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4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_(120)O^-和C_(120)O^(2-)的电子结构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田维全 封继康 +4 位作者 任爱民 葛茂发 黄旭日 李志儒 孙家锺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83-1788,共6页
用INDO系列方法对双笼氧化物C120O的负离子C120O-和C120O2-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C120O-和C120O2-中负电荷平均分布在两个碳笼上,而O的单电子自旋密度几乎为零,离子中两碳笼有较... 用INDO系列方法对双笼氧化物C120O的负离子C120O-和C120O2-的电子结构进行了理论研究.结果表明:C120O-和C120O2-中负电荷平均分布在两个碳笼上,而O的单电子自旋密度几乎为零,离子中两碳笼有较弱的相互作用,C120O2-的基态为三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0O^- C120O^2- 电子结构 双笼氧化物 负离子
下载PDF
D-和L-丙氨酸晶体的突现顺磁性:准一维N^+H…O^-氢键的自旋-轨道分离(英文)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清 沈新春 +1 位作者 张玉凤 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96-1400,共5页
研究了与磁场强度相关的手性丙氨酸晶体的电子轨道运动的磁性质.根据丙氨酸单晶的两性离子(+NH3-C(CH3)H-CO2-)模型的手性和蛋白质中肽键晶格结构的螺旋性,当外加磁场为5T,磁场方向平行于丙氨酸晶轴c(z)的极性N+H…O-氢键,观察到D-丙氨... 研究了与磁场强度相关的手性丙氨酸晶体的电子轨道运动的磁性质.根据丙氨酸单晶的两性离子(+NH3-C(CH3)H-CO2-)模型的手性和蛋白质中肽键晶格结构的螺旋性,当外加磁场为5T,磁场方向平行于丙氨酸晶轴c(z)的极性N+H…O-氢键,观察到D-丙氨酸晶格中,氢原子的电子自旋翻转,在297.6K直接突现顺磁性.L-丙氨酸则先发生电子自旋转向,然后在303.9K突现顺磁性.实验发现:外加强磁场可以分裂手性丙氨酸晶格中氢键的简并顺磁态,并测出能差.本文进一步证明了准一维极性N+H…O-氢键在晶格中可以发生自旋-轨道分离,表现出一维物理的基本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和L-丙氨酸晶格 N^+H…O^-氢键 突现顺磁性 电子白旋翻转 电子自旋转向 简并顺磁态能差 自旋-轨道分离
下载PDF
激光烧蚀Al等离子体与甲醇团簇反应中(CH_3OH)_nCH_3O^-的形成(英文)
3
作者 朱湘君 张树东 +1 位作者 王艳 孔祥和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1-694,共4页
激光烧蚀-分子束(LA-MB)法是研究金属离子与分子团簇反应的有效方法.在气相条件下,用飞行时间质谱观测到激光烧蚀Al等离子体与脉冲分子束超声膨胀产生的甲醇团簇碰撞反应生成的(CH3OH)nCH3O-(n=3~23)团簇负离子.实验发现,此序列的团簇... 激光烧蚀-分子束(LA-MB)法是研究金属离子与分子团簇反应的有效方法.在气相条件下,用飞行时间质谱观测到激光烧蚀Al等离子体与脉冲分子束超声膨胀产生的甲醇团簇碰撞反应生成的(CH3OH)nCH3O-(n=3~23)团簇负离子.实验发现,此序列的团簇负离子主要生成于烧蚀激光作用于脉冲分子束的后段,(CH3OH)3CH3O-离子强度始终远远大于其后的离子,并且这些离子随尺寸大小的分布变化平缓.结合量化计算,在B3LYP/6-31G(d)水平上得到(CH3OH)nCH3O-(n=1~4)的可能几何构形,并推断(CH3OH)3CH3Oˉ为一幻数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3OH)nCH3O^- 激光烧蚀-分子束 形成机理 ab initio计算
下载PDF
比热和直流磁化率证明N^+H…O^-氢键的电子自旋翻转在D-和L-丙氨酸单晶中的不对称相变(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清 沈新春 +3 位作者 吴季兰 龚䶮 申国华 赵洪凯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73-780,共8页
为了解决D-和L-丙氨酸在约270K相变的分岐和机理,对其单晶、多晶粉末及原料利用微分扫描量热仪测定比热.用三线法以蓝宝石作校正,并与手册的D-和L-丙氨酸标准比热值比较.在单晶中,实验观察到吸热相变峰最高处时的温度及热焓为:D-丙氨酸,... 为了解决D-和L-丙氨酸在约270K相变的分岐和机理,对其单晶、多晶粉末及原料利用微分扫描量热仪测定比热.用三线法以蓝宝石作校正,并与手册的D-和L-丙氨酸标准比热值比较.在单晶中,实验观察到吸热相变峰最高处时的温度及热焓为:D-丙氨酸,Tc=272.02K,△H=1.87J·mol-1;L-丙氨酸,Tc=271.85K,△H=1.46J·mol-1;热焓差为0.41J·mol-1.参比晶体D-缬氨酸,Tc=273.59K,△H=1.75J·mol-1;L-缬氨酸,Tc=273.76K,△H=1.57J·mol-1;热焓差为0.18J·mol-1.实验发现已测量过的单晶磨成多晶粉末后再测,相变峰消失.说明相变与晶格有关.变温中子衍射排除了D→L的构型相变,但发现N+H…O-氢键沿D-和L-丙氨酸单晶的c轴反向变化.变温偏振拉曼散射反映相变机制与N+H…O-中电子的轨道磁偶极矩相关,观察到偏振光的不对称散射.在外加磁场强度H为+1T和-1T下,变温测定D-和L-丙氨酸晶体的直流磁化率,证明在270K有电子自旋翻转的相变.电子自旋的向上或向下,取决于晶格中NH+3的扭曲振动及N+H…O-氢键沿晶体c轴的方向.由于自旋的定轴性,可以解释单晶和多晶粉末比热结果的分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热 直流磁化率 N+H…O-氢键 电子自旋翻转 不对称相变 D-和L-丙氨酸单晶
下载PDF
Li^+/MgO上乙烷氧化脱氧的活性中心[Li^+O^-]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蔡炳新 张季爽 郑小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449-453,共5页
利用Li+/MgO催化剂上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及IR、TPD等测试手段对外[Li+O-]中心的形成机理及其性质进行了研究,表明[Li+O-]中心最初生成与MgO表面的自由羟基相关,气相氧、反应温度配位数等对生成[Li+O-]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固体碱 催化剂 氧化脱氢 氧化镁 活性中心
下载PDF
C12A7-O^-纳米材料的制备及抗菌活性
6
作者 宫璐 沈静 李全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919-1923,共5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12A7-O-{[Ca24Al28O64]4+·4(O-)}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焙烧条件(1150℃,6h)下制备的材料平均粒径为74nm,并具有晶胞参数为(1... 利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C12A7-O-{[Ca24Al28O64]4+·4(O-)}纳米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及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手段对制备的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最佳焙烧条件(1150℃,6h)下制备的材料平均粒径为74nm,并具有晶胞参数为(1.199±0.004)nm的C12A7(Ca12Al14O33)笼状结构,材料内包含浓度高达1.2×1020cm-3的氧负离子(O-).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C12A7-O-纳米材料具有良好的广谱抗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2A7-O-纳米材料 溶胶-凝胶法 抗菌性能
下载PDF
Me_nCH_(3-n)O^-溶剂化自由能和Me_nCH_(3-n)OH(n=0,1,2,3)在水溶液中酸性次序翻转的理论研究:离散-连续组合模型
7
作者 曹志霁 莫亦荣 +1 位作者 林梦海 张乾二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3-376,共4页
采用离散连续组合模型计算了MenCH3-nO- (n=0, 1, 2, 3)在水溶液中的溶剂化自由能.结果表明,采用离散连续组合模型计算的溶剂化能正确反映出了甲醇类在水溶液中的酸性次序,尽管存在较大的误差,但其同样表现为一整体的偏差.此外基于离散... 采用离散连续组合模型计算了MenCH3-nO- (n=0, 1, 2, 3)在水溶液中的溶剂化自由能.结果表明,采用离散连续组合模型计算的溶剂化能正确反映出了甲醇类在水溶液中的酸性次序,尽管存在较大的误差,但其同样表现为一整体的偏差.此外基于离散连续组合模型可以发现,溶剂效应短程作用和长程作用对甲醇类由气态到水溶液中次序变化均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剂化自由能 组合模型 水溶液 离散 理论研究 中酸性 翻转 模型计算 溶剂化能 长程作用 溶剂效应 醇类 偏差 气态
下载PDF
X衍射精细结构和晶体旋光角研究D-,L-,DL-缬氨酸晶格分子间N^+H…O^-氢键电子库珀对的自旋流超导相变(英文)
8
作者 王文清 张玉凤 龚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08-622,共15页
为了解决D-和L-缬氨酸单晶在~270 K相变的机理和分岐,以比热法测定单晶、多晶粉末及Sigma多晶产品发现,只有D-和L-缬氨酸单晶发生相变,且为吸热反应,能差0.18 J·mol-1.本文以Mo-Kα(λ=0.071073nm)为光源的X衍射精确测定表明,D-/L... 为了解决D-和L-缬氨酸单晶在~270 K相变的机理和分岐,以比热法测定单晶、多晶粉末及Sigma多晶产品发现,只有D-和L-缬氨酸单晶发生相变,且为吸热反应,能差0.18 J·mol-1.本文以Mo-Kα(λ=0.071073nm)为光源的X衍射精确测定表明,D-/L-缬氨酸单晶属于单斜空间点群P21,Z=4.在相变温度~270 K,其晶格常数分别为:a=0.96706(5)/0.96737(5)nm,b=0.52680(3)/0.52664(3)nm,c=1.20256(7)/1.20196(6)nm,β=90.724(2)°/90.722(3)°.在晶体结构的单元细胞中,含有两种转动异构体:A(trans)和B(gauche I).温度为293、270、223、173 K的X衍射精细结构数据表明:在~270 K,D-缬氨酸单晶分子内N―H…O氢键中,N―H、H…O的键长及键角∠N―H…O都发生波动起伏而不可测,但N―H…O总键长变化稳定可测.说明没有发生构型相变为L-缬氨酸.根据D-和L-缬氨酸单晶中,NH3→CO2顺时针和逆时针的相反走向及D-,L-和DL-缬氨酸晶体旋光角的测定,在270-290 K可以观察到晶格分子间N+H…O-氢键电子库珀对的自旋流超导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 L-和DL-缬氨酸晶体 X衍射晶体精细结构 晶体旋光角 NH3→CO2顺时针与逆时针走向 晶格表面分子间N+H…O-氢键 电子库珀对 自旋流超导相变
下载PDF
东昆仑大格勒富铌碳酸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泰山 李五福 +16 位作者 王秉璋 王涛 李积清 薛万文 李玉龙 林艳海 王春涛 张鑫利 曹锦山 袁博武 郑英 李青 张新远 赵志逸 金婷婷 马林 韩晓龙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3,共17页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 大格勒碳酸岩是东昆仑地区新发现的火成碳酸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文对该碳酸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以及同位素研究,初步探讨其岩石成因。大格勒碳酸岩的化学组成以CaO和MgO为主,CaO含量为24.17%~30.40%,MgO含量为15.56%~18.91%,SiO_(2)含量为0.61%~6.25%,CO_(2)含量为25.09%~36.09%,其CaO/(CaO+MgO+FeO^(T)+MnO)(CCMF)在0.41~0.51之间,属于镁质碳酸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REE在515~1863μg/g之间,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284~589),无明显的Eu、Ce异常(δEu=0.89~1.23,平均1.01,δCe=0.96~1.11,平均1.05)。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样品明显富集Nb、Sr、Th、U、Pb、P,相对亏损Rb、K、Ti元素,Ba、Zr、Hf及HREE等元素接近原始地幔,Nb含量在126~5009μg/g之间(平均1568μg/g)。碳酸岩样品具有相对低的(^(87)Sr/^(86)Sr)i值(0.703718~0.703964)和低ε_(Nd)(t)值(-1.07~-0.33),δ^(13)CV-PDB值为-8.5‰~-5.7‰,δ^(18)OV-SMOW值为8.9‰~14.4‰,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组成显示其具有幔源特征,并在碳酸岩形成过程中受到了热液蚀变作用,可能与东昆仑早泥盆世碰撞后伸展作用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岩 SR-ND同位素 C-O同位素 地球化学 地幔源区特征 大格勒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岩浆作用:对构造体制和克拉通化的启示 被引量:1
10
作者 万渝生 董春艳 +6 位作者 颉颃强 李鹏川 刘守偈 李源 王宇晴 王堃力 刘敦一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94,共18页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 在对华北克拉通太古宙基底作简要介绍的基础上,本文总结了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主要为2.55~2.5 Ga期间)岩浆岩的锆石年龄分布模式、地球化学和Nd-Hf-O同位素组成特征。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的主要特征如下:(1)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在华北克拉通广泛分布,但许多地区都存在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地质记录。(2)岩浆锆石年龄主要变化于2.55~2.5 Ga,年龄峰值约为2.52 Ga。(3)与新太古代早期以前(>2.6 Ga)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相比,新太古代晚期英云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比例明显增大。富钾花岗岩、闪长-辉长岩(包括闪长岩、辉长岩及两者之间过渡岩石)、赞岐岩(Sanukite,主体为富镁闪长岩)分布范围和规模也明显增大。大规模富钾花岗岩主要分布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成新太古代晚期双岩浆岩带的富钾花岗岩带。(4)在新太古代晚期变质基底分布区,几乎都有变质表壳岩存在。它们以较小规模存在于TTG和富钾花岗岩中。岩石类型包括变玄武质岩石、变质安山质-英安质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和变质碎屑沉积岩。一些地区存在变质超基性岩。(5)总体上,新太古代晚期地质事件存在如下演化规律:首先是表壳岩形成,然后是TTG侵入,最后是变质变形和富钾花岗岩形成。2.6~2.55 Ga为华北克拉通岩浆构造的“寂静期”。(6)新太古代晚期TTG岩石的Sr/Y和La/Yb比值存在很大变化,中-高压TTG岩石大量形成表明新太古代晚期陆壳规模、厚度发生了明显增大。至少部分富钾花岗岩在形成过程中有沉积物参与。(7)不同类型TTG岩石具有类似的全岩Nd同位素和岩浆锆石Hf同位素组成,Nd-Hf同位素亏损地幔模式年龄主要分布在3.0~2.5 Ga,与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岩石的模式年龄相近或稍偏年轻。富钾花岗岩Nd-Hf同位素组成特征受物源区早期形成演化历史制约。岩浆锆石O同位素组成与全球太古宙岩浆锆石类似,但显示更大的变化范围。结合其他研究,上述证据表明:(1)中太古代晚期—新太古代早期是华北克拉通陆壳增生最重要时期,这与全球其他许多克拉通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华北克拉通遭受了新太古代晚期构造岩浆热事件强烈改造;(2)在华北克拉通,类似于现代板块运动的构造体制在新太古代晚期开始启动;(3)规模最大的BIF(条带状铁建造)沿华北克拉通东部古老陆块西缘的双岩浆岩带分布,鞍本和冀东之间、冀东和鲁西之间是BIF找矿重要靶区;(4)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晚期完成初始克拉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新太古代晚期 岩浆作用 Nd-Hf-O同位素 构造体制
下载PDF
胶东盘子涧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来自包裹体、H-O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智云宝 王英鹏 +7 位作者 范海滨 王巧云 董健 马莉 谢颂诗 郝兴中 刘芳 李瑞翔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9-540,共12页
盘子涧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内控矿断裂——盘子涧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有关。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并控讨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 盘子涧金矿床地处华北板块胶辽隆起区,栖霞—蓬莱金成矿带上。金矿的形成主要与区内控矿断裂——盘子涧断裂和中生代岩浆岩有关。为研究该矿床成矿流体性质及演化,并控讨矿床成因,对该矿床不同阶段的包裹体进行岩相学、显微测温、包裹体激光拉曼及H—O同位素分析研究。盘子涧金矿床成矿热液期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分别是黄铁矿—石英阶段(Ⅰ阶段)、石英—黄铁矿(绢云母)阶段(Ⅱ阶段)、金—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阶段)。其中Ⅱ、III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不同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有3种类型,分别是富液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含CO_(2)三相包裹体和纯液相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的完全均一温度介于142~348℃,主要集中于200~300℃,盐度介于4.44%~10.98%NaCl_(eqv)。石英的δD_(V-SMOW)值为-74.6‰~-68.5‰,δ^(18)O_(V-SMOW)值为+11.65‰~+13.92‰。显示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CO_(2)—H_(2)O—NaCl体系,来源于地幔,以岩浆热液为主,并伴有部分大气降水加入。矿床成因类型属石英脉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子涧金矿床 流体包裹体 H—O同位素 胶东
下载PDF
丛枝菌根真菌对褐土玉米氮素吸收和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艳芳 刘金钊 +1 位作者 李志超 刘领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72-1984,共13页
探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褐土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为阐明AM真菌在褐土N_(2)O排放中的作用和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氮肥用量(NⅠ:105 mg/kg;NⅡ:210 mg/kg)、AM真菌(M0:不接种AM真菌;M1:接种根内根... 探究不同氮肥水平下丛枝菌根(AM)真菌对褐土玉米土壤N_(2)O排放和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为阐明AM真菌在褐土N_(2)O排放中的作用和效应提供理论依据。设置氮肥用量(NⅠ:105 mg/kg;NⅡ:210 mg/kg)、AM真菌(M0:不接种AM真菌;M1:接种根内根孢囊霉(Rhizophagus intraradices);M2:接种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M3:接种Rhizophagus intraradices+Funneliformis mosseae等比例混合)双因素盆栽试验。测定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土壤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和N_(2)O排放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分析土壤硝化功能基因(amoA-AOA和amoA-AOB)和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的丰度。结果表明,两种施氮水平下,接种AM真菌均可显著降低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不同AM真菌处理下N_(2)O累积排放量表现为:M0>M2>M1>M3。相同AM真菌处理的土壤N_(2)O排放通量和累积排放量在NⅡ施氮水平高于NⅠ施氮水平;相同AM真菌处理的玉米菌根侵染率在NⅡ施氮水平低于NⅠ施氮水平。与M0相比,NⅠ条件下M1、M2和M3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24.5%、20.8%和45.3%,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19.7%、14.9%和30.2%,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分别增加16.3%、35.2%和59.6%;与M0相比,NⅡ条件下M1、M2和M3处理土壤铵态氮含量分别降低20.9%、24.8%和40.0%,硝态氮含量分别降低36.3%、25.6%和45.2%,植株地上部全氮含量分别增加33.2%、43.9%和95.4%。两种施氮水平下,AM真菌可显著降低土壤硝化功能基因(amoA-AOA和amoA-AOB)丰度,增加反硝化功能基因(nirS、nirK和nosZ)丰度。AM真菌与N_(2)O排放通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本盆栽试验条件下,接种AM真菌均可增强两种氮肥用量玉米植株氮素吸收能力,调节硝化、反硝化相关功能基因的丰度,减少土壤N_(2)O气体的排放,且两种AM真菌混合处理的N_(2)O减排效应强于单一AM真菌接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 N_(2)O排放 氮转化功能基因 褐土 玉米
下载PDF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以招商轮船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文莉 魏兵 《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9-52,共14页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投保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学术界对董责险的作用形成三种观点:“管理层激励假说”“外部监督假说”“道德风险假说”,而董责险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作用具体支持哪一种假说尚无定论。由于董责险的风...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董事高管责任保险的投保率出现明显上升趋势,学术界对董责险的作用形成三种观点:“管理层激励假说”“外部监督假说”“道德风险假说”,而董责险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作用具体支持哪一种假说尚无定论。由于董责险的风险转移作用和补偿机制,企业高管人员的风险厌恶程度可能会有所改变,由此会对企业的投资活动产生影响,但具体是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以招商轮船为研究对象,选取其2007-2021年的数据样本,就董责险对企业投资活动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发现:(1)购买董责险促进了企业对内投资支出增加,而对对内投资效率没有明显作用。(2)购买董责险短期内没有促进企业对外投资支出增加,但显著提高了对外投资效率。(3)相比于长航凤凰未购买董责险,招商轮船购买董责险有利于其投资活动效率的提高和投资收益的稳定。在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对董责险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事高管责任保险 投资支出 投资效益 招商轮船
下载PDF
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制备及佐剂活性
14
作者 秦竹 陈瑾 +7 位作者 侯立婷 乔绪稳 李兰 杨利 杜露平 于晓明 张元鹏 郑其升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1-148,共8页
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 重组CTA1-DD蛋白具有与完整CT分子相当的全身性和黏膜佐剂功能,但在复杂的生理环境中易被酶或酸降解。本研究以同样具有佐剂活性的O-羧甲基壳聚糖(OCS)和硫酸葡聚糖(DS)为载体,通过离子交联形成纳米颗粒,将CTA1-DD蛋白嵌入其中,使其得到稳定保护。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的粒径为50~150 nm,Zeta电位约-50 mV,质量浓度1.0 mg/ml的CTA1-DD蛋白投入制备的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载药率25.33%,包封率86.56%。体外模拟释放试验结果显示CTA1-DD蛋白可在7 d内缓慢释放。将CTA1-DD蛋白与PRV灭活抗原混合后,接种至小鼠鼻腔,结果表明,包裹有CTA1-DD蛋白的OCS-DS纳米颗粒能够同时诱导更高的血清IgG抗体和黏膜IgA抗体表达,证明了其作为黏膜佐剂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1-DD蛋白 O-羧甲基壳聚糖 硫酸葡聚糖 纳米颗粒 佐剂活性
下载PDF
邻叠氮苯甲酸的“一锅法”合成及其酯化反应
15
作者 郑伟 周鸿燕 +3 位作者 崔海燕 肖合全 刘改云 张文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54-1158,共5页
邻叠氮苯甲酸是一类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和反应中间体。以六甲基磷酰胺(HMPA)为溶剂,邻硝基苯甲醛通过叠氮化反应转化为邻叠氮苯甲醛中间体。以新制的氧化银为氧化剂,邻叠氮苯甲醛中间体一锅法室温氧化得到相应的邻叠氮苯甲酸。2-叠氮... 邻叠氮苯甲酸是一类有机合成中常用的原料和反应中间体。以六甲基磷酰胺(HMPA)为溶剂,邻硝基苯甲醛通过叠氮化反应转化为邻叠氮苯甲醛中间体。以新制的氧化银为氧化剂,邻叠氮苯甲醛中间体一锅法室温氧化得到相应的邻叠氮苯甲酸。2-叠氮苯甲酸的酰基化中间体后可顺利转化为酯类化合物,其中的邻叠氮苯甲酸丙酮醇酯经过斯陶丁格/N-维悌希反应环化得到2-甲基-3H-苯并[e][1,4]氧杂环戊烯-5-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叠氮苯甲酸 一锅法 合成 酯化 N-维悌希反应
下载PDF
宁芜矿集区多阶段火山作用岩浆源区的转变:来自侵入岩锆石Hf-O同位素特征的记录
16
作者 段超 李延河 +8 位作者 毛景文 王丛林 杨秉阳 侯可军 万秋 施珂 蔡杨 王倩 王天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7-243,共17页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大王山火山旋回晚期(约131 Ma);另一类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于铁矿化之后,成岩时代与姑山和娘娘山火山旋回相近(130~126 Ma)。两类侵入岩源区的差异与联系目前尚未揭露。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类侵入岩锆石年代学、Hf-O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区分了不同侵入岩源区差异。结果表明,与成矿母岩同旋回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6.0‰~6.5‰,εHf(t)集中于-6.0~-5.0;成矿后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7.0‰至8.0‰,ε_(Hf)(t)分布于-8.7~-1.2。结合前人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存在有富集地幔、太古代地壳和新元古代地壳3个岩浆源区,4个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源区在130 Ma左右发生了改变。130 Ma之前的龙王山和大王山火山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太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而130 Ma之后的姑山和娘娘山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新元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多阶段火山作用中只有大王山旋回的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的形成有关。相比较其他火山旋回,大王山旋回具有更高的富集地幔组分以及更少的新元古代地壳的混染。因而,岩浆中较高比例的富集地幔含量是控制玢岩型铁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 HF-O同位素 岩浆源区 玢岩型铁矿床 宁芜矿集区
下载PDF
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的构建及光催化降解性能
17
作者 赵强 郭智楠 +5 位作者 李淑英 王俊丽 李作鹏 贾治芳 王科伟 郭永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5-894,共10页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 通过水热法制备出一系列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新型光催化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表征手段研究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性质和光电化学性质,并以四环素(TC)为降解目标污染物,进一步探究了其催化效率。实验结果表明,Cu_(2)O的加入提高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其中20%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Cu_(2)O和Bi_(2)MoO_(6)的质量比为20%)降解效果最好,100 min内可降解95%的TC。Cu_(2)O与Bi_(2)MoO_(6)之间的协同作用使其可以吸收更多的可见光,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改变了电子转移途径,提高了电子与空穴的分离效率,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通过自由基捕获实验和能带结构,分析了Z型异质结Cu_(2)O/Bi_(2)MoO_(6)复合催化剂光催化降解TC可能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剂 钼酸铋 氧化亚铜 Cu_(2)O/Bi_(2)MoO_(6) Z型异质结 四环素
下载PDF
草鱼肠系膜脂肪沉积量的测定与分析
18
作者 姜鹏 樊佳佳 +2 位作者 李胜杰 杜金星 雷彩霞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0-67,共8页
为精确且批量测定草鱼肠系膜脂肪(肠脂)沉积量,避免传统人工刮取称量方法耗时费力、量化粗糙等问题,实验利用脂溶性染料油红O可特异性着色脂肪的特性,探索开发出一种便捷定量草鱼肠脂含量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麻醉解剖200尾平均体重约80 ... 为精确且批量测定草鱼肠系膜脂肪(肠脂)沉积量,避免传统人工刮取称量方法耗时费力、量化粗糙等问题,实验利用脂溶性染料油红O可特异性着色脂肪的特性,探索开发出一种便捷定量草鱼肠脂含量的新方法。结果发现,麻醉解剖200尾平均体重约80 g的草鱼,取出整个内脏团简单处理并塞入PIT个体识别标记后,样品集中进行多聚甲醛固定、无水乙醇脱水、油红O染液定染,可在维持样品组织完整的基础上,实现肠脂组织的特异性、均一化批量染色处理。各染色样品再分别通过无水乙醇溶剂完全萃取,萃取液吸光度测定,并依据绘制的标准曲线(y=0.0276x+0.0403,R^(2)=0.9997),即可精确获得个体肠脂沉积的相对含量,是以萃取出的油红O质量来表示。对比发现,样品肠脂组织染色-萃取量化结果与传统刮取称量数据保持了较高的相关性(n=20,r=0.80)。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对于同塘养殖体重变异系数8.93%的草鱼群体(n=200),萃取测定的肠脂沉积量变异系数达到24.49%,预示该性状具有丰富变异特征及遗传改良潜力。相关与聚类分析显示,肠脂沉积量与内脏质量相关性最高(r=0.60),并且聚为一类,符合二者同属脏器关联指标的预期。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利用简单易测的形态指标只能解释肠脂沉积量的少量变异(R^(2)=0.20),表明基于表型性状的拟合回归方程进行间接预测的效果不佳,直接测定是该性状精准量化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为草鱼体脂性状改良提供了一种性状精确测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肠系膜脂肪组织 油红O 沉积量 定量分析
下载PDF
Na_(2)O对锂铝硅微晶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郑伟宏 王启东 +3 位作者 高子鹏 张浩 袁坚 田培静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01-1307,共7页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_(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_(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_(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_(4)O_(10)晶相的析出。但Na_(2)O的引入促使微晶玻璃中析出Li_(2)Si_(2)O_(5)新相,并且随着Na_(2)O引入量的增加,Li_(2)Si_(2)O_(5)转变为主晶相。由于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主晶相的转变对透过率影响较小,微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均高于85%。主晶相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微晶玻璃的机械性能,其弯曲强度由300 MPa提升至331 MPa。Na_(2)O的引入有效增强了Na-K交换,Na_(2)O含量为4%(质量分数)的Li 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在410℃的KNO_(3)熔盐中交换6 h后,维氏硬度由7.108 GPa提升至7.403 GPa,弯曲强度由331 MPa提升至47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_(2)O LiAlSi_(4)O_(10) Li_(2)Si_(2)O_(5) Li_(2)O-Al_(2)O_(3)-SiO_(2)微晶玻璃 主晶相转变 Na-K交换
下载PDF
施氮和增温对鄱阳湖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湿地秋草生长期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
20
作者 程俊翔 徐力刚 +2 位作者 樊龙凤 陈曦 游海林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2-1162,共11页
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氮库,而且对大气氮沉降增加、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目前关于湿地氧化亚氮(N_(2)O)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湿地N_(2)O排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鄱阳湖... 湿地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氮库,而且对大气氮沉降增加、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响应非常敏感。目前关于湿地氧化亚氮(N_(2)O)的研究还存在较大的区域不均衡性,湿地N_(2)O排放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本研究通过在鄱阳湖灰化薹草(Carex cinerascens Kukenth.)湿地开展N_(2)O通量原位监测及全球变化模拟实验,以揭示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排放变化特征及其对施氮和增温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总体上是N_(2)O弱源,平均N_(2)O通量为(5.77±1.45)μg/(m^(2)·h)。施氮对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通量有显著影响,相对于不施氮,施氮可显著提升2.7倍的N_(2)O排放通量。增温及其与施氮的交互作用对N_(2)O通量的影响不显著。鄱阳湖灰化薹草湿地N_(2)O排放过程主要由湿地植物调节,而与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等非生物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研究结果有利于深入认识全球变化与湖泊湿地N_(2)O排放的互馈作用,并为评估全球变化背景下湖泊湿地N_(2)O收支平衡提供重要支撑;未来还需要加强多因子交互作用研究并开展长期连续监测,从而为阐明湿地氮循环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机制和构建气候预测模型提供验证数据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湿地 温室气体 N_(2)O 全球变化 氮沉降 气候变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