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5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Nutrient Type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of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Crantz)
1
作者 V. D. Taffouo E. Tsoata +3 位作者 M. Kenne R. J. Priso T. Fonkou A. Ako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年第4期96-102,共7页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fertilisers enrichments (manure potassic (K), phosphatic (P), phosphatic and potassic (PK) and nitrogenized, phosphated and potassic (NP...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s of four types of fertilisers enrichments (manure potassic (K), phosphatic (P), phosphatic and potassic (PK) and nitrogenized, phosphated and potassic (NPK))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ry matter in cassava (Manihot esculenta) organs (clone 1171) during harvest period. The pots experiment was laid out in randomised complete bloc design with five treatments and four replications. Water, nitrogen, potassium, phosphorus, sodium, total proteins and total lipids contents of the leaves, shoots and tubers were determined. After 9 months growing period, results showed that fertilizer types enriched with K, PK and NPK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organic compounds contents of the leaves (P〈0.05). Furthermore, fertilizers with high phosphorus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lipid contents of the leaves (25%). Fertilizers enriched with NPK positively influenced the biomass partitioning in Manihot esculenta.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s enriched with NPK led to higher levels of total proteins in the leaves and tubers (70 mg g DM^-1 and 30 mg g DM^-1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control (17 mg g DM^-1 and 9 mg g DM^-1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help to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these fertilizers enrichment to improve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dry matter partitioning of cassav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SAVA nutrient type chemical composition partitioning dry weight
下载PDF
Nutrient Loss from Various Land-Use Areas in Shixia Small Watershed of Miyun County, Beijing,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晓燕 王晓峰 +2 位作者 王振刚 汪青平 蔡新广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3年第2期173-178,共6页
In the Shixia small watershed, twenty experimental plots and two monitoring channels,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livestock area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flow, runoff and eros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s... In the Shixia small watershed, twenty experimental plots and two monitoring channels,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livestock areas were used to monitor the flow, runoff and erosion. Nitrogen and phosphorous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land uses were analyzed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ults are presented as follows: (1) TP, TN and COD concentrations of runoff samples in the residential area and livestock areas are nearly 10 times those in other land-use areas. High nutrient loads are associated with village land use, which is due to unsuitable livestock rising. These areas should be treated as the critical areas of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2) Different land-use influences intensity the loss of nutrients, especially slope tillings in agricultural land. The amount of nutrient loss from agricultural land per unit is highest, that from forestry is intermediate and that from pastures is lowest. However,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variability of land-use areas, agricultural land contributes the greatest to TP and forestry land to TN. (3) The concentrations of TN and TP in sediments from gangues are highest, those in forestry land are intermediate, and those in agricultural land are lowest. Nutrient loss from hilly areas is much greater than from mountainous are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类型 营养损失 北京 农业用地 土壤侵蚀
下载PDF
The Heterogenei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oil Nutrients in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s of Karst Region 被引量:23
3
作者 ZHANG Wei CHEN Hong-song +3 位作者 WANG Ke-lin SU Yi-rong ZHANG Ji-guang YI Ai-jun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22-329,共8页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 By selecting a typical peak-cluster depression area of karst region in Southwest China, w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land use types and topographic factors on soil nutrients. Grid and line sampling methods were used to sample soil in depression and slope lands respectively, and classical statistical tools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character of soil organic carbon (SOC), total nitrogen (TN), total phosphorus (TP), total potassium (TK), available nitrogen (AN), available phosphorus (AP), available potassium (AK), pH, and C/N. It was found that land use type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the spatial heterogeneity of SOC, TN, TP, TK, AN, and AP. The content of SOC, TN, and AN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land use intensity. Due to high fertilizer input, TP and AP in tillage field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other land use types. TK had no obvious change trend among various land use types. Topographic factors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SOC, TN, TP, AN, AP, AK, and pH. Habitat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that effected AK. Altitude factor was the dominant factor for pH. However, all of these factors had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N. Tillage practice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soil nutrients loss and soil degradation in the fragile karst ecosystem, and the input of organic manure should be increased in this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RST peak-cluster depression soil nutrient land use type topography factors soil organic carbon
下载PDF
宁夏不同生态类型区土壤养分状况比较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百云 许泽华 +1 位作者 郭鑫年 周涛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34-440,共7页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 为了解宁夏土壤地力养分状况,对宁夏三个生态区主要土壤类型进行典型区域采样,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pH、有机碳(组分)、全氮、全磷、全钾、速效磷、阳离子交换量(CEC)以及交换性钾、钠、钙、镁和颗粒组成、矿物组成等理化性状。结果表明,中部干旱带土壤养分含量最低,其次为宁南山区,引黄灌区营养状况总体最好。pH和盐基饱和度均是引黄灌区(银北)最高,宁南山区最低,矿质离子含量中部干旱带最低。土壤颗粒组成中,宁南山区土壤组成最好,中间粗细颗粒占主要成分。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的土壤氮含量较高,分别是0.83 g/kg和1.51 g/kg,其余土壤均低于0.60 g/kg,土壤氮素匮乏。引黄灌区盐碱土和灌淤土速效磷含量分别为19.62 mg/kg和18.28 mg/kg,是该生态区灰漠土和灰钙土的速效磷3~4倍。中部干旱带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为15.82 mg/kg,而宁南山区黄绵土速效磷含量仅为3.13 mg/kg,不足1/5。引黄灌区(银北)的灰漠土和宁南山区灰褐土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9.09 g/kg和17.43 g/kg,明显高于其他生态区土壤,其他土壤均低于10.00 g/kg,在全国土壤养分分级中处于第四级及以下,表明宁夏土壤总体有机质含量偏低。引黄灌区和中部干旱带有机质中的胡敏素含量较高,而宁南山区黑垆土和灰褐土中腐殖酸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生态类型区 土壤类型 比较 宁夏
下载PDF
秦岭羽枝青藓生长的关键影响因子
5
作者 王春 莫秋霞 +5 位作者 王鹤鸣 陈祥舟 牟泽锴 鞠孟辰 谢永生 卜崇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6195-6207,共13页
利用苔藓植物开展裸岩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潜在新途径,巨量苔藓种源的供给是实现这种新措施工程化应用的根本前提,而掌握特定藓种生长的发育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以秦岭地区石生优势藓种... 利用苔藓植物开展裸岩工程创面生态修复是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潜在新途径,巨量苔藓种源的供给是实现这种新措施工程化应用的根本前提,而掌握特定藓种生长的发育特征及关键影响因子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首要任务。以秦岭地区石生优势藓种——羽枝青藓(Brachythecium plumosum)为研究对象,利用野外原位观测、室内组织培养及养分施加试验,通过观测生长指标(主茎长、覆盖面积、分枝长和分枝数)和形态变化,了解其自然发育特征和不同繁殖体类型及养分供给模式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羽枝青藓通过特有的形态特征适应岩石表层环境。主茎生长时,其侧边分枝同步发育、且表现的较为密集。(2)微生境显著影响羽枝青藓发育。与冠层间相比,冠层下除光照强度降低幅度较大外(15%—55%),空气湿度、温度的变化幅度较小,但羽枝青藓的生长速率提高3倍以上。(3)羽枝青藓的茎和叶片都有发育为配子体的潜力,但茎的再生能力优于叶片,且二者的发育模式不同。接种茎的成活率达到100%,配子体由茎直接再生,发育的原丝体未分化,主要发挥定殖和养分吸收的作用;叶片的成活率仅3.3%,发育过程中先产生原丝体,再分化为配子体。(4)长期营养液供给可能对岩石表层的苔藓生长产生负面影响。Hoagland营养液在试验前期促进了羽枝青藓生长,但也加剧了致病菌和藻类发育,导致后期羽枝青藓发黄枯萎。总的来看:羽枝青藓对逆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对微环境变化敏感,周围生长条件适宜时可快速向外扩张。不同的繁殖体和营养液供给模式都会对羽枝青藓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开展羽枝青藓种源扩繁生产时应充分借鉴这些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地区 羽枝青藓 微环境 繁殖体类型 养分供给
下载PDF
黄土区不同地貌类型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
6
作者 贺军奇 拜寒伟 +2 位作者 王金泉 徐轶玮 倪莉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231,共11页
[目的]了解黄土区不同地貌条件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揭示养分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为区域农业精准管理及农田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陕西黄土区2020年耕地土壤养分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揭示4种不同地貌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采... [目的]了解黄土区不同地貌条件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揭示养分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可为区域农业精准管理及农田工程建设提供参考。[方法]基于陕西黄土区2020年耕地土壤养分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揭示4种不同地貌耕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采用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养分空间变化的驱动因素作用。[结果](1)长城沿线风沙滩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渭北黄土台塬区和关中平原区有机质(SOM)含量均值分别为10.20,10.08,15.28,18.78 g/kg,全氮(TN)均值分别为0.63,0.66,0.98,1.19 g/kg,有效磷(AP)均值分别为12.99,13.10,16.97,27.24 mg/kg,速效钾(AK)均值分别为117.72,149.94,217.27,252.83 mg/kg,各养分空间格局总体呈现出“风沙滩—丘陵沟壑—台塬—平原”逐渐递增的趋势;(2)日照时长对陕西黄土区整体养分含量解释力最大,其次为年气温与化肥用量,风沙滩区养分分布受土壤容重影响最大,丘陵沟壑区、台塬区及平原区均受化肥用量影响最大,排名前列的因子交互作用对养分的解释力均强于其单因子作用。[结论]风沙滩区及丘陵沟壑区宜适当增加养分输入及提升土壤保肥能力,台塬区及平原区宜注重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在农田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地貌区环境特征因地制宜地进行人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养分 驱动因素 地理探测器 地貌类型 黄土区
下载PDF
晋西黄土区典型林分凋落物-土壤养分对降雨再分配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龚世豪 查同刚 +3 位作者 张晓霞 张恒硕 高连炜 于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7748-7759,共12页
降雨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植被群落结构间存在的差异使其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黄土区油松人工纯林、刺槐人工纯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山杨-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冠对... 降雨是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植被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植被群落结构间存在的差异使其对凋落物和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以黄土区油松人工纯林、刺槐人工纯林、油松-刺槐人工混交林、山杨-辽东栎天然次生林为对象,研究了林冠对降雨的再分配特征、凋落物储量、土壤有机碳(SOC)、总氮(STN)、总磷(STP)含量随林型的变化,分析了不同降雨分配特征对凋落物、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4种林分类型间降雨再分配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油松林、刺槐林、油松刺槐林、次生林累计穿透雨率分别为86.43%、85.37%、71.68%、64.77%,树干径流率为1.0%、1.6%、1.3%、3.2%,树冠截流率为12.48%、13.01%、27.00%、31.93%。(2)不同林分类型SOC、STN、STP以及凋落物养分释放效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天然次生林养分含量整体上高于人工林。(3)4种林分类型中,刺槐林的土壤C∶N最低,其它3种林分的土壤C∶N无显著差异;天然次生林的土壤N∶P和C∶P最高,油松林和刺槐林的土壤N∶P无显著差异。(4)穿透雨和林冠截流的变化能够影响土壤N、P组分和凋落物C、N、P元素释放率,但对土壤C组分影响较小。综上所述,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降雨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促进凋落物养分归还。天然次生林对改变降雨分配特征和土壤养分特征的潜力更大,自然恢复更有利于土壤养分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再分配 土壤养分 养分释放 林分类型
下载PDF
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及其土壤养分变异规律
8
作者 王静 潘复静 +1 位作者 卢倩倩 王斌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905-1916,共12页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 为促进水陆交错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在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法研究了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的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砾石滩、草地、灌草地和疏林地)的植物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均有显著差异。随着水淹时间的减少,水陆交错带由分布零星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变为草、灌、乔植物群落,植被物种α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和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增加趋势,在砾石滩最低,在疏林地最高。(2)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差异。随水淹时间的减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有效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以上养分含量最大值多出现在灌草地或疏林地,在草地次之,在砾石滩最低。(3)相关性及冗余分析得出土壤有效氮、速效钾、有效磷和有机质与植被物种α多样性各指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土壤有效氮和速效钾与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关联性最强。综上认为,漓江水陆交错带不同植被类型下植被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土壤养分具有异质性分配格局,适度水淹有利于植被群落聚集,对土壤养分积累有一定促进作用;草本植物对适度水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漓江水陆交错带生态修复过程中需针对性设计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修复方案,并充分考虑植被物种多样性与土壤有效养分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类型 植物物种多样性 土壤养分 水陆交错带 漓江
下载PDF
松嫩平原不同类型土壤剖面形态描述及其性状分析
9
作者 高纪超 李强 +7 位作者 高洪军 张秀芝 彭畅 焦云飞 朱平 武俊男 徐灵颍 岳娜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土壤剖面观察及描述是土壤分类的基础工作,而各层次性状分析是土壤健康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松嫩平原为主要研究区域,选取4种不同类型土壤:黑钙土(HGT)、厚层黑土(HHT)、薄层黑土(BHT)、风沙土(FST),在垂直和水平两种空间尺度上开展... 土壤剖面观察及描述是土壤分类的基础工作,而各层次性状分析是土壤健康评估的重要参考指标。以松嫩平原为主要研究区域,选取4种不同类型土壤:黑钙土(HGT)、厚层黑土(HHT)、薄层黑土(BHT)、风沙土(FST),在垂直和水平两种空间尺度上开展剖面对比调查工作。调查结果指出,4种土壤中HHT和BHT质地最为黏重,而FST质地最轻。另外,除FST外,其他3种土壤随土层深度增加砂粒含量逐渐升高,HGT、HHT、BHT分别升高了21%、125%、122%,质地逐渐变轻。土壤剖面颜色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加深,HHT剖面整体颜色较其他土壤相比较深。土壤pH随土层深度加深呈逐渐升高的趋势,HGT、HHT、BHT、FST分别提高了58%、44%、22%、37%,HHT土体pH显著高于其他土壤类型(P<0.05)。土壤有机碳(SOC)随剖面深度增加呈下降的趋势,HGT、HHT、BHT、FST中SOC含量分别降低了21%、41%、26%、23%,其中HHT在0~60 cm土层中SO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类型土壤。土壤养分含量随剖面深度加深同样呈逐渐降低的趋势,4种类型土壤中碱解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含量随土层加深分别降低了38.1%~68.2%、46.3%~98.3%和100%。综合分析,在垂直空间尺度上,土壤随深度增加发育程度减弱,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降低,表层土壤酸化现象显著。在水平空间尺度上,厚层黑土的发育程度高于其他类型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剖面 养分 土壤类型 土壤有机质
下载PDF
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对2型糖尿病风险联合作用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蔡伟丽 郑露 +4 位作者 冯永慧 庞田英 徐英 叶艳彬 曾芳芳 《环境卫生学杂志》 2024年第9期770-779,F0003,共11页
目的探索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联合作用。方法2011年5月—2012年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内分泌门诊及住院病房选取年龄为18~80岁且在广州居住满5年或以上的居民,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入选标准,研究招... 目的探索多种膳食营养素摄入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的联合作用。方法2011年5月—2012年2月,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的内分泌门诊及住院病房选取年龄为18~80岁且在广州居住满5年或以上的居民,进行1∶2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根据入选标准,研究招募384名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根据性别、年龄±3岁配对招募对照组768人。采用一般情况问卷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FFQ)收集对象基础信息和膳食情况。计算各营养素摄入量并进行能量残差校正,运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关键营养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评估关键营养素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系,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BKMR)模型分析多种营养素混合摄入与2型糖尿病的联合作用。结果Lasso回归模型筛选出与2型糖尿病相关的六种关键膳食营养素为膳食纤维、总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B2、锌和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基础信息、体力活动和其他营养素等因素后显示,与最低四分位摄入量组相比,总脂肪、维生素E和锌最高四分位摄入量组患病风险增加,OR(95%CI)分别为2.23(1.00,4.99)、8.78(4.52,17.05)和3.41(1.55,7.50),而膳食纤维、维生素B2和硒最高四分位摄入量组患病风险降低,OR(95%CI)分别为0.27(0.16,0.48)、0.25(0.11,0.56)和0.39(0.19,0.82)。BKMR分析显示,以所有营养素摄入量的中位数水平为参照,混合营养素摄入量在第六十百分位数(P 60)或以上时,营养素的联合效果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单暴露反应关系显示,总脂肪和维生素E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膳食纤维、维生素B2和硒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负相关,锌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U型关系。交互模型发现六种营养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结论膳食纤维、总脂肪、维生素E、维生素B2、锌和硒摄入量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具有一定影响。营养素混合摄入的联合效应与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呈正相关,且不同营养素对2型糖尿病患病风险存在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膳食营养素 2型糖尿病 Lasso回归 贝叶斯核机器回归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邓博 郭澎 +4 位作者 卫磊嘉 陈上茂 马泽 陈丹 毕利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8期91-10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和旱田)下,外源添加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中分别添加生石灰(1 g/kg)、黄腐酸(10 g/kg)、鱼塘底泥(250 g/kg)和生物炭(15 g/kg)4种外源添加物,分析其对土壤碱...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地、水田和旱田)下,外源添加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通过在3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样品中分别添加生石灰(1 g/kg)、黄腐酸(10 g/kg)、鱼塘底泥(250 g/kg)和生物炭(15 g/kg)4种外源添加物,分析其对土壤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外源添加物条件下,土壤碱解氮含量呈旱田>林地>水田的趋势,速效磷含量呈耕作层水田>旱田>林地、犁底层旱田>水田>林地的趋势,速效钾含量无明显规律。具体而言,生石灰对碱解氮无显著影响,但使速效磷平均增加14.87%,速效钾平均减少6.19%。黄腐酸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大,却导致速效磷平均下降16.36%和速效钾平均下降12.94%。鱼塘底泥显著提高了林地、水田和旱田的土壤速效养分,其中碱解氮平均增加57.68%,速效磷平均增加170.16%,速效钾平均增加20.05%,这表明鱼塘底泥不仅直接提供速效养分,还能促进微生物生长,间接提升土壤肥力。生物炭对碱解氮含量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各土样的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平均增幅分别为89.80%和65.02%。综上所述,4种外源添加物对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肥力有显著差异,其中生物炭和鱼塘底泥的施用对提高土壤肥力尤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添加物 土壤速效养分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肥力 碱解氮 速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滇中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侵蚀对养分流失的影响
12
作者 冯婷婷 郭锁娜 +3 位作者 郑阳 张丽娟 向萍 脱云飞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5-183,共9页
【目的】研究滇中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方法】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2018—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大春河小流域林地、园地、荒草地、耕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 【目的】研究滇中高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水土流失的变化规律,揭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侵蚀对养分流失的影响。【方法】采用熵权法和TOPSIS法,对2018—2020年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大春河小流域林地、园地、荒草地、耕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与土壤养分数据进行分析,明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对养分流失的影响。【结果】林地、园地、耕地和裸地间的泥沙量、径流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差异显著(P<0.05);7—9月地表产流径流快,侵蚀泥沙量大,其径流量、泥沙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均高于其他月。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保水保肥能力的综合排名依次为园地、林地、荒草地、耕地、裸地,贴合度分别为0.6060、0.5330、0.4560、0.3700、0.3680。园地和林地的土壤养分流失最少,裸地的水土流失与土壤养分流失最严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与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容重、含水率、径流量、泥沙量、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土地利用类型和降雨是水土流失的关键因素,土壤侵蚀是影响土壤养分流失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量 泥沙量 土壤养分 土地利用类型
下载PDF
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营养素餐次分布的相关性分析
13
作者 史文丽 刘微微 +1 位作者 沈婷婷 郑欣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第15期88-92,共5页
目的 分析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膳食能量、营养素餐次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名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人体成分测定。结果 患者平均体质指数处于超重范围,其上肢脂肪含量与每日加餐次数、晚餐碳水化合物餐次... 目的 分析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与膳食能量、营养素餐次分布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02名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及人体成分测定。结果 患者平均体质指数处于超重范围,其上肢脂肪含量与每日加餐次数、晚餐碳水化合物餐次比呈正相关关系,与早餐优质蛋白比呈负相关关系;躯干脂肪含量与早餐碳水化合物餐次比呈正相关关系,与全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负相关关系;下肢脂肪含量与每日餐次呈正相关关系,与早餐优质蛋白比呈负相关关系;躯干及上肢、下肢肌肉含量均与晚餐优质蛋白比、全日能量呈正相关关系,下肢、躯干肌肉含量与全日脂肪供能比及全日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为使中青年2型糖尿病患者人体成分更合理,在营养干预中,要保证能量适当、营养素科学配比,注重每日适宜的餐次及能量、营养素在各餐次中的合理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2型糖尿病 人体成分 营养素 餐次
下载PDF
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4
作者 余婷 王佳颖 +7 位作者 樊海丹 吕卫光 李双喜 张娟琴 白娜玲 张海韵 石瑞娟 张翰林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2-1418,共7页
科学评价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储存状况,阐述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崇明岛农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海崇明岛4种主要农林种植方式(粮田、菜田、果园和生态林)及3种代表性土壤类型(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采集0~20 cm土壤样... 科学评价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储存状况,阐述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崇明岛农林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上海崇明岛4种主要农林种植方式(粮田、菜田、果园和生态林)及3种代表性土壤类型(水稻土、潮土和滨海盐土),采集0~20 cm土壤样点100个,分析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崇明岛农林土壤pH均值为7.99,电导率(EC)均值为0.56 mS/cm;有机质平均含量为17.29 g/kg,属于中下水平;全氮平均含量为1.91 g/kg,属于丰富水平;全磷平均含量为1.33g/kg,属于中上水平。崇明岛的农林土壤基本呈碱性,中部的EC较低;土壤有机质含量在南部和中部较高,在东部偏低;全氮含量整体处于较高水平,中部偏高,西部偏低;全磷含量呈现出中部偏高,从南部向东北、东南方向逐步降低的分布格局。不同种植方式下各土壤养分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粮田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9.20 g/kg;粮田与菜田全氮含量均较高,分别为2.09、2.17g/kg;土壤EC与全磷含量表现为菜田>果园>粮田>生态林。不同类型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表现为水稻土>潮土>滨海盐土;潮土的有机质含量最高,为18.00 g/kg,EC最低。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分布受种植方式的影响显著,选择粮田种植方式有助于崇明岛农林土壤养分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明岛 土壤养分 空间分布 种植方式 土壤类型
下载PDF
济源市南山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主要肥力指标评价
15
作者 王勇峰 王剑 +5 位作者 庞国涛 朱卫平 王克超 王晓恩 王祖振 刘杰 《物探与化探》 CAS 2024年第5期1400-1408,共9页
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植被所需各种养分的能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济源市南山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状况,选取林场内侧柏、刺槐、栓皮栎、核桃4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层位(0~40 cm)土壤pH... 土壤肥力是衡量土壤能够提供植被所需各种养分的能力,是反映土壤肥沃性的重要指标。为了解济源市南山林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状况,选取林场内侧柏、刺槐、栓皮栎、核桃4种不同林分类型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层位(0~40 cm)土壤pH、有机质、全量养分(TN、TP、TK)和速效养分(AN、AP、AK)的测定,分析了不同林分类型土壤养分状况,并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土壤综合肥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林分土壤理化因子除pH外均达到中等变异,土壤中全磷、全钾、有效磷、速效钾、pH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研究区土壤pH、容重均表现出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大的趋势;有机质、全氮和速效养分则随深度增加而减少;全磷和全钾受深度影响不明显。土壤养分丰瘠评价表明,研究区土壤全氮、全磷和土壤速效养分相对贫瘠。4种林分不同深度土壤肥力综合评价表现为刺槐>栓皮栎>侧柏>核桃,肥力状况多处于一般等级,肥力较差层位多处于20~40 cm。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全氮、全磷和速效养分缺乏,建议有针对性地增加有机肥以及氮、磷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山林场 林分类型 土壤养分 土壤肥力
下载PDF
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与土地利用类型关系
16
作者 樊荣 雷坤 +3 位作者 郎琪 孙明东 王刚 程全国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1-455,462,共6页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 为全面、详细了解土地利用类型对甬江流域氮磷营养盐的影响,分析了不同水期氮磷营养盐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研究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与氮磷营养盐的关系。结果表明:(1)甬江流域氮污染水平较重,磷污染水平较轻,氮营养盐浓度表现为枯水期高于丰水期,而磷营养盐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2)建设用地面积占比与溶解态总氮(DTN)、总磷(TP)有正相关关系,林地面积占比与硝酸盐氮、TP、DTN有负相关关系。(3)建议根据不同河段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占比差异考虑不同防治策略,姚江及甬江干流流域应增加绿化用地面积,加强对建设用地点源废水排污控制;奉化江流域应加强化肥农药控制,实施“林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江流域 氮磷营养盐 土地利用类型 时空特征
下载PDF
皖西大别山农耕区表层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
17
作者 董秋瑶 宋超 +3 位作者 温皓天 向娇 王攀 严明疆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4-355,共12页
土壤养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指标,掌握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使用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耕区皖西大别山六安地区为研究区,采集浅层土壤(0~20cm)样品1295组,采用硫碳仪、X射线荧光... 土壤养分是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指标,掌握中国主要农业生产区的土壤养分时空演变特征对合理使用农业土地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中国重要农耕区皖西大别山六安地区为研究区,采集浅层土壤(0~20cm)样品1295组,采用硫碳仪、X射线荧光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等技术进行测试。应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在分析pH值的基础上,对总氮(TN)、总磷(TP)和钾(K)和土壤有机质(SOM)四个地球化学养分指标进行单指标养分等级划分和土壤养分综合等级评价,并探讨了各项指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98.88%的土壤为酸性土壤(其中8.03%为强酸性土壤),受地貌类型影响较大;TN分布以中等丰富为主,受土壤类型影响较大;TP以中等含量和缺乏为主,受地貌类型的影响较大;K是最为丰富的元素,其含量在中等及以上的比例达97.81%,主要受地貌类型的影响;SOM以中等和较缺乏为主,受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地貌类型的共同影响,且SOM含量与TN含量呈高度正相关。全区土壤养分等级以中等为主,占全区总面积的60.10%,其次是较缺乏土壤,占25.27%,南部山区养分状况优于北部平原区。整体上,研究区土壤具有养分较差、养分分布不均匀、普遍酸化的特点,部分地区应按需调整肥料的使用平衡土壤养分。可通过农田养分的管理,提高农业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土壤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土壤养分地球化学综合等级评价 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类型 地貌类型
下载PDF
喀斯特林地细根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18
作者 窦莉 张伟 +2 位作者 覃蒙尔 梁月明 潘复静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2-464,共13页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 植物细根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是植被适应土壤环境的一种策略。为了解喀斯特地区不同林地类型细根碳(C)氮(N)磷(P)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值的季节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该文研究了喀斯特地区灌木林和乔木林活细根和死细根的C、N、P含量和比值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总体上乔木林两类细根C、N、P含量高于灌木林,表明乔木物种细根对养分的吸收和储存比灌木物种更强。另外,两种林地类型活细根C含量显著高于死细根(P<0.05),而活细根N、P含量则低于死细根。(2)两种林地类型的两类细根C含量在雨季均低于旱季;灌木林活细根N、P含量在雨季高于旱季,而乔木林相反。灌木林活细根C∶N、C∶P和N∶P比值在雨季均低于旱季;乔木林两类细根的C∶N和C∶P比值在雨季高于旱季,而N∶P比值则是雨季低于旱季。雨季较低的活细根N∶P比值,表明灌木林和乔木林的植物在雨季的P限制程度较低。(3)两种林地类型上坡两类细根的C含量均高于中坡和下坡,而灌木林下坡N、P含量相对较高,乔木林中坡N、P含量相对较高;灌木林上坡两类细根C∶N、C∶P、N∶P比值相对较高,乔木林下坡两类细根的C∶N比值高于其他坡位而C∶P和N∶P比值是上坡高于其他坡位,表明两种林地中的植物在上坡受P限制影响较强,在中下坡受影响较弱。(4)冗余分析表明,林地类型、有效磷、季节是细根C、N、P养分含量及比值的主要影响因子,它们的单独解释量分别为18.8%、6.6%、6.5%。上述结果表明,在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时应考虑适当的林地类型、季节以及坡位差异造成的N∶P比值变化的影响,以便加快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生态系统 不同林地类型 细根养分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下载PDF
青海大通河流域不同类型青杄林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19
作者 祁海玉 付振杰 +3 位作者 赵昌宏 张玉海 刘桂英 王得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9-90,共12页
【目的】探讨青海大通河流域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林区不同青杄林分质量评价、养分管理和混交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以中龄(平均林龄57 a)为主的青杄纯林、青杄×山杨林、青... 【目的】探讨青海大通河流域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理化性质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化规律,为该林区不同青杄林分质量评价、养分管理和混交树种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以中龄(平均林龄57 a)为主的青杄纯林、青杄×山杨林、青杄×白桦林、青杄×红桦林和青杄×油松林,在不同类型林地内各设置3块20 m×20 m的样地,每块样地以“S”形选取5个采样点,采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含水率、体积质量、pH及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计算土壤C/N、C/P和N/P,比较不同林型间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①青杄针阔混交林(青杄×山杨林、青杄×白桦林、青杄×红桦林)的土壤含水率、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青杄×油松林),其中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土壤体积质量表现为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高于青杄针阔混交林;5种类型青杄林土壤pH值介于7.88~8.41,青杄×红桦林和青杄×白桦林的土壤pH值显著小于其他类型青杄林(P<0.05);5种类型青杄林0~2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及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均高于20~40 cm土层,但20~40 cm土层土壤体积质量高于0~20 cm土层土壤。②青杄针阔混交林的C/N、C/P和N/P均显著高于青杄纯林;2个土层均以青杄纯林土壤C/N和C/P最小,青杄×油松林的土壤N/P最小。③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土壤pH与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含水率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氮和全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体积质量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均极显著正相关。土壤全氮含量与C/P、有机碳含量与N/P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青海大通河流域,与青杄纯林和青杄针叶混交林相比,青杄针阔混交林明显提高了林分土壤养分含量,其中对表层(0~20 cm)土壤养分含量的增加效果更加显著,有助于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杄林 林分类型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大通河流域
下载PDF
新疆北部六种草地类型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20
作者 梁元也 范连连 +3 位作者 马学喜 毛洁菲 惠婷婷 李耀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08-1718,共11页
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空间变异关系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海拔、气候、土壤性质和植被如何影响新疆北部典型牧区额尔齐斯河(简称额河)流域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的空间格局尚不清楚。本文选取了额河流域六种主要... 草地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空间变异关系到草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稳定性。海拔、气候、土壤性质和植被如何影响新疆北部典型牧区额尔齐斯河(简称额河)流域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的空间格局尚不清楚。本文选取了额河流域六种主要草地类型的65个样点(0~10 cm、10~20 cm土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高寒草甸、山地草甸、温性草甸草原有机碳(39.06~62.59 g·kg^(-1))、总氮含量(3.87~6.95 g·kg^(-1))以及六种草地类型的土壤总磷含量(0.53~1.59 g·kg^(-1))总体上高于中国土壤平均值(24.56 g·kg^(-1)、1.88 g·kg^(-1)、0.56 g·kg^(-1)),而六种草地类型的土壤碳氮比(5.03~9.97)、碳磷比(7.50~52.38)以及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和温性荒漠土壤氮磷比(1.53~3.72)低于中国或全球土壤平均值(11.40、64.30、3.90)。(2)土壤碳氮磷含量以及碳磷比、氮磷比随着海拔升高(328~2655 m)、降水量增加以及温度降低而显著增加,并且与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有显著的相关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土壤有机碳、总氮含量与土壤碳磷比在土层间的差异逐渐增加。(3)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海拔与气候因子对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的影响效应最高,海拔通过改变温度、降水、植被特征、土壤理化性质影响土壤碳氮磷含量,最终影响生态化学计量。未来应进一步开展气候变化对土壤碳氮磷及其生态化学计量影响的跨区域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类型 海拔 温度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 额尔齐斯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