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工艺对提高甲烷氧化偶联反应C_2收率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江义 阎景旺 +2 位作者 李文钊 于春英 季亚英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25-28,共4页
在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器中对甲烷氧化偶联制C2烃类反应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循环比、CH4/O2比、甲烷空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工艺,可同时提高OCM反应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解决C2收率... 在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器中对甲烷氧化偶联制C2烃类反应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循环比、CH4/O2比、甲烷空速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循环-吸附分离反应工艺,可同时提高OCM反应的CH4转化率和C2选择性,解决C2收率低的问题。在掺杂的CaTiO3催化剂体系上,通过循环-吸附分离反应,CH4转化率、C2选择性和收率分别高达64.3%、85.4%和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循环反应 吸附分离
下载PDF
直接利用甲烷氧化偶联产物中的稀乙烯制环氧乙烷 被引量:4
2
作者 刘育 沈师孔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3-159,共7页
探讨了直接利用甲烷氧化偶联产品中的稀乙烯制取环氧乙烷的可能性。在负载银催化剂上,分别考察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对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将乙烯的转化率保持在40%(环氧乙烷的选择性为70%,280℃,各单组... 探讨了直接利用甲烷氧化偶联产品中的稀乙烯制取环氧乙烷的可能性。在负载银催化剂上,分别考察了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对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影响。将乙烯的转化率保持在40%(环氧乙烷的选择性为70%,280℃,各单组份影响实验表明,在原料气中加入的一氧化碳完全转化为二氧化碳后,乙烯的转化率和环氧乙烷的选择性没有受到影响。而当一氧化碳转化不完全时,由于催化剂表面积炭,导致乙烯和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下降。氢气可使催化剂中的氯流失,补加浓度为10 ̄(-6)级的二氯乙烷可消除这一影响。原料气中加入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2.6%时,对乙烯的环氧化反应有抑制作用。原料气中加入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并加入浓度为10 ̄(-6)级的二氯乙烷的试验结果与上述单组份结果相同,乙烯的环氧化反应没有受到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氧化偶联 环氧乙烷 稀乙烯
下载PDF
La_2O_3-BaO系复氧化物的现场拉曼光谱研究
3
作者 陈笃慧 廖远琰 万惠霖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33-139,共7页
对于La0.2Ba0.8-xCax(O,CO3)其中x=0.0、0.2、0.4、0.6氧化物在973K及甲烷氧化偶联(OCM)条件下,无Ca2+的样品可用表面BaCO3和(LaO)2CO3的Raman谱及810cm-... 对于La0.2Ba0.8-xCax(O,CO3)其中x=0.0、0.2、0.4、0.6氧化物在973K及甲烷氧化偶联(OCM)条件下,无Ca2+的样品可用表面BaCO3和(LaO)2CO3的Raman谱及810cm-1附近的O2-2特征峰来表征;含Ca2+的样品,则表现了混合碳酸盐(Ca,Ba)CO3的特征,还有位于1135cm-1(w)和810cm-1(w)的O-2、O2-2瞬时态氧物种;973~1053K发现OCM反应活性随温度和Ca2+含量而增加,C2烃选择性也随OCM反应温度增大;1053K时,Ca2+含量的增加,C2烃选择性略有下降,这些结果指出O-2是OCM反应的活性氧物种,它在较高温度下与CH4作用,且具有较好的C2烃选择性和较大的反应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场拉曼光谱 金属复氧化物 催化剂 ocm反应
下载PDF
Kinetic simulation of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ver perovskite catalyst by genetic algorithm:Mechanistic aspects 被引量:3
4
作者 Nastaran Razmi Farooji Ali Vatani Shahrnaz Mokhtari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EI CAS CSCD 2010年第4期385-392,共8页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catalyzed by perovskite was studied in a fixed bed flow reactor.At atmospheric pressure,the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725,750 and 775℃,inlet methane to oxyge... The reaction kinetics of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catalyzed by perovskite was studied in a fixed bed flow reactor.At atmospheric pressure,the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725,750 and 775℃,inlet methane to oxygen ratios of 2 to 4.5 and gas hourly space velocity (GHSV) of 100 min^-1.Correlation of the kinetic data has been performed with the proposed mechanisms.The selected equations have been regressed with experimental data accompanied by genetic algorithm (GA) in order to obtain optimized parameters.After investigation the Langmuir-Hinshelwood mechanism was selected as the best mechanism,and Arrhenius and adsorption parameters of this model were obtained by linear regression.In this research the Marquardt algorithm was also used and its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genetic algorithm.It should be noted that the Marquardt algorithm is sensitive to the selection of initial values and there is possibility to trap in a local minim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idative coupling of methane ocm reaction mechanism kinetic model surface coverage genetic algorithm (GA)
下载PDF
甲烷活化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5
作者 于丽华 黄伟 谢克昌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26-30,41,共6页
对近年来CH4活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中,催化剂表面上究竟何种氧负离子(O2-(超氧)、O22-(过氧)、表面晶格氧O2-)是参与活化CH4的活性氧物种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不同金属表面上CH4的直接活化模式... 对近年来CH4活化机理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在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中,催化剂表面上究竟何种氧负离子(O2-(超氧)、O22-(过氧)、表面晶格氧O2-)是参与活化CH4的活性氧物种仍然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在不同金属表面上CH4的直接活化模式被认为有两种,一种是形变模式,另一种是伸缩模式。在通过中间体途径活化CH4的研究中,发现“三中心两电子”脱氢反应和与有机金属阳离子络合物的络合交换反应是两种在温和条件下活化CH4的很有前景的活化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活化机理 氧化偶联 活性氧物种 解离吸附 天然气 转化 利用
下载PDF
甲烷氧化偶联制乙烯Na–W–Mn/SiO_(2)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高欣 宋佳欣 +2 位作者 范晓强 于学华 赵震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9,共19页
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将甲烷高效转化为乙烯的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成为催化工业和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甲烷氧化偶联工艺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然而OCM反应是同时结合了多相反应和均相反应的... 乙烯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行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将甲烷高效转化为乙烯的甲烷氧化偶联(OCM)反应成为催化工业和能源领域的热门话题,甲烷氧化偶联工艺也已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然而OCM反应是同时结合了多相反应和均相反应的复杂反应网络,使得OCM反应高效催化剂的开发面临着重大挑战.其中, Na–W–Mn/SiO_(2)体系催化剂是目前综合性能最好的催化剂,但Na–W–Mn/SiO_(2)催化剂组分复杂,反应所需温度高,活性中心仍存在争议.因此本文主要总结讨论了该体系催化剂上OCM反应机理,以及氧物种和酸碱性对OCM反应的影响.并详细介绍了体系中各活性组分在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各种原位表征手段在OCM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OCM反应在高温原位表征,低温可控OCM反应以及化学链循环反应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催化剂 ocm 反应机理 Na–W–Mn/SiO_(2)活性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