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冰芯δ^(18)O记录气候意义的再探讨 被引量:13
1
作者 侯书贵 秦大河 任贾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438-442,共5页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1 号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与大西沟气象站实测的气温资料, 进一步系统地探讨了所研究区域冰芯δ18 O 记录的气候意义。结果表明,冰芯δ18 O 记录与夏半年(5月~10 月)平均气温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而与冬半年(11 月~次年4 月) 平均气温不存在稳定的相关性。该结果拓展了中、低纬主地区山地冰川冰芯δ18 O 记录作为温度指标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川 冰芯 Δ^18o记录 气候意义 古气候
下载PDF
过去200ka北半球δ^(18)O海温谱及其数值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戴新刚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7-322,共6页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循环是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大洋底部沉积物中的有孔虫δ18O记录表明了这种循环具有约 10 0ka ,41ka和 2 3ka等几个主要周期成分 ,它们均位于Milankovitch频率带上 .用δ18O记录恢复的海温谱不仅随纬度变化 ,... 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循环是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大洋底部沉积物中的有孔虫δ18O记录表明了这种循环具有约 10 0ka ,41ka和 2 3ka等几个主要周期成分 ,它们均位于Milankovitch频率带上 .用δ18O记录恢复的海温谱不仅随纬度变化 ,而且冷季与暖季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用一个由海、冰、气耦合的二维古气候模式模拟出了δ18O海温谱的主要特征 ,在一定程度上检验了Mi lankovitch的天文古气候学说 .模式在没有地形的条件下能成功地模拟出 10 0ka周期成分 ,一方面说明青藏高原的隆起并不是 10 0ka古气候振荡出现的充分条件 ;另一方面表明它很可能是海 -冰 -气气候子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气候模拟 Milankovitch学说 海温谱 δ^(18)o记录
下载PDF
IOmark:一种精确的存储系统性能测试工具
3
作者 宋丽丽 张广艳 +1 位作者 蔡涛 郑纬民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1-47,共7页
针对已有I/O记录重放工具在测试存储系统性能上缺乏简单而精确地重现I/O负载的能力,容易给存储系统性能指标观测值带来显著误差的问题进行了测试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个精确的块级别存储系统性能测试工具IOmark。它重放来自真实存储系统的... 针对已有I/O记录重放工具在测试存储系统性能上缺乏简单而精确地重现I/O负载的能力,容易给存储系统性能指标观测值带来显著误差的问题进行了测试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个精确的块级别存储系统性能测试工具IOmark。它重放来自真实存储系统的I/O记录,使用Linux内核态异步I/O实现对块级别存储系统的访问,通过跟踪生成的I/O请求的状态和I/O记录中的请求时间来控制I/O请求的发送时间并筛选I/O记录中的盘号来控制负载轻重,从而实现精确地重放I/O负载的功能。实验表明,IOmark能在trace指定时间内将I/O请求发送出去,发送时间误差为0;与同类测试工具相比,引入的测试误差小,对存储系统的性能评测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块级别 存储系统 性能测试工具 I o记录 精确性 测量误差
下载PDF
华北石笋记录的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e时期百年尺度季风崩溃事件
4
作者 段武辉 谭明 +4 位作者 王立胜 王学锋 马志邦 崔琳琳 肖正逸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979-2991,共13页
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期间(倒二间冰期第一个峰值时期)是否存在百年尺度气候波动,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华北地区年代际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时间跨度为242.3~236.8... 由于缺乏高分辨率的古气候记录,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arine Isotope Stage,MIS)7e期间(倒二间冰期第一个峰值时期)是否存在百年尺度气候波动,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华北地区年代际分辨率的石笋δ^(18)O记录,时间跨度为242.3~236.8ka BP,涵盖了MIS7e时段.通过将该石笋记录与同一洞穴已发表的石笋记录结合,合成了KLSδ^(18)O记录.从倒三冰消期至MIS7e时期,KLSδ^(18)O呈下降趋势,与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的上升趋势一致,进一步强调了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在冰期/间冰期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倒三冰消期比MIS7e时期出现了更多大幅度、千年至百年尺度的同位素波动,说明冰盖的消退有助于气候异常的发生.新的石笋δ^(18)O记录显示,MIS7e时期发生了4次百年尺度的夏季风崩溃事件,分别发生在~242.1、~240.8、~239.3和~238.2ka BP,表明间冰期内部气候的不稳定性是普遍存在的.由于缺乏MIS7e时期太阳活动和淡水排放数据,尚无法对这些快速气候异常的驱动因素做出结论性判断.借鉴早全新世期间亚千年尺度气候异常的动力机制,初步推测淡水注入北大西洋和/或太阳辐照度的降低引起的经向翻转流减弱可能是MIS7e内部气候突变事件的潜在驱动因子.此外,降低的太阳辐照度也可能通过低纬过程引起气候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 石笋δ^(18)o记录 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7e 百年尺度季风崩溃 淡水和/或太阳活动驱动
原文传递
Recent temperature increase recorded in an ice cor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被引量:28
5
作者 KANG ShiChang ZHANG YongJun +4 位作者 QIN DaHe REN JiaWen ZHANG QiangGong Bjorn GRIGHOLM Paul A. MAYEWSK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7年第6期825-831,共7页
Interests on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raised since it is a region with the greatest warm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 70-year history of precipitation δ^(18)O has been rec... Interests on climate change in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have been raised since it is a region with the greatest warming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 70-year history of precipitation δ^(18)O has been recovered using an ice core record retrieved in a plat portion of the firn area in the Guoqu Glacier (33°34′37.8″N, 91°10′35.3″E, 5720 m a.s.l.), Mt. Geladaindong (the source region of Yangtze River), in November, 2005. By using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e core δ^(18)O record and summer air temperature (July to September) from the nearby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a history of summer air temperature has been reconstructed for the last 70 years. Summer temperature was relatively low in 1940s and high in 1950s to the middle of 1960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occurred in the middle of 1970s. Temperature was low in 1980s and dramatically increased since 1990s, keeping the trend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warming rate recorded in the ice core with 0.5℃/10 a since 1970s is much higher that that in the central TP and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NH), and it becomes 1.1℃/10 a since 1990s which is also higher than these from the central TP and the NH, reflecting an accelerated warm-ing and a more sensitive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in the high elevation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头地区 冰芯 青藏高原 温度升高 Δ^18o记录
原文传递
近期青藏高原长江源区急剧升温的冰芯证据 被引量:36
6
作者 康世昌 张拥军 +4 位作者 秦大河 任贾文 张强弓 Bjorn Grigholm Paul Mayewski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7-462,共6页
长江源区作为整个青藏高原20世纪以来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通过对2005年在各拉丹冬峰北部果曲冰川平坦的粒雪盆(33.58°N,91.18°E,5720ma.s.l.)钻取的1支冰芯多参数的定年,获得了长江源地区近70a来大气降... 长江源区作为整个青藏高原20世纪以来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之一得到了普遍的关注.通过对2005年在各拉丹冬峰北部果曲冰川平坦的粒雪盆(33.58°N,91.18°E,5720ma.s.l.)钻取的1支冰芯多参数的定年,获得了长江源地区近70a来大气降水中δ18O的历史记录.利用各拉丹冬冰芯δ18O与该区域气象台站夏季气温(7~9月)之间显著的正相关性,恢复了近70a来各拉丹冬地区夏季气温的变化历史:1940s气温较低,1950s^1960s中期气温较高,1970s中期气温下降到近70a来的最低值,1980s仍然处在一个低温期,而1990s以来气温急剧升高的趋势延续到了21世纪初期.各拉丹冬冰芯恢复的气温记录在1970s以来的增温率(0.5℃/10a)要明显的高于各拉丹冬地区和北半球,而1990s以来的增温率(1.1℃/10a)约为1970s以来的2倍,表明近期的增温有加速趋势且高海拔区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芯δ^18o记录 夏季气温变化 长江源区 青藏高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