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PERMIAN SYSTEM OF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 SOUTHWESTERN CHINA
1
作者 Mao Junyi\+1, Zou Guangfu\+2 2.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engdu 610082, China)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0年第S1期362-362,共1页
Permian system is one of the best developed systems in Sanjiang area. In Yidun\|Zhongdian and in Zhiso\|Muli, The Lower Permian is clastics\|carbonates\|volcanics with interbeds of siliceous sediments, Whereas the Upp... Permian system is one of the best developed systems in Sanjiang area. In Yidun\|Zhongdian and in Zhiso\|Muli, The Lower Permian is clastics\|carbonates\|volcanics with interbeds of siliceous sediments, Whereas the Upper Permian is composed of lower part of basic volcanics and upper part of clastics\|carbonates with a total thickness of 1000~4000 meters .In Zhongzha (Batang)\|Jingping region, It is mainly carbonates of 217~1320 meters thick, But in Jingping proper, there occur about 5000 meters thick basalts of early late Permian . From Batang to Benzinan along the Jinshajiang river , the lower Permian is clastics\|volcanics\|carbonates formation with interbeds of siliceous sediments and spilite formation; Whereas the Upper Permian is clastics with volcanic interbeds; The total thickness being 3700 to 7100 meters. In Jiangda—Mangco (Mangkang), It is clastic\|carbonate\|volcanic formation of 1100 to 2400 meters . In Tuoba (Qamdo)—Haitong (Mankang)—Ximi (Mujiang ), It is mainly clastics\|carbonates formation , the Upper Permian being coal\|bearing clastics sequence and the total thickness being 700~2500 meters ,In Zhado—Zhasuosuo (Mangkang)—Deqing—Qinggu—Qinghong, It is clastic\|carbonate\|volcanic formation, locally with coal\|bearing clastics of Upper Permian and the total thickness of mainly carbonate formation and clastic formation with coal\|bearing clastic formation of Uppermian, is 800 to 2000 meters. In the whole area , the Permian strata were slightly metamorphosed, locally more intensively metamorphosed up to amphibolite facies. The fossils found belong to fusulinids, coral, brachiopods,ammonite,bivalve, gastropods, bryozoa,foraminifera, trilobite, algae ,porifera (sponge), and continental plant . Besides the Gondwana cold\|water type components of brachiopods found in Baoshan, the fossils belong mainly to Cathaysian biota, especially to South China type. In some places such as Mangkang, Guxue (Dewong), to South China type. In some places such as Mangkang, Guxue (Dewong), and Wachang (Muli), the resedimented Late Carboniferous fusulinid fossils can be found in the clastic limestone of Lower Permian, and the Early Permian or even Middle to Late Carboniferous fusulinid fossils found in Upper Permian classic limestone. All these suggest the resedimentation of biolimestone blocks or fragments related to fault\|volcanism .On the section of Tongba (Muli), the permian is continuous graded upwards into the Triassic, with a transitional zone of foss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MIAN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 REGIONAL STRATIGRAPHY the nujiang—lancangjiang—jinshajiang area SOUTHWESTERN China
下载PDF
Compositional Variation and Mineral Chemistry of the Jinshajiang and Lancangjiang Serpentinites, Yunnan Province, SW China
2
作者 Ahmed E.I.MASOUD YANG Jingsui LIU 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6期1705-1728,共24页
We present the whole rock and the mineral chemical data for upper mantle peridotites from the San-Jiang region in Yunnan, SW China. These peridotites are a part of a Paleo-Tethyan ophiolite belt occurring along the Ji... We present the whole rock and the mineral chemical data for upper mantle peridotites from the San-Jiang region in Yunnan, SW China. These peridotites are a part of a Paleo-Tethyan ophiolite belt occurring along the Jinshajiang and Lancangjiang suture zones. All samples of the Jinshajiang and Lancangjiang ultramafic rocks are completely serpentinized. The Jinshajiang serpentinites are characterized by no relict of olivine and pyroxene, and the Cr# content of spinels is 0.32–0.49. The Lancangjiang serpentinites were collected from two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northern location which has some relict of Opx(Al2O3 is 0.13–2.2 wt%, TiO 2 is 0.004–0.057 wt% and Mg# content is 0.895–0.933) and the Cr# content of spinel is 0.26-0.55; the southern location, which has some relict of Olivine(Fo = 90–92.5 and NiO = 0.12–0.26 wt%), and spinel Cr# ranging from 0.41 to 0.57. The whole rock geochemical and the mineral chemistry data imply that the Jinshajiang and Lancangjiang serpentinites represent abyssal peridotites residues after ~15–20% partial melting for the Jinshajiang and Lancangjiang serpentinites(south location), and ~11–19% partial melting for the Lancangjiang serpentinites(north location). In addition, the compositional trends of the spinel analyses of the Lancangjiang serpentinites imply that the MORB melt-peridotite interaction process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during their evolution. These processes are evidenced by an increase in Cr# with an increase in TiO 2, whereas the spinel analyses of the Jinshajiang serpentinites display an increase in Cr# with a decrease in Ti O2, indicating that the Jinshajiang serpentinites were subjected to a simple partial melting proce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romite jinshajiang ophiolite lancangjiang ophiolite
下载PDF
西南“三江”造山带大地构造相 被引量:41
3
作者 尹福光 潘桂棠 +2 位作者 万方 李兴振 王方国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33-39,共7页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陆块构成,其大地构造属性与划分方案历来受地学界关注与争论。本文以大地构造相理论为切入点,将西南“三江”造山带划分出11个一级及其若干二级大地构造相,包括俯冲、消减杂岩... 西南“三江”造山带由多条缝合带及其间多个大小不等的中间陆块构成,其大地构造属性与划分方案历来受地学界关注与争论。本文以大地构造相理论为切入点,将西南“三江”造山带划分出11个一级及其若干二级大地构造相,包括俯冲、消减杂岩、仰冲等一级大地构造相以及与其相伴的后造山及走滑大地构造相。俯冲大地构造相类包括块体变质相、前陆褶冲相、前陆盆地相;消减杂岩大地构造相包括洋壳残片相、陆壳残片相、增生变质杂岩相、活化基底相、侵入岩相、上叠磨拉石相;仰冲板块大地构造相包括弧前盆地相、岛弧相、弧后及弧间盆地相。特提斯洋向北消减,使泛华夏大陆群各块体先拼接,其后弧后扩张、闭合、造山,从而形成了“三江”造山带“多缝合带”、“多陆体”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山带 划分 大地构造相 西南“三江”
下载PDF
西南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特征及构造演化 被引量:24
4
作者 任飞 潘桂棠 +2 位作者 尹福光 常梦瑶 肖庆辉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9-16,共8页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 以大地构造研究为主导,初步梳理了三江地区洋板块地层系统的分布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本文阐述了三江地区经历原-古特提斯大洋连续演化、分阶段拼贴增生至最终俯冲消亡的地质演化历程。甘孜-理塘弧后洋盆于早石炭世打开,二叠纪—中三叠世进入顶峰扩张期,晚三叠世洋盆萎缩引起向西俯冲,最终在晚三叠世末局部地区保留残留海。哀牢山弧后洋盆不晚于早石炭世形成,早石炭世—早二叠世整体扩张发育,早二叠世末或晚二叠世初开始向西俯冲,晚三叠世最终完全关闭。金沙江洋盆早石炭世时已扩张成洋,到早二叠世晚期开始俯冲,石炭纪—早二叠世早期是金沙江洋盆扩张的主体时期,早二叠世晚期至早、中三叠世俯冲消亡。澜沧江弧后洋盆中晚泥盆世开始扩张,在石炭纪—早二叠世发育为成熟洋盆,早二叠世晚期洋内俯冲形成洋内弧,晚二叠世—早、中三叠世双向俯冲消亡。昌宁-孟连洋为特提斯洋主带,具有原-古特提斯洋连续演化的地质记录,晚奥陶世开始向东俯冲消减,二叠纪末、早三叠世发生弧-陆碰撞作用,昌宁-孟连洋盆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板块地层 蛇绿混杂岩 构造演化 西南三江
下载PDF
山地河流的河相关系及其变化趋势——以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云南河段为例 被引量:9
5
作者 王随继 魏全伟 +2 位作者 谭利华 闵石头 冉立山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3,共9页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非冲积性山地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山地河流,以怒江道街坝、澜沧江旧州和景洪、以及金沙江石鼓4个水文... 河相关系理论迄今总是应用于冲积河流的研究中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尚未应用在非冲积性山地河流的研究中。河相关系理论是否适用于非冲积性河流的研究?该研究选取滇西山地河流,以怒江道街坝、澜沧江旧州和景洪、以及金沙江石鼓4个水文站的历年实测水文资料为基础,探讨了上述4站有水文资料记载时段的历年及多年的流量~河宽、流量~水深、流量~流速关系,揭示其年际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河相关系理论在研究非冲积性河流当中同样存在很好的效果,表明山地非冲积性河流与冲积河流在河道演变中遵循类似的规律。研究区北段从西部的怒江到中部的澜沧江,再到东部的金沙江,其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幅度逐渐减小,与它们受到构造抬升的影响减弱相适应。澜沧江河相关系的年际变化在北部相对不明显,在南部则相对显著,这与其南北两段的地貌分异有关,也与中下游的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引起南部河床的冲淤强度的增大有关。系数积及指数和表明,山地河流由于受到基岩边界的影响,其流水断面的调整中河宽、水深和流速之间的协调能力比冲积性河流的小。另外,建立了流水断面宽深比与流量之间的河相关系式,丰富了河相关系的研究内容,并在研究区不同河流、不同河段的流量预测或断面形态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相关系 山地河流 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 云南
下载PDF
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铅锌矿床成矿系列 被引量:20
6
作者 朱华平 范文玉 +1 位作者 高大发 张林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4期62-68,共7页
笔者应用成矿系列理论,将三江成矿带中南段的铅锌矿床初步划分为3个成矿系列组合,9个成矿系列和7个成矿亚系列,并总结了各成矿系列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 西南三江成矿带 铅锌矿 矿床成矿系列
下载PDF
滇西藏东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碰撞拼合的古地磁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朋武 高锐 +1 位作者 崔军文 管烨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8-34,共7页
利用古地磁数据,结合与构造活动有关的沉积记录以及古生物地理信息,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研究,以确定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结果表明:(1)思茅地块可... 利用古地磁数据,结合与构造活动有关的沉积记录以及古生物地理信息,对华南、思茅、保山、缅泰、印支、拉萨和喜马拉雅地块进行了古纬度和纬度运移量的对比研究,以确定云南西部三江地区主要地块的碰撞拼合历史。结果表明:(1)思茅地块可能源于华南地块;(2)保山和缅泰地块在晚石炭世至晚二叠世发生快速北移;(3)保山与华南地块于晚二叠世碰撞之后,和缅泰地块、华南地块以及印支地块继续向北漂移,直到晚三叠世;(4)保山与华南地块间的古特提斯洋可能于早志留世张开,晚二叠世闭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地区 古地磁 滇西藏东
下载PDF
西南三江造山带地层区划 被引量:14
8
作者 尹福光 王冬兵 +1 位作者 王保弟 任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8,共8页
西南三江为一复杂造山带,由特提斯大洋板块的怒江-孟连主大洋及欧亚大陆板块的扬子陆块大陆边缘弧盆系、冈瓦纳大陆板块北缘弧盆系构成。随着特提斯大洋怒江-孟连洋俯冲、消亡,后板块发生碰撞、走滑及岩浆岩侵位等,形成了现今由板块缝... 西南三江为一复杂造山带,由特提斯大洋板块的怒江-孟连主大洋及欧亚大陆板块的扬子陆块大陆边缘弧盆系、冈瓦纳大陆板块北缘弧盆系构成。随着特提斯大洋怒江-孟连洋俯冲、消亡,后板块发生碰撞、走滑及岩浆岩侵位等,形成了现今由板块缝合带、增生杂岩带构成的西南三江造山带,造就了复杂的地层系统,包含史密斯地层、有限史密斯地层,非史密斯地层。本文突破"传统地层学"概念,按"构造地层学"的现代地层学概念建立了西南三江地层格架,划分出欧亚大陆板块的北羌塘-三江地层大区、特提斯大洋板块的班公湖-怒江-孟连构造-地层大区、冈瓦纳大陆板块的冈底斯-腾冲地层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三江 造山带 地层区划
下载PDF
基于GIS的证据权法在三江北段铜多金属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9
作者 张启明 陈建平 齐先茂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06-112,共7页
在建立三江北段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提取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中的成矿异常信息,运用多学科信息综合研究地质异常与成矿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证据权重法建立该区的证据权重成矿预测模型,圈定... 在建立三江北段地质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GIS技术,分析提取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综合信息中的成矿异常信息,运用多学科信息综合研究地质异常与成矿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证据权重法建立该区的证据权重成矿预测模型,圈定出7个找矿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GIS 证据权重 铜多金属矿 青海
下载PDF
证据权法在三江北段铜金矿床成矿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3
10
作者 徐善法 陈建平 叶继华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4-59,共6页
在仔细分析三江北段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床(点)数据库,优选了36个与铜金矿床有关的证据层。应用证据权模型对该区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存在8个对铜金矿床形成有利的成矿... 在仔细分析三江北段区域地质成矿背景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床(点)数据库,优选了36个与铜金矿床有关的证据层。应用证据权模型对该区进行成矿预测研究分析,认为研究区内主要存在8个对铜金矿床形成有利的成矿区,这一研究对三江地区今后的矿产资源预测与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北段 证据权模型 成矿预测
下载PDF
基于GIS的证据权重法对三江地区的铜矿成矿预测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荣 董国臣 +2 位作者 王硕 孔会磊 聂飞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00-106,共7页
根据研究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在已经建立的三江地质矿产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三江地区划分为6418个统计单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地层、岩体、断裂在内的12个证据图层,建立了证据权找矿模型,圈定出44个找矿远景区,其中A类远景区9个,... 根据研究区铜矿的成矿规律,在已经建立的三江地质矿产数据库的基础上,将三江地区划分为6418个统计单元,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提取了地层、岩体、断裂在内的12个证据图层,建立了证据权找矿模型,圈定出44个找矿远景区,其中A类远景区9个,B类远景区15个,C类远景区20个,并预测了找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证据权模型 铜矿 成矿预测 三江地区
下载PDF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被引量:34
12
作者 王登红 杨建民 +5 位作者 闫升好 徐珏 陈毓川 薛春纪 骆耀南 应汉龙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35-140,共6页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成矿区 (带 ) ,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矿集区 ,如以铜多金属为主 (玉龙 ) ,以铅锌为主 (金顶 ) ,以稀土为主 (牦牛坪 ) ,以金为主 (哀牢山 )等等。研究中在对这些矿集区的基本特点进行归纳的基础...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成矿区 (带 ) ,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矿集区 ,如以铜多金属为主 (玉龙 ) ,以铅锌为主 (金顶 ) ,以稀土为主 (牦牛坪 ) ,以金为主 (哀牢山 )等等。研究中在对这些矿集区的基本特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 ,探讨了矿集区分布的基本格局 (即两横两纵两斜加一点 )及其构造背景 ,认为进入新生代以来 ,中国经历了“东降西隆”的构造大反转 ,而三江正好位于枢纽部位 ,地壳块体水平方向强烈的挤压和垂直方向活跃的运动可能是制约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和成矿格局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 3个可以扩大远景的矿集区和 3个潜在的矿集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集区 分布格局 构造演化 新生代 西南三江 找矿方向 找矿前景
下载PDF
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初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洋 胡云中 邓晋福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 30 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 ,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 Ca元素 ,亏损碱金属元素 K,Na,L IL元素 Ba,Th以及相容元素 Co,Cr,Mn,Ni,... 根据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 30 0余件岩石样品分析结果 ,我们对该地区三叠系地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江地区中南部三叠系地层明显富集As,Sb和 Ca元素 ,亏损碱金属元素 K,Na,L IL元素 Ba,Th以及相容元素 Co,Cr,Mn,Ni,V ,且轻重稀土元素分异程度较高。在成矿元素方面 ,研究区三叠系地层富集 Pb,Sb,且Cu,Au,Zn的丰度值明显高于华北地台表壳 (出露地壳 )。根据微量元素比值推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丰度 三叠系 三江地区
下载PDF
云南“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发育机制及其防治 被引量:10
14
作者 骆银辉 徐世光 吴香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第四纪以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受喜马拉雅山进入强烈抬升阶段,"三江"及其各级支流强烈下切,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几大山脉地形地貌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改造和演化。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产生"崩"... 第四纪以来,滇西北"三江"并流区受喜马拉雅山进入强烈抬升阶段,"三江"及其各级支流强烈下切,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几大山脉地形地貌在各种外力地质作用下进行改造和演化。各种外力地质作用过程产生"崩"、"滑"、"流"危害。根据动力因素与抗力因素的组合特征和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全区地质灾害发育可归为4个类区:现代冰雪剥蚀区(Ⅰ)、植被覆盖构造剥蚀地貌区(Ⅱ)、河谷峡谷荒漠区(Ⅲ)、河谷峡谷植被覆盖区(Ⅳ)。其中Ⅲ、Ⅳ两区是地质灾害强发区和集中区。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取决于2方面:①形成地质灾害的自然地质作用强度;②人类活动与地质灾害的关联度。"三江"并流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对策是,对影响人类活动、生存环境、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进行全面调查,分区(类)研究,系统防治。对人类活动频度高的地质灾害重发区-河谷峡谷区,要建立地质灾害预防预报系统,保障人类生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并流区 地质环境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发育机制 地质灾害防治对策
下载PDF
三江地区北段主攻矿种及矿床类型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善法 陈建平 聂兰仕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319-326,共8页
通过对三江地区北段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提供了三江北段矿产资源综合预测图,划分出8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带),同时指出了各成矿远景区(带)内主攻矿种及可能的矿床类型。三江北段主攻矿种是铜矿、金矿、银铅锌矿及以... 通过对三江地区北段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提供了三江北段矿产资源综合预测图,划分出8个重点成矿远景区(带),同时指出了各成矿远景区(带)内主攻矿种及可能的矿床类型。三江北段主攻矿种是铜矿、金矿、银铅锌矿及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矿,而矿床类型大多为热液型、火山型和岩浆型,这些研究在该区的找矿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攻矿种 矿床类型 三江地区
下载PDF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地区地体-裂谷构造与演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肇昌 李凡友 钟康惠 《矿产勘查》 1997年第1期9-16,共8页
三江地区的地质结构以亲陆地体与亲洋地体及其间的亲弧地体相间排列为特征。亲陆地体有哀牢山型、扬子型、冈瓦纳型、保山型、昌都型等。亲陆地体裂离主要发生于早奥陶世、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裂谷作用和海底扩张作用导致亲... 三江地区的地质结构以亲陆地体与亲洋地体及其间的亲弧地体相间排列为特征。亲陆地体有哀牢山型、扬子型、冈瓦纳型、保山型、昌都型等。亲陆地体裂离主要发生于早奥陶世、早石炭世、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裂谷作用和海底扩张作用导致亲洋地体形成。晚海西期、早印支期和晚印支期洋壳俯冲,导致洋内弧、陆缘弧等亲弧地体及岛弧裂谷系形成。地体联合发生于寒武纪末、石炭纪末、二叠纪末和中三叠世末,最终形成结构复杂的三江联合地体,并于晚三叠世自南而北逐渐增生于扬子地台西缘。增生后的中新生代大陆构造发展时期,以沿边裂陷、沿边走滑构造岩浆带和沿边走滑叠缩陆内造山带发育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澜沧江-怒江 地体-裂谷构造 地体类型 陆内造山带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峰 王辉 刘池洋 《中国煤炭地质》 2010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 通过对羌塘盆地南北两侧构造带地质特征、构造演化历程及盆地内部中生代地层充填特征的分析,探讨了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属性及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羌塘盆地经历了早、中三叠世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早、中期被动陆缘盆地,晚三叠世晚期—侏罗纪羌北前陆盆地和羌南陆被动陆缘裂陷—坳陷盆地及早白垩世前陆盆地等地质演化历程;盆地南北边界构造带复杂而有序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演化,决定了羌塘盆地中生代为一复杂的多旋回叠合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竹龙—金沙江构造带 班公错—怒江构造带 构造属性 中生代 羌塘盆地
下载PDF
西南三江北段地物化找矿因子综合研究方法
18
作者 徐善法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S1期285-291,1,共8页
在西南三江北段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选取的五十一个因子进行全面的研究,为该区的进一步工作提供重要的找矿信息。经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多元统计分析在地质数据处理... 在西南三江北段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研究基础上,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选取的五十一个因子进行全面的研究,为该区的进一步工作提供重要的找矿信息。经研究结果表明:传统的多元统计分析在地质数据处理中的作用应该值得肯定,它对于归纳和优选地质信息组合以及通过地质信息组合特征分析、解释成矿过程和成矿元素的迁移、富集变化,判定成矿阶段具有重要的参考与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找矿因子 综合研究 三江北段
下载PDF
GIS分形法在西南三江地区断裂分析中的应用
19
作者 黄飞 何政伟 +2 位作者 赵银兵 曹发生 王超维 《四川地质学报》 2016年第2期339-342,共4页
本文以西南三江成矿带为例,采用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其断裂构造进行定量研究,借助MAPGIS软件的网格和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出分维数D,通过解释其地质意义,利用ARCGIS对断裂构造进行频率分析显示:研究区分维数D在1.8对成矿较有利,控矿断裂(... 本文以西南三江成矿带为例,采用分形理论的研究方法对其断裂构造进行定量研究,借助MAPGIS软件的网格和空间分析功能,计算出分维数D,通过解释其地质意义,利用ARCGIS对断裂构造进行频率分析显示:研究区分维数D在1.8对成矿较有利,控矿断裂(NNW-NW向)比一般断裂具有更高的分维值,而断裂构造分布最密集区并不是最有利成矿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分形法 断裂 MAPGIS 分维数 西南三江
下载PDF
西南三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化学风化过程 被引量:17
20
作者 陶正华 赵志琦 +5 位作者 张东 李晓东 王宝利 吴起鑫 张伟 刘丛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97-2308,共12页
选择中国西南三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化学及溶解性无机碳碳同位素,借助正演模型,分析河水溶解性组分来源及混入比例,说明硫酸参与区域碳酸盐矿物风化过程及CO2净释放量。结果表明:(1)西南三江流域河水受复杂岩性控制,金沙江河水以N... 选择中国西南三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水化学及溶解性无机碳碳同位素,借助正演模型,分析河水溶解性组分来源及混入比例,说明硫酸参与区域碳酸盐矿物风化过程及CO2净释放量。结果表明:(1)西南三江流域河水受复杂岩性控制,金沙江河水以Na-Ca-Cl-HCO3为主,与流域上游蒸发盐矿物溶解有关,澜沧江和怒江则以Ca-HCO3为主,显示碳酸盐和硅酸盐矿物溶解的影响;(2)蒸发盐矿物溶解是金沙江干流河水阳离子主要来源,其贡献均值为52%,对澜沧江和怒江河水贡献较小,平均值分别为11%和2%。碳酸盐矿物溶解是澜沧江和怒江干流河水阳离子主要来源,其贡献均值分别为70%和78%,对金沙江干流河水的贡献较小,平均为38%,但对金沙江支流河水的贡献较大,平均为74%。硅酸盐风化产物对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干流的平均贡献分别为8%、16%和15%,对金沙江支流河水的贡献为15%;(3)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硅酸盐矿物风化速率分别为1.39、3.27和4.27 t·km-2·a-1,CO2消耗速率分别为0.34×105、1.18×105和1.40×105mol·km-2·a-1,碳酸盐矿物风化速率分别为16.93、33.13和33.54 t·km-2·a-1,CO2消耗速率分别为1.40×105、2.47×105和2.22×105mol·km-2·a-1;(4)西南三江流域河水硫酸盐主要来源于硫化物矿物氧化,硫酸参与碳酸盐矿物风化净释放CO2量分别为0.73×105、3.01×105和4.27×105mol·km-2·a-1,高于中国贵州地区,应当在研究区域碳循环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过程中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沙江 澜沧江 怒江 水化学 硫酸 化学风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