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O157的致病性:1例大肠杆菌O157∶NM和副溶血性弧菌的重叠感染 被引量:4
1
作者 潘劲草 孟冬梅 +1 位作者 黄诚孝 邓晶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64-66,共3页
目的 探讨从杭州一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 O157∶ N M 的致病性。方法对一重叠感染大肠杆菌 O157∶ N M 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急性腹泻患者,调查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分析... 目的 探讨从杭州一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 O157∶ N M 的致病性。方法对一重叠感染大肠杆菌 O157∶ N M 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急性腹泻患者,调查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分析、血清学鉴定、毒力试验等, 并采集发病后第4 、18 天血清与分离菌株试管定量凝集试验, 检测其特异性抗菌抗体。结果 菌株26 - 1 为大肠杆菌 O157∶ N M, Vero 毒素阴性, 未携60 M Da 质粒, E H E C 溶血素基因阴性: 菌株26 - 2 为副溶血性弧菌, 为强毒株。患者第4 、18 天血清与分离菌株未见凝集阳性反应。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 考虑诊断该病例为急性副溶血性弧菌肠炎。结论 我国人群和家畜肠道中可能存在一类致病性不明或非致病性的大肠杆菌 O157 菌株; E H E C 的鉴定应重视毒力因子的检测, 同时亦不能忽视患者是否有其它肠道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o157:nm 副溶血性弧菌 重叠感染
下载PDF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标准物质制备 被引量:1
2
作者 柯璐 戴晓丽 +2 位作者 徐珊 黄嫦娇 林杰 《检验检疫学刊》 2019年第6期10-17,共8页
本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含鸡肉基质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标准物质,以细菌存活率为指标,选择存活率最高的保护剂配方。以经钴-60辐照灭菌的鸡肉粉(无抗生素)作为基质,按适当的比例与保护剂配方液混合,添加菌液,于-70℃速冻20 h后冷冻... 本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含鸡肉基质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标准物质,以细菌存活率为指标,选择存活率最高的保护剂配方。以经钴-60辐照灭菌的鸡肉粉(无抗生素)作为基质,按适当的比例与保护剂配方液混合,添加菌液,于-70℃速冻20 h后冷冻干燥,对样品进行均匀性检测、稳定性追踪以及建立不确定度评估。结果显示,保护剂最优配方为10%海藻糖+25%脱脂牛奶+4%聚乙烯吡咯烷酮+0.8%甘氨酸;基质液比例为基质∶水=1∶7。按基质液:保护剂配方液=1∶3制备样品,均匀性试验:F统计量=1.197<2.201,均匀性良好。当测量检验结果用2次测量值平均值表示结果时,其值分布区间为±80 CFU/mL,且在-20℃的温度下保存18个月未观测到不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标准物质 冷冻干燥法 保护剂
下载PDF
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能力验证结果分析与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周露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第22期87-89,共3页
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大连中食国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能力验证活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 4789.36... 为了提升实验室食品中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能力,本实验室参加了大连中食国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组织的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测能力验证活动。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检验》(GB 4789.36—2016),对疑似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编号143样品中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编号349、142样品中均未检出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本实验室顺利完成能力验证,结果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验证 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 食品检测
下载PDF
福建省猪源E.coliO_(157):H_7和O_(157):NM的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4
作者 徐海滨 郭维植 +1 位作者 林杰 陈亢川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福建 E.colio157:H7 o157:nm 药物敏感试验 菌株 肉汤培养基
下载PDF
从1例腹泻病人粪便中同时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_(157)∶NM
5
作者 董晓勤 任淑华 泮劲草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 2002年第3期323-324,共2页
关键词 腹泻 粪便 副溶血性弧菌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nm
下载PDF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快速检测学校餐饮中三种食源性致病菌 被引量:2
6
作者 焦强 陈万胜 +2 位作者 周楠 张庆发 刘智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371-377,共7页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学校餐饮中快速鉴别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选择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rfb... 目的:本文研究了一种适合学校餐饮中快速鉴别三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isothermal multiple self-matching-initiated amplification,IMSA),选择沙门氏菌的invA基因、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的rfbE基因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prf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检测菌液灵敏度、特异性、最短增菌时间、最低含菌量检出限等指标;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T 4789.4-2016、GB/T 4789.30-2016、GB/T 4789.36-2016)为参考方法,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该方法对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菌液灵敏度分别为2.14×10^(3)、2.79×10^(3)和3.62×10^(3)CFU/mL;特异性高达100%;人工污染最短的增菌时间分别为6、8和8 h;最低含菌量检出限分别为2.14、2.79和3.62 CFU/25 g;74例食品样本的IMSA法结果与国标法一致性达100%。结论:IMSA技术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在短时间内完成食品中三种致病菌的检测,适合于学校餐饮中致病菌的快速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nm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 等温多自配引发扩增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