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8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ten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drinking water by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combin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21
1
作者 Xichao Chen Qian Luo +4 位作者 Shengguang Yuan Zi Wei Hanwen Song Donghong Wang Zijian Wa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11期2313-2323,共11页
Taste and odor (T&O) problems in drinking water frequently occur because of many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water, of which trans-1,10-dimethyl-trans-9-decalol (geosrnin) and 2-methylisoborneol (MIB) are well-kno... Taste and odor (T&O) problems in drinking water frequently occur because of many compounds present in the water, of which trans-1,10-dimethyl-trans-9-decalol (geosrnin) and 2-methylisoborneol (MIB) are well-known. In this study, a fast and effective method was established for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10 T&O compounds, including geosmin, MIB, 2,4,6-trichloroanisole (TCA), 2-methylbenzofuran, 2-isopropyl-3-methoxypyrazine (IPMP), 2-isobutyl-3-methoxypyrazine (IBMP), cis-3-hexenyl acetate, trans,trans-2,4-heptadienal, trans, cis-2,6-nonadienal, and trans-2-decenal in water samples by 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SPME)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n orthogonal array experimental design was used to optimize the effects of SPME fiber, extraction temperature, stirring rate, NaC1 content, extraction time, and desorption time.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ranged from 0.1 to 73 ng/L were lower than or close to the odor threshold concentrations (OTCs). All the 10 T&O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in the 14 water samples including surface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water and tap water, taken from a waterworks in Lianyungang City, China. MIB and geosmin were detected in most samples at low concentration. Six T&O compounds (IPMP, IBMP, trans,cis-2,6-nonadienal, 2-methylbenzofuran, trans-2-decenal, and TCA) were effectively decreased in water treatment process (sedimentation and filtration) that is different from cis-3-hexenyl acetate, MIB and geosmin. It is noted that the TCA concentrations at 15.9-122.3 ng/L and the trans,cis-2,6-nonadienal concentrations at 79.9-190.1 ng/L were over 10 times higher than their OTCs in tap water. The variation of the analytes in the all water samples, especially distribution system indicated that distribution system cannot be ignored as a T&O compounds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ste and odor compound drinking water SPME-GC rMS GEOSMIN 2 4 6-trichloroanisole
原文传递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five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surface water 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7
2
作者 Wenfeng SUN Ruibao JIA Baoyu GAO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2年第1期66-74,共9页
In this paper, a method 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 metry (GC-MS) was developed to simultaneously analyze five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surface water, i.e., 2- methyl... In this paper, a method using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and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 metry (GC-MS) was developed to simultaneously analyze five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surface water, i.e., 2- methylisoborneol (2-MIB), 2,4,6-trichloroanisole (TCA), 2-isopropyl-3-methoxy pyrazine (IPMP), 2-isobutyl-3- methoxy pyrazine (IBMP), and trans-l,lO-dimethyl- trans-9-decalol (geosmin, GSM). The mass spectrometry was operated in selective ion monitoring (SIM) mode. Three kinds of SPE columns and three eluting solvents were compared, the C 18 column was chosen as optimum SPE column, and methanol was chosen as the optimum eluting solv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thod showed good linearity in the range of 1-200 ng.L^-1 and gave detection limits of 0.5 1.5 ng.L^-1 for individual compounds. Good recoveries (93.5%-108%) and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1.58%-7.31%) were also obtained. Additionally, concentrations of these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Jinan's surface and drinking water were analyzed by applying this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GSM and 2-MIB were the dominant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in Jinan's raw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phase extraction (SPE) gas chromato- 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 taste and odor compounds surface water MICROPOLLUTANT
原文传递
Trace analysis of off-flavor/odor compounds in water using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positive chemical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被引量:3
3
作者 Jian LU Paul S. WILLS P. CHRIS WILSON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CSCD 2016年第3期477-481,共5页
A rapid, inexpensive and laboratory friendly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off-flavor/odor compounds in fresh and salt water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chemical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f-flavo... A rapid, inexpensive and laboratory friendly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analysis of off-flavor/odor compounds in fresh and salt water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 with chemical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Off-flavor/odor compounds, included geosmin, 2- methylisobomeol (MIB), 2-isobutyl-3-methyoxypyrazine (IBMP), and 2-isopropyl-3-methoxypyrazine (IPMP). Using this method, a single sample can be extracted within minutes using only 1 mL of organic solvent. The ion transitions for IPMP, IBMP, MIB, and geosmin were 153 〉 121, 167 〉 125, 152 〉 95, and 165 〉 109, respectively. The linearity of this method for analyzing MIB ranged from 4 to 200ng·L^-1, and from 0.8 to 200ng·L^-1 for the other analytes. Method recoveries ranged from 97% to 111% and percent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ranged from 3% to 9%, indicating that the method is accurate, precise, and reli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ff-flavor/odor compounds liquid-liquid microextraction 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原文传递
Effect of adding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s to swine manure on odorous compounds,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indigenous flora 被引量:2
4
作者 HUANG Can LI Ji +1 位作者 KANG Wen-li TANG Xin-y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201-206,共6页
Manure odor,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reasing complaints and lawsuits, has increased the tension among swine producers and surrounding residents. Th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different rates of soluble ca... Manure odor, which results in the increasing complaints and lawsuits, has increased the tension among swine producers and surrounding residents. The effects of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different rates of soluble carbohydrates additions to swine manure on odorous compounds, chemical compounds and indigenous flora were evaluated. Additions were calculated on dried manure weight basis. Variables monitored included ammonia (NH3), hydrogen sulfide (H2S), odor offensiveness, pH, ammonium nitrogen(NH4^+-N),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urease and indigenous flor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L. plantarum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s dramatically reduced manure pH. Lower pH resulted in the reduction of NH3 volatilization (34.6%-92.4%, P〈0.01), the increases of H2S (P〈 0.05) and NH4^+-N (5.3%-17.5%, P〈0.05). In addition, L. plantarum and soluble carbohydrates additions significantly reduced odor offensiveness, those VFAs related to malodor indicators(valeric acids, 12.3%-47.7%, P〈 0.05; iso-valeric, 3.5%-23.8%) and the main microorganisms responsible for odor production, with the number of Eubacteria in swine manure reducing by 4.9%, 11.6%, 17.4%, 34.1% and 32.2%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etobaeillus plontarum soluble carbohydrates swine manure odorous compounds indigenous flora
下载PDF
橘汁发酵过程中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小华 黄微 +3 位作者 党亚锋 朱瑜 耿敬章 金文刚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8-335,共8页
柑橘香气是柑橘果酒重要香气属性之一。为研究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柑橘香气形成及影响机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正向硅胶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感官评价对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和异味物质在橘汁发酵中的变化趋势进... 柑橘香气是柑橘果酒重要香气属性之一。为研究柑橘果酒加工过程中柑橘香气形成及影响机制,采用固相萃取法和正向硅胶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嗅闻仪、气相色谱质谱仪和感官评价对柑橘香气及其贡献化合物和异味物质在橘汁发酵中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橘汁中共鉴定出29种关键香气物质,主要为果香气、柑橘香气、花香气、清香气和乳脂香气化合物,其中月桂烯、庚醛、柠檬烯、γ-松油烯、癸醇、辛醛、辛醇、香茅醇和橙花醇被鉴定为柑橘香气重要贡献化合物。在橘汁发酵前4 d,柑橘香气强度呈显著增加的趋势,随后显著减弱。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柑橘香气强度的变化与柠檬烯、γ-松油烯、辛醇和橙花醇含量增减密切相关(P<0.05)。伴随着柑橘香气化合物含量降低,异丁酸、丁酸、2-甲基丁酸、戊酸、己酸、庚酸和辛酸等酸败刺激性气味物质含量显著增加,这些异味物质对柑橘香气的形成具有显著的遮盖作用。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柑橘果酒工艺改进及香气品质提升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汁 发酵 关键香气物质 异味物质 变化趋势
下载PDF
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分级及挥发性化合物鉴定与特征香气分析
6
作者 谢倩 赵晴晴 +1 位作者 江来 陈清西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5-185,共11页
对5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筛选果形指数级别不同且遗传背景不同的15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 对59个品种(系)橄榄果实表型性状(单果质量、纵径、横径、果形指数)进行测定分析和概率分级,筛选果形指数级别不同且遗传背景不同的15个品种(系)橄榄果实,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挥发性化合物的分离鉴定。结果表明:4个表型性状的变异丰富,变异系数范围为10.70%~26.67%;经K-S检验,果形指数、纵径、横径符合正态分布,并对这3个表型性状进行概率分级;橄榄果实中共鉴定到886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萜类186种、杂环类157种、酯类146种、酮类73种、烃类64种、醇类64种、醛类53种、芳烃51种、酸类21种、胺类21种、酚类20种、其他30种,含量1881.70~6727.40μg/g(以鲜质量计,下同);萜类为主要的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52.49%,含量最高的为α-蒎烯(309.66μg/g),相对含量7.13%;香气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表明,对橄榄具有香气贡献的特征香气成分为181种,贡献最高的为杂环化合物5-乙基-3-羟基-4-甲基-2(5H)-呋喃酮,OAV为2468148.28,呈甜香型;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到不同品种(系)橄榄果实的差异特征香气成分6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值最高的是α-法呢烯,OAV为19.71,香气类型花果香。研究结果可为橄榄果实品质质量分级提供依据,也为深入研究橄榄果实香气形成机制、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 表型性状 概率分级 挥发性化合物 香气活性值 特征香气成分
下载PDF
高藻水处理过程中的加氯方式优化及藻源嗅味物质控制
7
作者 韩正双 闫慧敏 +1 位作者 刘禧文 方华 《供水技术》 2024年第5期16-21,27,共7页
针对高藻期水库水,研究了不同预氯化-消毒组合方式对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过程中污染物去除及藻源嗅味物质转化和去除的影响,以及预氯化-消毒组合方式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控制藻源嗅味物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藻水预氯化会使水中以非溶... 针对高藻期水库水,研究了不同预氯化-消毒组合方式对常规工艺处理高藻水过程中污染物去除及藻源嗅味物质转化和去除的影响,以及预氯化-消毒组合方式对粉末活性炭吸附控制藻源嗅味物质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藻水预氯化会使水中以非溶解态存在的2-甲基异莰醇(2-MIB)、土臭素(GSM)等藻源嗅味物质快速转化为溶解态。常规工艺能有效去除高藻水中的非溶解态嗅味物质,但对溶解态嗅味物质的去除效果十分有限;预氯化对常规工艺去除高藻水中2-MIB和GSM存在较大不利影响。粉末活性炭吸附能有效提升对2-MIB和GSM的去除效果,但预氯化会显著降低粉末活性炭吸附+常规工艺对2-MIB和GSM的总体去除效果。因此,对存在藻源嗅味物质的高藻水,不建议进行预氯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藻水 嗅味物质 预氯化 消毒 粉末活性炭
下载PDF
利用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研究进展
8
作者 方伟 郑吉龙 +1 位作者 付奕铭 刘轶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5,共7页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 命案侦查过程中,准确找到被丢弃、掩埋的人体遗骸至关重要。寻找人体遗骸的方法主要有人类的视觉搜索、空中探测、地球物理技术、远程成像技术以及犬类嗅觉搜索技术等。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是一种公认的具有时效性的非侵入性搜索方法,是法医调查中最有价值的搜索工具。本文通过系统查阅和总结相关文献资料,以人体遗骸分解产生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为理论基础,探寻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基本原理,对以人类血迹、人体组织、尸体腐败液、气味替代物作为嗅源训练犬类搜索人体遗骸技术在法医调查中的使用进行综述,从尸体腐败过程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检测、气味替代物和吸附装置的研发、犬类训练与使用的技战法等角度展望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我国犬类嗅觉搜索人体遗骸技术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犬类 嗅觉 人体遗骸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血液 腐败液 气味替代物 综述
下载PDF
热反应牛骨香精酶解工艺优化及关键气味化合物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海丽 关鑫 +4 位作者 唐源 宋焕禄 潘文清 龚林 陈琬盈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6-142,共17页
为研究制备热反应牛骨香精的较佳酶解工艺,以牛骨素为原料,选用复合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复合酶加酶量及复合酶加酶比例对酶解液水解度和由酶解液与糖、氨基酸等原料经美拉德反应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 为研究制备热反应牛骨香精的较佳酶解工艺,以牛骨素为原料,选用复合酶,利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考察酶解温度、酶解时间、复合酶加酶量及复合酶加酶比例对酶解液水解度和由酶解液与糖、氨基酸等原料经美拉德反应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精的感官评分的影响,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游离氨基酸质量比,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分析牛骨素酶解前后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精关键气味化合物的质量比。结果表明,牛骨素的较佳酶解工艺为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4 h、加酶量1250 U/g、复合风味蛋白酶与复合蛋白酶的加酶比例为3∶2,在此条件下感官评分为8.17分。与牛骨素相比,酶解液中有15种游离氨基酸的质量比显著增加;使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测定牛骨素和酶解液的气味轮廓和滋味轮廓,发现酶解液的氮氧化物气味特征增强,酶解液的鲜味、浓厚味、咸味特征更明显。使用固相微萃取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技术,对牛骨素、酶解液分别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精的关键气味化合物进行分析,共鉴定出挥发性气味化合物164种,包含27种醛类、30种酮类、12种醇类、16种酸类、7种含硫化合物、10种酯类、18种吡嗪类、10种呋喃类、6种噻唑类、4种噻吩类和24种其他类化合物。通过气相色谱-嗅闻分析,嗅闻到74种气味活性化合物;气味活性值(OAV)大于1的关键气味化合物有22种,牛骨素与酶解液分别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精中最重要的关键气味化合物均为双(2-甲基-3-呋喃基)二硫醚(OAV值分别为13079和8053);与牛骨素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精相比,酶解液制备的热反应牛骨香精中出现了(E,E)-2,4-癸二烯醛、2-甲基-3-呋喃硫醇、甲基糠基二硫醚、己酸甲硫醇酯、β-石竹烯5种新的关键气味化合物。研究旨在为热反应牛骨香精工业化生产中的酶解工艺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解工艺 热反应牛骨香精 气味活性化合物 关键气味化合物 全二维气相色谱-嗅闻-质谱
下载PDF
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降解水中嗅味物质的研究进展
10
作者 杨慧婷 鲁仙 +3 位作者 邢云青 张饮江 黎雷 高乃云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4期6-15,共10页
近年来,由嗅味物质引发的水污染事件频发,高效去除水中嗅味物质已成为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高级氧化工艺以其反应速率快和处理效果好,被广泛用于治理含嗅味物质的水体。文章首先阐述了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及特点,其后根据氧化降解... 近年来,由嗅味物质引发的水污染事件频发,高效去除水中嗅味物质已成为水处理行业面临的挑战之一。高级氧化工艺以其反应速率快和处理效果好,被广泛用于治理含嗅味物质的水体。文章首先阐述了水中嗅味物质的来源及特点,其后根据氧化降解水中嗅味物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由基种类,介绍了传统高级氧化和基于过硫酸盐的高级氧化工艺的优缺点,重点分析了基于不同活化方式的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的研究动态,并探讨了水中嗅味物质的降解特性和机理。最后对过硫酸盐高级氧化工艺去除嗅味物质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水中嗅味物质的深度处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硫酸盐 高级氧化工艺 嗅味物质 降解机理 活化方式
下载PDF
基于GC-IMS结合多元统计模型分析不同酵母菌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镰 王天杨 +6 位作者 吴宝珠 熊怡玲 易宇文 朱开宪 乔兴 邓静 吴华昌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82-289,共8页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研究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假丝酵母发酵对豆汤酱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以未发酵豆汤酱作为对照组,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对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运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法(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确定关键风味组分,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tion analysis,PLS-DA)对发酵豆汤酱香气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种发酵豆汤酱中共检测出5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是酯类和醇类物质,赋予发酵豆汤酱醇香、果香和麦芽香。不同发酵豆汤酱的挥发性化合物的种类和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经酿酒酵母发酵的豆汤酱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浓度和种类最高。通过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分析安琪酵母、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假丝酵母发酵豆汤酱和未发酵豆汤酱6组样品,分别有8、13、9、11、19、7种关键风味物质。对这些关键风味物质进行PCA和PLS-DA分析,发现不同酵母菌发酵的豆汤酱能获得较好区分,发酵豆汤酱与未发酵豆汤酱的整体香气存在明显差异,这与GC-IMS指纹图谱的结果一致。因此酵母发酵具有为豆汤酱提高香气成分的应用潜力,为今后豆汤酱的精深加工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豌豆发酵 酵母菌 气相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桂花青脆李复合香型果酒的酿造工艺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君蕊 苏良敏 +3 位作者 成欣 周睫姝 罗婧云 陈安均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以新鲜青脆李汁和干桂花为原料,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桂花添加量、加花时间)对桂花青脆李复合香型果酒品质的影响,以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酿造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以新鲜青脆李汁和干桂花为原料,探究不同发酵条件(发酵温度、桂花添加量、加花时间)对桂花青脆李复合香型果酒品质的影响,以挥发性风味物质和感官为主要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得到最佳酿造工艺。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对不同发酵方式的桂花青脆李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测定,结合香气阈值确定不同挥发性成分的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以OAV评判香气贡献大小;通过排序法对酒样进行感官评价,利用Kramer检验法对排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以样品的香气贡献度结合感官评价结果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发酵温度18℃,添加量0.5 g/100 mL,发酵第0 d加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桂花青脆李酒气味活度值的总和最高(47470.04μg/L),感官排序的秩次和最小(39)即感官结果最优。本研究结果为提高青脆李酒产品品质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脆李 桂花 香气物质 气味活度值(OAV) 感官排序
下载PDF
青贮饲料气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13
作者 陈银阁 张元庆 +1 位作者 郑楠 张养东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835-4846,共12页
青贮饲料在反刍动物粗饲料中的高营养特性和经济价值增强了人们改进青贮工艺以提高青贮质量的需求,但青贮饲料产生的独特气味严重限制着动物的摄入量,影响动物的采食喜好,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青贮发酵的特有气味是由酸、醇、醛和酯等... 青贮饲料在反刍动物粗饲料中的高营养特性和经济价值增强了人们改进青贮工艺以提高青贮质量的需求,但青贮饲料产生的独特气味严重限制着动物的摄入量,影响动物的采食喜好,降低动物的生产性能。青贮发酵的特有气味是由酸、醇、醛和酯等多种挥发性化合物混合而成,它们是各个阶段所涉及的微生物群落在厌氧活动中产生的代谢物,然而关于这些挥发性化合物对反刍动物健康影响的信息仍然缺乏。因此需评估青贮饲料气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生产营养稳定的优质青贮饲料,保障反刍动物持续的营养供应。本文对青贮气味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了分析,综述青贮饲料原料特性、微生物作用、添加剂以及环境条件对其形成的影响,为更好地改善青贮气味、明确化合物相关来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饲料 气味 挥发性化合物 影响因素
下载PDF
HS-SPME-GC-MS与ROAV相结合的4种柑橘果皮精油关键香气物质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丽 蒋景龙 +3 位作者 胡佳乐 师一璇 黄佩 丁德宽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230,共10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柑橘果皮精...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进行分析鉴定,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对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的关键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柑橘果皮精油品质评价与发掘特殊香气柑橘精油提供依据。结果表明,4种柑橘果皮精油共鉴定出62种挥发性成分,包括13种单萜、14种倍半萜、5种烷烃、12种醇类、8种醛类、4种酯类、3种酮类、2种醚类和1种酸类。4种柑橘果皮精油均以单萜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83.00%~91.93%)。按照化合物组成,可将4种柑橘分为2个化学类型:柠檬烯/γ-萜品烯型和柠檬烯/3-蒈烯型。ROAV法从4种柑橘果皮精油中筛选出24种关键香气物质,其中北京柠檬果皮精油中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为紫苏醛,关键香气物质共10种;温州蜜柑、酸橙和枳雀果皮精油中风味贡献最大的物质均为芳樟醇,关键香气物质分别为12种、20种和20种。这些关键香气物质对柑橘果皮精油的香气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果皮 精油 顶空-固相微萃取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基于GC×GC-TOFMS-O分析3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 被引量:2
15
作者 胡腾飞 萧涵 +8 位作者 谢贺 陈国和 欧行畅 蒋容港 王超 李勤 黄建安 刘仲华 虞丽明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30,共10页
通过感官审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技术及香气活力值法,分析了三个茶树品种(肉桂、水仙、大红袍)毛茶在同一焙火温度下加工制成的三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在香气品质上,肉桂以桂皮香为主,并带有花香;水仙以兰花香... 通过感官审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技术及香气活力值法,分析了三个茶树品种(肉桂、水仙、大红袍)毛茶在同一焙火温度下加工制成的三种武夷岩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在香气品质上,肉桂以桂皮香为主,并带有花香;水仙以兰花香为主;大红袍花果香馥郁。3种武夷岩茶中共检测出337种挥发性成分,36种香气活性成分、26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在肉桂、水仙、大红袍中分别确定17、16、18种关键香气成分。结合热图分析,肉桂中确定香叶醇、3,5-二乙基-2-甲基-吡嗪、异戊酸正己酯、正己醛等8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水仙中确定己酸戊酯、罗勒烯、甲基庚烯酮、吲哚、3-乙基-2,5-甲基吡嗪等10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大红袍中确定苯乙醇、苯甲酸甲酯、十一醛、2-甲基吡嗪、十二醛等8个主要关键香气成分,表明这些化合物对不同武夷岩茶香气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夷岩茶 茶树品种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嗅辨仪 香气活力值法 关键香气成分
下载PDF
亚东黑木耳特征香气物质研究
16
作者 松桂花 王怡文 +4 位作者 周志磊 曹旭珍 罗桑江才 德央 毛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06-314,共9页
亚东黑木耳(Exidia sp.)具有独特的香气,但它的特征香气物质尚不明确。该文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绘制了亚东黑木耳的香气轮廓图,发现亚东黑木耳具有脂肪香、烘烤香和酸香等突出的香气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 亚东黑木耳(Exidia sp.)具有独特的香气,但它的特征香气物质尚不明确。该文采用描述性感官分析绘制了亚东黑木耳的香气轮廓图,发现亚东黑木耳具有脂肪香、烘烤香和酸香等突出的香气特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HS-SPME-GC-MS)技术在亚东黑木耳中鉴定了7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酯类和酸类是亚东黑木耳的主要挥发性物质,且己酸甲酯、壬酸甲酯等多个甲酯类成分为亚东黑木耳中首次检出。采用气相色谱-嗅闻技术(gas chromatography-olfactometry,GC-O)香气强度法结合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e values,OAVs)分析发现亚东黑木耳的主要香气成分为醛酮类,乙酸、反-2-癸烯醛、γ-壬内酯、辛酸、己酸、正己醛、壬醛、10-十九烷酮、棕榈酸乙酯、正辛醇、2-正戊基呋喃是亚东黑木耳中的11种特征香气物质。该研究有助于了解亚东黑木耳的香气特征,为亚东黑木耳的产品研发及质量控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东黑木耳 香气物质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气相色谱-嗅闻法
下载PDF
两种雪茄烟分段烟气香气成分及香气特征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淋 刘路路 +5 位作者 姬凌波 姜晨曦 蒋忠荣 杨振 徐恒 胡军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为探究雪茄烟前、中、后3段烟气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长城2号和蒙特4号两种雪茄烟分段烟气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感官评价和气味贡献权重对雪茄烟香气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筛选雪茄... 为探究雪茄烟前、中、后3段烟气的差异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长城2号和蒙特4号两种雪茄烟分段烟气香气成分进行检测,结合感官评价和气味贡献权重对雪茄烟香气特征进行研究,并基于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法筛选雪茄烟中关键差异香气成分。结果表明:抽吸过程中烟支变短、截留效果减弱,雪茄烟烟气中香气成分的数量和释放量整体呈增加趋势;在雪茄烟气味贡献权重中,随着抽吸的进行,长城2号的豆香和木香减弱、咖啡香增强,蒙特4号的豆香减弱、辛香增强,这些气味的权重变化与感官评价结果具有一致性;长城2号中引起香气特征变化的有γ-己内酯、糠酸、苯乙酮、苯乙酸、2,6-二甲基吡嗪等12个关键差异香气成分,蒙特4号中引起香气特征变化的有雪松醇、2-甲基丁醛、4-乙烯基愈创木酚、愈创木酚、γ-壬内酯等11个关键差异香气成分。该研究结果反映了雪茄烟抽吸过程中烟气成分变化规律,并解释了抽吸过程中风味变化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茄烟 分段烟气 香气成分 香气特征 气味贡献权重
下载PDF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测定水中4种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 被引量:1
18
作者 狄欣宜 《净水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194-203,共10页
文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了水中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22-DMD)、2-乙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EMD)、2-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2E2MD)、2-乙基-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乙烷(2-EDD)4种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 文章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建立了水中2,2-二甲基-1,3-二氧环戊烷(22-DMD)、2-乙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EMD)、2-乙基-2-甲基-1,3-二氧戊环(2E2MD)、2-乙基-5,5-二甲基-1,3-二氧杂环乙烷(2-EDD)4种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的检测方法。方法中固相微萃取前处理过程使用85μm Carboxen/PDMS萃取纤维,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25 min,盐析剂氯化钠添加的质量分数为20%,色谱分离过程使用Agilent DB-5MS气相色谱柱(60 m×0.25 mm×1.00μm),内标物使用2-异丁基-3-甲氧基吡嗪。22-DMD、顺式2-EMD、反式2-EMD、2E2MD、2-EDD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1.6、0.6、0.5、1.0、0.3 ng/L,纯水、水源水、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平行加标样品中4种环状缩醛类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8.6%,加标回收率为94%~117%,方法特性指标均满足水中痕量环状缩醛类异嗅物质的测定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环状缩醛 嗅味物质 痕量分析 气质联用法
下载PDF
基于GC-MS法分析不同产地与工艺的可可豆风味成分
19
作者 杨尚桦 李晓铭 +4 位作者 李香莉 汪薇 白卫东 鲁玉侠 辛璇 《广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6期190-192,198,共4页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与不同工艺的可可风味,利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可可豆的致香成分,共鉴定出27种香气成分,1981加纳可可豆、1982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豆、1983加纳可可豆碎、1984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豆碎分别检测出25、21、18、14种香气成分... 为了研究不同产地与不同工艺的可可风味,利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可可豆的致香成分,共鉴定出27种香气成分,1981加纳可可豆、1982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豆、1983加纳可可豆碎、1984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豆碎分别检测出25、21、18、14种香气成分。四种可可豆有48种共有但相对含量不同挥发性成分,这些物质对可可的香气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贡献,它们是可可的关键香气化合物,共同构成了可可豆的风味品质特征。本研究中,四种可可豆中主要检测出的香气成分为酯类、杂环类及醇类、此外还检出了酸类、萜烯类风味物质。因此1981加纳可可豆具有烤坚果香味,1982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豆具有花香与木质香,1983加纳可可豆碎具有香甜的水果香味,1984巴布亚新几内亚可可豆碎具有奶油坚果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可可豆 香气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关键风味化合物
下载PDF
酶解前后牡蛎肉风味变化研究
20
作者 洪林欣 童星 +5 位作者 孙乐常 吴昌正 尹开平 刘康 林端权 张凌晶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120-128,共9页
该研究以牡蛎(Ostreae concha)为研究对象,蛋白酶与淀粉酶复合反应制备牡蛎肉酶解液,结合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牡蛎肉酶解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解析牡蛎肉及其酶解液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及主要腥味成... 该研究以牡蛎(Ostreae concha)为研究对象,蛋白酶与淀粉酶复合反应制备牡蛎肉酶解液,结合感官评价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牡蛎肉酶解前后挥发性化合物的变化规律,解析牡蛎肉及其酶解液的关键风味化合物及主要腥味成分。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来量化评价各组分对牡蛎肉酶解液风味的贡献程度。添加淀粉酶将牡蛎肉中的糖原分解成小分子单糖,并在一定温度下促使酶解液发生美拉德反应,进而产生具有愉快风味的化合物以遮盖牡蛎的腥味。结果表明,酶解后呈现腥味、哈喇味的(E,E)-2,4-庚二烯醛、己醛、庚醛和壬醛等物质的含量降低,酶解脱除了牡蛎肉中的腥味,生成了具有浓郁果香味和青草味的2-戊基呋喃、苯甲醛和十六醛等物质,在多种挥发性化合物共同作用下,整体香气协调,风味持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酶解 风味 挥发性化合物 相对气味活度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