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亲缘》探析巴特勒笔下的仿真叙事与时空跨越 被引量:3
1
作者 庞好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1期154-160,共7页
巴特勒在《亲缘》里采用时间旅行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奴隶制的黑暗,抨击种族压迫的反人性。她把现实与幻想有机结合起来,消除了外祖母悖论、双向时差悖论和跨时空物品悖论可能引起的逻辑混乱和思维紊乱,继承和发扬了黑人神话传说... 巴特勒在《亲缘》里采用时间旅行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揭露奴隶制的黑暗,抨击种族压迫的反人性。她把现实与幻想有机结合起来,消除了外祖母悖论、双向时差悖论和跨时空物品悖论可能引起的逻辑混乱和思维紊乱,继承和发扬了黑人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等方面的传统。巴特勒还把意念和时空转换做了能动的结合,在小说中设置了非控制式时空转换、能动式时空转换和意念冲突式时空转换。此外,巴特勒还采用了警方介入、目睹体验和史实呼应的策略,冲破传统现实主义的樊篱,精心建构其时空转换的可信性,从主观内省的角度,展示跨时空的超现实场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维亚·e·巴特勒 《亲缘》 仿真叙事 时空跨越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白人男性支配性气质的解构 被引量:2
2
作者 郭智文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89-93,共5页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构建黑人主体性意识成为了新奴隶叙事的主要意图。在康奈尔的男性支配性气质理论视域下,奥克塔维亚·巴特勒在小说《家族》中,以时空穿梭的超自然方式让白人黑人达成了平等交流的目的。小说从身体暴力、知... 随着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构建黑人主体性意识成为了新奴隶叙事的主要意图。在康奈尔的男性支配性气质理论视域下,奥克塔维亚·巴特勒在小说《家族》中,以时空穿梭的超自然方式让白人黑人达成了平等交流的目的。小说从身体暴力、知识话语权及两性关系等层面,解构了美国社会根深蒂固的男性支配性气质,并提出了黑白共存、互为主体、互相依存的乌托邦社会构建理想,从而体现了巴特勒深远的历史与人性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维亚·巴特勒 《家族》 男性支配性气质 解构
下载PDF
巴特勒小说《家族》中的历史书写和政治隐喻 被引量:2
3
作者 李珉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77-80,共4页
《家族》一书由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亚·巴特勒所著,通过穿越过去、重现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描述方式向读者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罪恶的奴隶制度,并且引发美国现代社会对种族关系和两性关系的深思。巴特勒用新奴隶叙事的方式重新再现... 《家族》一书由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亚·巴特勒所著,通过穿越过去、重现历史、与现实对比的描述方式向读者揭示了美国历史上罪恶的奴隶制度,并且引发美国现代社会对种族关系和两性关系的深思。巴特勒用新奴隶叙事的方式重新再现历史,并且用穿越过去的形式表达当时惨遭奴隶的黑人们不可言说的伤痛。作品表达了美国历史由黑人和白人交织而成,二者缺一不可,引发国人思考自由真正的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维亚·巴特勒 《家族》 历史书写 政治隐喻
下载PDF
末世灾难下的希望:论《播种者的寓言》中的生态理想
4
作者 黄美红 张广勋 《怀化学院学报》 2018年第10期87-90,共4页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播种者的寓言》这部小说中想象了未来生态灾难所导致的社会危机,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未来恶托邦恐怖图景。封闭于高墙之内的罗贝尔都社区思想僵化,固执狭隘,代表着保守的男性地方观念。当这一封闭社区被摧毁后,...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播种者的寓言》这部小说中想象了未来生态灾难所导致的社会危机,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未来恶托邦恐怖图景。封闭于高墙之内的罗贝尔都社区思想僵化,固执狭隘,代表着保守的男性地方观念。当这一封闭社区被摧毁后,小说女主人公萝伦在"大地的种子"的启示下,带领众人在自然灾难和社会混乱的末世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流动的社区。巴特勒警示我们生态灾难和跨国资本可能带来的阴郁的未来,也通过萝伦的行动为我们的未来带来一丝希望和亮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 《播种者的寓言》 生态 气候
下载PDF
小学英语云课堂应用模式探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红琳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31-33,共3页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情况,分析小学英语云课堂教学实践的现状,介绍“腾讯会议+小鹅云课+班级小管家”组合助力下的小学英语云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阐述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分析该教育互动软件组... 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教学情况,分析小学英语云课堂教学实践的现状,介绍“腾讯会议+小鹅云课+班级小管家”组合助力下的小学英语云课堂教学模式,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角度阐述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过程,分析该教育互动软件组合的优点与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 云课堂 腾讯会议 小鹅云课 班级小管家
下载PDF
论巴特勒《播种者寓言》中的“超共感”及其批判意蕴
6
作者 梁会莹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4-170,共7页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播种者寓言》中通过构建“超共感”这一病理性情感现象,从情感维度揭示了新自由主义的弊病。作为一种疾病隐喻,黑人女孩劳伦的“超共感”指向了新自由主义情境下日益加剧的结构性不平等、种族差异和情感匮乏...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在《播种者寓言》中通过构建“超共感”这一病理性情感现象,从情感维度揭示了新自由主义的弊病。作为一种疾病隐喻,黑人女孩劳伦的“超共感”指向了新自由主义情境下日益加剧的结构性不平等、种族差异和情感匮乏等现实问题。作为批判情感操控路径的工具,“超共感”揭露了新自由主义的移情陷阱和新型治理手段,暗示其派生的羞耻感等是社会宣扬的价值观的产物。从末世城市到乡村的逃离路径可见,孤立且单向的移情不足以加强对话。只有当个体将情感投向集体和民族身份以寻求意义时,情感共同体才得以形塑。巴特勒以科幻文学为媒介,强调了跨越社会界限的情感对于塑造社会结构组织以及凝聚革命性力量方面的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维娅·巴特勒 《播种者寓言》 超共感 新自由主义 移情
原文传递
巴特勒《创生三部曲》中的科技、环境与生命政治(英文)
7
作者 蔡振兴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30,共13页
美国非裔女作家巴特勒的《创生三部曲》是一部后末世论小说。小说讲述核子危机后,硕果仅存的少数人类被具高科技的物种翁卡利类人拯救并封存起来,其目地与其种族延续有关。本文尝试从科技、环境与生命政治角度来讨论这三部曲背后所隐藏... 美国非裔女作家巴特勒的《创生三部曲》是一部后末世论小说。小说讲述核子危机后,硕果仅存的少数人类被具高科技的物种翁卡利类人拯救并封存起来,其目地与其种族延续有关。本文尝试从科技、环境与生命政治角度来讨论这三部曲背后所隐藏的宰制、剥削和殖民等内在问题,同时本文也将运用福柯和阿冈本的生命政治和聂珍钊的"伦理选择"来剖析赖莉丝的"伦理决定",期能走出科技、环境与生命政治的两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克塔薇娅·巴特勒 《创生三部曲》 伦理选择 生命政治
原文传递
《播种者寓言》中的城市与社区共同体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帆 许德金 《当代外语研究》 CSSCI 2022年第6期148-156,共9页
作为一部敌托邦小说,Octavia Butler的《播种者寓言》叙述了主人公Lauren从濒临崩溃的美国城市与社区共同体逃离,走向建立乌托邦社区共同体之路的故事。以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为观照,将该小说文本置于政治、社会和历史三个同心框架... 作为一部敌托邦小说,Octavia Butler的《播种者寓言》叙述了主人公Lauren从濒临崩溃的美国城市与社区共同体逃离,走向建立乌托邦社区共同体之路的故事。以詹姆逊的政治无意识理论为观照,将该小说文本置于政治、社会和历史三个同心框架内进行阐释和批评发现,在小说对城市与社区两种形态的共同体书写中,崩塌的罗夫莱多城市与社区共同体是欲望叙事的起点,而幸存的奥利瓦尔城市共同体是对晚期资本主义矛盾的象征性解决,其目的是压抑晚期资本主义无情地物化和奴役劳工的历史;罗夫莱多城市与社区共同体充斥着因阶级对抗而产生的恐惧的意识形态素;规划中的“地球之种”乌托邦社区共同体是愿望的满足与白日梦,它预示着一种新的文化革命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播种者寓言》 敌托邦 共同体 三个同心框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