岩矿床中与成矿相关的岩体具有相对更高的氧化状态。对比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的斑岩矿床、云南中甸岛弧成矿带中的烂泥塘斑岩铜矿床、金沙江-红河成矿带中的马厂箐、铜厂铜钼矿以及玉龙成矿带铜钼矿床岩体的锆石Ce^4+/Ce^3+比值,发现含矿岩体锆石Ce^4+/Ce^3+比值一般>250。结合波龙、多不杂矿床的锆石Ce^4+/Ce^3+的计算结果发现Ce^4+/Ce^3+基本>300,因此将锆石Ce^4+/Ce^3+>300作为波龙、多不杂矿床斑岩成矿的一个地球化学标志。此外,通过(Ce^/Ce^*)D锆石氧逸度计和(XCe^4+melt/XCe^3+melt)锆石氧逸度计计算得到的波龙、多不杂矿床含矿花岗闪长斑岩体的氧逸度(log(fO2))分别位于MH(磁铁矿-赤铁矿)缓冲带和FMQ(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缓冲带之上,平均值为ΔMH+3.24和ΔFMQ+1.78,前人研究发现多不杂含矿石英斑岩的氧化状态较高,平均ΔNNO+2.4,含矿斑岩体的形成具有较高的氧逸度条件,说明高氧逸度更有利于多龙矿集区斑岩型铜矿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铜金矿床 锆石Ce^4+/Ce^3+比值 氧逸度 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多龙矿集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