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emical synthesis of a cyclotide via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of peptide O-esters 被引量:5
1
作者 ZHENG Ji-Shen CHANG Hao-Nan +1 位作者 SHI Jing LIU Le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2年第1期64-69,共6页
Cyclotides constitute a fascinating family of circular proteins containing ca.30 amino acid residues.They have a unique cyclic cysteine knot topology and exhibit remarkable thermal,chemical and enzymatic stabilities.T... Cyclotides constitute a fascinating family of circular proteins containing ca.30 amino acid residues.They have a unique cyclic cysteine knot topology and exhibit remarkable thermal,chemical and enzymatic stabilities.These characteristics enable them to have a range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and promising pharmaceutical and agricultural applications.Here,we present a practical strategy for the chemical synthesis of cyclotides through the intramolecular ligation of fully unprotected peptide O-esters.This strategy involves the mild Fmoc solid-phase peptide synthesis of the peptide O-ester backbone,the head-to-tail cyclization of the cyclotide backbone by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and the oxidative refolding to yield the natural knot protein.The simplic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strategy can be employed in the synthesis of artificial cyclotides for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TIDES chemical synthesis peptide o-ester native chemical ligation MACROLACTAMIZATION
原文传递
Decomposition of 2-Mercaptoethyl O-Ester:S_(N)2 Displacement or Acyl Transfer?A Theoretical Study
2
作者 Shenshen Zhang Chenze Qi Chen Wa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335-342,共8页
The mechanism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2-mercaptoethyl O-ester wa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The mecha-nism that 2-mercaptoethyl O-ester undergoes an S_(N)2 displacement of the O atom by the S atom onα-C is much fa-... The mechanism for the decomposition of 2-mercaptoethyl O-ester was theoretically investigated.The mecha-nism that 2-mercaptoethyl O-ester undergoes an S_(N)2 displacement of the O atom by the S atom onα-C is much fa-vored over the mechanism of N-to-S acyl transfer.The length of the alcohol moiety has large effects on the decom-position efficiency of thiol-substituted alkyl O-esters.The reactivities of these esters are controlled by distortion en-ergies.Only 2-mercaptoethyl O-ester can undergo the decomposi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due to the low distortion energy to achieve the transition state geometry.If the thiol group of 2-mercaptoethyl O-ester is replaced by an amino group,the N-to-N acyl transfer mechanism is more favored than the S_(N)2 displacement mechan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mercaptoethyl o-ester mechanism S_(N)2 displacement acyl transfer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原文传递
独一味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及其质量标志物预测分析
3
作者 李季文 毕映燕 李俊江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4年第5期903-911,共9页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为藏族习用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现代研究表明,独一味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止血、抗菌、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对... 独一味Lamiophlomis rotata(Benth.)Kudo为藏族习用药材,药用部位为干燥地上部分。现代研究表明,独一味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化学成分,具有镇痛、止血、抗菌、抗炎、免疫调节、抗肿瘤等药理作用。在对独一味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总结的基础上,结合其质量研究现状,从药性、功效、成分可测性、药动学等方面对其质量标志物(Q-marker)进行预测,槲皮素、芹菜素、山栀苷甲酯、8-O-乙酰山栀苷甲酯、胡麻属苷、连翘酯苷B、木犀草苷、马钱苷等成分可作为独一味的主要Q-marker,以期为独一味产品开发研究及质量标准的合理建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一味 质量标志物 槲皮素 山栀苷甲酯 8-O-乙酰山栀苷甲酯 胡麻属苷 马钱苷
下载PDF
聚烯烃Vitrimer材料的设计、合成和性能
4
作者 李兴建 满孝海 +3 位作者 薛申奥 王学蕊 李因文 徐守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76-284,共9页
当前,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塑料橡胶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工业界和科研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Vitrimer材料能够在维持交联结构稳定的同时实现网络拓扑结构的重排,将灵活的共价交联网络属性、强健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能... 当前,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塑料橡胶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是工业界和科研领域十分关注的课题。Vitrimer材料能够在维持交联结构稳定的同时实现网络拓扑结构的重排,将灵活的共价交联网络属性、强健的力学和热力学性能与优异的重复加工性相统一,将分子水平重构及宏观水平重塑的能力结合起来,成为区别于常规热固性材料和热塑性材料的第三类新兴聚合物类型。这种新兴的Vitrimer材料的设计为传统的塑料橡胶制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本文综述了基于工业上广泛应用的聚烯烃材料转化为Vitrimer材料的设计方法,详细介绍了广泛应用的动态β-羟基酯键交换(有机网络酯交换和纳米界面酯交换)和动态B-O键交换(硼酸酯和二醇或酯基的动态酯交换反应、硼酸酯复分解反应和环硼氧烷复分解反应)的动态交换机理及其在设计聚烯烃基Vitrimer材料上的应用,最后对聚烯烃基Vitrimer材料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rimer材料 聚烯烃 动态β-羟基酯键 动态B-O键
下载PDF
长舟马先蒿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褚洪标 谭宁华 +2 位作者 熊江 张玉梅 嵇长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84-587,共4页
为了进一步研究玄参科长舟马先蒿的化学成分,我们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环烯醚萜苷和12个已知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1D,2D-NMR,HSQC,HMBC,ROESY,MS)分别鉴定为gardoside methylester(1)、7-O-acetylgardoside methyl este... 为了进一步研究玄参科长舟马先蒿的化学成分,我们从其全草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环烯醚萜苷和12个已知化合物。根据波谱数据(1D,2D-NMR,HSQC,HMBC,ROESY,MS)分别鉴定为gardoside methylester(1)、7-O-acetylgardoside methyl ester(2)、verbascoside(3)、leucosceptoside A(4)、jionoside D(5)、martynoside(6)、2″-O-acetylmartynoside(7)、uridine(8)、adenosine(9)、benzyl alcohol-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0)、2-phenylethyl O-β-D-xyl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ide(11)、apigenin(12)、lariciresinol-4′-O-β-D-glucopyranoside(13),其中7-O-acetylgardoside methyl ester(2)为一个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科 长舟马先蒿 环烯醚萜苷 山栀子苷甲基 7β-乙酰基山栀子苷甲基
下载PDF
邻氯苯甲酰肼的合成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文杰 廖道华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85-286,共2页
氯化亚砜滴加到邻氯苯甲酸和乙醇混合物中,反应生成邻氯苯甲酸乙酯。后者以乙醇为反应介质和85%(质量分数)水合肼反应生成邻氯苯甲酰肼,反应总产率37.8%。给出了产物的红外吸收光谱,同时讨论了影响反应的因素。
关键词 邻氯苯甲酰肼 氯化亚砜 水合肼 邻氯苯甲酸乙酯 邻氯苯甲酸
下载PDF
超支化聚(酰胺-酯)的合成及其改性 被引量:8
7
作者 赵晓非 温海飞 +2 位作者 刘立新 王玉婵 张立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59,共3页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2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水溶性超支化聚(酰胺-酯),使用吡啶对羧基进行保护,避免了反应中出现凝胶现象.应用红外谱图对改性的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了分析,用十八酸作封... 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二乙醇胺为原料,先在冰水浴条件下,合成AB2型单体,然后进行熔融缩聚制得水溶性超支化聚(酰胺-酯),使用吡啶对羧基进行保护,避免了反应中出现凝胶现象.应用红外谱图对改性的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了分析,用十八酸作封端剂对超支化聚(酰胺-酯)进行端基改性.结果表明,产品的红外谱图中没有出现羟基吸收峰,说明产品的端羟基成功地进行了酯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支化聚(酰胺-酯) 邻苯二甲酸酐 二乙醇胺 封端剂
下载PDF
柄海鞘Styela clava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被引量:8
8
作者 俎成立 顾谦群 +1 位作者 方玉春 管华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2期255-258,共4页
从采自青岛海域的柄海鞘 Styela clava中分离得到两个化合物 (1)和 (2 )。经过 IR、MS、1HNMR和 13 CNMR等现代波谱学方法 ,确定二者的结构分别为 1- O-十六烷酰 -甘油酯和胸腺嘧啶。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海域海鞘中得到。
关键词 海鞘 柄海鞘 胞腺嘧啶 化学成分 Styela clava
下载PDF
N-(5-氯-2-羟苄基)氨基酸酯的合成、表征及抑菌活性 被引量:2
9
作者 刘倩 卢俊瑞 +4 位作者 辛春伟 鲍秀荣 刘玉清 朱姗姗 邹敏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12-1016,共5页
以5-Cl水杨醛和L-苯丙氨酸、L-亮氨酸及L-甘氨酸的脂肪酸酯为原料,通过碱催化的席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N-(5-氯-2-羟苄基)席夫碱氨基酸酯及其还原产物N-(5-氯-2-羟苄基)氨基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经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 以5-Cl水杨醛和L-苯丙氨酸、L-亮氨酸及L-甘氨酸的脂肪酸酯为原料,通过碱催化的席夫碱缩合反应,合成了6种N-(5-氯-2-羟苄基)席夫碱氨基酸酯及其还原产物N-(5-氯-2-羟苄基)氨基酸酯。化合物的结构及组成经过IR、1HNMR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进行了表征。合成的席夫碱及其还原产物对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及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质量分数为0.01%的N-(5-氯-2-羟苄基)席夫碱氨基酸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率达90%以上,而N-(5-氯-2-羟苄基)氨基酸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也在90%以上,均为强抑菌活性,其中N-(5-氯-2-羟苄基)苯丙氨酸酯的抑菌率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氯羟苯基)席夫碱氨基酸酯 N-(氯羟苯基)氨基酸酯 合成 抑菌活性
下载PDF
7-亚甲基-2-甲基-1,4,6-三氧螺[4,4]壬烷聚合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潘才元 王寅 William J.Bailey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8-24,共7页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不饱和螺环原酸酯——7-亚甲基-2-甲基-1,4,6-三氧螺[4,4]壬烷的合成,研究了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结果说明在本体聚合时,聚合物由半开环结构单元(Ⅶ)组成;当溶液聚合时,得到结构单元(Ⅶ)和(Ⅷ)、(Ⅸ)的共聚物。根据... 本文报道了一种新的不饱和螺环原酸酯——7-亚甲基-2-甲基-1,4,6-三氧螺[4,4]壬烷的合成,研究了它的自由基聚合,反应。结果说明在本体聚合时,聚合物由半开环结构单元(Ⅶ)组成;当溶液聚合时,得到结构单元(Ⅶ)和(Ⅷ)、(Ⅸ)的共聚物。根据聚合物的结构,对聚合反应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环原酸酯 自由基 引发剂 聚合
下载PDF
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4
11
作者 田景奎 邹忠梅 +1 位作者 徐丽珍 杨世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967-969,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层析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2个化合物 ,分别为香豆酸 ( ) ,间二羟基苯甲酸 ( ) ,槲皮素 ( ) ,槲皮素 - 3- O-β- D-葡萄糖苷 ( ) ,槲皮素 - 3- O- β- D... 目的 研究黄连花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经柱层析分离 ,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 12个化合物 ,分别为香豆酸 ( ) ,间二羟基苯甲酸 ( ) ,槲皮素 ( ) ,槲皮素 - 3- O-β- D-葡萄糖苷 ( ) ,槲皮素 - 3- O- β- D-葡萄糖醛酸乙酯 ( ) ,氯原酸乙酯 ( ) ,氯原酸正丁酯 ( ) ,胡萝卜苷 ( ) ,槲皮素 - 3- O- β- D-半乳糖苷 ( ) ,甲基 - O-β- D -葡萄糖苷 ( ) ,异鼠李素 - 3- O-芸香糖苷 ( ) ,芦丁 ( )。结论  、 、 、 、 均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得到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花 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乙酯 氯原酸乙酯 氯原酸正丁酯 甲基-O-β-D-葡萄糖苷 异鼠李素-3-O-芸香糖苷 中药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葡萄酒中三种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葡萄香精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丹萍 朱克卫 +1 位作者 谢应新 杨富春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3-186,共4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葡萄酒中邻氨基苯甲酸酯类(邻氨基苯甲酸甲酯、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邻氨基苯甲酸乙酯)葡萄香精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经过液-液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仪的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葡萄酒中邻氨基苯甲酸酯类(邻氨基苯甲酸甲酯、N-甲基邻氨基苯甲酸甲酯、邻氨基苯甲酸乙酯)葡萄香精的方法。样品用正己烷作为提取溶剂,经过液-液萃取净化,气相色谱-质谱仪的选择离子监测模式进行测定,外标法定量。3种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葡萄香精在0.05~1.00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0.998,该方法定量限为5μg/L,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6.2%~102.4%,精密度实验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2%~8.75%(n=6)。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及准确性,适用于葡萄酒中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葡萄香精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邻氨基苯甲酸酯类葡萄香精 含量测定 葡萄酒
下载PDF
同型半胱氨酸对高密度脂蛋白逆转运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建开 谭迎 +3 位作者 陈盈文 王航鹰 陈玉映 吴焱贤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6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对HDL逆转运和抗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顺德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患者120例,根据血Hcy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60例和高Hcy组60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特点和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同时测定患者血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和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水平,患者HDL颗粒中的对氧磷酶1(PON1)、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以及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Hcy组患者血LCAT[(925.6±127.0)U/mg vs(1015.3±131.1)U/mg,P=0.000]、CETP[(26.3±4.1)μg/mg vs(34.6±5.0)μg/mg,P=0.000]和PON1[(213.4±71.4)U/ml vs(416.5±85.1)U/ml,P=0.000]活性显著降低,MPO[(4.8±1.9)U/L vs(3.3±1.5)U/L,P=0.000]活性和LPO[(0.93±0.08)U/L vs(0.83±0.09)U/L,P=0.000]含量显著升高。结论高Hcy通过降低血LCAT、CETP浓度,降低HDL胆固醇逆转运功能,并通过降低HDL颗粒中PON1活性,升高HDL颗粒中MPO活性,导致HDL颗粒中LPO含量升高,从而降低HDL的抗炎抗氧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半胱氨酸 脂蛋白类 HDL 磷脂酰胆碱-甾醇O-酰基转移酶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质类 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多舌飞蓬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李波 赵映梅 +1 位作者 林中文 孙汉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1-562,594,共3页
从菊科植物多舌飞蓬Erigeron multiradiatus中分得 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为芹莱素一7一氧一葡萄糖醛酸丁酯(Ⅰ)、芹菜索(Ⅱ)、山柰酚(Ⅲ)、山柰酚一7一氧一鼠李糖苷(Ⅳ)、山柰酚一3一氧一葡萄... 从菊科植物多舌飞蓬Erigeron multiradiatus中分得 7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鉴定为芹莱素一7一氧一葡萄糖醛酸丁酯(Ⅰ)、芹菜索(Ⅱ)、山柰酚(Ⅲ)、山柰酚一7一氧一鼠李糖苷(Ⅳ)、山柰酚一3一氧一葡萄糖一7一氧一鼠李糖苷(Ⅴ)、合欢酸(Ⅵ)、豆甾醇葡萄糖苷(Ⅶ)。其中Ⅰ为一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舌飞蓬 芹菜素 葡萄糖醛酸丁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TiSiW_(12)O_(40)/TiO_2催化合成葡萄糖酯的研究 被引量:91
15
作者 杨水金 梁永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08-410,共3页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 O4 0 /TiO2 为多相催化剂 ,对以乙酸酐、丙酸、丁酸、异丁酸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葡萄糖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TiSiW12 O4 0 /TiO2 是合成葡萄糖酯的良好催化剂 ,最佳反应条件为 :n(糖 )∶n(酸 ) =1∶... 以固载杂多酸盐TiSiW12 O4 0 /TiO2 为多相催化剂 ,对以乙酸酐、丙酸、丁酸、异丁酸和葡萄糖为原料合成葡萄糖酯的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实验表明 :TiSiW12 O4 0 /TiO2 是合成葡萄糖酯的良好催化剂 ,最佳反应条件为 :n(糖 )∶n(酸 ) =1∶6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2 0 % ,反应时间为 2h。上述条件下 ,葡萄糖五乙酸酯的产率为 88 7% ,葡萄糖五丙酸酯的产率为 84 5 % ,葡萄糖五丁酸酯的产率为 85 4% ,葡萄糖五异丁酸酯的产率为 86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酯 TISIW12O40/TIO2 催化剂 催化合成
下载PDF
N-乙酰基-L-脯氨酸-N-糖基修饰的丝氨酸二肽酯的合成与结构解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甄小丽 雷光华 +2 位作者 韩金鑫 韩建厅 侯富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2-164,共3页
以L-脯氨酸和L-丝氨酸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缩合剂,将C端和N端分别通过烯丙基和Fmoc保护的L-丝氨酸与乙酰基保护的L-脯氨酸缩合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Fmoc-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脱去Fmoc保护后... 以L-脯氨酸和L-丝氨酸为原料,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HCl)为缩合剂,将C端和N端分别通过烯丙基和Fmoc保护的L-丝氨酸与乙酰基保护的L-脯氨酸缩合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Fmoc-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脱去Fmoc保护后,再与2,3,4-O-三乙酰基-6-O-三氟甲磺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作用,得到N-乙酰基-L-脯氨酸-N-6-(2,3,4-O-三乙酰基-α-D-甲基吡喃葡萄糖苷)-L-丝氨酸烯丙酯二肽酯,通过核磁共振氢谱、高分辨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脯氨酸-丝氨酸二肽酯 葡萄糖修饰的二肽酯 D-葡萄糖 合成 表征
下载PDF
磷酰化丝氨酸六配位磷中间体的结构及其反应 被引量:1
17
作者 谭波 钟儒刚 +2 位作者 万荣 赵玉芬 戴乾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47-551,共5页
用 MNDO方法对磷酰化丝氨酸仿生化反应机理中所形成的六配位磷中间体 ( 3 )可能的 3个异构体的结构及其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 .在六配位磷中间体 3的 6根键中 ,丝氨酸的羧基氧 O3与磷之间的键最弱 ,最易断裂生成新的五配位磷中间体 4 ,4的... 用 MNDO方法对磷酰化丝氨酸仿生化反应机理中所形成的六配位磷中间体 ( 3 )可能的 3个异构体的结构及其反应活性进行了研究 .在六配位磷中间体 3的 6根键中 ,丝氨酸的羧基氧 O3与磷之间的键最弱 ,最易断裂生成新的五配位磷中间体 4 ,4的 P_ N键断裂得到磷酰基的 N→ O转位反应产物 5.对于六配位磷中间体 3中的两个异丙氧基 ,位于丝氨酸侧链羟基 O6对面的异丙氧基较另一个易于离去 (约低 3 7k J/mol)并得到中间体 6,接着甲醇从 O6对面新产生的空隙进攻中间体 6中的磷 ,生成磷上酯交换产物 9.六配位磷中间体机理比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中所发现的磷酰化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配位磷中间体 MNDO 磷酰化丝氨酸 结构
下载PDF
配位吸附波同时测定PbA和InA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长利 罗川南 +2 位作者 张霞 赵迪思 孙长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359-1361,共3页
在 0 .0 5mol/L氯乙酸 氯乙酸钠 (pH 3.0 )介质中 ,Pb2 + 、In3 + 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DBAC)生成络合物 ,并吸附于电极表面 ,分别于 - 0 .5 0V、- 0 .6 3V(vs .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 + 、In3 + ... 在 0 .0 5mol/L氯乙酸 氯乙酸钠 (pH 3.0 )介质中 ,Pb2 + 、In3 + 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DBAC)生成络合物 ,并吸附于电极表面 ,分别于 - 0 .5 0V、- 0 .6 3V(vs .SCE)得到络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峰电流与Pb2 + 、In3 + 浓度分别在 2 .5× 10 -8~ 6 .0× 10 -6mol/L、7.5× 10 -8~ 3.4× 10 -6mol/L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分别为 1.5× 10 -8mol/LPb2 + 和 4 .5× 10 -8mol/LIn3 + 。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Pb、In的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位吸附波 同时测定 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环境污染物质
下载PDF
北刘寄奴中奎尼酸酯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姜宏梁 徐丽珍 +3 位作者 杨学东 张达 杨世林 邹忠梅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923-926,共4页
目的:对中药北刘寄奴中奎尼酸酯类活性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溶剂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北刘寄奴中分离得到3个奎尼酸酯类化合物,分别为3,十二咖啡酰基奎尼酸(I),灰毡毛忍冬素F(Ⅱ),3,4,5-三咖啡酰基奎尼... 目的:对中药北刘寄奴中奎尼酸酯类活性成分进行化学研究。方法:溶剂提取及各种柱色谱法分离,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从北刘寄奴中分离得到3个奎尼酸酯类化合物,分别为3,十二咖啡酰基奎尼酸(I),灰毡毛忍冬素F(Ⅱ),3,4,5-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Ⅲ)。结论: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成分 北刘寄奴 阴行草属 3 4-二咖啡酰基奎尼酸 灰毡毛忍冬素F 3 4 5-三咖啡酰基奎尼酸甲酯
下载PDF
铟(Ⅲ)-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配合物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川南 周长利 +3 位作者 寿崇琦 于海芹 贺龙强 张霞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11,共4页
在0.05mol·L-1氯乙酸 氯乙酸钠(pH3.0)介质中,In(Ⅲ)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PMACE)生成配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3V(vs.SCE)得到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7.5×10-8~3.4×10-6m... 在0.05mol·L-1氯乙酸 氯乙酸钠(pH3.0)介质中,In(Ⅲ)与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DBPMACE)生成配合物,并吸附于电极表面,于-0.63V(vs.SCE)得到配合物吸附还原波。其二次微分极谱峰电流与In(Ⅲ)浓度在7.5×10-8~3.4×10-6mol·L-1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5×10-8mol·L-1。应用于陶瓷颜料、矿石中微量铟的测定,结果满意。并对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Ⅲ) 二溴邻苯二胺双草酰胺酸酯 配合物 电化学行为 反应机理 痕量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