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黏蛋白1(MUC1)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抗肿瘤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富 谢映红 +5 位作者 杨翔云 刘云 郑晓华 吴炎 张昊 徐路 《医学研究杂志》 2016年第12期36-39,共4页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 目的研究以Cp G作为免疫佐剂,应用黏蛋白1(MUC1)致敏树突状细胞(DC)制备疫苗在体外诱导的特异性抗肿瘤作用。方法健康人外周血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应用GM-CSF、IL-4、TNF-α等细胞因子体外培养诱导DC,观察细胞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成熟DC细胞标志物CD80、CD86。再应用Cp G作为免疫佐剂,MUC1作为抗原致敏DC制备疫苗,致敏的DC与T细胞混合培养,观察其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诱导产生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与肿瘤靶细胞以5∶1、10∶1、20∶1的效靶比共孵育,MTT法检测CTL杀伤活性。结果 DC表型检测结果为CD80+细胞占70.4%,CD86+细胞占72.0%,呈现成熟DC表型。MUC1致敏的DC疫苗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显示,DC疫苗具有刺激T细胞增殖活化的作用,其中DC+Cp G+MUC1组明显高于MUC1+DC或Cp G+D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疫苗诱导产生的特异性CTL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较单独T细胞组或DC组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随着效靶比增大,其杀伤作用呈逐渐增强。结论经Cp G和MUC1致敏的DC疫苗在体外可诱导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蛋白1(MUC1) 树突状细胞(DC) CpG(CpG odn2006) 肿瘤疫苗
下载PDF
CpG-ODN2006、LPS及白介素对SLE、RA患者EBV永生化B淋巴细胞抗体产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文辉 苏丽菊 张凤民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1138-1141,共4页
目的:不依赖抗原情况下,分别用TLRs的激动剂及细胞因子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不同人群永生化B细胞体外刺激及诱导抗体产生,观察在疾病状态下B细胞活化状态,为寻找自身免疫病更敏感的新指标奠定基础。方法:用EpsteinBarr病毒(EBV)攻击SLE、R... 目的:不依赖抗原情况下,分别用TLRs的激动剂及细胞因子单独和联合应用,对不同人群永生化B细胞体外刺激及诱导抗体产生,观察在疾病状态下B细胞活化状态,为寻找自身免疫病更敏感的新指标奠定基础。方法:用EpsteinBarr病毒(EBV)攻击SLE、RA患者B细胞,使之成为永生化的B淋巴母细胞系,体外用CpG-ODN2006、LPS及细胞因子与细胞共培养,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刺激后不同时段的总IgG水平,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刺激后细胞上清抗体分泌量增高10倍左右;SLE和RA患者抗体分泌量高于正常人;刺激后18d抗体分泌效应差异最为明显;CpG-ODN2006&IL-4&IL-6三者联合的刺激最好;经诱导后的抗体,均未检测到疾病特异性的血清学指标。结论:在疾病状态下,体外给予刺激后,B细胞活化状态更高,但未诱导出疾病特异的自身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生化B淋巴细胞 CpG-odn2006 脂多糖 细胞因子 IG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