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对正常人眼角膜球差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彧琦 王静 +3 位作者 于佳明 徐微 李博文 张劲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65-46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情况,比较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测量角膜球差时的一致性,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入院做过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或Pentacam... 目的探讨不同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情况,比较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在测量角膜球差时的一致性,并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11月在我院入院做过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或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检查的20~89岁调查对象各350人,分别记作OPD组及Pentacam组。记录瞳孔直径为3 mm、4 mm、5 mm、6 mm、7 mm、8 mm、9 mm时的角膜球差值;分析6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差频数分布情况及不同年龄段人群的角膜球差特征。结果两组比较发现,瞳孔直径在3 mm、4 mm、5 mm、7 mm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瞳孔直径为6 mm、8 mm、9 mm时,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大瞳孔直径下,两种检查的一致性较好。6 mm瞳孔直径时OPD组和Pentacam组角膜球差值分别为(0.271±0.069)μm、(0.310±0.158)μm,两组角膜球差均具有明显的瞳孔依赖性,并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6 mm瞳孔直径时,OPD组和Pentacam组角膜球差分布于0.10~0.40μm的比例分别为97.71%和66.28%。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OPD波前像差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与年龄无明显关系。结论角膜球差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增高。瞳孔较大时,OPD波前像差分析仪和Pentacam三维眼前节分析仪测得的角膜球差的一致性较好。不同设备测量的角膜球差值随年龄的增长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球 瞳孔直径 opd波前像差分析仪 Pentacam三维眼分析仪
下载PDF
1017例近视患者的Kappa角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2
作者 郑洪玲 邹泉 +3 位作者 程蕾 宋超 袁萍 朱冉 《临床眼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23-426,共4页
目的研究1017例近视患者Kappa角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术前检查的患者1017例(1017只眼),均为右眼,其中男性660例,女性357例,平均年龄(22.97&... 目的研究1017例近视患者Kappa角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角膜前表面像差的相关性分析。方法横断面研究。选取2021年1~6月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行术前检查的患者1017例(1017只眼),均为右眼,其中男性660例,女性357例,平均年龄(22.97±5.02)岁。采用Pentacam AXL眼前节分析系统进行测量,获得以角膜顶点为原点的直角坐标系中瞳孔中心的坐标值(X,Y),其中X表示水平方向,Y表示垂直方向,利用三角函数计算出瞳孔中心到角膜顶点的偏心距(mm)表示Kappa角的大小,同时记录6 mm范围的角膜前表面像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以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近视人群Kappa角大小为(0.18±0.12)mm;X轴偏移量为(0.11±0.09)mm;Y轴偏移量为(0.12±0.11)mm,其中Kappa角≤0.40 mm的患者占95.18%,X轴、Y轴偏移量在0.20 mm范围的分别占84.85%、82.01%;女性的Kappa角大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98,P<0.05);X轴偏移与水平彗差(Z^(1)_(3))具有正相关性(r=0.16,P<0.05);Y轴偏移与垂直彗差(Z^(-1)_(3))具有负相关性(r=-0.17,P<0.05)。结论近视人群Kappa角绝大部分小于0.40 mm并且水平及垂直偏移量均集中在0.20 mm内;女性的Kappa角大于男性;水平方向上瞳孔中心越偏向鼻侧,水平彗差越大,垂直方向上越靠向下方,垂直彗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PPA角 近视 Pentacam AXL眼分析仪 前像
下载PDF
OPD波前像差仪在后囊膜混浊早期诊治干预时机的应用
3
作者 罗勤 薛文文 +2 位作者 袁胤 方晓玲 王于蓝 《江苏医药》 CAS 2020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OPD波前像差仪在早期诊断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导致视觉质量下降中的意义及引导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白内障术后自觉视力下降者20例(2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0.5,合并视觉症状,裂隙灯下见后囊膜Ⅰ级及以下轻度增殖混浊。患眼行... 目的探讨OPD波前像差仪在早期诊断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导致视觉质量下降中的意义及引导干预疗效。方法纳入白内障术后自觉视力下降者20例(20眼),最佳矫正视力均大于0.5,合并视觉症状,裂隙灯下见后囊膜Ⅰ级及以下轻度增殖混浊。患眼行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并分别于激光术前后利用OPD波前像差仪进行波前像差检查。结果激光术后患眼视力提高(1.10±0.91)行,主要视觉症状改善率为100%。OPD结果示激光术后总像差、眼内高阶像差和眼内像差下降,4mm瞳孔区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对应的面积比值增加(P<0.05)。结论OPD波前像差仪可灵敏、客观地反映人工晶状体眼合并后囊膜混浊的视功能状态,为治疗时机的选择和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d前像 掺钕钇铝石榴石激光 白内障超声乳化 后囊膜混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