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氨氮急性攻毒对水产经济动物棘胸蛙(Paa spinosa)蝌蚪死亡率、排氨率、耗氧率及窒息点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牛春格 杨程 +2 位作者 申屠琰 郑晓静 王志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8-196,共9页
以体长(1.932±0.204)cm、体质量(1.386±0.055)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动物,在水温(24±0.2)℃、DO(7.30±0.01)mg/L、pH 7.30±0.01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氨氮对蝌蚪的急性攻毒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 以体长(1.932±0.204)cm、体质量(1.386±0.055)g的棘胸蛙蝌蚪为实验动物,在水温(24±0.2)℃、DO(7.30±0.01)mg/L、pH 7.30±0.01条件下,采用静水停食法开展了氨氮对蝌蚪的急性攻毒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测定了不同氨氮质量浓度胁迫下棘胸蛙蝌蚪的排氨率、耗氧率、氧氮比及窒息点。结果表明:(1)蝌蚪对氨氮急性攻毒具明显的运动避毒行为,濒死个体的背部皮肤和肝脏均具明显的色变症状;(2)氨氮对蝌蚪的急性致死率具明显的剂量—时间效应,24h、48h、72h、96h LC50依次为177.5、151.7、148.6和146.8mg/L,毒性时段蓄积程度系数呈持续下降趋势,24—48h、48—72h、72—96h的时段MAC值分别为84.04%、10.1%和5.86%;(3)蝌蚪夜均、昼均、日均及时段排氨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其中时段排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为9.80mg/L实验组,夜均、昼均、日均及时段排氨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仅为2.45mg/L实验组(P>0.05);(4)氨氮对蝌蚪呼吸耗氧具低毒兴奋效应,其夜均、昼均和日均耗氧率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峰值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均为4.90—7.35mg/L(P<0.05),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的仅为14.70mg/L实验组(P>0.05),窒息点含氧量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谷底出现于4.90mg/L实验组(P<0.05),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的仅为9.80mg/L实验组(P>0.05);(5)实验期间,蝌蚪氧氮比(O:N)波动于18.87—25.34之间,昼均和日均氧氮比(O:N)随氨氮质量浓度增加均依次呈"上升—稳定—下降—再稳定"之趋势,两者的峰值氨氮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4.90—14.70mg/L和4.90—9.80mg/L,夜均氧氮比(O:N)呈先升后降趋势,峰值出现于7.35mg/L实验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蝌蚪 氨氮 急性毒性 排氨率 耗氧率 氧氮比(o:n) 窒息点
下载PDF
N掺杂Cu_2O薄膜的光学性质及第一性原理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濮春英 李洪婧 +1 位作者 唐鑫 张庆瑜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80-385,共6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N掺杂Cu_2O薄膜.透射光谱分析发现,N掺杂导致Cu_2O成为允许的带隙直接跃迁半导体,并使Cu_2O的光学禁带宽度增加.不同温度下沉积的薄膜光学禁带宽度E_g=2.52±0.03 eV.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N...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技术,在不同温度下制备了N掺杂Cu_2O薄膜.透射光谱分析发现,N掺杂导致Cu_2O成为允许的带隙直接跃迁半导体,并使Cu_2O的光学禁带宽度增加.不同温度下沉积的薄膜光学禁带宽度E_g=2.52±0.03 eV.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N掺杂导致Cu_2O的禁带宽度增加了约25%,主要与价带顶下移和导带底上移有关,与实验报道基本符合.N的2p电子态分布不同于O原子,在价带顶附近具有较大的态密度是N掺杂Cu_2O变成允许的带隙直接跃迁半导体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_2o:n 禁带宽度 电子态密度
原文传递
双齿围沙蚕代谢对复合污染的响应:监测种/修复种辨析 被引量:3
3
作者 葛长字 柴延超 +3 位作者 王海青 阚慢慢 孙晓东 杨雷 《中国农学通报》 2016年第8期74-77,共4页
为研究复合污染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代谢特征,判断其用于复合污染监测、修复的潜在性,将双齿围沙蚕暴露于重金属-石油烃复合污染20天,测定其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O:N比对复合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0-1.00 mg/L... 为研究复合污染下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的代谢特征,判断其用于复合污染监测、修复的潜在性,将双齿围沙蚕暴露于重金属-石油烃复合污染20天,测定其耗氧率、氨氮排泄率和O:N比对复合污染的响应。结果表明:0-1.00 mg/L的Cd和0-0.20 m L/L的石油烃不影响双齿围沙蚕的代谢及其代谢底物,2种污染物也无交互效应。因此,双齿围沙蚕对重金属-石油烃复合污染不敏感,是一个耐污种类;将双齿围沙蚕直接暴露于污染水体的实验将低估其耐污性。利用双齿围沙蚕进行生物监测并不合适,它更适用于生物修复重金属-石油烃复合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复合污染 o:n 潜在修复种
下载PDF
海水酸化对青蛤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高山 梁健 +3 位作者 李永仁 马云昆 郭永军 闫喜武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8-762,共5页
在水温(29.5±0.5)℃、盐度25条件下,用3个独立循环水槽系统同时充入空气和纯CO2气体,利用气体质量流量计控制CO2的流量使海水pH为7.7±0.05和7.4±0.05,以pH 8.3的天然海水为对照,研究海水酸化对青蛤耗氧率、排氨率及O∶N... 在水温(29.5±0.5)℃、盐度25条件下,用3个独立循环水槽系统同时充入空气和纯CO2气体,利用气体质量流量计控制CO2的流量使海水pH为7.7±0.05和7.4±0.05,以pH 8.3的天然海水为对照,研究海水酸化对青蛤耗氧率、排氨率及O∶N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海水酸化的加强,青蛤累计死亡数上升,呈正相关性,死亡率依次为pH 7.4>pH 7.7>pH 8.3;耗氧率随pH的升高而降低,而较低的pH对青蛤排氨率有促进作用;O∶N值随pH的降低而降低,一定范围内的海水酸化会对青蛤的存活及代谢有影响,但这些影响对青蛤的生存和代谢并不致命,青蛤会随着海水酸化时间来调节自身代谢以适应海洋酸化,本结果为青蛤对海洋酸化适应提供了基础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酸化 青蛤 耗氧率 排氨率 o:n
下载PDF
4种多环芳烃对仿刺参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研究
5
作者 刘帅 詹泽荣 +4 位作者 车鉴 颉海波 魏海峰 李正炎 刘长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3,共8页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50μg/L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检测4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 为探究多环芳烃(PAHs)对海洋生物的生态毒理效应,作者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分别暴露于质量浓度为10、20、50、100、150μg/L的菲、三甲基菲、蒽和二甲基蒽中,检测4种代表性多环芳烃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显示:在不同质量浓度多环芳烃的胁迫下,仿刺参的耗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单位体质量仿刺参耗氧率受三甲基菲浓度影响最大,其相关方程为y=4.8971x+1.2267,R^(2)=0.8945;单位体质量仿刺参排氨率随4种多环芳烃浓度的增加出现上下波动的现象,且在菲胁迫下,其排氨率波动幅度最大,在菲质量浓度为20μg/L时达到最大值22.87μg/(g·h);O︰N比在4种不同浓度多环芳烃的作用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整体随暴露浓度呈上升趋势,且受二甲基蒽浓度影响最大,其相关方程为y=0.3471x+0.3967,R^(2)=0.8435。上述实验结果为多环芳烃类污染物对仿刺参的毒性作用机制探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耗氧率 排氨率 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