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racteristics of Metamorphic Rock Magnetic Fabrics in the Nyalam Area of the Southern Tibet and Its Geological Significance, China 被引量:1
1
作者 Zou Guangfu Zou Xin +4 位作者 Mao Ying Mao Qiong Pan Zhongxi Zhuang Zhonghai Zhu Tongxi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5年第4期230-240,共11页
This paper reports Precambrian rock magnetic fabrics in the Nyalam area of southern Tibe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magnetic fabric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H are high (〉 10% in general), so the ductile deformatio... This paper reports Precambrian rock magnetic fabrics in the Nyalam area of southern Tibet.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f magnetic fabric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H are high (〉 10% in general), so the ductile deformations of the Precambrian rock are strong. The orientation of the maximum principal stress inferred from the minimum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nearly S-N, NE-SW and NW-SE. The Flinn diagram of the magnetic fabrics show that the strain pattern is oblate and constrictional type. Magnetic foliation of great majority of rock samples is well developed and the magnetic lineation is poor and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llipsoid is flattened. The magnetic lineation of the minority rock samples is well developed and the magnetic foliation is poor and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ellipsoid is prolate. According to the geological field and the magnetic fabrics, there are 3 times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SN directed extruding, NW-SE directed extruding, NW-SE directed extension. It shows that the Nyalam area has undergone process the orientation of SN, NW-SE nappe structure and NW-SE directed extension structure. The change of tectonic stress is reflected by the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ambrian rock magnetic fabrics that is the direct responding result of the arc-continental, continent-continental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 and Asian continents in the late part of the Late Cretaceous to Late Eocene and subsequently shifted to intra-continental convergent, the plateau uplifting and extension structure stage since the Late Eoce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fabrics structural deformation metamorphic rock the nyalam area of southern Tibet.
下载PDF
聂拉木县幅地质调查新成果及主要进展 被引量:10
2
作者 朱同兴 周铭魁 +4 位作者 邹光富 李建忠 冯心涛 庄忠海 贾保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33-437,共5页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 发现中—晚三叠世鱼龙化石、三叠系和侏罗系珊瑚-海绵生物礁灰岩,识别出白垩系与侏罗系层序不整合界面,查证并获取若干二叠系大陆裂谷型火山岩和早白垩世岛弧型火山岩新的资料。在综合研究地层古生物、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磁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区域构造等资料的基础上,将测区地质发展演化分为:前奥陶纪基底形成、奥陶纪—泥盆纪稳定陆表海、石炭纪—侏罗纪离散型被动大陆边缘、白垩纪—古近纪汇聚型前陆盆地、新近纪—第四纪后造山隆升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古生物新资料 岩石-构造分析 地质演化 聂拉木地区 喜马拉雅
下载PDF
藏南聂拉木地区上三叠统与侏罗系中伸展不整合以及各组地层的厘定 被引量:9
3
作者 梁定益 聂泽同 +1 位作者 董文彤 王世洪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33-341,共9页
晚三叠世及侏罗纪是特提斯大洋形成和扩张的时期。藏南聂拉木地区的相应地层中普遍存在裂陷盆地沉积及众多的伸展不整合。根据这些不整合面之上的“超越下伏地层不正常的化石混积事件”,判断早侏罗世赫唐早期和中侏罗世巴通期裂陷幅度... 晚三叠世及侏罗纪是特提斯大洋形成和扩张的时期。藏南聂拉木地区的相应地层中普遍存在裂陷盆地沉积及众多的伸展不整合。根据这些不整合面之上的“超越下伏地层不正常的化石混积事件”,判断早侏罗世赫唐早期和中侏罗世巴通期裂陷幅度分别为大于 1 60 0 m和大于80 0 m。作者根据这些不整合面以及遵循地层命名的“优先法则”,对各个组的地层划分与名称进行了厘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三叠统 侏罗系 伸展不整合 地层划分 西藏
下载PDF
藏南吉隆地区聂拉木群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贾建称 鲁艳明 张振利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8-180,共3页
构造—岩层(石)—事件法填图结果表明,吉隆地区原聂拉木群实际上包含了变质地层和变质深成岩,应予以解体。解体后的变质深成岩称思马片麻岩,侵位于晋宁期。变质地层称聂拉木岩群,包括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两者以韧性断层接触,沉积时代为... 构造—岩层(石)—事件法填图结果表明,吉隆地区原聂拉木群实际上包含了变质地层和变质深成岩,应予以解体。解体后的变质深成岩称思马片麻岩,侵位于晋宁期。变质地层称聂拉木岩群,包括曲乡岩组和江东岩组,两者以韧性断层接触,沉积时代为古元古代,经历了吕梁末期的中压型蓝晶石—十字石亚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并与思马片麻岩一同于晋宁末期接受角闪岩相变质、喜马拉雅期绿片岩相退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隆地区 聂拉木岩群 思马片麻岩 构造-岩层-事件法 变质岩 西藏
下载PDF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及其构造意义
5
作者 邹光富 庄忠海 +2 位作者 潘忠习 朱同兴 陈永明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26-333,共8页
通过对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岩石磁化率百分率的各向异性胃值较高,均大于10%,这说明岩石曾经历了较强烈的韧性变形。根据岩石最小磁化率从主轴硒方向推断的岩石变形期,最大的主压应力方位主要有S... 通过对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前寒武纪岩石磁组构进行研究表明:该区岩石磁化率百分率的各向异性胃值较高,均大于10%,这说明岩石曾经历了较强烈的韧性变形。根据岩石最小磁化率从主轴硒方向推断的岩石变形期,最大的主压应力方位主要有SN向、NE—SW向、NW—SE向。岩石磁组构费林(Flinn)图解表明,大部分岩石磁组构具有磁面理发育、磁线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压扁状的特点。部分岩石磁组构还具有磁线理发育、磁面理不发育,岩石磁化率量值椭球体呈拉长形的特点。因此,该区域构造应变型式具有压缩应变和拉伸应变二种型式。岩石磁组构研究还表明,该区具有SN向挤压、NW—SE向挤压、NW—SE向伸展滑脱三期构造应力。这说明高喜马拉雅结晶基底岩石曾经历了SN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NW—SE向逆冲推覆构造作用和NW—SE向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构造应力场的转变及其构造作用,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之间,自白垩纪末~始新世晚期发生的弧~陆、陆~陆碰撞,和始新世晚期以来,强烈的陆内汇聚造山与青藏高原剧烈隆升,及区域伸展滑脱构造作用过程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构造变形分析 前寒武纪岩石 西藏南部聂拉木地区
下载PDF
中喜马拉雅吉隆-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居民生产活动响应
6
作者 陈露 何军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1年第32期65-67,71,共4页
中喜马拉雅山区是亚洲重要的山地居民聚居区,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全面改变了毗邻震源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和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方式,打断当地居民传统生产活动进程。文章拟对比研究地震前后吉隆... 中喜马拉雅山区是亚洲重要的山地居民聚居区,2015年尼泊尔“4·25”地震对该区域社会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全面改变了毗邻震源的西藏自治区吉隆和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方式,打断当地居民传统生产活动进程。文章拟对比研究地震前后吉隆、聂拉木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居民生产活动响应特征,结果发现地震前生产性用地紧张。地震后聂拉木山区难以恢复生产,而吉隆山区得益于自然条件的比较优势,农业生产恢复较快,并接替聂拉木的口岸区位,成为面向南亚的重要通商口岸,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十分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产活动响应 吉隆-聂拉木山区 尼泊尔“4·25”地震
下载PDF
中元古代聂拉木群变质岩
7
作者 李文远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1年第9期188-190,共3页
喜马拉雅地层区的聂拉木群被定为中元古代,其上覆地层为新元古界喜马拉雅群,喜马拉雅地层区在古元古代及太古宇没划分群组,聂拉木群地表出露范围自西部扎达县楚鲁松杰经什布奇、普兰、聂拉木、亚东至西巴霞等地,长约1800km,宽约40~50km... 喜马拉雅地层区的聂拉木群被定为中元古代,其上覆地层为新元古界喜马拉雅群,喜马拉雅地层区在古元古代及太古宇没划分群组,聂拉木群地表出露范围自西部扎达县楚鲁松杰经什布奇、普兰、聂拉木、亚东至西巴霞等地,长约1800km,宽约40~50km,纬线28°→33°,经线从79°→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拉木群 中元古代 变质岩 图版
下载PDF
喜马拉雅早古生代岩浆事件:以吉隆和聂拉木眼球状片麻岩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王晓先 张进江 王佳敏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91-402,共12页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吉隆和聂拉木地区出露一套眼球状片麻岩,其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的白云母。片麻岩中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韵律环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2件样品中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88.5... 喜马拉雅造山带中段的吉隆和聂拉木地区出露一套眼球状片麻岩,其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的白云母。片麻岩中锆石发育典型的岩浆韵律环带,LA-ICP-MS锆石U-Pb测年显示,2件样品中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88.5±1.1)Ma,(475.1±0.7)Ma和(468.1±2.5)Ma,代表研究区早古生代早期的岩浆作用。现有的早古生代地质记录表明,喜马拉雅地体存在早古生代造山事件,这一事件可与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的拉萨、羌塘、保山和腾冲地体内同一时代的构造热事件对比,指示区域早古生代造山作用。早古生代早期的造山作用是冈瓦纳大陆聚合之后,原特提斯洋岩石圈沿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调整的安第斯型造山作用的产物,而非超大陆内部块体拼合过程中陆—陆碰撞为主要特征的泛非造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球状片麻岩 锆石U-PB年代学 早古生代 吉隆-聂拉木地区 喜马拉雅造山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