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2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oke nurse-led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strategy for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timeline process:A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 from China
1
作者 Baiyu Li Zhufeng Zhang +2 位作者 Keye Li Lingdie Zhao Rong Niu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 CSCD 2024年第5期521-527,I0001,共8页
Objective: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in the therapeutic window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optimiz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IVT)therapy stra... Objective:Early thrombolytic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within the therapeutic window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d clinical outcomes.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optimizing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IVT)therapy strategies for stroke could reduce treatment delays.Methods:To reduce delays in IVT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a series of quality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implemented at a tertiary hospital in Hangzhou,Zhejiang Province,from June 2021 to August 2023,which included developing a timeline process management system,forming a nurse-led stroke process management team,providing homogeneous training,standardizing the IVT therapy process for ischemic stroke,and introducing an incentive policy.During the pre-(from June 2021 to February 2022,group A)and post-(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2,group B1;from December 2022 to August 2023,group B2[implementation of an additional incentive policy])of the implementation the strategy,the door-to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CTA)time(DCT),CTA time,neurology consultation to consent for IVT,CTA-to-needle time(CNT),and door-to-needle time(DNT),the percentage of people who underwent CTA within 20 min,15 min,and 10 min and DNT within 60 min,45 min,and 30 min were collected and compared.Results: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andardized IVT process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stroke,the DNT for group B1 and group B2 were 30(24,44)min and 31(24,41)min,respectively,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46(38,58)min in group A(P<0.001);the median DCT were both 13 min in group B1 and B2 lower than 17min in group A(P<0.001);the median CTA were 12 min in Group B1 and 9 min in Group B2 lower than 14 min in group A(P<0.001);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neurology consultation to obtain consent for IVT and CNT.Compared with group A,the proportion of DCT20 min,15 min,and 10 min was higher in groups B1 and B2(P<0.05),and the same result was observed at DNT60 min,45 min,and 30 min(P<0.05).However,the additional incentive policy did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 between Group B2 and Group B1.Conclusions:Optimizing IVT therapy for ischemic stroke is a feasible approach to limit the DNT to 30 min in ischemic stroke,significantly reducing delays within the therapeutic window and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patients meeting target time segments.Additionally,generating a timeline for the IVT therapy process by scanning positioning quick response codes was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in achieving the informatization of IVT quality management for strok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schemic stroke Intravenous thrombolytic therapy Nurses Stroke process quality improvement
下载PDF
医养服务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初步应用
2
作者 彭静 贺海燕 +3 位作者 胡建中 龙艳芳 王海涛 李丽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32-337,共6页
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框架,构建医养服务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应用。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应用该指标体系在长沙市3家医养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评价。结果共进... 目的以“结构-过程-结果”理论为框架,构建医养服务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应用。方法基于文献研究、小组讨论、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各指标权重。应用该指标体系在长沙市3家医养服务机构进行现场评价。结果共进行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15和0.927,协调系数分别为0.211和0.164,最终确定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三级指标53个。评价指标体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786,平均内容效度指数为0.862。在3家医养服务机构进行的预调查效果较好。结论医养服务机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信度、效度较好。构建的指标科学、合理、实用性强,能有效评价医养服务机构质量并发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养结合 养老机构 质量评价 指标体系 文献研究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致命性出血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胡琴 向华 吴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9-1022,共4页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致命性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致命性出血的19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致命性出血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 目的 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干预在致命性出血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致命性出血的196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致命性出血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MEWS评分、SBAR交接模式、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等的全程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入住ICU总时长、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致死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入住ICU总时长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基于MEWS评分、SBAR交接模式、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等的全程优质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致命性出血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其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改善愈后,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WS评分 SBAR模式 医护同组责任制管理 致命性出血 全程优质护理
下载PDF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
4
作者 王鑫 崔嬿嬿 +1 位作者 赵丽丽 底瑞青 《黑龙江医学》 2024年第8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9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47例SAP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样本医院收治的9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样本医院收治的47例SAP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月—2021年12月应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重组院内SAP急救护理流程的47例SAP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效率和救治结局。结果:研究组分诊时间、候诊时间和就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43、9.136、7.075,P<0.05)。研究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24,P<0.05)。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1,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1,P<0.001)。结论:对SAP患者应用基于流程再造理论重组急救护理流程,可提高SAP急救效果,改善患者救治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流程再造理论 急救护理流程 急救效率 救治结局
下载PDF
归因分析理论下护理流程再造对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术术后患者的恢复影响
5
作者 罗美凤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8期56-58,共3页
目的 分析归因分析理论下护理流程再造对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骨折VSD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归因分析... 目的 分析归因分析理论下护理流程再造对骨折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术后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82例骨折VSD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41例,参照组采用一般性护理干预,试验组采用归因分析理论下护理流程再造模式,对比两组骨折VSD术后患者二期植皮天数、创面缩小面积、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及两组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二期植皮天数、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 <0.05),创面缩小面积明显大于参照组(P <0.05);试验组骨折患者疼痛评分、焦虑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 <0.05)。结论 归因分析理论下护理流程再造对骨折VSD术后患者恢复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更有利于缩短患者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和焦虑心理,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分析理论 护理流程再造 骨折 负压封闭引流术
下载PDF
无缝隙流程化闭环模式在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6
作者 刘宇双 张潇月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16期134-136,共3页
探讨无缝隙流程化闭环模式在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消极情绪、护理水平以及护... 探讨无缝隙流程化闭环模式在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选择血管外科接受介入手术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5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护理前后的疼痛评分、消极情绪、护理水平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手术准备、手术时长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护理后疼痛和负面情绪得分均显著降低(P<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无缝隙流程化闭环模式可以显著提升患者的手术效果和护理质量,缓解其疼痛和消极情绪,在确保手术安全的前提下优化患者的护理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缝隙流程化闭环模式 血管外科 介入手术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急救流程干预联合应急预案改善急诊脊柱骨折预后及睡眠的研究
7
作者 范明慧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6期1368-1370,共3页
目的:探究采取急诊流程干预联合应急预案对急诊脊柱骨折患者预后及睡眠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采取急诊流程干预联合应急预案对急诊脊柱骨折患者预后及睡眠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三明市第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急诊流程干预联合应急预案。从疼痛程度、失眠程度、主观睡眠质量评估2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C)评分相比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急诊脊柱骨折患者采取急诊流程干预联合应急预案能明显减轻疼痛程度,缓解失眠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脊柱骨折 急诊流程干预 应急预案 睡眠质量 失眠 疼痛 睡眠障碍
下载PDF
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及其急救效果初探 被引量:2
8
作者 冯彬 高英 +1 位作者 史超 刘志强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37-241,共5页
目的 研究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及其急救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开展... 目的 研究基于急救护理质量构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流程护理方案及其急救效果。方法 本研究以2020年1月—2021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治疗的急诊心肌梗死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21年开展基于流程优化构建急救护理环节管理,其中2020年(对照组)以及2021年(观察组)各入选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情况、心功能指标、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服务能力、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χ^(2)=5.372,P=0.020)显著高于对照组,急诊停留时间(t=5.264,P=0.000)、完成首份心电图时间(t=16.583,P=0.000)、完成肌钙蛋白检查时间(t=17.881,P=0.000)、住院时间(t=4.849,P=0.000)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0天、3个月以及6个月的LVEF、LVED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6个月内发生心肌梗死复发、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对于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评分(t=14.375,P=0.000)、快速反应能力评分(t=4.300,P=0.000)、医护配合评分(t=10.171,P=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本院实际情况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建议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流程优化构建 急诊质量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4
9
作者 彭佳玲 杨青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53-1261,共9页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模糊指标的量化...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为推进和完善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指标和权重,并在其基础上增加模糊综合评价法,实现模糊指标的量化,对“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13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各对比矩阵一致性比率(CR)均<0.1。结论: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科学、合理,有效融合定性和定量评价指数,可为我国开展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护理服务 SERVQUAL模型 层次分析法 模糊综合评价 德尔菲专家函询法 护理质量 护理管理
下载PDF
自由体位联合无痛暗示对足月无痛分娩产妇的效果及睡眠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晓晶 张超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2期306-308,312,共4页
目的:探究足月无痛分娩产妇于护理期间联合应用自由体位、无痛暗示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足月无痛分娩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 目的:探究足月无痛分娩产妇于护理期间联合应用自由体位、无痛暗示护理的干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收治的足月无痛分娩产妇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自由体位联合无痛暗示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评估指标包含产程时间、顺转剖宫产率及睡眠质量。结果:测定2组产妇产程,所得结果均显示为观察组第一、二、三产程以及总产程时间偏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顺转剖宫产等风险事件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评估2组产妇睡眠质量,观察组各项指标数值均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足月无痛分娩的产妇予以其自由体位、无痛暗示护理在缩短产程的同时可以提高产妇睡眠质量,降低了顺转剖宫产率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体位 无痛暗示护理 足月 无痛分娩 产程 睡眠质量 顺转剖宫产率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11
作者 张贝贝 段志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7-1832,共6页
目的:构建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文献筛选结果及专家小组讨论结果形成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初稿,采用改良后的德尔菲法对初稿内容进行修订并形成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终稿... 目的:构建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方法:通过查阅文献,结合文献筛选结果及专家小组讨论结果形成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初稿,采用改良后的德尔菲法对初稿内容进行修订并形成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终稿,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76%和97%,专家权威系数为0.893,2轮专家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为0.090~0.095(P<0.05),第1轮专家函询重要性均分为4.21~4.92分,变异系数为0.05~0.20,满分比为42%~92%。第2轮专家函询重要性均分为4.30~4.92分,变异系数为0.06~0.18,满分比为43%~92%。最终形成包括4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67个三级指标的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层次分析结果表明各层次指标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结论: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为提高恶性肿瘤病人人文护理质量,需强化非技术性人文关怀技能,建立家庭友好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倡导病人自我护理,突出政府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病人 人文护理 德尔菲法 层次分析法 质量评价
下载PDF
护理流程再造在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2
作者 许雪芹 陈晓玲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1期146-148,共3页
目的:分析护理流程再造在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皮肤缺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流程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目的:分析护理流程再造在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3年12月东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皮肤缺损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例)与流程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流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流程再造。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流程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0)。护理后,两组焦虑评分低于护理前,且流程组低于对照组(P<0.05)。流程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0)。结论:护理流程再造在皮肤缺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流程再造 皮肤缺损 焦虑
下载PDF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晶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154-157,共4页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 目的探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在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井冈山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下的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负面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及满意率。结果两组患者护理3个月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ESCA评分高于本组护理前,SDS、SAS评分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3个月的SF-36中各维度评分、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模式用于胃肠肿瘤术后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可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缓解负性情绪,改善自我护理能力,提高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肠造口 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评价 延续性护理 自我护理能力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式构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4
作者 杨诗师 鲁铭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22期129-133,137,共6页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中医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为理论架构,通过文献回顾、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形成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 目的构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评价中医护理质量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为理论架构,通过文献回顾、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形成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纳入25名函询专家,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52、0.876,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6、0.185(P<0.05)。最终确定3项一级指标(结构指标、过程指标、结果指标)、6项二级指标(人才培养、中医护理专业结构占比、辨证施护的能力、中医适宜技术、中医护理临床业务能力考核、中医护理临床实践能力考核)、9项三级指标的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本研究构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科学,咨询结果可靠,操作性强,可为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质量结构模式 结构-过程-结果 中医护理 质量指标 德尔菲法
下载PDF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
15
作者 马秀围 郭争荣 +5 位作者 王俊丽 王贝 宋卓卓 段皓 徐巧民 刘铭 《河北医药》 CAS 2024年第16期2550-2553,共4页
目的分析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 目的分析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对患者疼痛指数、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治疗的内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围手术期干预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干预),每组35例。记录并对比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情况[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肛门坠胀感、水肿、术后出血、尿潴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24 h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7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四个维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四个维度评分均提高,观察组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心理以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为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围手术期应用全程护理优化方案可降低患者疼痛指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行内痔套扎术 围手术期 全程护理优化方案 疼痛指数 生活质量 并发症
下载PDF
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构建
16
作者 罗艳霞 叶敏珊 +3 位作者 陈怡藤 王馨笛 李曦 阮伟清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框架,2023年2—4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2名妇科护理人员与7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 目的构建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为宫颈癌患者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模型为指导框架,2023年2—4月选取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12名妇科护理人员与7名宫颈癌患者进行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结合循证方法、德尔菲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并确定指标权重。结果2轮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8%、1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4、0.833。2轮专家函询中,各条目得分平均值范围为3.61~4.87分、4.43~4.96分,满分率分别为26.4%~87.0%、52.2%~95.7%,专家意见集中程度较高;2轮专家函询的Kendall's W分别为0.101(P<0.05)、0.159(P<0.05)。2轮专家函询结束后形成的宫颈癌患者快速康复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42个。一级指标权重:结构占0.335、过程占0.341、结果占0.324;二级指标组合权重:人力资源占0.169、单元设施与制度占0.169、预康复管理占0.084、术前快速康复占0.084、术中快速康复占0.086、术后快速康复占0.087、护理结局占0.163、满意度占0.158。结论研究形成的宫颈癌快速康复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科学、可靠,具有较强的专科性,可用于宫颈癌围术期护理质量评估与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快速康复 德尔菲法 结构-过程-结果模型 护理质量指标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落实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救质量的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晓梅 田培培 霍介介 《中外医疗》 2024年第3期153-156,共4页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应用急诊护理路径。... 目的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为(38.45±2.64)分、抑郁情绪评分为(37.15±2.84)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82.01±4.3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2.15±2.28)分、(41.16±2.97)分、(71.15±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5、6.546、11.979,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急救质量,调节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急诊护理流程 急救质量 满意度
下载PDF
消毒供应室全程质控模式护理管理的效果及对医院感染风险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赵艳芹 杨佩 岳红臣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1期157-160,共4页
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室中开展全程质控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及在预防医院感染风险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水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分为两组,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 目的分析在消毒供应室中开展全程质控模式的护理管理效果及在预防医院感染风险中所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泗水县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3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分为两组,2021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为对照组,2022年1—12月实施全程质控管理工作为观察组。两组为同一批护士,比较两组护士的工作质量(回收、清洗、灭菌、包装的合格情况以及发放的准确情况)、医院感染情况、工作满意度(团队凝聚力、沟通能力、工作积极性、责任感)、器械、物品缺陷发生情况(器械缺失、包装松散、无包装日期或有效期)。结果观察组回收、清洗、灭菌、包装的合格率与发放的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工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物品缺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全程质控模式应用于消毒供应室,能显著提高护士护理管理工作质量,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器械、物品缺陷发生率,且更受各科医护人员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 全程质控模式 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
下载PDF
全程无缝护理联合双心护理在冠心病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崔雪苹 《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88-191,共4页
目的探究冠心病围术期患者行全程无缝隙联合双心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全程无缝护理联合双心护理。... 目的探究冠心病围术期患者行全程无缝隙联合双心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周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全程无缝护理联合双心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疼痛程度、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疼痛程度(术后6 h疼痛数字评分、术后24 h疼痛数字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38%)低于对照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无缝护理联合双心护理应用于冠心病围手术期患者,可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促进患者心理健康,减少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双心护理 全程无缝护理 生活质量
下载PDF
3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工作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聪 李雪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12期157-159,共3页
目的:分析3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的手术器械500件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7—12月的手术器械500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 目的:分析3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6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的手术器械500件作为对照组,选取2022年7—12月的手术器械500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3C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器械管理质量评分及清洁度。结果:研究组清洗、消毒、干燥、灭菌、包装、发放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手术室器械洁净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3C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管理工作的效果显著,可以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手术器械的管理质量及洁净度,能够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手术器械管理 3C全程优质护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