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7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on nutrients in soil in Bashang area,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SHENG Xue-bin SUN Jian-zhong LIU Yun-xia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548-553,共6页
The Bashang area is a water source area and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for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area is located at 200 km from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is a typical agriculture pasture interlacing zone, in which th... The Bashang area is a water source area and ecological barrier zone for Beijing and Tianjin. The area is located at 200 km from Beijing and Tianjin and is a typical agriculture pasture interlacing zone, in which the eco environment is vulnerable and hence it is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The area is relatively lagged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here the traditional cultivation mode is predominated in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but the disturbance by human activity is relatively small.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veal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co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the area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 Beijing and Tianjin area, it is fairly necessary to study the effect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on nutrients in soil in this area.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hanged land use for the limited time period, five series of changed land plots were selected and 4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each series for the study. The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different soil forming levels at the same site in different tim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samples indicates that in the process of change of land use and land cover, the nutrients in soil, such as organic matter, total N, total P, total K, and available N, P, K, and B, Mo, Mn, Zn, Cu, and Fe, have regularly changed. When the land had changed from grassland and non irrigated farmland into woodland, and from non irrigated farmland into irrigated field, the nutrients in soil totally increased. But there exists some exception, i.e. quick acting N, P, K, and some microelements have appeared to be inconsistent with the mentioned above regularity in some c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hang area land use change variation of nutrients
下载PDF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Se-rich Areas of Hainan Island
2
作者 Qing MAI Tingzhong WANG +1 位作者 Huande FENG Dengfeng W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8年第4期157-160,171,共5页
[Objectives] The aim was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Se-rich area of Hainan and to clarify their specific cont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h area agriculture in Ha... [Objectives] The aim was to reveal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Se-rich area of Hainan and to clarify their specific content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e-rich area agriculture in Hainan.[Methods] With the se-rich area in Hainan as the object,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indoor analysis were combined to elucidate the nutrient status of cultivated soil in the area and analyze its nutrient distribution.[Results] The soil in the se-rich area in Hainan province was generally acidic with the average soil pH value of 5.0. The difference in soil pH between different landforms and different altitudes was not significant, ranging from 4.9 to 5.3. Soil available P and available K contents were low to intermediate, and the soil available N content was moderate. The farming system, chemical fertilizer application structure and meteorological factors were the main causes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 elements. The soil exchangeable calcium and magnesium content was rich,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trace elements in the arable soil of different terrains and elevations wa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parent material in the region. The increase of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arable land could be achieved by increasing the application of organic fertilizer and guiding the farmers to enhance the application of straws to fields.[Conclusions]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N, P and K fertilizer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soil organic fertilizers to improve the soil fertility of cultivated lan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INAN selenium-rich area soil nutrient spatial distribution
下载PDF
毛竹扩张对幕阜山区森林土壤碳氮磷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荣 胡兴宜 +5 位作者 龚苗 辜忠春 戴薛 夏少丹 刘清平 牛红玉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7-85,共9页
以幕阜山区同一片毛竹林向两侧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毛竹不同扩张模式对森林... 以幕阜山区同一片毛竹林向两侧杉木林和阔叶林扩张形成的连续生态界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比,探讨毛竹不同扩张模式对森林土壤碳(C)、氮(N)、磷(P)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种扩张模式下,随土壤层次的增加,除NO_(3)^(−)−N呈不规律变化外,SOC、TN、TP、NH_(4)^(+)−N含量均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毛竹向杉木林扩张过程中,杉木林、竹杉混交林、毛竹林同一土层SOC、TN、T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在毛竹向阔叶林扩张过程中,毛竹林0~10 cm土层SOC和TN含量较阔叶林和竹阔混交林分别降低了27.71%、30.45%和36.67%、31.11%,而在10~20 cm和20~30 cm土层则无显著差异;毛竹扩张对杉木林和阔叶林各土层TP含量无显著影响;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增加了0~10 cm和20~30 cm土层NH_(4)^(+)−N含量,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增加了10~20 cm土层NH_(4)^(+)−N含量及20~30 cm土层NO_(3)^(−)−N含量;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C/N、C/P、N/P无显著影响,毛竹向阔叶林扩张导致0~10 cm土层N/P明显降低、10~20 cm土层C/N显著增加。综上,毛竹向杉木林扩张对土壤SOC、TN、TP影响不显著,但提升了表层和深层土壤NH_(4)^(+)−N含量,毛竹向阔叶林扩张造成表层土壤SOC、TN含量显著降低,并导致中层土壤NH_(4)^(+)−N含量和深层土壤NO_(3)^(−)−N含量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竹扩张 杉木林 阔叶林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幕阜山区
下载PD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Nutrients in Terracing Land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4
作者 Guojian CHEN Chunli LI +3 位作者 Juanjuan LI Liangyu LIAO Jie WEI Peixia LI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7年第3期89-92,共4页
In this study,taking the typical terracing land in W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for example,we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the terracing land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ree Gorge... In this study,taking the typical terracing land in Wushan County of Chongqing Municipality for example,we study the distribution of soil nutrients in the terracing land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i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We conduct field survey and sampling on three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cash crop land,food crop land and abandoned land),and do the indoor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soil nutrient indicato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re is significant or very significant impact on soil nutrients under different land use patterns. The content of soil organic matter declines in sequence from abandoned land,food crop land to cash crop land; the content of soil N declines in sequence from cash crop land,abandoned land to food crop land; the content of soil P declines in sequence from cash crop land,food crop land to abandoned land; the content of soil K declines in sequence from abandoned land,cash crop land to food crop land. The result is in close relation to land use patterns,human cultivation activity,land disturbance and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erracing land Land use patterns Soil nutrients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不同配方施肥下九叶青花椒产量与生长和养分储存的关系
5
作者 敖芹 周朝彬 +1 位作者 余玥郿 谭昊 《贵州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33-41,共9页
【目的】揭示配方施肥下九叶青花椒产量与枝梢和根系生长、养分积累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花椒幼年期的经济产量及提前进入丰产期提供依据。【方法】在赤水河流域的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人工种植九叶青花椒林地设置样地,设置N、P和K共3个肥料... 【目的】揭示配方施肥下九叶青花椒产量与枝梢和根系生长、养分积累之间的关系,为提高花椒幼年期的经济产量及提前进入丰产期提供依据。【方法】在赤水河流域的遵义市播州区三合镇人工种植九叶青花椒林地设置样地,设置N、P和K共3个肥料因素,各因素均设置4个施肥水平,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幼年期九叶青花椒枝梢和根系生长、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花芽分化率、结果枝率、穗粒数和产量等的影响。【结果】以尿素590 g/株、过磷酸钙1335 g/株、硫酸钾480 g/株、硼肥10 g/株、有机肥10 kg/株处理促进效果最佳,可显著提升九叶青花椒的花芽分化率、结果枝率、穗粒数、千粒重、坐果率和产量,其中,产量在各处理中最高,达1.088 kg/m^(2),比不施肥对照高73.49%。施肥改变养分在生长、养分贮藏以及生殖(开花结实)间的资源分配,施肥促进枝梢和根系生长,有利于植株获取养分,进而促进结实。产量与穗粒数显著相关,表明施肥能促进花芽分化且减少落花落果。施肥也促进枝条和根系可溶性糖含量积累,进而提高植株抗逆性。【结论】施肥可促进九叶青花椒养分积累、抗逆性提高(主要是对冬季低温),减少落花落果,进而提高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叶青花椒 产量 生长 养分储存 石漠化地区
下载PDF
天水市旱作区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
6
作者 杨志奇 刘晓东 +3 位作者 张喜平 赵尚文 吕莉莉 周小芹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9期13-17,共5页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 为解决区域内春玉米—冬油菜一膜两用技术中秸秆利用不合理、土壤有机质含量低、有机肥投入不足、化肥施用不合理、土壤水分利用不足、肥料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在天水市旱作区开展了春玉米—冬油菜秸秆带膜翻压还田栽培模式研究,以期为区域内化肥减施、地力提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结果表明,秸秆粉碎带膜翻压还田可以提高玉米籽粒产量7.96%、冬油菜籽粒产量9.91%,增加0~20 cm土壤有机质、全磷、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2.53 g/kg、0.08 g/kg、10.93 mg/kg),缓冲土壤pH值,影响土壤速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冬油菜 一膜两用 秸秆带膜翻压还田 产量 土壤养分 旱作区 甘肃天水
下载PDF
不同产地沃柑品质差异分析
7
作者 任二芳 韦志福 +4 位作者 庞成友 罗朝丹 黄燕婷 罗文彬 李建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2期150-155,共6页
以4个产地(武鸣、全州、贵港、靖西)不同采收期的沃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色泽、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沃柑品质因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呈现出差异,随着采收期延长,4个产地的沃柑L*值、b*值、可滴定酸、总酚及柠檬苦素含量均呈... 以4个产地(武鸣、全州、贵港、靖西)不同采收期的沃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色泽、理化特性及营养成分变化。结果表明:沃柑品质因产地和采收期不同而呈现出差异,随着采收期延长,4个产地的沃柑L*值、b*值、可滴定酸、总酚及柠檬苦素含量均呈降低趋势,a*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固酸比、维生素C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不断升高,氨基酸含量呈现动态变化趋势。聚类分析显示武鸣、全州、贵港、靖西采收期Ⅰ的沃柑归为一类,全州、贵港采收期Ⅱ、Ⅲ和武鸣、靖西采收期Ⅱ的沃柑归为一类,武鸣、靖西采收期Ⅲ的沃柑归为一类。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期Ⅰ、Ⅱ的武鸣、全州、贵港、靖西沃柑品质无差异,采收期Ⅲ的武鸣、靖西沃柑品质优于全州、贵港沃柑,采收期Ⅲ的武鸣、靖西沃柑果实色泽诱人、酸甜可口无苦涩味、营养丰富,较适合鲜食和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柑 产地 采收期 色泽 理化特性 营养成分
下载PDF
绿肥对河北坝上错季蔬菜地土壤的改良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曹瑾 苑壮 +2 位作者 王红 刘忠宽 冯伟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65-73,共9页
以北方常见不同科属的4种绿肥作物为试材,采用2年定位改良试验方法,研究了绿肥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以期为解决当地错季蔬菜种植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绿肥生长过程中,其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增减变... 以北方常见不同科属的4种绿肥作物为试材,采用2年定位改良试验方法,研究了绿肥作物不同生育期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以期为解决当地错季蔬菜种植所造成的环境问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绿肥生长过程中,其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增减变化存在差异。相比于第1年,绿肥种植第2年有机质含量提高了10.7%。相较于基础地力而言,种植并翻压绿肥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和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了34.8%和74.6%,对菜地氮磷累积有显著的削减效果。不同品种绿肥作物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也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毛叶苕子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最大,春油菜处理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肥 翻压还田 土壤养分 坝上地区
下载PDF
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婷 黄甫昭 +4 位作者 李健星 陆芳 文淑均 阮枰臻 李先琨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0-90,共11页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 为了解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的养分利用及养分限制状况,选取5种植被群落代表5个植被恢复阶段(分别为灌草丛阶段、灌丛阶段、灌木林阶段、次生乔木林阶段、原生乔木林阶段),对各恢复阶段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生态化学计量指标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植物优势种叶片和土壤的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全钾(K)、全钙(Ca)和全镁(Mg)含量及其比值随恢复进程波动变化。灌草丛阶段叶片C和P含量最高(469.84和1.21 g·kg^(-1)),且C∶K和N∶K最大(134.64和5.67);原生乔木林阶段叶片N、K和Mg含量最高(20.52、6.76和5.69 g·kg﹣1),且K∶P最大(5.83);次生乔木林阶段叶片Ca含量最高(34.05 g·kg^(-1)),且C∶P和N∶P最大(510.98和18.25);灌木林阶段叶片C∶N最大(34.61)。灌草丛阶段土壤C和N含量最高(114.25和4.26 g·kg^(-1)),且C∶N、C∶P、C∶K、N∶P和N∶K最大(27.00、170.98、13.75、6.37和0.52);原生乔木林阶段土壤P和Ca含量最高(1.03和6.42 g·kg^(-1));灌木林阶段土壤K含量最高(8.98 g·kg^(-1)),且K∶P最大(12.96);次生乔木林阶段土壤Mg含量最高(11.53 g·kg^(-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叶片C含量与土壤C、N、P、Ca含量呈显著(P<0.05)正相关,叶片N、Mg含量与土壤K含量分别呈显著正相关和极显著(P<0.01)负相关,叶片Ca含量与土壤C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植被各恢复阶段植物生长均受磷限制,灌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氮限制,灌草丛阶段植物生长还受钾限制,因此,建议在该区域植被恢复和管理中适当增施有机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地区 生态化学计量 养分限制
下载PDF
间套种模式对喀斯特地区核桃根际土壤养分和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韦建华 俞月凤 +6 位作者 曾成城 李琴 苏利荣 秦芳 杨钙仁 何铁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1,共13页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间套种核桃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间套种核桃-桑树(H-SS)、核桃-十大功劳(H-SD)、核桃-玉米(H-YM)以及核桃单种(H-D)的核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基于室内化学实验和Illumin... 为探究喀斯特地区间套种核桃对根际土壤养分及微生态环境的影响,该研究以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间套种核桃-桑树(H-SS)、核桃-十大功劳(H-SD)、核桃-玉米(H-YM)以及核桃单种(H-D)的核桃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为试验对象,基于室内化学实验和Illumina Miseq PE300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核桃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模式核桃根际土壤对全氮(TN)、全磷(TP)、全钾(TK)、速效磷(AP)、土壤有机碳(SOC)和交换性钙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富集作用,对速效氮(AN)有亏缺现象。H-SS对TN、TP和SOC富集作用明显,H-YM富集AP、速效钾(AK)和交换性钙的效果最佳。(2)蔗糖酶活性、微生物量碳、氮及细菌均出现明显的根际效应,H-YM的蔗糖酶活性、磷酸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最高,但间套种模式降低了微生物量氮和细菌的根际效应。(3)3种间套种模式下根际土壤细菌Shannon指数均高于核桃单种。(4)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主要受养分影响,非根际主要受酶活性影响。综上认为,间套种能够提高根际养分富集率、增强土壤酶活性、促进微生物增殖。此中,H-SS根际土壤对TN、TP和SOC的富集作用明显,其土壤细菌含量也最高;H-YM根际土壤富集AP、AK和交换性钙的效果更佳。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当地经营习俗选择桑树或玉米进行间套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区 核桃 间套种 土壤养分 微生物特征 根际效应
下载PDF
高寒露天矿区渣土基质粒度组成及养分特征
11
作者 许泰 鄂崇毅 郑超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以青海省木里与江仓露天煤矿区渣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矿区渣土样品20个,未受人为扰动和污染的沼泽草甸土壤样品17个作为背景值。通过测试分析矿区渣土和沼泽草甸土壤的粒径组成,发现两个矿区渣土粒级组成与沼泽草甸土壤相同,含量由高到... 以青海省木里与江仓露天煤矿区渣土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矿区渣土样品20个,未受人为扰动和污染的沼泽草甸土壤样品17个作为背景值。通过测试分析矿区渣土和沼泽草甸土壤的粒径组成,发现两个矿区渣土粒级组成与沼泽草甸土壤相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粉粒-砂粒-黏粒,但是在组成比例上存在差异,沼泽草甸土壤粉粒的含量更为丰富。根据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木里矿区的渣土归属于粉壤土,江仓矿区的渣土归属于粉壤土和壤土,以粉壤土为主,沼泽草甸土壤兼具粉壤土与壤土的特性。同时,对矿渣土的pH、有机碳、全钾、全磷、全氮、碱解氮、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两个矿区的渣土pH值偏碱性且有机质含量低,全量养分与沼泽草甸土壤存在差异,其中全氮的含量远低于沼泽草甸土壤,全钾的含量略高于沼泽草甸土壤。速效养分中的速效氮含量非常贫瘠,有效磷与速效钾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沼泽草甸土壤,尤其是速效钾更明显。相关性分析显示矿区渣土的黏粒与所有养分均呈正相关,粉粒、砂粒与养分关系逐渐减弱,因此在土壤修复和重构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渣土养分的变化,还应该改善渣土基质粒径的结构比例,加速土壤熟化,完善土壤-植物-微生物体系,构建适应高寒矿区植被生长的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组成 养分状况 渣土 沼泽草甸土壤 高寒矿区
下载PDF
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特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自强 郑磊 +4 位作者 贺怀宇 王振国 伊怀虎 任鹏 辛颖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7-356,共10页
[目的]为探寻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变化。[方法]以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形成的重度火烧迹地上分别在1989年、2000年、2010年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11,21,32年)作为... [目的]为探寻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植被恢复后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下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与分布的变化。[方法]以大兴安岭1987年发生特大森林火灾形成的重度火烧迹地上分别在1989年、2000年、2010年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11,21,32年)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团聚体各粒级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开展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特征研究。[结果](1)在重度火烧迹地上不同林龄的落叶松人工林中,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均随着粒径的减小逐渐上升,<0.5 mm粒级含量最大。(2)随着落叶松人工林林龄的增长,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均逐渐上升。32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相较于11年落叶松人工林分别显著增加77.35%~130.24%,77.61%~143.36%,105.84%~147.98%,94.58%~155.96%,206.98%~537.09%(p<0.05)。21年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含量高于11年落叶松人工林,但二者无明显差异。(3)土壤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与全氮和碱解氮极显著相关(p<0.01),土壤有机碳和碱解氮含量与<0.25 mm粒级含量相关性最强,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与>0.25 mm粒级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团聚体养分呈表聚现象。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上种植的落叶松人工林,随着林龄的增大土壤团聚体养分含量增加,种植32年的落叶松人工林显著提升土壤团聚体的养分含量,研究结果可为大兴安岭重度火烧迹地人工植被恢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 落叶松人工林 火烧迹地 团聚体养分
下载PDF
施用氮磷钾肥对晋南复播区油葵产量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海峰 段学艳 +1 位作者 温琳 连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6-142,共7页
为了探究晋南复播区冬小麦—夏油葵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施用氮磷钾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产量及各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临汾市以临葵4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肥料试验,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 为了探究晋南复播区冬小麦—夏油葵一年两熟种植模式下,施用氮磷钾肥对油用向日葵(油葵)产量及各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9—2021年,在临汾市以临葵4号为材料开展田间小区肥料试验,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施肥处理,分析不同施肥处理对N、P、K肥的产量反应、农学效率及肥料利用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处理油葵3 a平均产量为3634 kg/hm^(2)(3502~3818 kg/hm^(2)),较PK、NK、NP处理分别增产19.6%,12.1%和13.7%,其中PK处理产量最低。N、P、K的产量反应分别为588.8(481.0~704.7 kg/hm^(2)),391.8(296.0~488.7 kg/hm^(2)),438.2 kg/hm^(2)(329.3~629.7 kg/hm^(2));农学效率分别为3.8(2.8~4.9 kg/kg),3.1(2.1~4.1 kg/kg),2.9 kg/kg(2.2~4.2 kg/kg);氮、磷、钾素的地上部积累量分别为174.4(172.5~176.8 kg/hm^(2)),60.0(58.3~61.8 kg/hm^(2)),241.1 kg/hm^(2)(236.2~246.8 kg/hm^(2));氮、磷、钾肥的养分利用率分别为36.3%(36.0%~36.7%),15.7%(15.3%~16.2%)和47.1%(46.0%~47.9%),其中,钾>氮>磷。因此,施用氮磷钾肥可显著增加油葵产量,且显著提高植株地上部养分的积累;在氮、磷、钾等3种大量元素肥料中,施用氮肥增产最多,油葵地上部分对钾吸收量最多,利用率最高。因此,生产中既要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施,同时氮和钾还要以种肥+追肥的方式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向日葵 氮、磷、钾肥 养分利用率 晋南复播区
下载PDF
基于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特征的生态环境评价
14
作者 张应娥 唐伟 +3 位作者 陶耐 王帅 安邦 张利达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24年第7期86-88,共3页
本文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1∶25万区域化探数据分析研究,探讨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特征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参照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存在轻度至重度污染,并重点... 本文通过对额尔古纳地区1∶25万区域化探数据分析研究,探讨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背景特征评价研究区生态环境。参照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对研究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价,得出研究区的生态环境总体较好,局部存在轻度至重度污染,并重点圈定了F、As元素土壤污染区域。特征植物营养元素相互间搭配平衡关系较差,说明该区的土壤环境不能很好地为植物生长提供适宜的营养补给条件。测区生命必需元素均在正常范围之内,适宜人类生活和工作。综合分析认为,造成研究区内污染状况的原因可能与矿业开采、人类活动及地质背景等因素有关。区域化探数据结合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评价方法可以应用于内蒙古生态环境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化探数据 额尔古纳 生态环境 F、As元素土壤污染区 特征植物营养元素 生命必需元素
下载PDF
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肥力评价
15
作者 崔罗肖 刘娅 +4 位作者 赵兰凤 张新明 许一武 谢健 任宗玲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4-353,共10页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以期为香芋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韶关市的3个香芋种植区(桂头镇老均村,廊田镇官坡滩村、农庄村)采集0~30 cm香芋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 【目的】了解广东省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情况,以期为香芋产区土壤养分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分别于韶关市的3个香芋种植区(桂头镇老均村,廊田镇官坡滩村、农庄村)采集0~30 cm香芋根际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理化性质,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最能代表当地土壤肥力的指标进入最小数据集,通过隶属度函数对所有的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计算土壤质量指数并评价土壤肥力。【结果】3个香芋产区土壤均呈酸性;容重为1.17 g·cm^(−3),质地适宜;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为9.17 cmol·kg^(−1),处于较低水平;速效P(54.20 mg·kg^(−1))、有效Cu(2.07 mg·kg^(−1))、有效Fe(186.33 mg·kg^(−1))、有效Zn(1.87 mg·kg^(−1))丰富,有效Mn(4.21 mg·kg^(−1))、有效B(0.12 mg·kg^(−1))、有效Mo(0.10 mg·kg^(−1))缺乏或极缺乏,其他养分含量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3个香芋产区土壤粒级占比、碱解N、交换性Ca及交换性Mg含量差异显著,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从20个指标中筛选出7个指标构成土壤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分别为碱解N、砂粒、黏粒、交换性Ca、有效B和有效Fe含量以及CEC。评价结果表明,3个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均处于中等水平,其中,碱解N和交换性Ca含量为肥力水平的主要限制因子。【结论】韶关市典型香芋产区的土壤肥力水平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土壤保肥能力较差,有效Mn、B、Mo等微量元素缺乏。因此,在香芋种植时,要注重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平衡施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保肥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芋产区 养分水平 最小数据集 土壤肥力评价
下载PDF
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和养分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林伟山 张琳 +5 位作者 向雪梅 冯廷旭 李菲 魏希杰 王伟 德科加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90-1600,共11页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 [目的]探索三江源区高寒草甸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生物量和土壤养分的动态变化,以利于草地适应性管理和开展草地生态修复相关工作。[方法]以中度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的7、8和9月持续观测高寒草甸植被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根系生物量)、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全氮、铵态氮、硝态氮、速效氮、有机碳、全磷和全钾含量。植被生物量、植被养分和土壤养分在不同月份间的动态变化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比较。[结果]不同月份间植被生物量存在显著的递增趋势(2021年除外)(P<0.05,下同),整体表现为9月最大,地上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74.58和72.80 g/m^(2),根系生物量最大值分别为39.82和57.32 g/m^(2)。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和土壤(0~15和15~30 cm)养分含量存在显著的月际动态,具体表现为8月达到最大值。植被生物量与植被地上部和根系的全氮含量显著相关,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寒草甸植被(地上部和根系)养分与土壤(0~15和15~30 cm土层)养分在8月达到峰值。研究结果可为高寒草甸养分管理领域学者凝练科学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高寒草甸 退化草地 养分含量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宁夏灌区不同牧草复种模式综合效益分析
17
作者 张晓娟 马宏财 +3 位作者 马佳乐 陈永伟 马文礼 孙权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458-2470,共13页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导致草畜矛盾尖锐等现状,本研究设置了秋播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T-SS)、饲用小黑麦+饲用高粱(S.bicol... 针对宁夏引黄灌区饲草产量低、栽培技术落后、季节性青饲料极其短缺导致草畜矛盾尖锐等现状,本研究设置了秋播饲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高丹草(Sorghum bicolor×S.sudanense)(T-SS)、饲用小黑麦+饲用高粱(S.bicolor)(T-FS)、饲用小黑麦+饲用谷子(Setaria italica)(T-FM)和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Zea mays)(T-SM)4个复种模式处理,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处理的生长指标、草产量、营养品质(粗蛋白、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经济效益及土壤养分含量,旨在探明4种不同饲草复种模式的生产性能和综合效益,为该区牧草复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4种复种牧草的株高、茎粗和SPAD差异极显著,不同复种系统对牧草鲜草、干草产量、枝条数、粗蛋白产量、品质、土壤理化性状和经济效益均有极显著影响。高丹草复种系统草产量最高、枝条数最多、粗蛋白产量最高,饲用谷子粗蛋白含量最大,青贮玉米酸性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低,而相对饲用价值最大;对土壤有机质、全盐和pH的影响不显著,对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的影响显著,对速效磷影响极显著;高丹草复种系统的产投比最高。综合评价筛选出饲用小黑麦复种饲用谷子和高丹草的种植模式可推广为宁夏引黄灌区牧草周年栽培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灌区 牧草 复种模式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土壤养分 综合效益
下载PDF
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分析与评价
18
作者 郑旭阳 朱静雯 +2 位作者 胡亚楠 赵彩平 赵护兵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25-1134,共10页
【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 【目的】调查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肥力状况,旨在为该区桃园土壤养分管理和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咸阳、宝鸡、铜川和渭南4市共24个桃园0~40 cm土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土壤容重、孔隙度、pH及有机质、全氮、有效磷、有效钾、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并评价。【结果】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0~20 cm土层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处于适宜范围,而在>20~40 cm土层,咸阳地区土壤容重较高,宝鸡地区土壤容重较高且孔隙度较低,均超出适宜范围;研究区土壤pH平均值为8.1,除宝鸡桃园土壤pH在6.4~6.9之间外,其余地区桃园均为碱性土壤,pH在8.2~9.0之间;陕西省关中地区土壤肥力总体水平不高,土壤有机质最为缺乏,在0~40 cm土层中,66.7%以上的桃园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处于缺乏水平;0~40 cm土壤有效钾含量均处于适宜或丰富水平,>20~40 cm土层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处于缺乏水平;关中地区速效氮平均含量(w,后同)为10.8 mg·kg^(-1),处于缺乏状态,其中渭南的桃园土壤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最高,0~40 cm土层平均值分别为5.1 mg·kg^(-1),13.6 mg·kg^(-1),咸阳、铜川地区次之,宝鸡地区最低。【结论】陕西省关中地区桃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低,应采取综合措施调节土壤通气保水性、降低碱度并培肥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园 土壤养分状况 肥力评价 陕西关中地区
下载PDF
肉豆蔻科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叶片功能性状的研究
19
作者 王琴 杨达 +3 位作者 彭晓容 柯妍 张云冰 张教林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9-532,共14页
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 为探究重点保护植物在热带地区的生态适应策略,本研究以肉豆蔻科9种木本植物(5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4种非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它们的叶片形态、光合、养分含量及养分重吸收率等22个性状。结果显示:与非重点保护植物相比,重点保护植物的叶片干物质含量、叶片密度和碳含量更低,但叶片更厚、单位叶面积光合速率更高;比叶重、叶脉密度、气孔导度、元素含量、养分重吸收率等多个性状在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差异不显著。氮含量与氮重吸收率显著正相关。镁含量与比叶重在重点保护植物间显著负相关,镁重吸收率与叶脉密度在重点保护与非重点保护植物间均显著负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对第1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叶片密度、光合氮利用效率和叶片干物质含量;对第2主成分贡献较大的性状主要是N、P含量和N:P比值。肉豆蔻科植物叶片的N:P比值低于14,说明其生长主要是受N限制而不是P限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功能性状的研究可以揭示重点保护植物和非重点保护植物间生态适应策略的差异。因此,未来需加强重点和非重点保护植物的生理生态学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叶重 叶片养分含量 肉豆蔻科 养分重吸收率 植物功能性状
下载PDF
青藏高原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优势乔木氮磷化学计量及重吸收特征研究
20
作者 杨丹荔 罗辑 +1 位作者 秦世豪 汤素贤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47,共8页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为对象,研究各演替阶段优势乔木氮(N)、磷(P)化学计量及重吸收效率特征。结果表明:优势乔木鲜叶及凋落叶N、P浓度随演替下降,且鲜叶的N∶P在整个演替序列中总体小于14,表明该演替序列优势乔木的生长主要... 以海螺沟冰川退缩区原生演替序列为对象,研究各演替阶段优势乔木氮(N)、磷(P)化学计量及重吸收效率特征。结果表明:优势乔木鲜叶及凋落叶N、P浓度随演替下降,且鲜叶的N∶P在整个演替序列中总体小于14,表明该演替序列优势乔木的生长主要受N元素限制;优势乔木N、P的重吸收效率在演替中期最高,表明植物较高的生长速率会增加其对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优势乔木N、P的重吸收效率与其生长速率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土壤的N、P储量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树木生长速率(需求)和土壤养分状况(供给)共同调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模式;优势乔木N重吸收效率与其鲜叶N∶P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植物对N的重吸收过程对维持其体内N∶P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认识原生演替过程中植被对养分的利用机制,可为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磷比 养分重吸收 原生演替 冰川退缩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