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_(2)O分子在Ni(111)表面O-H键断裂反应的实验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刘绍丽 焉炳飞 李文佐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3-26,共4页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Ni(111)表面H_(2)O分子解离机理进行了计算实验设计。表面物种H原子、O原子和OH基团在fcc位稳定吸附,H_(2)O分子在顶位稳定吸附。H_(2)O分子的一个O—H键断裂,得到OH+H,OH基团容易进一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O+H_(2)O,即... 使用密度泛函理论对Ni(111)表面H_(2)O分子解离机理进行了计算实验设计。表面物种H原子、O原子和OH基团在fcc位稳定吸附,H_(2)O分子在顶位稳定吸附。H_(2)O分子的一个O—H键断裂,得到OH+H,OH基团容易进一步发生歧化反应生成O+H_(2)O,即在Ni(111)表面,H_(2)O分子解离的机理过程为两步:(1)H_(2)O=OH+H;(2)2OH=O+H_(2)O。水的最终解离产物是O和H原子。该实验以结构化学知识为基础,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设计分子构型,运用VASP程序软件包进行计算,从分子尺度上研究水分子的行为,更好地理解水与金属表面的相互作用,可为催化计算类实验的开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解离 o—h键断裂 密度泛函理论
下载PDF
一个新型的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的三维 Ni(Ⅱ)聚合物[Ni(μ-isophthalate)(CH_3OH) _4]_n(英文)
2
作者 谢明进 徐靖源 阎世平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镍 ( )配合物 [Ni(m-path) (CH3OH) 4]n(m-path)为间苯二酸 ) ,并通过 X-射线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c,晶胞参数 a=1 .693 1 (8) nm,b=1 .2 965 (6) nm,c=0 .73 40(3 ) nm,α=90°,β=1...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镍 ( )配合物 [Ni(m-path) (CH3OH) 4]n(m-path)为间苯二酸 ) ,并通过 X-射线衍射测得其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 C2 /c,晶胞参数 a=1 .693 1 (8) nm,b=1 .2 965 (6) nm,c=0 .73 40(3 ) nm,α=90°,β=1 0 9.3 83 (7)°,γ=76.763 (5 )°,V=1 .5 1 99(1 1 ) nm3,Z=4.相邻的一维之字链通过氢键和 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配合物 间苯二酸 甲醇配体 晶体结构 o—ho
下载PDF
C-H…O Hydrogen Bonds and π…π Interaction and the Crystal and Molecular Structures of 3-Nitro-benzylideneaniline-methyl-2’ 被引量:1
3
作者 胡志辉 黄忠林 张德纯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6-380,共5页
The title compound (C14H12N2O2, Mr = 240.26)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a with a = 7.394(1), b = 21.334(3), c = 7.423(1) ? b = 89.82(1)? V = 1170.8(3) ?, Z = 4, Dc = 1.363 g/cm3, m(MoKa) = ... The title compound (C14H12N2O2, Mr = 240.26)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space group P21/a with a = 7.394(1), b = 21.334(3), c = 7.423(1) ? b = 89.82(1)? V = 1170.8(3) ?, Z = 4, Dc = 1.363 g/cm3, m(MoKa) = 0.93 cm-1 and F(000) = 504.00. The final R and wR are 0.0440 and 0.1370 for 2153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s(I)), respectively. The dihedral angle between the two phenyl rings is 52.9 and that between the NO2 group and its attached ring is 3.0. In the crystal, molecules are stacked along [100] through p…p interactions. The CH…O hydrogen bond (3.403 ? 120.4? laterally connects the stacks along [010] to form networks (001) which are further anti- parallelly connected by CH…O (3.382 ? 142.9) and p…p interactions extending along [001]. Also presented here is a brief study on the CH…O hydrogen bonds in nitro-substituted benzyl-ideneanilines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namely, )5(12R, )4(21R, )8(22R, )6(12R and )7(22R, with the first three occurring more ofte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benzylideneaniline-methyl-2’ Schiff base C-ho hydrogen bonds π…π interaction molecular structure crystal structure
下载PDF
柔性二芳醛通过弱相互作用键构筑的超分子结构
4
作者 陈新 高家诚 黄坤林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4-167,共4页
以1,4-二溴丁烷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4-二对甲酰苯氧基丁烷(化合物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7.9830(16),b=6.6770(13),c=14.244(3),α=90.00°,β=96.34(3)°,... 以1,4-二溴丁烷和对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1,4-二对甲酰苯氧基丁烷(化合物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7.9830(16),b=6.6770(13),c=14.244(3),α=90.00°,β=96.34(3)°,γ=90.00°,V=865.9(3)3,Z=4,Mr=298.32,Dc=1.313 g/cm3,F(000)=31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1=0.0456,ωR2=0.1124[I>2σ(I)]。该晶体中柔性有机分子通过分子间C-H…O弱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了多种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 C—ho 螺旋结构
下载PDF
掺钴氧化锌中氢原子结构稳定性和振动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张健敏 郑勇平 +1 位作者 翁臻臻 黄志高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60,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掺钴氧化锌稀磁半导体中氢原子结构稳定性和振动性质.给出了氢各种可能存在的位置,并分析了其稳态及亚稳态几何位型,同时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其对应的振动频率及O—H键长.基于氢原子具有...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掺钴氧化锌稀磁半导体中氢原子结构稳定性和振动性质.给出了氢各种可能存在的位置,并分析了其稳态及亚稳态几何位型,同时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其对应的振动频率及O—H键长.基于氢原子具有轻的质量,在振动频率计算中考虑了非谐项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掺杂氧化锌 o—h键 振动频率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二联苯和氨基酸构建的大环化合物自组装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炜 米学玲 +2 位作者 王璟 何家骐 程津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86-1089,共4页
以二联苯作为模板,设计并合成了3个二联苯和氨基酸构建的大环化合物.晶体结构结果研究发现,在固态,这些大环化合物分别组装成了管状、三维网状和链状的超分子结构,其中,C—H…O氢键在维持这些大环的组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 以二联苯作为模板,设计并合成了3个二联苯和氨基酸构建的大环化合物.晶体结构结果研究发现,在固态,这些大环化合物分别组装成了管状、三维网状和链状的超分子结构,其中,C—H…O氢键在维持这些大环的组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增加对分子自组装、分子识别以及生物大分子的稳定性方面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化合物 二联苯 氨基酸 自组装 C—ho
下载PDF
含氧酸的强度
7
作者 李维芬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45-47,共3页
含氧酸的强度取决于酸分子的电离程度:ROH+H<sup>2</sup>O→RO<sup>-</sup>+H<sub>3</sub>O<sup>+</sup>酸分子中羟基上的质子H<sup>+</sup>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的孤... 含氧酸的强度取决于酸分子的电离程度:ROH+H<sup>2</sup>O→RO<sup>-</sup>+H<sub>3</sub>O<sup>+</sup>酸分子中羟基上的质子H<sup>+</sup>脱离氧原子,转移到水分子的孤电子对上,这个过程越容易,酸性越强.而此过程的难易程度取决于中心原子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这能力越强,则O—H键的极性越强,即R(?)O(?)H使O—H键变弱,容易释放出质子,从而表现出较强的的酸性.什么情况下,R吸引羟基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强呢?可从两方面考虑:一、R的电负性R的电负性越大,越易吸引电子,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密度降低,O—H键变弱,而易释放出质子,表现出较强的酸性.如HCIO、HBrO、HIO、卤原子的电负性由I→CI依次增强,吸引氧原子电子云的能力逐渐增强,使O—H键变弱,H<sup>+</sup>易于脱离,因此其酸性强弱的次序为HCIO】HBrO】HI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氧酸 非羟基氧原子 酸性强弱 o—h键 氧化数 电子云 中心原子 N值 电负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