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creasing Surface UV Radiation in the Tropics and Northern Mid-Latitudes due to Ozone Depletion after 2010 被引量:1
1
作者 Fei XIE Yan XIA +1 位作者 Wuhu FENG Yingli NIU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10期1833-1843,共11页
Excessive exposure to ultraviolet(UV)radiation harms humans and ecosystems.The level of surface UV radiation had increased due to declines in stratospheric ozone in the late 1970s in response to emissions of chloroflu... Excessive exposure to ultraviolet(UV)radiation harms humans and ecosystems.The level of surface UV radiation had increased due to declines in stratospheric ozone in the late 1970s in response to emissions of chlorofluorocarbons.Follow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ntreal Protocol,the stratospheric loading of chlorine/bromine peaked in the late 1990s and then decreased;subsequently,stratospheric ozone and surface UV radiation would be expected to recover and decrease,respectively.Here,we show,based on multiple data sources,that the May–September surface UV radiation in the tropics and Northern Hemisphere mid-latitudes has undergone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creasing trend[about 60.0 J m^(–2)(10 yr)^(–1)]at the 2σlevel for the period 2010–20,due to the onset of total column ozone(TCO)depletion[about−3.5 DU(10 yr)^(–1)].Further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declines in stratospheric ozone after 2010 could be related to an increase in stratospheric nitrogen oxides due to increasing emissions of the source gas nitrous oxide(N_(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 uv radiation stratospheric ozone stratospheric chemistry N_(2)o
下载PDF
The Effect of Inorganic Nanoadditives on the Thermal, Mechanical and UV Radiation Barrier Properties of Polypropylene Fibres 被引量:1
2
作者 Anna Ujhelyiová Mária Slobodová +2 位作者 Jozef Ryba Eberhard Borsig Petronela Vencelová 《Open Journal of Organic Polymer Materials》 2012年第2期29-37,共9页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of modified polypropylene (PP) fibres using nanoadditives (nano-CaCO3 and Cloisite 30B)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additives 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especiall...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of modified polypropylene (PP) fibres using nanoadditives (nano-CaCO3 and Cloisite 30B)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additives on therm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but especially on the barrier properties of the nanocomposite fibres against UV radiation. The DSC data obtained from measurements of PP/CaCO3 or PP/C30B nanocomposite fibres were used for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stants n and K of the Avrami equation and in the estimation of other thermal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such as their crystallization half-time t1/2, rate of crystallization t1/2, the necessary time for maximum crystallization tmax and free energy per unit area of surface in the lamella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 high-molecular chain se. The nano-CaCO3 or Closite 30B fillers (pre-treated separately in three different solvents: glycerine, acetone and water) did not influence the melting temperatures but caused an increase in PP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s in comparison with the pure PP fibres. The pre-treatments of nanoadditives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n, K, t1/2 values and decrease of t1/2, tmax as well as the values of free surface energies per unit area of the modified PP fibres. There was also observed a decrease in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however, there was an increase of barrier properties against UV radiation of nanocomposite PP fibres in comparison with neat PP fibres, which was one of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propylene (PP) Fibres NANo-CACo3 Cloisite 30B Kinetics of PP Crystallization THERMAL MECHANICAL and uv radiation BARRIER Properties
下载PDF
Influenc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Fe_2O_3/SO_4^(2-) Solid Superacid Catalyst
3
作者 Yinan NING (Kunming Institute of Precious Metals, Kunming 650221, China)Jiaqiang WANG and Pinjie HONG(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China)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07-311,共5页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prepare the Fe_2O_3/SO solid superacid.It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es as well as measuremen... The microwave radi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prepare the Fe_2O_3/SO solid superacid.Its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and infrared spectrum analyses as well as measurement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rate of esterification. The structure of the superacids prepared in microwave field can be crystalline or non-crystalline, the latter has not been reported yet in literatures. Compar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superacid, the non-crystalline Fe2O3/SO superacid prepared in microwave field has the highest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catalytic activity. The di-coordination of Fe2O3 and SO and the S=O bi-bond were reinforced by microwave radiation, which is favorable for increasing the acid intensity of the Fe2O3/SO cataly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 Influence of Microwave radiation on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 of Fe2o3/So4 Solid Superacid Catalyst FE
下载PDF
O_3/UV协同氧化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 被引量:30
4
作者 秦伟伟 肖书虎 +4 位作者 宋永会 曾萍 程建光 郭晓春 王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77-881,共5页
分别采用单独臭氧(O3)、单独紫外光(UV)及O3/UV3种方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O3/UV方法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进而探讨了初始pH,O3投加量及初始ρ(黄连素)等对O3/UV方法的影响,确定了O3/UV方法处理黄连素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 分别采用单独臭氧(O3)、单独紫外光(UV)及O3/UV3种方法处理黄连素制药废水,结果表明,O3/UV方法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进而探讨了初始pH,O3投加量及初始ρ(黄连素)等对O3/UV方法的影响,确定了O3/UV方法处理黄连素废水的最佳操作条件.结果表明:ρ(黄连素)为1000mg/L,pH为5的废水,O3投加量为279.0mg/L,处理时间为45min时,黄连素去除率达80%以上;随着废水中初始ρ(黄连素)的升高,废水中CODCr去除率逐渐下降.采用O3/UV方法处理实际黄连素废水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废水的可生化性大大提高,其ρ(BOD5)/ρ(CODCr)增加了1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素 o3/uv 高级氧化 预处理 制药废水
下载PDF
O_3、H_2O_2/O_3及UV/O_3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5
作者 刘金泉 李天增 +2 位作者 王发珍 胡晓辉 陈伟山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01-505,共5页
采用O3、H2O2/O3和UV/O3等高级氧化技术(AOPs)对某焦化公司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O3与废水的接触时间、溶液pH、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出O3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触时间40 min,溶液pH8.5,反应温度25℃... 采用O3、H2O2/O3和UV/O3等高级氧化技术(AOPs)对某焦化公司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O3与废水的接触时间、溶液pH、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出O3氧化反应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接触时间40 min,溶液pH8.5,反应温度25℃,此条件下废水COD及UV254的去除率最高可达47.14%和73.47%;H2O2/O3及UV/O3两种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COD及UV254的去除率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H2O2/O3系统的运行效果取决于H2O2的投加量。研究结论表明,单纯采用COD作为评价指标,并不能准确反映出O3系列AOPs对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降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H2o2/o3 uv/o3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
下载PDF
混凝联合O_3、O_3/UV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雷霆 赵文涛 +1 位作者 黄霞 王晓昌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0-103,共4页
采用混凝联合O3、O3/UV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剂Al2(SO4)3的投量为900 mg/L时,对TOC、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3.2%、19.5%、33.6%和27.1%,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5.5 mg/L、196 mg/L、680倍和2.53 ... 采用混凝联合O3、O3/UV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处理出水。试验结果表明:当混凝剂Al2(SO4)3的投量为900 mg/L时,对TOC、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23.2%、19.5%、33.6%和27.1%,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5.5 mg/L、196 mg/L、680倍和2.53 cm-1。混凝出水经O3/UV深度处理的效果优于单独O3氧化的,当臭氧投量为2.8 g/L、反应时间为80 min、UV照射强度为30 W时,对TOC、COD、色度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8%、73.1%、96.1%和97.6%,相应的出水值分别为5.9 mg/L、60 mg/L、40倍和0.081 cm-1,出水COD浓度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且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混凝 o3 o3/uv 可生化性
下载PDF
影响羟基自由基在O_3/UV体系中生成规律的因素 被引量:20
7
作者 吴迪 刘淼 +4 位作者 董德明 刁伟力 焦昕倩 王丽 钱进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8-152,共5页
臭氧紫外光(O3/UV)法是将臭氧与紫外光辐射相结合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在紫外光的辐射下臭氧显著地加速了分解速率,在溶液中形成具有强氧化特性的羟基自由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检测器测定O3/UV体系中羟基自由基攻击水杨酸的产物... 臭氧紫外光(O3/UV)法是将臭氧与紫外光辐射相结合的一种高级氧化技术。在紫外光的辐射下臭氧显著地加速了分解速率,在溶液中形成具有强氧化特性的羟基自由基。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检测器测定O3/UV体系中羟基自由基攻击水杨酸的产物2,5-二羟基苯甲酸(2,5-DHBA),从而间接测定了捕捉到的羟基自由基的量。结果表明,反应时间、水相温度、初始pH值的增加明显有利于羟基自由基的生成,紫外光波长的减小和水杨酸浓度的增加也会对生成羟基自由基的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羟基自由基 o3/uv体系
下载PDF
六氯苯的O_3及UV/O_3高级氧化降解试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魏东洋 陆桂英 +1 位作者 刘广立 贾晓珊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4-28,共5页
采用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率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O3、UV/O3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不利于HCB的降解... 采用O3、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率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O3、UV/O3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不利于HCB的降解,在pH=3,HCB=0.2 mg/L,反应40 m in时,HCB的去除可达50%左右,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UV/O3联合作用,HCB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o3 uv/o3 降解 反应机理
下载PDF
喹啉的O_3及O_3/UV降解规律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小 黄霞 +1 位作者 左晨燕 胡洪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8,共5页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 研究了O3单独作用及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降解规律,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空气吹脱和UV本身对喹啉的去除贡献率都不大.O3单独作用时,提高体系的初始pH值有利于喹啉的降解.O3/UV联合作用时,在某个临界pH值上,无论是提高还是降低体系的初始pH值都有可能提高喹啉的去除速率.初始pH值较低时,O3单独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明显低于O3/UV联合作用时喹啉的去除速率,但在初始pH值较高的情况下,UV的介入可能会降低喹啉的降解速率.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O3/UV联合作用,喹啉的降解基本上满足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o3 o3/uv 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降解速率
下载PDF
UV/O_3氧化工艺处理水中六氯苯的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魏东洋 陆桂英 +1 位作者 刘广立 贾晓珊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38-41,共4页
采用UV、O3及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在pH=3,HCB=0.2mg/L,反应40min时,UV/O3对HCB的去... 采用UV、O3及UV/O3高级氧化法对水中六氯苯(HCB)的降解效果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UV本身对HCB的去除贡献不大,HCB可被O3、UV/O3快速降解,即UV<O3<UV/O3;在pH=3,HCB=0.2mg/L,反应40min时,UV/O3对HCB的去除可达50%左右,酸性条件下有利于降解反应的进行;无论是O3单独作用还是UV/O3联合作用,HCB的降解基本上满足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如果体系的pH值基本保持恒定,这种规律就更为明显。根据离子色谱(IC)、GC对六氯苯降解中间产物进行了测定,探讨了O3、UV/O3降解六氯苯的途径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氯苯 o3 uv/o3 降解 反应机理
下载PDF
US/O_3/TiO_2/UV氧化处理苯胺废水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香杰新 张赵田 +1 位作者 范洪波 吕斯濠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85,共5页
实验采用US/O3/TiO2/UV氧化技术处理模拟苯胺废水,考察了各种技术组合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技术组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S单独使用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需要与其它技术联用;纳米TiO2/UV对苯胺废水的降解速度较慢,停留时间... 实验采用US/O3/TiO2/UV氧化技术处理模拟苯胺废水,考察了各种技术组合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技术组合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US单独使用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较差,需要与其它技术联用;纳米TiO2/UV对苯胺废水的降解速度较慢,停留时间需保证纳米TiO2与废水污染物的充分接触,并且需要对纳米TiO2膜及技术参数进行优化以保证光催化的效果;技术组合中有O3时,COD的去除率有很大的提高;比较而言,US/O3/TiO2/UV技术组合对苯胺废水的处理效果最好。采用US/O3/TiO2/UV技术处理苯胺废水时,苯胺废水浓度的增加会导致COD去除率下降;废水pH值的增加会导致COD去除率轻微下降;随反应的进行,废水pH值会向4~6的区间靠拢;臭氧浓度要适中,过大或过小均会导致处理效率的下降;在优化条件下,该技术组合处理苯胺废水20min时的COD去除率达85%以上,60min时则达到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 o3 Tio2/uv 高级氧化 苯胺
下载PDF
UV/Fe^(3+)/H_2O_2体系降解活性艳橙X-GN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钱湛 韦朝海 +2 位作者 张亚平 铁柏清 孙建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4-198,共5页
采用UV/Fe3+/H2O2体系光解活性艳橙X-GN模拟废水,考察了X-GN,Fe3+和H2O2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及温度对光解的影响,探讨了X-GN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8W低压汞灯(λ= 254nm)照射下,UV/Fe3+/H2O2能够有效地降解X-GN,在pH=3.0,... 采用UV/Fe3+/H2O2体系光解活性艳橙X-GN模拟废水,考察了X-GN,Fe3+和H2O2的初始浓度、初始pH值及温度对光解的影响,探讨了X-GN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8W低压汞灯(λ= 254nm)照射下,UV/Fe3+/H2O2能够有效地降解X-GN,在pH=3.0,T=50℃,时间为120 min,Fe3+和 H2O2的初始浓度分别为2.5×10-5mol·l-1和1.5×10-4mol·l-1时,对含200 mg·l-1X-GN模拟废水的色度去除率和矿化率分别达到100%和90.15%.用IC和GC/MS对X-GN降解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进行分析,推导出UV/Fe3+/H2O2体系中X-GN降解的途径和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Fe^3+/H2o2体系 降解 活性艳橙X-GN
下载PDF
焦化废水尾水中被O_3/UV氧化的组分辨析及关键组分动力学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祥佳 赵国保 +6 位作者 韦朝海 蒋争明 刁春鹏 林冲 胡芸 任源 吴超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502-1509,共8页
经过生物和化学选择性降解后残留在焦化废水尾水中的多种惰性组分,仍会对人体和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重大的风险,因此将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净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焦化废水尾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制的O3/UV催化氧化流化床反应器,从焦... 经过生物和化学选择性降解后残留在焦化废水尾水中的多种惰性组分,仍会对人体和水生生态系统构成重大的风险,因此将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净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焦化废水尾水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主研制的O3/UV催化氧化流化床反应器,从焦化废水尾水成分出发,对焦化废水尾水能被O3/UV和重铬酸钾氧化的物质构成进行剖析,考察了pH、初始COD浓度对O3/UV氧化焦化废水尾水效果的影响,并对焦化废水被氧化的组分进行模拟动力学的统计性分析.实验表明,O3/UV比重铬酸钾的氧化能力更强,焦化废水尾水中能被O3/UV氧化的成分不仅包括COD,还包括对COD几乎没有贡献的NH4+-N等组分,初始pH=10—11时尾水COD氧化去除效果最佳,初始COD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O3/UV催化氧化焦化废水尾水中COD时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而NH4+-N被O3/UV氧化反应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由于废水中存在SCN-、CN-等含氮物质,被O3/UV氧化后使得NH4+-N浓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NH4+-N浓度达到最大值的时间与废水中含氮物质的含量呈正相关.结果表明,O3/UV催化氧化流化床反应器对焦化废水尾水具有深度处理效果,依赖于污染物组分的还原活性顺序、降解动力学的应用以及流态化的高传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o3/uv CoD NH4+-N 动力学
下载PDF
O_3/UV/H_2O_2对石化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武福平 张超 +4 位作者 王倩 张国珍 刘萌 刘光 唐鑫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34,共4页
采用O_3/UV/H_2O_2耦合工艺对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兰州某石化企业二级出水进行预处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率及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O_3投加量为62.63 mg/L,UV功率为25 W,照射时间为15 min,n(H_2O_2)/n(O_3)为0.5,原... 采用O_3/UV/H_2O_2耦合工艺对成分复杂、可生化性差的兰州某石化企业二级出水进行预处理,分析了不同因素对COD去除率及废水可生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O_3投加量为62.63 mg/L,UV功率为25 W,照射时间为15 min,n(H_2O_2)/n(O_3)为0.5,原水pH为9时,COD去除率可达29.34%,BOD5/COD可由0.05增加到0.34。此工艺对石化二级出水水质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大幅提升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化二级废水 高级氧化 o3/uv/H2o2工艺 难降解有机物 可生化性
下载PDF
O_3/UV工艺对水中BDE47的去除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董洪梅 魏东洋 +2 位作者 孙云娜 万大娟 许振成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19-25,共7页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O3/UV工艺对BDE47去除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影响降解效率的因子,如溶液的初始浓度、O3转化率和pH值等,分析了臭氧和紫外的协同作用,探讨了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O3/UV对BDE47的降解效率随着pH值的升高、臭氧转化率的提... 研究了在实验室条件下O3/UV工艺对BDE47去除效率的影响,考察了影响降解效率的因子,如溶液的初始浓度、O3转化率和pH值等,分析了臭氧和紫外的协同作用,探讨了动力学反应.结果表明,O3/UV对BDE47的降解效率随着pH值的升高、臭氧转化率的提高和UV强度的增强而升高,随初始浓度增加,去除效率降低;O3和UV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BDE47的去除效果明显;BDE47的去除基本符合伪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3/uv工艺 BDE47 降解 协同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O_3/H_2O_2/UV工艺降解1,2,4-三氯苯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云娜 陆桂英 +3 位作者 魏东洋 贾晓珊 李杰 许振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97-1704,共8页
研究了O3/H2O2/UV臭氧光催化工艺对水中TCB的降解效果,考察了TCB初始浓度、O3转化率、H2O2投加量及pH值对TCB降解效果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O3/H2O2/UV对TCB的降解均遵循准一级反... 研究了O3/H2O2/UV臭氧光催化工艺对水中TCB的降解效果,考察了TCB初始浓度、O3转化率、H2O2投加量及pH值对TCB降解效果的影响及其动力学分析,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组合.结果表明,O3/H2O2/UV对TCB的降解均遵循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其中条件优化组合后的反应动力学方程为y=0.0219x-0.0127,准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0.0219 min-1,所得线性相关系数为0.983.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在TCB初始浓度0.3 mg.L-1、pH=10.1、H2O2投加量0.33 mmol.L-1、O3转化率99.75%的最优工艺组合条件下,TCB的3次平均去除率为94.2%,与预测值95.0%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 4-三氯苯 o3 H2o2 uv 响应面法 动力学
下载PDF
UV/O_3法降解乙酸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康春莉 唐晓剑 +2 位作者 郭平 郭晶 于宏兵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利用UV/O3法对糠醛废水中的乙酸进行光氧化降解实验.讨论了pH值、光源、阴阳离子等因素对乙酸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压汞灯(400 W)为光源,对500 mL浓度为8 mmol/L的乙酸溶液,在温度为(35±2)℃、O3含量为0.1 mg/L,pH值为2.2... 利用UV/O3法对糠醛废水中的乙酸进行光氧化降解实验.讨论了pH值、光源、阴阳离子等因素对乙酸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高压汞灯(400 W)为光源,对500 mL浓度为8 mmol/L的乙酸溶液,在温度为(35±2)℃、O3含量为0.1 mg/L,pH值为2.2的条件下,乙酸降解效果最佳.在此条件下,300 min内溶液中乙酸和TOC降解率分别为86%和74%.在所考察浓度范围内,乙酸的降解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v/o3 乙酸 糠醛废水 光降解
下载PDF
O3/UV和O3/H2O2氧化法处理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颖 孙贤波 陈强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58-663,共6页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_3/UV和O_3/H_2O_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O_2O_2与O_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 为降低油田采油废水的化学需氧量(COD)负荷,提高其可生化性,采用O_3/UV和O_3/H_2O_2氧化法对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进行处理,分别考察了氧化时间、HO_2O_2与O_3物质的量之比、pH以及紫外灯功率对采油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采用单独臭氧氧化相比,O_3/UV以及O_3/H_2O_2联用技术对采油废水中的COD及聚丙烯酰胺(PAM)的去除效果更为显著,废水可生化性均有所提高,且O_3/H_2O_2氧化法对采油废水的可生化性提高程度更大。O_3/UV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_3质量浓度为19.7 mg/L,紫外灯功率为18 W,氧化时间为30 min,可生化性(B/C)提高至0.092;O_3/H_2O_2氧化法对于聚丙烯酰胺采油废水可生化性影响的最佳条件为:pH=8.0,O_3质量浓度为19.7 mg/L,H_2O_2与O_3物质的量之比为0.3,氧化时间为30 min,B/C提高至0.175。氧化预处理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减轻了后续生化处理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油废水 可生化性 o3/uv o3/H2o
下载PDF
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UV/O_3法深度处理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贤波 陈琳玲 +2 位作者 徐美燕 侯惠奇 赵庆祥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44-647,共4页
研究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减轻环境污染和实现废水回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考察了UV/O3法对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深度处理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UV/O3过程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无选择性... 研究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的深度处理技术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减轻环境污染和实现废水回用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考察了UV/O3法对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深度处理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UV/O3过程具有氧化能力强,反应无选择性等优点,使其在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深度处理方面较普通O3氧化更具有优势,50 min时CODCr去除率达到90%以上,达到了深度处理的目的.对于难氧化有机物,UV/O3法处理时几乎大部分都被氧化分解残留量很少,而O3法处理时仍有较多难氧化有机物残留.UV/O3法处理城市污水生化处理水时,在pH=6~9时,CODCr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降低,表明较低pH(pH=5)有利CODCr的去除.有机污泥对CODCr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但无机悬浮物SiO2对CODCr去除率影响较大,投加70 mg/L的SiO2后CODCr氧化速率和去除率有较明显下降.随溶液碱度的增加,CODCr的去除率下降,碱度越高对CODCr去除的影响也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水 生化处理水 uv/o3 深度处理 影响因素
下载PDF
UV/Fe^(3+)/H_2O_2催化-混凝联合工艺处理络合铜镍废水 被引量:3
20
作者 铁柏清 钱湛 +3 位作者 杨佘维 孙建 毛晓茜 彭娟莹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34-37,共4页
采用UV/Fe3+/H2O2催化-混凝联合工艺对难处理络合铜镍电镀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Fe3+和H2O2初始浓度、初始pH值、温度、反应时间及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3,温... 采用UV/Fe3+/H2O2催化-混凝联合工艺对难处理络合铜镍电镀废水进行了研究,考察了Fe3+和H2O2初始浓度、初始pH值、温度、反应时间及混凝液pH、混凝剂质量浓度对处理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废水的降解途径和机理。结果表明:在体系初始pH=3,温度50℃,H2O2和Fe3+初始浓度分别为1.5×10-4mol/L、2.5×10-5mol/L,反应时间60min,混凝液pH=8及混凝剂质量浓度为500mg/L的条件下,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6.98%,Cu2+为99.91%,Ni2+为99.92%,处理水达到国家一级排放要求。同时依据GC/MS对X-GN降解最终产物的分析结果,推导出废水的基本降解机理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镍废水 uv/Fe^3+/H2o2 混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