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
作者 陈晓 赵启明 +3 位作者 陶璐华 洪叶 汪灿 张文蕊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传统油基脱模剂含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机溶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更为绿色环保无毒的水性脱模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开发汽车内饰使用的新型脱模剂,以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 传统油基脱模剂含有可能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有机溶剂,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更为绿色环保无毒的水性脱模剂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开发汽车内饰使用的新型脱模剂,以二甲基硅油、含氢硅油等为主要原料,制备出一种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通过测定脱模剂样品性能,探讨了主脱模剂种类及配比、乳化体系复配比例对脱模剂性能的影响.采用能谱仪(EDS)对脱模后的聚氨酯泡沫表面进行元素分析.结果表明:二甲基硅油和含氢硅油按照1∶1配比作为基础聚合物,固含量19.41%,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80、TW⁃80复合乳化体系制备的O/W型聚氨酯水性外脱模剂稳定性最好,脱模后的聚氨酯泡沫表面没有Si元素残留,具有最佳脱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乳液 水性外脱模剂 聚氨酯发泡 脱模效果 稳定性
下载PDF
基于熊果酸的W/O/W型Pickering乳液制备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冬雪 肖茜 +3 位作者 刘成国 罗洁 罗扬 周辉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 目的:提高熊果酸的应用范围和生物利用率。方法:以熊果酸为乳化剂,果胶为外水相,采用两步法制备W/O/W型Pickering乳液。通过单因素试验优化W/O乳液制备条件,研究果胶质量浓度对W/O/W型Pickering乳液理化性质、微观结构、流变学特性及长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W/O乳液的最佳制备工艺为熊果酸质量浓度4 g/100 mL、水油质量比2∶3、均质转速9 000 r/min、均质时间5 min;以果胶为外水相制备的双层乳液粒径均在30~40μm,果胶质量浓度的增加使乳液的zeta电位绝对值、流变性能以及4℃贮藏稳定性有着显著性的提高。结论:果胶质量浓度为0.3,0.4,0.5 g/100 mL时能够制备稳定的Pickering双层乳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w型 Pickering乳液 熊果酸 果胶 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O/W型乳液膜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
3
作者 苏爽 江睿生 +6 位作者 朱旻鹏 霍金杰 李航 王振国 王海观 高育哲 肖志刚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7-114,共8页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质,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的O/W乳液膜,采取单因素实验法比较O/W乳液膜与SPI膜的差异性,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20、30、40、50、60 mg/mL)对O/W乳液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W乳液膜的遮光性、... 为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膜的性质,制备以大豆分离蛋白(SPI)为原料的O/W乳液膜,采取单因素实验法比较O/W乳液膜与SPI膜的差异性,探究不同SPI质量浓度(20、30、40、50、60 mg/mL)对O/W乳液膜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O/W乳液膜的遮光性、机械性能、耐水性及热稳定性要优于SPI膜。随着SPI质量浓度的增加,O/W乳液膜的拉伸强度随之增加,断裂伸长率降低。蛋白质量浓度为60 mg/mL时,O/W乳液膜的抗拉强度达到最大值为7.19 MPa,比蛋白膜的抗拉强度高出33%。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差式扫描量热仪(DSC)对O/W乳液膜蛋白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乳液膜的Tg为100℃,且红外光谱中酰胺Ⅲ带和1630 cm-1峰值发生了变化,表明共混组分之间的作用力增强,蛋白质形成了致密且稳定的网络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乳液膜(o/w型)
下载PDF
增稠剂对O/W型乳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4
作者 鲍红洁 凡凡 +3 位作者 蔡国强 俞婕 沈聪 何一波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CAS 2023年第11期53-60,共8页
选取了五种水溶性增稠剂加入O/W型乳液中,探究不同增稠剂对乳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黄原胶和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对增强样品黏度、结构强度和触变性效果不明显,样品流动性好且有清爽的肤感;添加卡波类(980、U20、ETD2020... 选取了五种水溶性增稠剂加入O/W型乳液中,探究不同增稠剂对乳液流变性和稳定性的影响。实验表明:添加黄原胶和阿拉伯树胶/黄原胶对增强样品黏度、结构强度和触变性效果不明显,样品流动性好且有清爽的肤感;添加卡波类(980、U20、ETD2020)增稠剂有效提高了样品的黏度、内部结构和触变性,线性黏弹区明显变宽,样品更有厚重感;卡波980、U20和ETD2020的加入能保障体系的长期稳定性,而加入黄原胶、阿拉伯树胶/黄原胶的样品在运输和储存中的长期稳定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稠剂 o/w型乳液 流变性 稳定性
下载PDF
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复合物对O/W型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丁俭 隋晓楠 +5 位作者 王婧 董济萱 马文君 李杨 齐宝坤 江连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74-80,共7页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 为探究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壳聚糖(soybean protein isolate-chitosan,SPI-CS)复合物对形成O/W型乳液性质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与油-水界面张力、乳液粒径、乳液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未经超声处理的SPI-CS复合物表面疏水性、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界面吸附性较低,形成的O/W型乳液粒径相对较大,约100?μm,乳液Zeta电位较低,乳滴有发生聚集的倾向。乳液贮存7 d后乳层析指数最高。经超声处理后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状液性质发生明显变化,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形成的O/W型乳液的稳定性有所增加:超声功率为400 W时SPI-CS复合物形成的乳液最为稳定,乳层析指数最低;当超声功率超过400 W时,乳液的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其粒径有所增大,同时乳液的Zeta电位、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明显下降,界面张力降低缓慢。超声处理暴露了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使部分结构展开、柔性增加,促进了其与壳聚糖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说明超声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与壳聚糖形成的复合物影响了O/W型乳液的稳定性及相关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 壳聚糖 o/w型乳液 稳定性
下载PDF
树枝状聚酰胺-胺对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破乳性能 被引量:20
6
作者 王俊 陈红侠 +1 位作者 于翠艳 杨锦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0-64,共5页
采用发散合成法以乙二胺为核、甲醇为溶剂 ,交替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反应 ,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支化代为 1 0~ 3 0的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PAMAM)系列。采用IR和端基分析对PAM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采用O/W型的模拟原油... 采用发散合成法以乙二胺为核、甲醇为溶剂 ,交替与丙烯酸甲酯和乙二胺反应 ,在适宜的工艺条件下合成了支化代为 1 0~ 3 0的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高分子 (PAMAM)系列。采用IR和端基分析对PAMAM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采用O/W型的模拟原油乳液评价了PAMAM的破乳性能。结果表明 ,该新型破乳剂与常规破乳剂不同 ,它能迅速地脱出乳液中的油相。 1 0~ 3 0支化代的PAMAM均具有一定的破乳效果 ,其中 3 0代PAMAM在 5 0℃、添加量为 10 0mg/l时 ,能够使含油 5 %的O/W型模拟原油乳液的脱水率达到 9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 模拟 原油乳液 破乳性能 树枝状高分子 聚酰胺-胺 合成 模拟乳液 破乳剂
下载PDF
O/W型微乳对水难溶性药物增溶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晓黎 蒋雪涛 +2 位作者 刘皋林 钱方 郭守成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4-86,共3页
目的 :考察微乳对不同脂溶性药物的增溶情况。方法 :以相图为基础制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乙醇 -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系统 ,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在两种载药体系中的溶解度。结果 :吲哚美辛和硝酸... 目的 :考察微乳对不同脂溶性药物的增溶情况。方法 :以相图为基础制备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 -乙醇 -十四酸异丙酯-水微乳体系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溶液系统 ,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在两种载药体系中的溶解度。结果 :吲哚美辛和硝酸咪康唑在微乳及相应的表面活性剂胶束溶液中的溶解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而布洛芬在两个体系中存在显著性差异。 结论 :O/ W型微乳和相应表面活性剂溶液对药物的增溶取决于药物在油中的溶解情况 ,药物的脂溶性越强增溶作用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乳状剂 表面活性剂 溶解度 o/w型微乳 增溶作用
下载PDF
稠油O/W型乳状液的低温稳定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安云朋 敬加强 +2 位作者 刘雪健 王雷振 田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56-260,281,共6页
绥中36-1稠油50℃与3℃的黏度分别为1251.5与417518.1 mPa·s,在3~60℃范围内表现为牛顿流体,20℃密度为0.953 g/cm3,属重质普通稠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JN-01作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乳化剂加量(0.3%~0.7%)及油水比(8∶2~6∶4)... 绥中36-1稠油50℃与3℃的黏度分别为1251.5与417518.1 mPa·s,在3~60℃范围内表现为牛顿流体,20℃密度为0.953 g/cm3,属重质普通稠油。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BJN-01作为乳化剂,制备了不同乳化剂加量(0.3%~0.7%)及油水比(8∶2~6∶4)的稠油O/W型乳状液。采用恒温静置、流变测量和微观影像分析方法,研究了乳化剂加量及油水比对该乳状液低温(3℃)静态及动态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O/W型乳状液3℃的静态稳定性随乳化剂加量的增大而明显提高;油水比6∶4和7∶3乳状液的分水率随静置时间延长而增大;油水比8∶2的乳状液在制备完成后即发生油水两相分离,稳定性较差。在动态剪切2.0 h后,O/W型乳状液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聚集与聚并,油水比越高或乳化剂加量越低,聚集与聚并现象越显著。乳化剂加量0.5%、油水体积比6∶4时,在动态剪切2.0 h内,O/W型乳状液表现为牛顿流体,3℃下的黏度小于50 mPa·s;乳化剂加量0.7%、油水比7∶3的O/W型乳状液3℃下的黏度小于100 mPa·s,具有良好的低温静、动态稳定性,对管道低温采输及停产停输再启动有良好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降黏 o/w型乳状液 稳定性 低温 绥中36-1油田
下载PDF
O/W型交联乳化压裂液配方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李圣涛 陈馥 +1 位作者 李圣勇 竭继忠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8-40,共3页
研制了一种交联O/W型乳化体系用作水力压裂的压裂液。它是通过采用复合乳化剂,应用D相乳化法,将油相以体积比为50∶50的比例分散于交联的HPG溶液相中得到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该体系在80 ℃、170s-1下剪切,粘度可达到446.9 mPa·s,... 研制了一种交联O/W型乳化体系用作水力压裂的压裂液。它是通过采用复合乳化剂,应用D相乳化法,将油相以体积比为50∶50的比例分散于交联的HPG溶液相中得到的一种多相分散体系。该体系在80 ℃、170s-1下剪切,粘度可达到446.9 mPa·s,剪切2 h后粘度仍大于100 mPa·s;破胶后粘度降为2 mPa·s,压裂残渣含量仅为166 mg/L,能大大减少压裂液在裂缝中的滞留,有效降低对地层渗透率的伤害。该体系较其它压裂液体系具有很好的滤失控制、优良的破胶返排能力,对支撑剂有很好的悬浮稳定作用,适宜中低渗透率地层的压裂施工。通过对影响体系性能的各因素及交互作用进行研究,确立了地层温度不大于100 ℃的交联乳化压裂液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液 o/w型 支撑剂 返排 滤失 压裂施工 低渗透 交联 配方研究 粘度
下载PDF
O/W型微乳液法制备PMMA纳米粒子研究——PMMA粒径及分布、分子量和结构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石山 吴静 +1 位作者 韦亚兵 郑昌仁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27-129,共3页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  采用动态激光光散射(DLS)研究了单体、引发剂和乳化剂用量对微乳液聚合PMMA的粒径及分布、分子量的影响。DLS分析结果表明,PMMA的粒径为25~60nm,M—w为1×106~5×106。随单体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大;随引发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变小;PMMA粒径分布随单体和引发剂用量提高而变宽。在8%~12%(质量分数)范围内,随乳化剂用量增大PMMA粒径增大,分布变窄,然后随着乳化剂用量的进一步增加,PMMA粒径减小。引发剂用量减少和乳化剂用量增加均使PMMA分子量提高。FT IR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微乳液聚合方法制备的PMMA是以间规立构为主,PMMA分子链的局部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MA 纳米粒子 o/w型微乳液 制备 动态激光光散射 粒径 分子量 结构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下载PDF
O/W型稠油乳状液流变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茂涛 于书平 +2 位作者 王满学 史天德 田宗武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7-142,共6页
本文主要用旋转粘度计研究了河南油田井楼03和19两种不同性质的O/W型稠油乳状液的流变性能以及各种参数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o/w型 稠油 乳状液 流变性
下载PDF
O/W型稠油乳状液的静态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霞 潘成松 +3 位作者 陈军 刘多容 文浩 钟水清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8,142,共3页
针对河南油田某井稠油,采用自制的TN-01乳化剂,根据稠油乳化降黏原理及O/W型乳状液的形成机制,研究了乳化剂的类型和含量、乳化方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度、相体积分数等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初步探讨了在TN-01中加入纳... 针对河南油田某井稠油,采用自制的TN-01乳化剂,根据稠油乳化降黏原理及O/W型乳状液的形成机制,研究了乳化剂的类型和含量、乳化方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度、相体积分数等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初步探讨了在TN-01中加入纳米助剂TN-23,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纳米材料在稠油乳化降黏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o/w型乳状液 配制条件 稳定性
下载PDF
O/W型乳液破乳剂的合成及性能评定 被引量:10
13
作者 姜翠玉 韩哲茵 江少明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6期82-84,共3页
探索并建立了用环氧氯丙烷与混合胺反应制备阳离子O/W型乳液破乳剂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选择出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合成路线,并对其破乳性能和最佳用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阳离子型O/W乳液破乳剂具有良好的... 探索并建立了用环氧氯丙烷与混合胺反应制备阳离子O/W型乳液破乳剂的方法。通过正交实验,选择出合成反应的最佳条件及合成路线,并对其破乳性能和最佳用量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阳离子型O/W乳液破乳剂具有良好的破乳性能,其破乳效率优于目前油田普遍使用的反相破乳剂CW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液破乳剂 o/w型 合成 性能 破乳剂
下载PDF
RP-HPLC法测定O/W型青蒿素脂肪乳剂中青蒿素的含量 被引量:3
14
作者 马玉樊 陈涛 +2 位作者 卢婷利 胡惠静 陈云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76-1979,共4页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 HPLC 法测定 O/W 型青蒿素脂肪乳剂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青蒿素的柱前碱性衍生反应,Agilent H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5.8)=66:...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化 HPLC 法测定 O/W 型青蒿素脂肪乳剂中青蒿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青蒿素的柱前碱性衍生反应,Agilent HC—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05 moL·L^(-1)醋酸钠-醋酸缓冲液(pH5.8)=66:34;流速:0.5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9.8 nm。结果:青蒿素的柱前衍生化反应彻底可靠,该方法在检测波长259.8 nm,试样浓度0.3~10μg·mL^(-1)范围内,与检测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平均回收率为96.1%,RSD=1.1%。结论:本方法简便、精密,回收率与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青蒿素脂肪乳剂中青蒿素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o/w型 青蒿素脂肪乳剂 含量测定
下载PDF
O/W型乳化液破乳菌发酵条件优化及破乳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徐暘 马放 +2 位作者 代阳 李旭 刘畅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以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对O/W型乳状液进行破乳效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摇床转数140r/min、培养基pH值7.0、接菌量6%、培养时间24h,枯草芽胞杆菌... 以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对O/W型乳状液进行破乳效能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枯草芽孢杆菌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以实现最优破乳效果.结果表明,培养温度25℃、摇床转数140r/min、培养基pH值7.0、接菌量6%、培养时间24h,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中细菌生长量最高.相同培养条件,培养时间20h,全培养液对模型乳状液的破乳效率最高,室温下48h排油率100%.该破乳菌培养液具有良好抗酸能力及热稳定性.培养液pH值在中性及酸性范围内,枯草芽胞杆菌培养液排油率在60%以上.碱性增强至pH值为10培养液几乎丧失破乳能力.45~90℃热处理会使破乳剂破乳效率稍有降低,温度增至100℃破乳活性反而增加.100mL O/W型原油废水中加入5mL的枯草芽孢杆菌全培养液.30min后排油量为62.056mg/L.优于化学破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乳状液 枯草芽孢杆菌 发酵条件 排油率
下载PDF
复合乳剂(W/O/W型)载体工艺及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远森 田淑琴 +3 位作者 韦田 曹雨辰 龙江 邹文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60-162,共3页
本系列试验对复合乳剂(W/O/W)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因素条件改变对该复合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应用磷脂和胆固醇作为乳化剂时的最佳比例结果.解决了一种复合乳临床常见的分层问题,对利用复合乳(W/O/W)开发出长效多效新制剂药品具有... 本系列试验对复合乳剂(W/O/W)进行了研究,比较了多种因素条件改变对该复合乳剂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应用磷脂和胆固醇作为乳化剂时的最佳比例结果.解决了一种复合乳临床常见的分层问题,对利用复合乳(W/O/W)开发出长效多效新制剂药品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乳剂 w/o/w型 稳定性 胆固醇 磷脂
下载PDF
处理和添加物对O/W型乳化体系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月 孔保华 刘骞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214-217,共4页
O/W型乳化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O/W型乳化体系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水相和油相)通过混合或者均质而制备的。然而,在O/W型乳状液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会产生絮凝、分层和氧化酸败等品质劣变从而影响整个体系的稳定性... O/W型乳化体系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传统的O/W型乳化体系是由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水相和油相)通过混合或者均质而制备的。然而,在O/W型乳状液食品加工贮藏过程中,会产生絮凝、分层和氧化酸败等品质劣变从而影响整个体系的稳定性。因此,在乳化体系的制备过程中需要通过降低界面张力、增加油滴间的分子斥力和添加抗氧化剂防止氧化等方式来获得良好的稳定性。该文主要综述了不同的处理方法(p H值、离子强度、热处理、超高压均质化等)和外源添加物(多糖、蛋白水解物等)对O/W型乳化体系的物理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从而为提高乳状液类型食品的品质奠定良好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乳化体系 环境压力 外源添加物 稳定性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O/W型紫草脂肪乳剂中总萘醌的含量 被引量:2
18
作者 范芳芳 刘泽蒲 +1 位作者 陈文 江发寿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0期1577-1578,共2页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O/W型紫草脂肪乳剂中总萘醌含量的方法.方法:总萘醌的含量以左旋紫草素计,溶剂为甲醇,检测波长为516nm.结果:左旋紫草素检测浓度在8.32~41.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n=5),平均... 目的:建立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O/W型紫草脂肪乳剂中总萘醌含量的方法.方法:总萘醌的含量以左旋紫草素计,溶剂为甲醇,检测波长为516nm.结果:左旋紫草素检测浓度在8.32~41.60μg/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0,n=5),平均回收率为98.6%(RSD=0.53%).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回收率与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O/W型紫草脂肪乳剂中总萘醌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w型 紫草脂肪乳剂 左旋紫草素 总萘醌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利用SPG膜制备O/W型乳液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登飞 李娜 杨建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4,共5页
利用孔径为0.6μm的SPG(Shirasu Porous Glass)多孔微滤膜,以异辛烷为分散相、pH=7的磷酸盐缓冲水溶液为连续相、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PVA(聚乙烯醇)分别为水相乳化剂和稳定剂,制备了。倒型乳液,研究了操作条件对乳液性能... 利用孔径为0.6μm的SPG(Shirasu Porous Glass)多孔微滤膜,以异辛烷为分散相、pH=7的磷酸盐缓冲水溶液为连续相、以SDS(十二烷基硫酸钠)和PVA(聚乙烯醇)分别为水相乳化剂和稳定剂,制备了。倒型乳液,研究了操作条件对乳液性能包括液滴大小及分布的影响关系.当跨膜压差在0.12~0.16MPa时,连续相流速分布在0.20~0.40m/s时,乳化剂浓度在其临界胶束浓度(CMC)之上时,乳液的单分散性较好.由于乳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单分散性.可用于多相界面酶催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乳化 SPG膜 o/w型乳液 操作参数
下载PDF
O/W型TR-02稠油乳状液的配制及静态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玉祥 潘成松 +1 位作者 王霞 廖长永 《海洋石油》 CAS 2009年第2期51-54,59,共5页
针对河南油田L131井稠油,采用自制的TR-02乳化剂,根据稠油乳化降黏原理及O/W型乳状液的形成机制,研究了乳化剂的类型和含量、乳化方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度、相体积分数等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初步探讨了在TR-02中加入... 针对河南油田L131井稠油,采用自制的TR-02乳化剂,根据稠油乳化降黏原理及O/W型乳状液的形成机制,研究了乳化剂的类型和含量、乳化方式、搅拌方式和搅拌速度、相体积分数等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初步探讨了在TR-02中加入纳米助剂TR-23,对O/W型稠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为纳米材料在稠油乳化降黏中的应用提供一个可参考的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o/w型乳状液 配制 稳定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