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lacier changes in the eastern Nyainqêntanglha Range of Tibetan Plateau from 1975 to 2013
1
作者 JI Qin YANG Tai-bao +2 位作者 HE Yi CHEN Jie WANG Kai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16年第4期682-692,共11页
Maritime-type glaciers in the eastern Nyainqêntanglha Rang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for downstream residents and ecological systems. To better under... Maritime-type glaciers in the eastern Nyainqêntanglha Range,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ern par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re an important water source for downstream residents and ecological systems.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variability of glaciers in this region, we used the band ratio threshold(TM3/TM5 for the Landsat TM /ETM+ and TM4/TM6 for Landsat OLI) to extract glacier outlines in ~1999 and ~2013. After that, we also generated a series of glacier boundaries and monitored glacier variations in the past 40 years with the help of the Chinese Glacier Inventory data(1975) and Landsat TM, ETM+ and OLI data. The total glacier area decreased by 37.69 ± 2.84% from 1975 to 2013. The annual percentage area change(APAC) was ~1.32% a-1 and ~1.29% a-1 in the periods 1975-1999 and 1999-2013,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lag theory, the reaction time is probably about 10 years and we discuss the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between 1965 and 2011.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increased between 1965 and 2011 at a rate of 0.34°C /10 a and 15.4 mm/10 a, respectively. Extensive meteorological data show that the glacier shrinkage rate over the period may be mainly due to increasing air temperature, while the increasing precipitation partly made up for the mass loss of glacier ice resulting from increasing temperature may also lead to the low APAC between 1999 and 2013. The lag theory suggests that glacier shrinkage may accelerate in the next 10 years. Small glaciers were more sensitive to climate change, and there was a normal distribution between glacier area and elevation. Glaciers shrank in all aspects, and south aspects diminished faster than oth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acier variation Climate change nyainqêntanglha Rang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下载PDF
SHRIMP zircon U-Pb age and Nd isotopic study on the Nyainqêntanglha Group in Tibet 被引量:50
2
作者 HU Daogong1, WU Zhenhan1, JIANG Wan1, SHI Yuruo2, YE Peisheng1 & LIU Qisheng1 1. Institute of Geo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2. Institute of Ge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SHRIMP Centre, Beijing 100037, China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9期1377-1386,共10页
The Nyainqêntanglha Group is traditionally viewed as the oldest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the Lhasa block, but its formation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remain debate. Zircons extracted from the metamorphic sequence o... The Nyainqêntanglha Group is traditionally viewed as the oldest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the Lhasa block, but its formation age and tectonic setting remain debate. Zircons extracted from the metamorphic sequence of volcanics and intrusions of the Nyainqêntanglha Group, 10 km west of Nam Co in northern Lhasa block,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cathodolu- minescence (CL), backscattered (BSE) and dated by ion microprobe (SHRIMP). We conclude that the U-Pb age of 787±9 Ma of zircons from the trondhjemite imposes a constraint on maxi- mum protolith age, and minimum formation age of the Nyainqêntanglha Group is constrained by U-Pb age of 748±8 Ma of zircons from the granite. The formation age of the Nyainqêntanglha Group is consistent with sedimentary age of Greater Himalayan rocks, showing that they devel- oped coevally in an arc-basin tectonic setting of Neoproterozoic active continental margin along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India shield. The inherited zircons from the tholetiite and granite give older 207Pb/206Pb ages from 947 to 1766 Ma. The positive εNd( t ) value indicates that the mafic rocks were derived from the depleted mantle, but contaminated by the older continental crustal material. Integrated Nd model age and U-Pb age data provide excellent evidence for the exis- tence of Mesoproterozoic basement in the Lhasa block during Neoproterozoic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yainqêntanglha Group SHRIMP dating ND isotope Neoproterozoic Tibet.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变化研究
3
作者 张天诏 杨威 +6 位作者 赵传熙 王忠彦 何震 王永杰 邬光剑 李久乐 安宝晟 《冰川冻土》 CSCD 2024年第2期379-391,共13页
小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此类冰川变化有助于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幅度与机制。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分析了近50年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该冰川... 小冰川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监测与定量评估此类冰川变化有助于理解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幅度与机制。本研究结合多源遥感数据(卫星遥感与无人机航测),分析了近50年来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山廓琼岗日1号冰川面积变化趋势,定量评估了该冰川近期的冰面高程变化幅度与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968—2021年廓琼岗日小型冰斗冰川的面积从(1.444±0.013)km^(2)缩减至(0.712±0.001)km^(2),萎缩幅度达到50.7%,冰川末端退缩平均速率约为(6.23±0.71)m·a^(-1)。基于2020—2021年高精度无人机航测数据发现,廓琼岗日1号冰川冰面平均高程差达到(-2.41±0.69)m,冰川末端高程变化大于3 m,中部的冰面高程下降幅度在1.5~3 m之间。研究还发现冰川表面河道对冰面高程空间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该冰川表面共发育有13条表面河道,2020—2021年河道向西北方向偏移约2 m。冰面河道的向下侵蚀与侧向消融导致末端冰面高程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无人机 念青唐古拉山 廓琼岗日1号冰川 冰面高程变化 冰面河道
下载PDF
西藏那茶淌铅锌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其示踪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冷秋锋 李文昌 +2 位作者 戴成龙 唐攀 陈明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那茶淌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东段,为近年发现的具中—大型远景规模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矿背景还缺乏详细调查,制约了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金属... 那茶淌矿床位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东段,为近年发现的具中—大型远景规模的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其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成矿背景还缺乏详细调查,制约了矿床成因的深入研究。本文在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对矽卡岩型矿石中主要金属矿物闪锌矿、方铅矿、磁黄铁矿的S、Pb同位素组成进行分析,探讨矿床成矿物质来源,并与区域上典型铅锌矿床进行对比,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结果显示,那茶淌矿床金属硫化物的δ^(34)S(‰)值变化于-1.6‰~4.2‰之间,平均值为1.4‰,其频率直方图呈正太分布形式,具幔源硫特征。金属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为18.548~18.792,平均值为18.691;^(207)Pb/^(204)Pb值为15.683~15.856,平均值为15.755;^(208)Pb/^(204)Pb值为39.049~39.685,平均值为39.331;铅同位素特征值μ的变化范围为9.61~9.93,平均值为9.74,所有样品μ值均高于9.58,显示铅源具有上地壳源区物质的特征。通过区域成矿作用对比研究,那茶淌矿床S、Pb同位素组成与念青唐古拉带东段典型矽卡岩型铅锌矿床具有相似的特征,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念青唐古拉群结晶基底物质的重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b同位素 矽卡岩型矿床 那茶淌铅锌矿床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闪长质片麻岩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26
5
作者 胡道功 吴珍汉 +1 位作者 叶培盛 江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36-940,共5页
采用高精度离子探针(SHRIMP)测年方法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英云闪长质和石英闪长质正片麻岩中锆石的成因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在阴极发光图像中,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 采用高精度离子探针(SHRIMP)测年方法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山英云闪长质和石英闪长质正片麻岩中锆石的成因和形成时代进行了研究。在阴极发光图像中,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较好的晶形,并显示出清晰的岩浆锆石韵律环带结构。离子探针分析表明,片麻岩中的锆石具有高的Th/U比值。对2颗片麻岩中的锆石进行了离子探针U-Pb测年,测得英云闪长质和石英闪长质片麻岩中的锆石206Pb/238U结晶年龄分别为58.5Ma±0.7Ma和63.5Ma±0.8Ma。这一结果意味着念青唐古拉山正片麻岩形成于安第斯型的冈底斯岩浆作用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古近纪 闪长质片麻岩 念青唐古拉山 西藏
下载PDF
3.2ka BP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东部则普冰川波动与环境变化 被引量:14
6
作者 焦克勤 Shuji Iwata +2 位作者 姚檀栋 井哲帆 李忠勤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4-79,共6页
基于野外考察和14C年代测定, 确定了3 2 ka BP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东部则普冰川的冰进序列.新冰期冰进可明显分为3次: 即大拿[14C(3 242±101)a BP]、大拿顶[14C(1 920±110)^(1 540±85)aBP]和白同[14C(1 056±115)a BP]... 基于野外考察和14C年代测定, 确定了3 2 ka BP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东部则普冰川的冰进序列.新冰期冰进可明显分为3次: 即大拿[14C(3 242±101)a BP]、大拿顶[14C(1 920±110)^(1 540±85)aBP]和白同[14C(1 056±115)a BP]冰进.新冰期盛时, 则普冰川比现代长 6 9 km, 面积大 17 10 km2,雪线降低约157 m, 温度降低1 0~1 9 ℃. 小冰期可分出2次: 即15世纪或16世纪[14C(580±130)aBP]和19世纪[14C(197±80)a BP, (190±80)a BP]冰进. 小冰期盛时, 则普冰川比现代长 2 0 km, 面积大11 16 km2, 雪线降低约100 m, 温度降低0 65~1 23 ℃. 现代则普冰川, 冰面表碛特别发育, 其厚度亦很大, 冰舌末端退缩难以辨认. 但冰川减薄很强烈, 边缘两侧形成 2~3 道现代侧碛, 并高出现代冰面20~30 m. 对埋藏腐殖质土壤层和木炭碎屑经14C年代测定, 结果表明在(720±210)^(2 010±120)a BP间, 波堆藏布流域存在砍伐森林、开垦田地和放牧的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 KA 则普冰川 环境变化 念青唐古拉山
下载PDF
从冰川剥蚀作用看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的隆升 被引量:3
7
作者 朱大岗 赵希涛 +5 位作者 孟宪刚 吴中海 邵兆刚 冯向阳 杨朝斌 王建平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7-144,共8页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冰碛地层划分与同位素测年,发现主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分别形成于70 0~6 0 0kaBP、2 0 0~14 0kaBP和70~30kaBP三个时段,指示了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开始大规模隆升,冰川活动加剧,并堆积了... 通过对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第四纪冰碛地层划分与同位素测年,发现主峰地区的第四纪冰川分别形成于70 0~6 0 0kaBP、2 0 0~14 0kaBP和70~30kaBP三个时段,指示了自中更新世以来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开始大规模隆升,冰川活动加剧,并堆积了相应的冰碛物。根据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基岩地层与岩性的空间分布、不同火成岩和变质岩组合的形成深度和不同冰期冰碛物砾石成分统计研究,发现冰川对基岩剥蚀与念青唐古拉山中段隆升过程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本文从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基岩地层的岩石成分和分布的研究,及其对山脉隆升与冰碛物成分的关系等方面,分析了念青唐古拉山脉的切割及其对山脉隆升的反映。念青唐古拉山主峰地区的隆升过程可较好地与青藏高原的隆起相对比,它应是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脉 中段 剥蚀作用 青藏高原隆升 隆升过程 山脉隆升 同位素测年 第四纪冰川 冰碛物 地层划分 中更新世 冰川活动 空间分布 统计研究 形成深度 对应关系 岩石成分 主峰 700 基岩 变质岩 火成岩 堆积 岩性 砾石
下载PDF
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附近古仁河口冰川的变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蒲健辰 姚檀栋 田立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1-864,共4页
利用GPS测量冰川不同时期的相关位置,结合地形图和航空照片的分析,在2004-2006年连续监测了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古仁河口冰川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小冰期以来,古仁河口冰川表现出较强的退缩状态,小冰期最盛期冰川末端海拔比现在降低100 m;... 利用GPS测量冰川不同时期的相关位置,结合地形图和航空照片的分析,在2004-2006年连续监测了念青唐古拉山羊八井古仁河口冰川的变化.结果表明:自小冰期以来,古仁河口冰川表现出较强的退缩状态,小冰期最盛期冰川末端海拔比现在降低100 m;小冰期后期到1970年,冰川末端退缩幅度约为7.0 m.a-1,1970-2004年平均退缩幅度为8.3 m.a-1.观测得到2004-2005年的平均退缩量约9.5 m.a-1,2005-2006年的平均退缩量为17.0 m.a-1.古仁河口冰川变化的现状,显示出冰川退缩幅度呈增大趋势.这预示着在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羊八井地区的冰川消融在逐渐增大,冰川水资源锐减,由此引起冰川面积的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末端变化 古仁河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
下载PDF
夏季念青唐古拉峰地区云结构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晓 段克勤 刘焕才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6-200,共5页
利用2006—2010年夏季6-8月Cloud Sat资料对念青唐古拉峰地区云水分布和云类型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研究高原天气过程与其水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水含量垂直分布结构与云类型有关,而冰川区和非冰川区云类型差异... 利用2006—2010年夏季6-8月Cloud Sat资料对念青唐古拉峰地区云水分布和云类型特征进行分析,从而为研究高原天气过程与其水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云水含量垂直分布结构与云类型有关,而冰川区和非冰川区云类型差异主要为降水云类型不同,其中有冰川覆盖的高山上空降水云以深厚对流云为主,无冰川覆盖的高山降水云类型以雨层云为主。念青唐古拉峰南坡冰川区云水平均含量为0.14 g/m^3,非冰川区云水平均含量为0.18 g/m^3,一定程度说明来自孟加拉湾的水汽在经过冰川附近时,多会产生降水,反映了冰川对水汽传输的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云水含量 水汽传输 念青唐古拉峰
下载PDF
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银多金属矿成矿特征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6
10
作者 连永牢 曹新志 +1 位作者 燕长海 杜欣 《四川地质学报》 2010年第4期442-446,共5页
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的分析,将区内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初步划分为热水喷流沉积型、热水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等六种类型。对... 在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区内已知矿床、矿化(点)的分析,将区内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初步划分为热水喷流沉积型、热水喷流沉积-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热液脉型、云英岩型、斑岩型、矽卡岩型等六种类型。对西藏念青唐古拉地区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控矿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上石炭-下二叠统和侏罗系地层、断裂构造和古断拗以及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体是区内铅锌银矿床,特别是大型矿床的主导控矿因素,并对该区今后的找矿方向提出了初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找矿方向 铅锌银多金属矿床 西藏念青唐古拉
下载PDF
1984—2019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冰川ELA变化估算及特征分析
11
作者 李亚鹏 张威 +3 位作者 柴乐 唐倩玉 葛润泽 孙波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65-1174,共10页
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是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分析其变化特征对于了解现在和过去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作为西南季风通道以及怒江与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ELA变化及特征研究可为不同流域冰川... 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 line altitude,ELA)是冰川响应气候变化的直接反映,分析其变化特征对于了解现在和过去的气候具有重要意义。念青唐古拉山中段作为西南季风通道以及怒江与雅鲁藏布江的分水岭,ELA变化及特征研究可为不同流域冰川变化与气候相互关系提供参考。基于遥感影像及气候数据,结合模型计算的冰川ELA数据作为输入参数,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重建并分析了1984—2019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冰川ELA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平均ELA为5360 m a.s.l.,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1.57 m∙a^(-1)。ELA年变化量显示出波动变化特征,波动范围为5360~5420 m a.s.l.,上升幅度为60 m。受印度季风、流域位置及冰川朝向等因素影响,各流域ELA变化具有差异性,霞曲流域、易贡藏布流域和麦曲流域多年平均ELA高程分别为5335 m a.s.l.、4987 m a.s.l.和5317 m a.s.l.,平均上升幅度分别为265 m、314 m和335 m,上升速率分别7.57 m∙a^(-1)、8.97 m∙a^(-1)和9.57 m∙a^(-1)。对冰川区多年ELA变化的气候响应分析显示,ELA变化主要受气温控制,随气温变化1℃,冰川ELA总体波动幅度为126.02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LA重建 年际波动 气候变化 念青唐古拉山
下载PDF
近期气候变暖念青唐古拉山拉弄冰川处于退缩状态 被引量:23
12
作者 张堂堂 任贾文 康世昌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36-739,共4页
1999和2003年在念青唐古拉山冰川考察期间,采用GPS对拉弄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测量,并将将测量结果与1970年航摄冰川末端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70—1999年拉弄冰川末端退缩了285m,平均年退缩量9.8m;1999—2003年拉弄冰川退缩13m,... 1999和2003年在念青唐古拉山冰川考察期间,采用GPS对拉弄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测量,并将将测量结果与1970年航摄冰川末端位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70—1999年拉弄冰川末端退缩了285m,平均年退缩量9.8m;1999—2003年拉弄冰川退缩13m,平均年退缩量3.25m.由于冰川对气候的响应有一定滞后性,近年来气候持续变暖将使拉弄冰川继续保持退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退缩 气候变暖 拉弄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
下载PDF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唐升贵 刘发祥 赵振远 《科技资讯》 2014年第16期35-36,38,共3页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湖与气候之间关系和研究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利用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冰川、冰湖的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分析,得出1976年至201... 冰湖是研究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了解冰湖分布和变化的特征,对认识冰湖与气候之间关系和研究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有着重要意义。本文拟利用1976年、1988年、2001年和2013年四个期次冰川、冰湖的遥感解译结果进行分析,得出1976年至2013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川与冰湖发育分布特征,对念青唐古拉山区东段冰川消融以及气候垂直变化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同时为冰湖溃决泥石流灾害的预测预警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念青唐古拉山 冰川 冰湖 时空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东段冰湖38年来的演变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升贵 刘发祥 赵振远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5期165-168,共4页
根据遥感资料解译分析,结合现场实地核查成果,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976~2013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湖数量、冰湖面积及冰湖蓄水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表现出时段差异性的典型特征,1976~1988年间增幅最大,1988~2001年间增... 根据遥感资料解译分析,结合现场实地核查成果,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976~2013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冰湖数量、冰湖面积及冰湖蓄水量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度表现出时段差异性的典型特征,1976~1988年间增幅最大,1988~2001年间增幅呈现减缓趋势,2001~2013年间增幅又再次出现加速的趋势。从冰湖的具体演变看,有三个变化特点,一种是面积比较小,后续冰舌补给少的冰湖,随着时间的变化,冰湖消失;一种是原始的多个小冰湖扩大合并成一个较大的冰湖;其三,在冰舌周围形成新的湖泊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念青唐古拉山 冰湖 演变特征
下载PDF
1990—2020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边坝地区冰川变化及气候响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张威 李亚鹏 +3 位作者 柴乐 唐倩玉 葛润泽 麻浩男 《地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073-2085,共13页
念青唐古拉山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山古冰川分布区,受季风影响,各区域冰川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论文通过Landsat TM/ETM+/OLI资料、ASRTMGDEM与气象数据,采用比值—阈值法、目视解译和VOLTA模型,结合实地考察,对1990—2020年间念青唐古... 念青唐古拉山作为青藏高原东南缘重要山古冰川分布区,受季风影响,各区域冰川变化特征差异明显。论文通过Landsat TM/ETM+/OLI资料、ASRTMGDEM与气象数据,采用比值—阈值法、目视解译和VOLTA模型,结合实地考察,对1990—2020年间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边坝地区现代冰川进退状况、面积变化、冰储量变化以及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1990—2020年5条冰川(玉贡拉冰川、玛拉波冰川、祥格拉冰川、孔嘎冰川、贡日—庚东冰川)末端高程逐渐升高,面积和冰储量分别减少30.38 km2和4.64 km^(3),总体缩减并呈现加速趋势。(2)冰川冰储量减少0.14~1.92 km^(3),总体变化率为0.40%·a^(-1)。2020年上述5条冰川储量占1990年冰川储量的比例分别为0.70、0.99、0.98、0.91和0.82,显示出冰川规模越大,在短时间尺度的变化量越小。(3)气象数据分析显示,1990—2020年研究区冰川变化受气温升高主导,平均气温变化率为0.51℃。水热组合呈现温度升高—降水减少,且在最后10 a日益显著,预测未来冰川变化仍受气温控制并呈加速退缩趋势。(4)区域对比研究表明,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面积变化总体呈退缩状态,但各区域冰川变化特征差异明显。同时,不同研究方法对同一冰川区冰储量模拟结果相差较大,相对误差范围为34.45%~115.49%,精确的冰储量可对比研究方法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 冰川变化 VOLTA模型 气候响应 念青唐古拉山中段
原文传递
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高程变化的ICESat监测 被引量:2
16
作者 莫琪 刘少创 +1 位作者 马友青 李明磊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65,共7页
针对青藏高原冰川高程变化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大范围区域的冰川高程变化监测方法。基于ICESat激光高度计数据,联合利用SRTM DEM数据,计算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的高程变化,进而反演冰川的冰量变化。结果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高程... 针对青藏高原冰川高程变化研究较少的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大范围区域的冰川高程变化监测方法。基于ICESat激光高度计数据,联合利用SRTM DEM数据,计算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的高程变化,进而反演冰川的冰量变化。结果显示,念青唐古拉山冰川高程在2003—2009年间平均减薄速率为(0.53±0.47)(m·a^(-1)),估算得到冰量年均减少(0.32±0.28)km^3,总体呈逐年减少趋势,证明冰川一直处于消融状态。拉萨和当雄气象站的资料表明,冰川消融主要是由于当地气温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高程变化 ICESAT 激光测高 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图计划 念青唐古拉山脉冰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