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色瓢虫若虫的限域搜索行为 被引量:13
1
作者 邹运鼎 孟庆雷 +2 位作者 耿继光 陈高潮 王公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在Nakamuta装置中,通过对两种光照条件下(强光照3680~4620lx,弱光照130~220lx)异色瓢虫若虫搜索麦蚜行为轨迹的研究,得出摄食麦蚜前后0~15s搜索行为轨迹弯曲角度总和之间差异均显著,摄食后大于... 在Nakamuta装置中,通过对两种光照条件下(强光照3680~4620lx,弱光照130~220lx)异色瓢虫若虫搜索麦蚜行为轨迹的研究,得出摄食麦蚜前后0~15s搜索行为轨迹弯曲角度总和之间差异均显著,摄食后大于摄食前;摄食麦蚜前后0~15s、15~30s、30~45s、45~60s内的各对应停点间距离差异均显著,摄食前大于摄食后;其搜索速度,摄食前显著大于摄食后。摄食麦蚜前后摄食点到各停点间的直线距离差异均显著,摄食前显著大于摄食后。摄食麦蚜前后0~15s、0~30s、0~45s、0~60s的领域范围搜索面积,弱光照下摄食前依次是摄食后的3.87倍,5.05倍7.54倍和2.78倍;强光照下摄食前依次是摄食后的16.56倍、6.02倍、3.84倍和4.63倍。摄食前是广域型搜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若虫 摄食 限域搜索
下载PDF
中华真地鳖若虫肠道细菌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玉升 叶保华 +1 位作者 高庆刚 郑继法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8-160,162,共4页
中华真地鳖是一种传统中药资源昆虫,从人工饲养种群的正常取食及蜕皮若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好氧和厌氧培养获得11个细菌菌株,对其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1个细菌菌株依次分别属... 中华真地鳖是一种传统中药资源昆虫,从人工饲养种群的正常取食及蜕皮若虫肠道环境中分离、纯化,好氧和厌氧培养获得11个细菌菌株,对其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结果表明,上述11个细菌菌株依次分别属于: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柠檬酸杆菌属(Citobacter)、沙门菌属(Sal-monella)、芽胞乳酸杆菌属(Sporolacillus)、节杆菌属(Arthrobacter)、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地杆菌属(Terrabacter)、放线杆菌属(Actinobacillus)、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沙雷菌属(Serratia)、预研菌属(Yokenella)。中华真地鳖正常取食和蜕皮若虫肠道环境细菌种类不同。分离未获得真菌和放线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真地鳖 若虫 肠道 细菌
下载PDF
褐飞虱与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效应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荣富 邹运鼎 程遐年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用罩笼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飞虱若虫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褐飞虱或白背飞虱的羽化、性别、翅型、雌虫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特性的表现都受到来自异种飞虱存在的影响.随褐飞虱比... 用罩笼试验方法,研究了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若虫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两种飞虱若虫间存在程度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褐飞虱或白背飞虱的羽化、性别、翅型、雌虫体长和体重等生物学特性的表现都受到来自异种飞虱存在的影响.随褐飞虱比例的增加,白背飞虱的上述反应愈趋明显;反之,随白背飞虱比例的增加,褐飞虱则少有这种变化.种间密度制约效应远大于种内密度制约效应,表明两种飞虱诸种生物学特性对种间作用的反应存在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飞虱 白背飞虱 若虫 互作效应 水稻
下载PDF
异丙威、噻嗪酮及其复配对稻褐飞虱若虫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柏连阳 蒋杰贤 +3 位作者 蒋祝瑞 周小毛 唐清鲜 傅爱斌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27,共2页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 ,采用乙醚半麻醉点滴法测定了异丙威、噻嗪酮及其复配对稻褐飞虱 4龄若虫的毒力 ,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Su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 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异丙威与噻嗪酮混用 ,其LC5 0 剂量异丙威与噻嗪酮比... 在室内恒温条件下 ,采用乙醚半麻醉点滴法测定了异丙威、噻嗪酮及其复配对稻褐飞虱 4龄若虫的毒力 ,用Horsfall的毒力试验设计和Sun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了 2种药剂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 ,异丙威与噻嗪酮混用 ,其LC5 0 剂量异丙威与噻嗪酮比例 ,除 6∶4和 1∶1两个配比外 ,其余配比均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其中以LC5 0 剂量 1∶9配比增效作用最大 ,毒性比率达 2 .0 8,共毒系数达 2 46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威 噻嗪酮 稻褐飞虱 毒力测定 杀虫剂 水稻
下载PDF
四种寒带睡莲的杂交亲合性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牛红云 王臣 +1 位作者 薛贵彬 胡宝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0-102,共3页
对寒带4种睡莲通过自交和杂交进行了杂交亲和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睡莲之间大花紫柱头睡莲与绿被睡莲杂交结果率高,正交与反交结果率差异不大,其它几个杂交处理正反交差异较大,从杂交亲和性上分析,认为绿被睡莲与大花紫柱头睡莲亲缘较近。
关键词 寒带睡莲 杂交亲和性 亲缘关系
下载PDF
木虱啮小蜂对木虱分泌物脂溶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单艳敏 段立清 巴特尔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3-326,共4页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sp.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YangetLi分泌物脂溶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木虱啮小蜂的嗅觉行为反应不仅与脂溶性物质有关,而且与每一种物质的浓度也有关系。同一种脂溶性物质因...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木虱啮小蜂Tetrastichussp.对枸杞木虱Paratrioza sinicaYangetLi分泌物脂溶性物质的嗅觉行为反应。结果表明木虱啮小蜂的嗅觉行为反应不仅与脂溶性物质有关,而且与每一种物质的浓度也有关系。同一种脂溶性物质因浓度不同对木虱啮小蜂的作用可为吸引、排斥和无反应3种情况。浓度为0.76%正十四烷、1.52%正十四烷、1.84%正十七烷和0.49%正十八烷对木虱啮小蜂吸引作用显著(P<0.01)。0.76%(+)长叶烯、1.52%(-)长叶烯、1.14%正二十烷、2.28%正二十烷1、.22%正二十一烷以及0.62%正二十二烷对木虱啮小蜂吸引作用较前4者弱,显著水平为P<0.05。0.76%正壬烷、0.64%正十三烷、1.96%正十八烷、0.53%正十九烷及1.24%正二十二烷对木虱啮小蜂有显著的排斥作用。苯并噻唑、正十一烷和正十六烷对木虱啮小蜂无作用。浓度为0.49%正十八烷和0.57%正二十烷对木虱啮小蜂有吸引作用,而浓度为1.96%正十八烷和2.28%正二十烷对寄生蜂却有排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虱啮小蜂 嗅觉行为反应 若虫分泌物 脂溶性物质 枸杞木虱
下载PDF
龟蜡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李云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龟蜡蚧CeroplastesfloridensisComstock是一种广为分布而又缺少研究的害虫;近年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和种苗的大量调运,传播及危害日趋严重,个别果园业已成灾,尤以疏于管理的老果园受害为重。据199... 龟蜡蚧CeroplastesfloridensisComstock是一种广为分布而又缺少研究的害虫;近年随着果树生产的发展和种苗的大量调运,传播及危害日趋严重,个别果园业已成灾,尤以疏于管理的老果园受害为重。据1991~1993年观察该虫在滇中地区主要危害苹果和柿树,年生一代,以雌成虫越冬,未见雄虫。雌虫平均卵量为517,平均卵期为16.3天,初孵若虫涌散盛期为5月中旬,主要天敌是瓢虫和寄生蜂,寄生率为1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龟蜡蚧 生物学 天敌 害虫
下载PDF
几种草坪蝗虫若虫的识别 被引量:1
8
作者 胡奇 程鹏 姜媛 《天津农业科学》 CAS 2008年第6期70-72,共3页
在2007和2008每年7—8月对天津草坪蝗虫种类进行调查,并经若虫饲养与种类鉴定、特征比较得知:花胫绿纹蝗若虫头顶前端锐角形,有梯形的头侧窝、无前胸腹板突等构造可以区别于头顶前端平截,无头侧窝、有前胸腹板突的长翅素木蝗及头顶前端... 在2007和2008每年7—8月对天津草坪蝗虫种类进行调查,并经若虫饲养与种类鉴定、特征比较得知:花胫绿纹蝗若虫头顶前端锐角形,有梯形的头侧窝、无前胸腹板突等构造可以区别于头顶前端平截,无头侧窝、有前胸腹板突的长翅素木蝗及头顶前端园钝,无头侧窝、有前胸腹板突、后足腿节内、外下膝侧片有锐刺状突起的中华稻蝗若虫。东亚飞蝗若虫无前胸腹板突、头顶前端园钝,复眼下方有一深色斑可区别其它几种若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坪 蝗虫 若虫 龄期 天津
下载PDF
三种药剂及其复配剂对松突圆蚧的毒力测定 被引量:10
9
作者 胡艳红 刘新 陈顺立 《华东昆虫学报》 2004年第2期80-83,共4页
本文以机油乳油、毒死蜱及喹硫磷对松突圆蚧 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松突圆蚧均有一定的毒力 ,其中喹硫磷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它两种药剂的毒力 ,但喹硫磷与毒死蜱及机油复配没有增效作用 ,而机油乳油与毒死蜱以 13∶1... 本文以机油乳油、毒死蜱及喹硫磷对松突圆蚧 1龄若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 ,结果表明各药剂对松突圆蚧均有一定的毒力 ,其中喹硫磷的毒力明显大于其它两种药剂的毒力 ,但喹硫磷与毒死蜱及机油复配没有增效作用 ,而机油乳油与毒死蜱以 13∶10混配 ,增效作用明显 ,共毒系数达到 4 0 5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 复配剂 松突圆蚧 同翅目 盾蚧科 毒力测定
下载PDF
大功率近红外半导体激光辐照蝗蝻致死作用研究
10
作者 姚明印 周强 牛虎力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5-66,共2页
为研究大功率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对蝗蝻的致死作用,选择采用功率2W、波长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针对三龄及以前龄期和三龄期后亚洲小车蝗蝻虫分组试验,激光束对准蝗蝻头部位置,进行不同功率密度、不同时间的照射试验,分别观察照射后即刻、... 为研究大功率近红外半导体激光对蝗蝻的致死作用,选择采用功率2W、波长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针对三龄及以前龄期和三龄期后亚洲小车蝗蝻虫分组试验,激光束对准蝗蝻头部位置,进行不同功率密度、不同时间的照射试验,分别观察照射后即刻、照射后5小时和照射后次日蝗蝻的致死率。与对照组相比,照射试验组蝗蝻被照射部位受激光热损伤破坏,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激光剂量的增加和照射后时间的延长,活性降低程度和致死率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表明,近红外激光辐照蝗蝻头部位置有较好的致死作用,且蝗蝻龄期越小致死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蝗蝻 致死作用
下载PDF
杉木扁长蝽若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
11
作者 来振良 徐一忠 +1 位作者 王伟安 张建中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62-65,共4页
采用聚集指数b值测定,扩散系数(C)测定,Iwao法测定以及David和Moors聚集指标I测定4种方法来研究杉木扁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最适抽样数,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不同虫口密度情况下,均呈聚集分布。若虫聚集是... 采用聚集指数b值测定,扩散系数(C)测定,Iwao法测定以及David和Moors聚集指标I测定4种方法来研究杉木扁长蝽若虫的空间分布型和最适抽样数,结果表明:在不同林地、不同虫口密度情况下,均呈聚集分布。若虫聚集是环境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扁长蝽 若虫 空间分布型 最适抽样数
下载PDF
小阴唇绒毛样变异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的研讨 ——女阴假性湿疣的再认识 被引量:1
12
作者 苏敬泽 肖鹭白 +1 位作者 乐嘉豫 林汉良 《皮肤病与性病》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1-4,共4页
小阴唇绒毛样变异(HAN,亦称女阴假性湿疣)常被误诊为尖锐湿疣(CA),成为性传播疾病中鉴别诊断方面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多角度观察了百例HAN,并与69例CA、13例其他湿疣样损害进行了对比。其临床象为鱼卵状或绒毛状突起,表面光亮湿润。临床... 小阴唇绒毛样变异(HAN,亦称女阴假性湿疣)常被误诊为尖锐湿疣(CA),成为性传播疾病中鉴别诊断方面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多角度观察了百例HAN,并与69例CA、13例其他湿疣样损害进行了对比。其临床象为鱼卵状或绒毛状突起,表面光亮湿润。临床试验中醋酸白试验和甲苯胺蓝试验阴性(即无白变及蓝染)可区别CA。阴道镜下HAN为多汁感光亮半球或指状突起;与表面粗糙、角化,乳头状或鸡冠样的CA有明显区别。组织学显示HAN棘层上部由大片空泡样细胞连成悬网状,胞核无变性;与CA棘层细胞空泡化并伴有核变性的“诊断性空泡细胞”不同,从组织学即可作出两者的诊别诊断,亦可与其他湿疣样损害区别。PAS染色提示空泡样细胞之胞浆内原有较多的糖元存在,非真正的空泡。免疫组化显示HAN的人乳头瘤病毒核壳抗原(HPV—Ag)阴性,非病毒感染,系区别CA而独立的疾病。电镜观察HNA的SEM象为半球或指状突起,高倍放大可见上皮细胞分化良好,表面光滑,如茄瓜状。此与表面粗糙、角化过度,形如菠萝的CA外观迥异,有诊断及鉴别意义。本文并探讨了本病的本质及有关命名与实语的应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唇绒毛样 变异 鉴别诊断 湿疣
下载PDF
国槐木虱生物学及第一代若虫种群数量消长动态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军 王鸿喆 《陕西林业科技》 2012年第4期8-11,共4页
国槐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 Wu)在关中中部地区发生危害,造成国槐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该虫主要危害当年生嫩叶、嫩枝,4月底至5月下旬为第一代若虫危害高峰期;种群数量大,树冠南方位数量最高;世代重叠。在若虫盛发初期喷洒... 国槐木虱(Cyamophila willieti Wu)在关中中部地区发生危害,造成国槐生长不良,严重影响其观赏价值。该虫主要危害当年生嫩叶、嫩枝,4月底至5月下旬为第一代若虫危害高峰期;种群数量大,树冠南方位数量最高;世代重叠。在若虫盛发初期喷洒40%氧化乐果乳油或50%久效磷乳油1000~1500倍液等,或保护利用瓢虫、草蛉等天敌措施,控制其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槐木虱 生物学 种群数量 控制对策
下载PDF
多毛状小阴唇的病理与临床 被引量:13
14
作者 苏敬泽 李佳琳 +1 位作者 肖鹭白 乐嘉豫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3-205,258-259+2,共3页
本文报告29例多毛状小阴唇。详细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象、实验检查及随访结果。并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了讨论。认为本症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可由发生过程、皮疹特征及病理检查而与尖圭湿疣鉴别。
关键词 多毛状小阴唇 病理
下载PDF
从太平洋无前恙螨幼虫和若虫分离到恙虫病立克次体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运喜 杨占清 +4 位作者 吴钦永 孙海龙 彭佐林 苗仲水 苏明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0-42,共3页
目的为寻找山东恙虫病疫区有无其它季节次要媒介,于1995年5月~1997年11月对山东费县地区大仓鼠体外的太平洋无前恙螨幼虫及孵出的若虫自然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Rt)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病原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 目的为寻找山东恙虫病疫区有无其它季节次要媒介,于1995年5月~1997年11月对山东费县地区大仓鼠体外的太平洋无前恙螨幼虫及孵出的若虫自然感染恙虫病立克次体(Rt)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方法采用病原分离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结果从4批鼠体外太平洋无前恙螨幼虫分离到2株Rt;从3批该螨饱食幼虫孵出的若虫体内分离到2株Rt。分离株均属弱毒株,与标准株(Karp型)间有交叉免疫保护力。结论太平洋无前恙螨幼虫和若虫能自然感染Rt,提示该螨有充当Rt媒介的可能,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平洋无前恙螨 幼虫 若虫 恙虫病 立克次体
下载PDF
吉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仙八色鸫
16
作者 徐源新 王海涛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35-536,共2页
仙八色鸫(Pitta nympha)分布于我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河南、甘肃、云南、贵州等地。2019年7月10日,作者在吉林省吉林市左家自然保护区记录到仙八色鸫成鸟1只,经查阅文献确认为吉林省鸟类分布新纪录。
关键词 吉林省 新纪录 仙八色鸫
下载PDF
楔形切除法联合弧形切除法小阴唇肥大整形术 被引量:9
17
作者 曹玉娇 李峰永 +7 位作者 李强 李森恺 周传德 周宇 丁健 张思娅 谢林海 魏蜀一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8期489-491,共3页
目的 介绍一种联合楔形切除法及弧形切除法的小阴唇缩小整形术,对其实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治的47例小阴唇肥大患者采用联合楔形切除法及弧形切除法行阴唇缩小整形术,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 47例... 目的 介绍一种联合楔形切除法及弧形切除法的小阴唇缩小整形术,对其实用性和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收治的47例小阴唇肥大患者采用联合楔形切除法及弧形切除法行阴唇缩小整形术,术后1个月随访.结果 47例患者中,2例切口缝合处有V形裂开,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对形态及功能改善均满意.结论 采用该联合法行阴唇缩小术具有外观自然,二次手术修整率低,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是一种临床实用性极高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唇肥大 楔形切除法 弧形切除法 改良术式
原文传递
激光辐照对亚洲小车蝗蝻虫杀灭效应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姚明印 周强 牛虎力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8-52,共5页
为研究激光对蝗蝻的杀灭效应,选择采用功率2W、波长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针对三龄及以前龄期和三龄期后亚洲小车蝗蝻虫分组试验,激光束对准蝗蝻头部位置,进行不同功率密度、不同时间的照射试验,分别观察照射后即刻、照射后5小时和照射... 为研究激光对蝗蝻的杀灭效应,选择采用功率2W、波长808nm的半导体激光器,针对三龄及以前龄期和三龄期后亚洲小车蝗蝻虫分组试验,激光束对准蝗蝻头部位置,进行不同功率密度、不同时间的照射试验,分别观察照射后即刻、照射后5小时和照射后次日20时蝗蝻的致死率,并对三龄期后蝗蝻照射前后的活性降低程度比较。与对照组相比,照射试验组蝗蝻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随着激光剂量的增加和照射后时间的延长,活性降低程度和致死率呈现增长趋势。结果表明,近红外激光辐照亚洲小车蝗蝻虫头部位置有较好的致死作用并抑制其活性,且蝗蝻龄期越小致死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亚洲小车蝗蝻虫 杀灭效应
原文传递
808nm波段激光对亚洲车蝗幼虫头部辐照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明印 周强 +1 位作者 刘木华 赵进辉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47-450,共4页
为研究激光对亚洲车蝗蝻虫头部位置的辐照效果,选择近红外大功率连续型半导体激光器(808nm,2W)进行辐照试验。试验时,把试验幼虫分为Ⅰ-Ⅲ龄期和Ⅳ-Ⅵ龄期,距离激光发光面不同距离处照射不同时间,分别观察照后即刻、照后5小时和照后24... 为研究激光对亚洲车蝗蝻虫头部位置的辐照效果,选择近红外大功率连续型半导体激光器(808nm,2W)进行辐照试验。试验时,把试验幼虫分为Ⅰ-Ⅲ龄期和Ⅳ-Ⅵ龄期,距离激光发光面不同距离处照射不同时间,分别观察照后即刻、照后5小时和照后24小时蝗蝻的死亡率,并观测蝗蝻肌体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随着辐照时间和激光功率密度的增加,蝗虫的致死率增加;在相同的辐照条件下,Ⅰ-Ⅲ龄期比Ⅳ-Ⅵ龄期更容易致死。肌体宏观观测结果表明,头部有明显的碳化现象,部分蝗蝻有畸变现象。试验结果说明近红外激光辐照蝗蝻的头部位置有明显的致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08nm激光 亚洲车蝗幼虫 辐照效应
原文传递
婴幼儿小阴唇粘连72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朱小宁 邓政豪 张明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9年第9期1350-1350,共1页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妇科门诊5年来婴幼儿小阴唇粘连72例,分别采用二种方法治疗,一种采用红霉素雌激素软膏外擦,另一种采用手法粘连分离。结果红霉素雌激素软膏外擦治疗效果好,治愈率100%...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妇科门诊5年来婴幼儿小阴唇粘连72例,分别采用二种方法治疗,一种采用红霉素雌激素软膏外擦,另一种采用手法粘连分离。结果红霉素雌激素软膏外擦治疗效果好,治愈率100%。而手法粘连分离难以得到患儿配合,成功率低,仅为3%。结论红霉素雌激素软膏外擦是治疗小阴唇粘连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唇粘连 红霉素雌激素软膏 手法粘连分离 婴幼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