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结撰、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考释 被引量:9
1
作者 邓小军 《晋阳学刊》 CSSCI 2012年第2期125-130,共6页
元结撰《大唐中兴颂》,歌颂了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中兴业绩,并以微言揭露了玄肃之际政治变局的真相以及肃宗之不孝玄宗,元气淋漓,韵致深沉,是一首包含贬天子之微言的颂体诗。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采取左行正书以隐喻和宣示... 元结撰《大唐中兴颂》,歌颂了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的中兴业绩,并以微言揭露了玄肃之际政治变局的真相以及肃宗之不孝玄宗,元气淋漓,韵致深沉,是一首包含贬天子之微言的颂体诗。颜真卿书《大唐中兴颂》,采取左行正书以隐喻和宣示孝道之义,配合《大唐中兴颂》贬天子之不孝,气势磅礴,章法奇特,是一篇创造性的微言书法。二者为一创作整体而不可分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 左行正书
下载PDF
“宗唐得古”说献疑——兼谈戴表元诗论的特色及地位 被引量:3
2
作者 魏崇武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4-91,共8页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元代文学史》所提出的"宗唐得古"概念影响很大,但却不甚妥当。该书将"得古"连读,是在词性上出现了误判;而学界将其进一步引申为"宗唐以得古",则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戴表元宗唐复古主张...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元代文学史》所提出的"宗唐得古"概念影响很大,但却不甚妥当。该书将"得古"连读,是在词性上出现了误判;而学界将其进一步引申为"宗唐以得古",则在逻辑上存在问题。戴表元宗唐复古主张的地位和影响力,不宜提得过高,"酿蜜"说才是其诗论的真正特色和价值所在,应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表元 宗唐得古 酿蜜说 元代文学
下载PDF
延祐“雅正”诗坛与虞集的诗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海涛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2期49-52,63,共5页
元中期延祐诗坛上出现的"宗唐复古"、以"雅正"为尚的风气,标志着元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反映了中期文人和元政权取得了短暂的合作。但由于文人始终无法走进政治权力的核心,怀抱"旁观者心态",元中... 元中期延祐诗坛上出现的"宗唐复古"、以"雅正"为尚的风气,标志着元诗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反映了中期文人和元政权取得了短暂的合作。但由于文人始终无法走进政治权力的核心,怀抱"旁观者心态",元中期"盛世文学"最终流于表象。作为"元诗四大家"之首的虞集,其诗学思想的双面性反映了"盛世文学"下汉族文人心态之纠结、诗学思想之复杂。这种尴尬,也预示着诗坛即将发生的另一种深刻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祐 虞集 宗唐复古 雅正 旁观者心态
下载PDF
明末清初云间派的复古宗唐诗论
4
作者 赵娜 王英志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95-100,共6页
明末清初的云间派以前后七子复古思想为宗,探究了其复古诗论的形成背景、主要内涵及对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影响,其诗宗趣开元,认为宋之诗衰敝,明诗振兴之功则体现在理论和创作诸多方面。云间派同人揭开了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序幕。
关键词 明末清初 云间派 陈子龙 复古 唐宋诗之争
下载PDF
元明宗唐论与师心说的理论省思
5
作者 曹胜高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5期24-30,共7页
元明诗学对宋诗的扬弃和对唐诗的尊重,是以理学与心学的融合作为思想支撑的。宗法盛唐的提出,是出于建构新文统的需要,而文统所强调的恢复风雅传统,使得元明诗论开始系统反思唐音的形成,其宗唐也不再如宋代那样局限于宗法盛、中、晚,而... 元明诗学对宋诗的扬弃和对唐诗的尊重,是以理学与心学的融合作为思想支撑的。宗法盛唐的提出,是出于建构新文统的需要,而文统所强调的恢复风雅传统,使得元明诗论开始系统反思唐音的形成,其宗唐也不再如宋代那样局限于宗法盛、中、晚,而是提倡以师心为本源、师古为补充,以重建新的诗歌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明诗学 宗唐论 唐诗 宋诗 师心说 理学 风雅传统
下载PDF
艳体乐府诗的复兴
6
作者 王立增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5-59,共5页
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它的首次兴盛是在梁、陈至初唐时期。到了中晚唐,李贺、张祜、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又大力写作艳体乐府诗,使艳体乐府诗复兴。其复兴的原因:一是补写六朝宫廷乐歌,一是模仿六朝乐府诗。中晚唐... 艳体乐府诗是指内容香软、风格艳丽的乐府诗。它的首次兴盛是在梁、陈至初唐时期。到了中晚唐,李贺、张祜、温庭筠、李商隐等人又大力写作艳体乐府诗,使艳体乐府诗复兴。其复兴的原因:一是补写六朝宫廷乐歌,一是模仿六朝乐府诗。中晚唐的艳体乐府诗基本上已不入乐,多是借南朝兴衰之史针贬现实。尽管他们四人都写艳体乐府诗,但在新旧题的运用和表现风格上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艳曲 乐府诗 中晚唐 复兴
下载PDF
唐代人鬼相恋故事的几种模式
7
作者 韩瑜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7-81,共5页
根据故事情节发生的特点,唐代人鬼相恋故事大致可分为类冥婚型故事、禁忌型人鬼相恋故事、亡女复活型相恋故事、路遇型相恋故事四类。类冥婚型故事依附于冥婚习俗,多发生在人间男性和女鬼之间;禁忌型人鬼相恋故事的经典模式是"禁... 根据故事情节发生的特点,唐代人鬼相恋故事大致可分为类冥婚型故事、禁忌型人鬼相恋故事、亡女复活型相恋故事、路遇型相恋故事四类。类冥婚型故事依附于冥婚习俗,多发生在人间男性和女鬼之间;禁忌型人鬼相恋故事的经典模式是"禁忌—惩罚",故事中男子或是气色有异或是暴亡,不具备重情之特色;亡女复活故事表现的是追求爱的力量强大以至于死而复生,给人以很强的震撼力;路遇式人鬼相恋故事重在对男女两情相悦的描摹和歌颂,是文人幻想爱情的白日梦的载体。唐代人鬼相恋故事不但丰富了古典小说的题材,其人物形象刻画和故事的发生模式,对后世同类小说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鬼相恋 故事模式 类冥婚型 禁忌型 亡女复活型 路遇式 唐代
下载PDF
寻找真实的佛陀:佛传故事壁画在晚唐复兴的原因
8
作者 杨斯斐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3年第5期11-13,F0003,共4页
相对于中唐之前的敦煌洞窟,中唐和晚唐的洞窟壁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唐231窟和237窟出现了连续的佛陀瑞像图,此外,在晚唐的85窟和95窟出现了佛传故事的复兴。这两个新特点出现有一定的原因,并且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佛... 相对于中唐之前的敦煌洞窟,中唐和晚唐的洞窟壁画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中唐231窟和237窟出现了连续的佛陀瑞像图,此外,在晚唐的85窟和95窟出现了佛传故事的复兴。这两个新特点出现有一定的原因,并且它们之间有相互联系。佛陀瑞像图的出现和佛传故事画的出现都是指向过去,指向本源的、真正的佛陀。这些新特点背后隐藏的是佛教中国学派的衰落和晚唐时期人们日常生活关注重点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传故事壁画 晚唐 复兴 原因
下载PDF
唐女性内衣诃子的产生原因与社会因素
9
作者 阳梦婷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32-36,98,共6页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逆建唐以来逐渐流行的女性袒胸之风,而出现了一种专遮胸乳的女性内衣,名为诃子。服饰上的变化,实际上成为了"礼"与"非礼"的体现,这与安史乱后唐廷边疆危机、藩镇割据导致的"夷夏之防"... 安史之乱后的中唐,逆建唐以来逐渐流行的女性袒胸之风,而出现了一种专遮胸乳的女性内衣,名为诃子。服饰上的变化,实际上成为了"礼"与"非礼"的体现,这与安史乱后唐廷边疆危机、藩镇割据导致的"夷夏之防"转严以及中唐儒学复兴运动的社会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女性内衣 诃子 安史之乱 华夷之辨 儒学复兴运动
下载PDF
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编纂的政治意识——兼论其成书年代
10
作者 李櫹璐 《开封大学学报》 2022年第2期27-33,共7页
高仲武编纂的《中兴间气集》选录和评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间气”一词通常施用于中高级官员,不能像“河岳英灵”那样与集中所收诗人划等号,还要将诗歌吟咏、投赠的高官及其政治活动纳入“中兴间气”的意涵。从高... 高仲武编纂的《中兴间气集》选录和评论了唐肃宗、代宗时期的代表性诗人和诗歌。“间气”一词通常施用于中高级官员,不能像“河岳英灵”那样与集中所收诗人划等号,还要将诗歌吟咏、投赠的高官及其政治活动纳入“中兴间气”的意涵。从高仲武所选诗歌题材及其编次入手,结合诗歌艺术分析,可以探寻他传达的立场、呈现的时局,乃至现实的寄托。诗集总体偏重于颂美,显示出普通士人对安史之乱后朝廷收拾人心、崇尚文治的响应,也隐含困难时期人们委顺的无奈。重审《中兴间气集》编纂年代,其成书当在大历十四年底至建中元年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间气集》 政治意识 唐人选唐诗 大历
下载PDF
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版本考
11
作者 宋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93,共16页
传世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版本甚多,影响较大者有三种。其一,浯溪本。该石刻乃诸刻祖本,刊于湖南祁阳县湘江之畔,由于江水冲刷与人为捶拓宋代便已残破,元明以来石刻残损日益加重,传世拓本钩描现象十分普遍。其二,剑州本。刻石位于... 传世颜真卿《大唐中兴颂》石刻版本甚多,影响较大者有三种。其一,浯溪本。该石刻乃诸刻祖本,刊于湖南祁阳县湘江之畔,由于江水冲刷与人为捶拓宋代便已残破,元明以来石刻残损日益加重,传世拓本钩描现象十分普遍。其二,剑州本。刻石位于四川剑阁县,为南宋吴旴摹刻,金石和方志文献著录较多。其书用笔瘦劲,结字宽松,与浯溪祖本颇有区别。其三,资州本。位于四川资州,翻刻分东岩、北岩两处,明代仅东岩刻石尚存。该摩崖刊刻时间应为南宋宝庆(1225-1227)之前,其书风亦显现出瘦劲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 石刻 版本
原文传递
同光异军,皖派别帜——论旅沪诗人陈诗及其诗风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思豪 《三江高教》 2011年第2期40-49,共10页
陈诗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与陈衍、陈三立并称"海内三陈"。他名诗嗜诗,无妻无嗣,视诗为终身事业,究其一生主要有三个转折点:一是光绪二十五年随吴保初游南北、居沪上,诗作多为师友之间诗酒酬唱,游山观水,格调不高,诗境不大;二... 陈诗是清末民初著名诗人,与陈衍、陈三立并称"海内三陈"。他名诗嗜诗,无妻无嗣,视诗为终身事业,究其一生主要有三个转折点:一是光绪二十五年随吴保初游南北、居沪上,诗作多为师友之间诗酒酬唱,游山观水,格调不高,诗境不大;二是宣统二年随俞明震出使甘陇,甘陇之行,大大拓展了陈诗的视野,诗境大开;三是辛亥革命后,作为遗民寓居沪上三十余年,诗作真实地记录社会现实,反映民生疾苦,充满爱国激情,具有"诗史"特征,是近代社会的一面反光镜。陈诗早年诗学渔洋,又取法中唐的孟郊、贾岛;自陇归沪后,"寒瘦"诗风中又多了一份韩愈的"遒劲";经过中年时期的广泛交游,转益多师,汲众精髓,晚年诗体以宗唐为主,兼宋之长,创新出奇,在晚清民国诗坛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诗 诗史 宗唐 自成一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