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HS-SPME-GC-MS与电子鼻分析芹菜贮藏期间挥发性物质的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芦佳琪 吴玉珍 +3 位作者 张瑞 韩晶晶 熊爱生 郁志芳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2-222,共11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和电子鼻技术分析了20.0℃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采用HS-SPME-GC-MS技术从芹菜中共检测到108种挥发性物质,单萜类(43.2%~52.92%)和苯酞类(19.93%~28.97%)为主要组分,其中D-柠檬烯含量丰富(6600.64~48566.12μg/kg)。新鲜芹菜总挥发性物质含量为165682.48μg/kg,贮藏9 d后含量下降了40.92%,单萜类和苯酞类物质分别下降了9.72%和上升了8.98%。OAV分析结果表明芹菜叶片中共有31种OAV>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0~7 d特征挥发性物质有31种且组成相同,第9 d特征挥发性物质减少至29种,贮藏期间总OAV值呈下降趋势。聚类分析结果表明,0~3 d芹菜叶片以薄荷香和青草香为主,第7 d具有甜香、木香和樟脑香,第9 d后以辛辣和药草气味为主。基于电子鼻检测结果的主成分分析可以清晰区分不同贮藏时间芹菜叶片的香气,基于Pearson相关性分析,引起电子鼻响应值变化的物质主要是芹菜中萜类、醇类、芳香型挥发性物质(r≥0.80,P<0.05)。本研究的结果阐明了贮藏期间芹菜叶片挥发性物质组成和含量的变化规律,为贮藏期间芹菜新鲜度的判断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 贮藏 HS-SPME-GC-MS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OAV
下载PDF
基于GC-MS-O技术的景观设计用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分析
2
作者 沈熙为 曾彬 +1 位作者 葛梦婷 王敬贤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9-169,共11页
【目的】鉴定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及气味特征并分析其来源和释放机制,为马尾松气味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作为景观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含水率的马尾松心、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 【目的】鉴定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及气味特征并分析其来源和释放机制,为马尾松气味数据库的构建及其作为景观木材在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利用提供指导。【方法】以不同含水率的马尾松心、边材为研究对象,利用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C-MS-O)技术分析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释放特性。【结果】马尾松木材常温状态下释放的气味化合物共25种,主要有α-蒎烯(浓松木香)、莰烯(薄荷香,刺激)、柠檬烯(柠檬香,清香)、长叶烯(清凉)和(+)-环苜蓿烯(清香)等。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主要组分为萜类、醇类、烃类和醛类等,萜类占气味化合物总量的90.99%~96.58%(质量浓度)。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以薄荷樟脑、清香花香和木香为主,伴有果香和甜香,偶有较弱的杏仁和皮革混合香气味。随着含水率降低,马尾松木材气味化合物总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呈先升后降趋势。边材气味化合物的种类、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大于心材,含水率30%时,边材气味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和气味强度分别是心材的6.76和1.77倍。马尾松边材中含萜类、醇类、烃类和醛类等气味化合物,心材中仅萜类和烃类气味化合物稳定存在,偶有少量醇类化合物。单体气味化合物质量浓度与木材含水率相关,但相关性在心、边材中有所不同。单体气味化合物质量浓度与单体气味强度总体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因化合物种类、木材位置和木材含水率不同差异较大。【结论】薄荷樟脑、清香花香和木香是马尾松木材的主要气味,果香和甜香起气味修饰作用,整体上马尾松木材气味可带给人们舒缓、放松、愉快等心理感受。马尾松木材用作景观材料,对使用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均有积极作用,适宜用于大部分城市公园、儿童公园以及疗愈景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材料 马尾松 气味化合物 气味特征 环境健康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技术
下载PDF
‘阳光’佛手柑特征香气成分的GC-MS分析及感官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蔡尉彤 许滢 +6 位作者 冯涛 王化田 宋诗清 姚凌云 孙敏 柳倩 于闯 《中国果菜》 2023年第1期17-24,共8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ry,GC-MS-O)联用技术对‘阳光’佛手柑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ry,GC-MS-O)联用技术对‘阳光’佛手柑的挥发性物质组分及其特征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确定其特征香气成分。运用定量描述分析法(quantitative descriptive analysis,QDA)进行感官特量描述性分析,进一步验证‘阳光’佛手柑的特征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阳光’佛手柑中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香气组分,结合气味强度值和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初步确定对‘阳光’佛手柑香气贡献较大的组分。结合感官评价进行综合分析,确定‘阳光’佛手柑的特征香气成分为D-柠檬烯、柠檬醛、香叶醇、对伞花烃、γ-松油烯、β-罗勒烯、月桂烯。研究结果为完善佛手柑的香气组成鉴定,提高佛手柑品质和培育优质品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手柑 香气成分 气质联用 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饲粮代谢能和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肉仔鸡排泄物化学组成及主要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桂芹 韩钰婧 +2 位作者 刘海英 刘国华 郑爱娟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34-1043,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对肉仔鸡排泄物的化学组成及主要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包括2个ME水平:12.55、13.18 MJ/kg,3个DLys水平:0.80%、0.95%、1.10%,依据理想氨基...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代谢能(ME)和可消化赖氨酸(DLys)水平对肉仔鸡排泄物的化学组成及主要臭气化合物含量的影响。试验采用2×3两因子交叉试验设计,包括2个ME水平:12.55、13.18 MJ/kg,3个DLys水平:0.80%、0.95%、1.10%,依据理想氨基酸平衡模式配制6种试验饲粮。选取360只21日龄爱拔益加(AA)肉仔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试验期21 d。结果表明:1)高ME低DLys组肉仔鸡排泄物苏氨酸(Thr)、缬氨酸(Val)、蛋氨酸(Met)、亮氨酸(Leu)和氮(N)含量最低,高ME中DLys组异亮氨酸(Ile)、赖氨酸(Lys)、组氨酸(His)、精氨酸(Arg)含量最低,低ME低DLys组总能(GE)、磷(P)含量最低。2)肉仔鸡排泄物挥发性盐基氮与总有机酸含量随饲粮ME水平的升高而增加。ME与DLys的互作效应对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低ME组VFA含量随DLys水平的升高而增加,高ME组VFA含量随DLys水平升高而降低。pH随ME、DLys水平的升高而降低。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有利于减少肉仔鸡排泄物N、P、挥发性盐基氮等主要臭气化合物含量的适宜ME和DLys水平分别为12.55 MJ/kg和0.80%(ME/DLys=1.549 MJ/g)或13.18 MJ/kg和0.80%(ME/DLys=1.198 MJ/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气化合物 化学组成 代谢能 可消化赖氨酸 排泄物 肉仔鸡
下载PDF
蛹肽蛋白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5
作者 吕鹏 潘晔 +5 位作者 王沁芸 黄勇 吴燕春 姚勤 陈远忠 陈克平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09-314,共6页
蛹肽蛋白是蚕蛹粉经微生物发酵后的产物。对蚕蛹粉和蛹肽蛋白的气味物质、氨基酸组成、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蛹肽蛋白中有3种臭味化学物质的含量显著低于蚕蛹粉(P〈0.05);与蚕蛹粉相比,蛹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除谷氨酸... 蛹肽蛋白是蚕蛹粉经微生物发酵后的产物。对蚕蛹粉和蛹肽蛋白的气味物质、氨基酸组成、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的结果表明:蛹肽蛋白中有3种臭味化学物质的含量显著低于蚕蛹粉(P〈0.05);与蚕蛹粉相比,蛹肽蛋白的氨基酸组成除谷氨酸含量降低和蛋氨酸含量升高外,其余组分无明显变化(P〉0.05);蚕蛹粉和蛹肽蛋白的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且蛹肽蛋白中铬元素(Cr)的含量降低。将蛹肽蛋白添加于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的饲料(质量分数为5%、10%的添加量)和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饲料(质量分数为10%的添加量)进行养殖试验,发现适量蛹肽蛋白可显著促进仔罗非鱼和凡纳滨对虾生长,降低饲料系数(P〈0.05)。研究结果显示蛹肽蛋白在水产动物饲料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蛹肽蛋白 臭味化合物 氨基酸 金属元素 动物养殖 饲料
下载PDF
炼油厂恶臭污染源综合监测与评价Ⅱ.污染源分级与排放评估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凌波 郭兵兵 刘忠生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3,共7页
系统地监测和评价了某典型炼油厂各类储罐排放气、污水处理场逸散气及氧化脱硫醇尾气等主要恶臭污染源,估算了臭气浓度和总烃、苯系物、臭味排放量。结果表明:上述恶臭污染源非甲烷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和二甲... 系统地监测和评价了某典型炼油厂各类储罐排放气、污水处理场逸散气及氧化脱硫醇尾气等主要恶臭污染源,估算了臭气浓度和总烃、苯系物、臭味排放量。结果表明:上述恶臭污染源非甲烷烃、苯、甲苯和二甲苯、硫化氢、甲硫醇、乙硫醇和二甲二硫等污染物均不同程度地超过参考标准,浓度比排放量超过参考标准严重;污染物和污染源按排放量可各分为三类,一类的恶臭污染物为硫化氢,其臭味排放贡献约占67.9%;二类恶臭污染物为甲硫醇、乙硫醇、异丙硫醇、二甲二硫、甲乙二硫和二乙二硫,臭味排放贡献合计约占31.8%;三类恶臭污染物为苯系物,臭味排放贡献合计仅占0.3%。一类的恶臭污染源为酸性水罐废气,其臭味排放贡献约为57.1%;二类恶臭污染源为污水处理场、高温蜡油罐和污油罐废气,臭味排放贡献合计约占37.3%;三类恶臭污染源为碱渣罐、冷焦水罐、油品中间罐和氧化脱硫醇废气,臭味排放贡献合计约占5.6%。主要恶臭污染源总烃和苯系物排放总量分别约为261kg/h和23.8kg/h,其中污水处理场、酸性水罐及氧化脱硫醇合计约占总烃排放量的2/3,污水处理场和冷焦水罐合计约占苯系物排放量的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污染源 臭味因子 挥发性硫化物 烃类 苯系物
下载PDF
金华1号枇杷果实不同发育阶段挥发性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1
7
作者 孙海艳 李泽冉 +6 位作者 翁婷婷 宋艳娟 党江波 向素琼 何桥 郭启高 梁国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252-258,I0010-I0012,共10页
为探究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以‘金华1号’红肉枇杷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并利用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评价各香气成... 为探究枇杷果实发育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和变化规律,以‘金华1号’红肉枇杷品种不同发育阶段的果皮和果肉为试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分析,并利用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评价各香气成分对枇杷果实香气的贡献。结果表明,共检测到61种挥发性物质,醛类是6个时期果皮和果肉中种类最多和含量最高的物质,果皮中醇类和酯类的含量在青果期和绿熟期显著高于其他时期。基于OAV评价方法,共鉴定出21种关键香气成分,其中β-紫罗兰酮、(反,反)-2,4-庚二烯醛、2-甲基丁酸甲酯、1-辛烯-3-酮、反-2-己烯醛、己醛、(反,反)-2,4-壬二烯醛、反-2-壬烯醛、辛醛和(反,顺)-2,6-壬二烯醛等在整个发育过程对品种的香气贡献最大。综合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的结果表明,‘金华1号’枇杷发育和成熟过程中,果实中的香气特征为成熟前期以青香型和果香型为主,转色期后果皮以花香和青香味为主,果皮中转色期和褪绿期的香气物质丰富,果肉则以果香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发育阶段 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力值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软聚氯乙烯塑料的挥发性气体 被引量:4
8
作者 孔萍 林新花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7期159-160,共2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测定了软聚氯乙烯塑料(S-PVC)产生的挥发性气体。结果显示:软聚氯乙烯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主要为烃类化合物、醇和醛、酯等羰基化合物,产生气味的化合物是醇和羰基化合物,这些物质可由助剂带入或在塑料加工过...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测定了软聚氯乙烯塑料(S-PVC)产生的挥发性气体。结果显示:软聚氯乙烯产生的挥发性气体主要为烃类化合物、醇和醛、酯等羰基化合物,产生气味的化合物是醇和羰基化合物,这些物质可由助剂带入或在塑料加工过程中热氧降解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 气相色谱-质谱 挥发性气体 气味
下载PDF
炼油厂恶臭污染源综合监测与评价 Ⅰ.污染源监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凌波 韩丛碧 +1 位作者 郭兵兵 周艳红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1,共7页
建立了炼油厂各类贮罐呼吸气、污水处理场逸散气及氧化脱硫醇尾气等恶臭无组织排放源的采样与分析成套技术,监测项目基本涵盖石油炼制特征恶臭污染物和油气组分。废气样品用双连球和聚四氟乙烯采样袋采集。废气中特征恶臭污染物的组成... 建立了炼油厂各类贮罐呼吸气、污水处理场逸散气及氧化脱硫醇尾气等恶臭无组织排放源的采样与分析成套技术,监测项目基本涵盖石油炼制特征恶臭污染物和油气组分。废气样品用双连球和聚四氟乙烯采样袋采集。废气中特征恶臭污染物的组成及烃类碳数分布用气相色谱/质潜法定性和半定量分析,挥发性硫化物含量用新型的硫化学发光检测/宽口径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总烃含量用总烃分析仪法分析,C_1~C_3烃类含量用火焰离子化检测/气相色谱法分析,苯系物和氨气含量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分析。监测了多家烁油厂的典型恶臭污染源,较为全面和系统地获取了炼油厂恶臭污染源排放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油厂 恶臭污染源 恶臭污染物 挥发性硫化物 烃类 苯系物 鉴定 分析
下载PDF
医疗废物高温蒸汽处理工艺的二次污染控制——以孝感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双柳 张筝 孙宁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6年第4期86-89,105,共5页
以孝感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为例,介绍了高温蒸汽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脱臭处理工艺,废气中的恶臭污染物可以达到《恶臭污染排放控制标准》(GB 14554—1993)相应排放速率限值要求;采用生化和物化相结合的废水处... 以孝感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为例,介绍了高温蒸汽处理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工艺。结果表明:采用生物脱臭处理工艺,废气中的恶臭污染物可以达到《恶臭污染排放控制标准》(GB 14554—1993)相应排放速率限值要求;采用生化和物化相结合的废水处理工艺,出水水质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废物 高温蒸汽处理 二次污染控制 恶臭 挥发性有机物
下载PDF
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品中多种异味物质 被引量:3
11
作者 顾娟红 严敏 +1 位作者 柳艳 徐振东 《印染助剂》 CAS 2021年第4期55-59,共5页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多种异味物质的方法。样品经吹扫、捕集及热脱附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对GC/MS的仪器条件、吹扫捕集器(P&T)影响因素(吹扫时间和温度、吹扫流速、脱附条件等...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纺织品中多种异味物质的方法。样品经吹扫、捕集及热脱附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采用外标法定量。对GC/MS的仪器条件、吹扫捕集器(P&T)影响因素(吹扫时间和温度、吹扫流速、脱附条件等)、基质效应、样品量等条件进行优化。在最佳实验条件下,10种异味物质的质量分数与峰面积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4.1~9.0μg/kg,相关系数为0.9980~0.9999,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7.29%~100.24%,相对标准偏差为2.3%~8.6%。方法灵敏、简便、环境友好,可用于纺织品中10种异味物质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异味物质 纺织品 吹扫捕集
下载PDF
添加复配糖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祝玉婷 胡志和 +1 位作者 霍辰辰 米春萤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68-282,共15页
采用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以49.5:1:1进行复配混合作为蔗糖替代糖,同等甜度下复配糖与蔗糖比例为7.77:1。研究43℃发酵的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色、香、味等感官特性以及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利... 采用赤藓糖醇、罗汉果甜苷、甜菊糖苷以49.5:1:1进行复配混合作为蔗糖替代糖,同等甜度下复配糖与蔗糖比例为7.77:1。研究43℃发酵的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色、香、味等感官特性以及理化指标的差异性。利用电子眼、电子鼻、电子舌检测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的色、香、味,采用酚酞指示剂法、质构仪、流变仪、平板计数法测定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发酵过程中酸度、硬度、粘度、乳酸菌数量。结果表明:发酵结束时,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酸度范围在70.11°T~72.18°T,二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酵过程中,在1~5 h内,添加4%、8%、10%、12%的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较同等甜度的普通酸奶产酸速率快,且差异显著(P<0.05),而添加6%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在发酵1~3 h内较普通酸奶产酸速率显著增加(P<0.05),4~5 h内两种酸奶产酸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发酵1~3 h内,添加蔗糖的普通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硬度、粘度增加缓慢;发酵3~5 h,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硬度、粘度增加速度高于添加同等甜度蔗糖的普通酸奶组,差异显著(P<0.05)。在发酵过程中,相同甜度下,添加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的乳酸菌增殖较普通酸奶快,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相同甜度的无蔗糖酸奶感官评分高于同等甜度的普通酸奶;蔗糖浓度为4%、10%、12%的普通酸奶较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在气味和色泽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经挥发性成分分析,不同浓度的普通酸奶和无蔗糖酸奶共分别检测出31、44种挥发性成分,滋味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蔗糖浓度6%、8%的普通酸奶较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在色泽和气味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滋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添加不同浓度蔗糖的普通酸奶和添加同等甜度复配糖的无蔗糖酸奶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糖 无蔗糖酸奶 普通酸奶 气味 滋味 色泽 差异性
下载PDF
生物法净化恶臭气体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永杰 杨帆 +4 位作者 刘利军 韩强 谢莹 李磊 史翔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期49-52,共4页
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恶臭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恶臭气体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绿色环保等优点。本文阐述了生物法净化恶臭气体的几种技术:土壤法,生物滤... 工业生产、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产生的恶臭物质逸散到空气中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利用生物技术处理恶臭气体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及运行费用低、绿色环保等优点。本文阐述了生物法净化恶臭气体的几种技术:土壤法,生物滤池法,生物滴滤塔法和生物洗涤器法和生物综合技术。在介绍了这些方法具体使用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生物脱臭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 生物法 绿色 环保
下载PDF
国内塑胶跑道相关标准调查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石丽明 白永智 +3 位作者 武伟超 张新 崔同泰 海晨晨 《中国建材科技》 2019年第1期11-14,共4页
本文探讨塑胶跑道新国标有害物质限量及各地新发布标准,新国标增加了对有毒有害气味及原材料本身的检测,新国标推行更全面、更严格的标准,以满足安全使用的需求。
关键词 塑胶跑道 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气味试验 原材料
下载PDF
5种黑曲霉粗酶液对乌龙茶溶液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15
作者 李利君 李文静 +3 位作者 于智超 张婷 李红 倪辉 《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4期267-276,共10页
用5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制备的黑曲霉粗酶液处理乌龙茶水溶液,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气... 用5种不同培养基发酵制备的黑曲霉粗酶液处理乌龙茶水溶液,运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技术分析处理前后挥发性成分含量和香气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共鉴定出28种挥发性成分,包括酯类10种、醛类4种、醇类5种、烯烃类6种和其他类化合物3种,其中正己醛、橙花叔醇、p-伞花烃、反式-β-罗勒烯、α-法呢烯和吲哚是乌龙茶水溶液中含量较高的挥发性成分。察氏粗酶处理组和果胶粗酶处理组中,正己醛含量明显增加;麦麸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苯乙醇、橙花叔醇和α-法呢烯含量明显增加;麦麸粗酶处理组中新增加了苯甲醛、顺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果胶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新增加了顺式-3-己烯醇和橙花醇。香气活力值(odour activity value,OAV)表明,察氏粗酶处理组、果胶粗酶处理组、麦麸粗酶处理组和柚皮粗酶处理组中,苯乙醛(甜香)和橙花叔醇(花香)的OAV均显著增加,增强了乌龙茶水溶液的甜香和花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粗酶液 乌龙茶 挥发性成分 香气活力值
下载PDF
Odour reducing microbial-mineral additive for poultry manure treatment 被引量:1
16
作者 Kajetan Kalus Sebastian Opalifiski +6 位作者 Devin Maurer Somchai Rice Jacek A. Koziel Mariusz Korczynski Zbigniew Dobrzafiski Roman Kolacz Beata Gutarowska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87-95,共9页
Poultry production systems are associated with emissions of odorou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mmonia (NH3), hydrogen sulfide (HES), greenhouse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Development of mitigation t... Poultry production systems are associated with emissions of odorous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ammonia (NH3), hydrogen sulfide (HES), greenhouse gases, and particulate matter. Development of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for these emissions is important. Previous laboratory-scale research on microbial-mineral treatment has shown to be effective for mitigation of NH3, H2S and amines emissions from poultry manure. The aim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surface application of a microbial-mineral treatment for other important odorants, i.e., phenolics and sulfur-containing VOCs. Microbial-mineral litter additive consisting of 20% (w/w) of bacteria powder (six strains ofheterotrophic bacteria) and 80% of mineral carrier (perlite-bentonite) was used at a dose of 500 g·m^-2 (per -31 kg of manure). Samples of air were collected m two series, 4 and 7 days after application of additives. An odor profile of the poultry manure was determined using simultaneous chemical and sensory analysis. Reduction levels of VOCs determined on Day 4 was between 31% and 83% for mineral adsorbent treatment and in the range of 9% and 96% for microbial-mineral additive, depending on the analyzed compound. Reduction levels on Day 7 were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on Day 4, suggesting that the odorous VOCs treatment efficacy is relatively shor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reatments consisting of microbial-mineral additive and mineral carrier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ur mitigation Poultry manure additive GC-MS-Olfactometr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原文传递
食用油气味的研究方法及展望 被引量:10
17
作者 钟海雁 黄永辉 +1 位作者 龙奇志 李忠海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11,共4页
概括了近几年来国外在食用油气味研究中主要使用的一些研究方法,着重阐述了研究中涉及的提取和分析方法,以及感官分析和人机互动分析在研究挥发组分对食用油气味贡献中的应用,并对我国食用油气味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及展望。
关键词 食用油 气味 挥发物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