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VB对OL细胞和OL/BDV细胞I型IFN信号转导途径的影响
1
作者 翟爱霞 颜冬梅 +4 位作者 王海萍 卜桐 崔乐乐 考文萍 张凤民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6-51,共6页
探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B)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microRNA-155(miR-155)表达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 探讨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CVB)对人类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 OL)和博尔纳病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 BDV)持续感染的OL细胞(OL/BDV)中I型干扰素(interferon, IFN)、microRNA-155(miR-155)表达以及干扰素调节因子(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IRF)7细胞定位的影响。CVB感染OL细胞和OL/BDV细胞0、2、4、6、12和24 h,qPCR检测I型IFN mRNA和miR-155表达水平。OL细胞和OL/BDV细胞分别转染IRF7-EGFP质粒,CVB感染4 h,观察IRF7细胞定位情况。CVB感染OL细胞2、4、12和24 h,IFN-αmRNA和miR-155表达水平显著增加,IFN-βmRNA表达水平在4、12和24 h显著增加;CVB感染OL/BDV细胞IFN-α和IFN-βmRNA表达水平除0 h均显著增加,但miR-155表达仅在12和24 h显著增加。CVB感染OL细胞和OL/BDV细胞4 h,IRF7绿色荧光蛋白由细胞浆转移至细胞核内。综上所述,CVB可诱导OL细胞和OL/BDV细胞I型IFN、miR-155的表达,促进IRF7入核,从而激活I型IFN信号转导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萨奇病毒 ol细胞 ol/BDV细胞 I型IFN信号转导途径 microRNA-155
下载PDF
CellProfiler分析重组杆状病毒转导OL细胞的最佳条件
2
作者 李赛男 陈娜 +2 位作者 楼庄伟 葛菁萍 高冬妮 《生物技术》 CAS 2022年第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定量分析重组杆状病毒在少突神经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索重组杆状病毒最佳转导条件。[方法]首先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将重组杆状病毒转导至OL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EGFP表达情况,并采集细胞的... [目的]定量分析重组杆状病毒在少突神经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OL)中的表达水平,为探索重组杆状病毒最佳转导条件。[方法]首先构建重组杆状病毒,将重组杆状病毒转导至OL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及EGFP表达情况,并采集细胞的数字图像。利用CellProfiler软件对重组杆状病毒在OL细胞中转导后的表达水平进行数字图像分析,得到各个优化条件的EGFP阳性细胞比率及表达强度,绘制图表并分析。[结果]40MOI重组杆状病毒转导OL细胞并添加10 mmol/L丁酸钠,转导时间为12 h,培养时间为72 h时病毒转导效率最高;培养时间为48 h,其它条件相同情况下EGFP表达强度最高。[结论]定量分析优化后,重组杆状病毒转导OL细胞的表达效率及EGFP的表达水平得到显著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llProfiler软件 重组杆状病毒 ol细胞 绿色荧光蛋白 表达水平
原文传递
耐氨基酸和氨基酸类似物水稻细胞系选择 Ⅱ.抗OL秋光水稻突变体的筛选
3
作者 邵元忠 钱德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5-25,共1页
利用赖氨酸类似物 L—4—氧赖氨酸(OL)作选择剂,通过组织培养,从秋此水稻成熟种胚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 L—37、L—38,L—40,L—43抗 OL 突变轴胞系。突变细胞系愈伤组织在不含 OL 培养基上培养10代,对OL 仍有较高的抗性。突变细胞系的淀... 利用赖氨酸类似物 L—4—氧赖氨酸(OL)作选择剂,通过组织培养,从秋此水稻成熟种胚的愈伤组织中筛选出 L—37、L—38,L—40,L—43抗 OL 突变轴胞系。突变细胞系愈伤组织在不含 OL 培养基上培养10代,对OL 仍有较高的抗性。突变细胞系的淀粉酶、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有所增加,18种氨基酸的含量均有增加,其中赖氨酸含量增加218.8%。L—37愈伤组织酯酶同工酶酶谱在快区前沿多了4条谱带。L—37、L—40得到了再生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胞 筛选 ol突变细胞
下载PDF
构建基于杆状病毒的BV-T7杂合表达体系及利用其在哺乳动物和禽类细胞中表达eGFP基因
4
作者 葛菁萍 唐晓艳 +4 位作者 高冬妮 宋姗姗 鲁珊 楼庄伟 平文祥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8-325,共8页
【目的】研究重组杆状病毒BV-T7杂合表达体系能否有效转导禽类细胞并在禽类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eGFP),从而构建能在禽类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方法】本研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结合T7表达系... 【目的】研究重组杆状病毒BV-T7杂合表达体系能否有效转导禽类细胞并在禽类细胞中表达外源基因(eGFP),从而构建能在禽类细胞中高效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方法】本研究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结合T7表达系统,通过对eGFP表达水平的调控来把握噬菌体T7 RNA聚合酶(T7 RNAP)的功能。利用两支重组杆状病毒,pFastBac-CMV-T7 RNAP重组杆状病毒为哺乳动物细胞启动子CMV调控的噬菌体T7 RNA聚合酶的cDNA;pFB-T7pro-IRES-GFP-T7ter重组杆状病毒为T7启动子控制的eGFP报告基因。将两支重组杆状病毒共同侵染哺乳动物OL(oligodendrocyte)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骨骼肌细胞。【结果】两支重组杆状病毒利用T7启动子和T7 RNAP,在OL细胞、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骨骼肌细胞中成功表达eGFP报告基因,而且未引起细胞病变,但在鸡胚原代细胞中eGFP的表达相对弱于在OL细胞中的表达。在OL细胞中重组杆状病毒对细胞的转导效率为59.5%,在鸡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骨骼肌细胞中转导效率分别为23.2%和33.1%。【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基于杆状病毒、T7RNA聚合酶、T7启动子(BV-T7)杂合表达体系能够在哺乳类细胞及禽类细胞中表达T7 RNAP,并利用T7RNAP继续高效而稳定地表达外源基因。这为难于体外操作的RNA病毒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并对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了一个高效而稳定的表达载体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杆状病毒 T7RNA聚合酶/启动子 EGFP ol细胞 鸡胚原代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