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腾格里沙漠南缘风积物快组分光释光信号选择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彭俊 韩凤清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7-762,共6页
光释光(osL)信号衰减曲线不同时段信号积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提取快组分信号,从而影响等效剂量(De)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根据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附近的两个剖面的6个风成沉积物的共193个单片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试... 光释光(osL)信号衰减曲线不同时段信号积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能否有效提取快组分信号,从而影响等效剂量(De)计算的准确性。本文根据腾格里沙漠南缘古浪县附近的两个剖面的6个风成沉积物的共193个单片的单片再生剂量法(sAR)测试结果,将石英OSL衰减曲线分解成快、中、慢与背景信号三个组分。利用分解出的OSL快组分信号建立再生曲线,求取每个单片对应的De值,并与4组选择OSL衰减曲线上不同时段信号积分的SAR法所计算的De值对比。结果表明,腾格里沙漠南缘风成沉积物的De值对信号区间选择方式较为敏感;使用通道1~2(0~0.32s)作为快组分信号区间,通道3~7(0.32~1.12s)作为背景信号区间的早期背景信号扣除法获得的De值与快组分法计算的De值较一致;晚期背景信号扣除法由于受中组分信号的显著影响,计算的De值与真实De值之间存在较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格里沙漠 快组分 osl信号区间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缘黄土石英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选择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楠楠 杨胜利 +5 位作者 刘维明 成婷 陈慧 唐国乾 李帅 梁敏豪 《地球环境学报》 CSCD 2018年第6期569-579,共11页
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的选择对等效剂量(De)的估算有重要影响。光释光衰减曲线并非单一的指数衰减,而由多个指数衰减函数组成,且每个衰减函数代表不同的信号组分。因矿物晶格陷阱类型不同,各组分有不同的衰减率、热稳定性等。本文对采自... 光释光信号积分区间的选择对等效剂量(De)的估算有重要影响。光释光衰减曲线并非单一的指数衰减,而由多个指数衰减函数组成,且每个衰减函数代表不同的信号组分。因矿物晶格陷阱类型不同,各组分有不同的衰减率、热稳定性等。本文对采自青藏高原东缘4个典型黄土分布区的黄土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石英光释光组分分析和背景区间扣除研究。结果发现:(1)高原东缘黄土石英光释光信号由快、中、慢组分组成,并以快组分占主导,适合用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等效剂量;(2)不同背景区间扣除对小于10 Gy样品等效剂量结果影响较小,误差范围内一致;(3)对大于10 Gy样品,选取早、晚不同背景区间扣除其等效剂量结果差异显著,两者差值占晚期背景扣除所得De值的10%—38%,且有随De值增加而增大的趋势,因此计算大于10 Gy样品De时应慎重选择积分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信号组分 背景扣除 石英光释光 黄土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光释光技术在我国海岸晚第四纪沉积测年中的应用 被引量:8
3
作者 年小美 张卫国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73-586,共14页
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海岸系统,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海岸沉积是记录区域及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但海岸沉积动力环境复杂,多存在沉积物的侵蚀、搬运与再沉积现象,或缺乏14C测年所需的有机质材料,因此年代问题是海岸第四纪地层研究的难... 位于陆地与海洋交界的海岸系统,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海岸沉积是记录区域及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载体.但海岸沉积动力环境复杂,多存在沉积物的侵蚀、搬运与再沉积现象,或缺乏14C测年所需的有机质材料,因此年代问题是海岸第四纪地层研究的难点.光释光测年技术(OSL)主要通过石英或长石矿物的释光信号,确定沉积物的埋藏年龄,测年范围从近百年到几十万年.OSL的快速发展为海岸第四纪地层年代确定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单片再生剂量法的提出,提高了光释光测年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度.OSL测年需要根据样品的年龄与性质,进行测年矿物、测量程序条件及粒级的选择.文章基于近年来石英和长石光释光测年技术的发展,结合我国海岸第四纪地层断代中已发表的500多个光释光年代数据,探讨光释光测年技术在海岸第四纪沉积物定年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包括测年矿物的选择(石英vs.长石)、样品的晒退、剂量率、石英信号的组分、长石包裹体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对光释光测年结果准确度的评估,可以更好地服务于海岸晚第四纪沉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释光测年 不完全晒退 剂量率 石英 长石 石英信号组分 长石包裹体
原文传递
黄河悬移质多种光释光信号的顺流变化特征及对河流搬运过程和测年应用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李兆宁 刘进峰 +3 位作者 崔富荣 覃金堂 杨会丽 陈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88-1400,共13页
被测矿物在沉积埋藏前其光释光信号得以完全晒退是光释光测年的基本前提。探讨大型流域中水体细颗粒悬移质的光释光信号残余剂量变化对于理解河流搬运过程和沉积物释光测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干流和渭河共13个采样点水面以下约1... 被测矿物在沉积埋藏前其光释光信号得以完全晒退是光释光测年的基本前提。探讨大型流域中水体细颗粒悬移质的光释光信号残余剂量变化对于理解河流搬运过程和沉积物释光测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黄河干流和渭河共13个采样点水面以下约10 cm水深层位的细颗粒(4~11μm)悬移质为主体,分析了细颗粒混合矿物的多种红外光释光信号和石英矿物的蓝光释光信号等效剂量(D_(e))在洪水期和洪水期后以及不同河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河上游和中游晋陕峡谷段不同类型的光释光信号D_(e)值始终保持较低水平(约50 Gy),随搬运距离的增加无明显变化;进入汾渭盆地段后,汾河和渭河等支流物质的汇入使得黄河干流原有的释光信号D_(e)值显著增加(由约50 Gy增长至约200 Gy),造成了中上游和下游河段的D_(e)值分异;黄河下游不同类型的光释光信号D_(e)值向下游方向均呈现指数型衰减趋势,各类释光信号D_(e)值衰减趋势的比对可指示沉积体系和搬运体系之间物质交换过程。从洪水期到洪水期后各采样点不同类型的释光信号D_(e)值出现显著衰减,两个时期的数据均表明物质来源及与源区距离是悬移质光释光信号D_(e)值变化的决定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细颗粒悬移质 光释光信号 河流搬运过程 光释光测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