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六星瓢虫线粒体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1
作者 杜一民 欧阳智刚 卢占军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3年第12期106-112,118,共8页
以巧瓢虫属的捕食性天敌六星瓢虫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六星瓢虫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六星瓢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论证了瓢虫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六星瓢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885 bp(GenBan... 以巧瓢虫属的捕食性天敌六星瓢虫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六星瓢虫的线粒体全基因组,通过比较分析明确了六星瓢虫的线粒体基因组特征,并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论证了瓢虫科的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六星瓢虫线粒体基因组全长17885 bp(GenBank登录号:OR804096),拥有37个基因,包括13个PCGs、2个rRNA基因、22个tRNA基因以及1个控制区,基因排列序列与其他已发布的瓢虫科昆虫的线粒体基因组一致,无重排现象;(2)六星瓢虫线粒体基因组整体AT含量为79.1%,蛋白质编码基因使用频率最高的前3位密码子分别是:UUA、AUU和UUU;(3)基于13 PCGs+2 rRNAs基因序列数据集的最大似然树结果表明,各瓢虫亚科的单系性均得到了支持,瓢虫科内部的系统发育关系为(Sticholotidinae+((Epilachninae+Scymninae)+Coccinellinae));(4)新测序的六星瓢虫与六斑异瓢虫的关系最近,在瓢虫族内部,支持((Anatis+(Calvia+Propylea))+((Hippodamia+Harmonia)+(Cycloneda+(Coccinella+(Oenopia+Aiolocaria)))))的近缘关系。综上,研究丰富了瓢虫科线粒体基因组数据,为解决瓢虫科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星瓢虫 瓢虫科 线粒体基因组 系统发育
下载PDF
几种瓢虫对玉米三点斑叶蝉捕食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于江南 张黎 +1 位作者 阿孜古丽 古丽克孜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2期36-37,共2页
通过对玉米三点斑叶蝉 (ZyginasalinaMit .)若虫的捕食效应研究表明 ,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 tataL)、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ata (Goeze)〕和菱斑巧瓢虫 (OenopiaconglobataL)对玉米三点斑叶蝉若虫的功能反应形式均属于Ho... 通过对玉米三点斑叶蝉 (ZyginasalinaMit .)若虫的捕食效应研究表明 ,七星瓢虫 (Coccinellaseptempunc tataL)、多异瓢虫〔Hippodamiavariegata (Goeze)〕和菱斑巧瓢虫 (OenopiaconglobataL)对玉米三点斑叶蝉若虫的功能反应形式均属于HollingⅡ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捕食作用 玉米三点斑叶蝉 七星瓢虫 多异瓢虫 菱斑巧瓢虫
下载PDF
棉田三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被引量:14
3
作者 王伟 姚举 李号宾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5-20,共6页
在室内常温的条件下,研究了南疆棉田3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试验结果表明:3种瓢虫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8699、1.1307、0.7473、1.0869和1.1159;当N→∞时,日... 在室内常温的条件下,研究了南疆棉田3种瓢虫对棉蚜的捕食功能。试验结果表明:3种瓢虫幼虫及成虫对棉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反应。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8699、1.1307、0.7473、1.0869和1.1159;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0、25.2、160.6、146.0和265.9头。多异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6537、0.8617、0.8580、0.8988和1.1000;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8.2、46.4、125、172.8和246.7头。菱斑巧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功能系数分别为0.7515、0.7878、0.6744、0.9648和0.9398;当N→∞时,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0.8、47.4、139、219和269.9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星瓢虫 多异瓢虫 菱斑巧瓢虫 棉蚜 捕食功能
下载PDF
种内及种间干扰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张仁福 姚举 +2 位作者 王伟 张瑜 刘海洋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目的】探明种内、种间干扰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设置多异瓢虫与不同密度菱斑巧瓢虫和棉蚜情况下,观测多异瓢虫的捕食量,用Ha SSell方程模拟评价种内、种间干扰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龄期随着多... 【目的】探明种内、种间干扰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方法】在室内设置多异瓢虫与不同密度菱斑巧瓢虫和棉蚜情况下,观测多异瓢虫的捕食量,用Ha SSell方程模拟评价种内、种间干扰对多异瓢虫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龄期随着多异瓢虫和棉蚜密度的增加,多异瓢虫的相互干扰作用明显增大,捕食效应下降。在棉蚜密度不变条件下,随着多异瓢虫密度增加,总捕食量增加,平均单头捕食量下降。多异瓢虫种内竞争强度与种间竞争强度差异不大。【结论】种内、种间干扰对多异瓢虫对棉蚜的捕食效应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田 多异瓢虫 菱斑巧瓢虫 棉蚜 种内和种间干扰
下载PDF
菱斑巧瓢虫替代饲料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明禄 王淑君 +1 位作者 李雨 朱臣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瓢虫成虫饥饿24h后,通过室内对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成虫饲喂24种人工饲料,研究菱斑巧瓢虫的取食行为;以桃蚜(MP)作对照,选择羊肝+蔗糖(SLS)、猪肝+蔗糖(PLS)、黄粉虫蛹+蔗糖(TMPS)3种饲料研究瓢虫产卵量;以白蛾周... 瓢虫成虫饥饿24h后,通过室内对菱斑巧瓢虫Oenopia conglobata (Linnaeus)成虫饲喂24种人工饲料,研究菱斑巧瓢虫的取食行为;以桃蚜(MP)作对照,选择羊肝+蔗糖(SLS)、猪肝+蔗糖(PLS)、黄粉虫蛹+蔗糖(TMPS)3种饲料研究瓢虫产卵量;以白蛾周氏啮小蜂蛹(CCP)、SLS、PLS和MP对瓢虫成虫进行交叉饲喂试验,每周期7d,研究饥饿后恢复产卵时间和产卵量的差异;最后以CCP和MP饲喂瓢虫幼虫,观察其发育历期。结果表明:在羊肝、鸡心、菜蛾幼虫、鸡肝和黄粉虫蛹组中,无论是否添加蔗糖,瓢虫取食情况较好。瓢虫成虫饲喂SLS、TMPS、PLS及MP后,MP组的14d单雌产卵量为166.25粒、SLS组为18.15粒、PLS为9.65粒和TMPS组3.90粒,瓢虫恢复产卵的时间也有差异,MP组仅需要1d,而其它组需要3d至至5d。交叉饲喂试验发现,CCP组产卵量(40.67~46.87粒/雌)明显高于常用饲料-PLS组(4.53~7.13粒/雌),但与MP组(61.80~82.07粒/雌)仍有一定差距。利用CCP饲喂瓢虫幼虫,可以完成整个发育历期,但是存活率较低,1~4龄幼虫各龄期内存活率在63.64%~87.50%之间,并且发育历期(21.23d)明显长于饲喂MP组(15.71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菱斑巧瓢虫 人工饲料 产卵量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下载PDF
黄缘巧瓢虫对烟蚜捕食作用的研究——黄缘巧瓢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 被引量:2
6
作者 杜予州 刁朝强 +2 位作者 刘呈义 钟永先 吴晓敏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1989年第1期80-86,共7页
捕食者对猎物功能反应的研究是建立种间关系模型必不可少的一环。研究表明,不同龄期下的黄缘巧瓢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黄缘巧瓢虫对烟蚜的Th曲面是一个完全曲面,即自然条件下烟蚜的年龄结构不会对黄缘巧瓢虫种群产生很... 捕食者对猎物功能反应的研究是建立种间关系模型必不可少的一环。研究表明,不同龄期下的黄缘巧瓢虫对烟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黄缘巧瓢虫对烟蚜的Th曲面是一个完全曲面,即自然条件下烟蚜的年龄结构不会对黄缘巧瓢虫种群产生很大影响;不同的空间大小和温度仅能改变功能反应的参数而不影响其类型。黄缘巧瓢虫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对烟蚜的捕食作用下降,即具有干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缘巧瓢虫 烟蚜 捕食作用 功能反应 数学模型
下载PDF
几种主要防护林树种对棉田害虫天敌越冬诱集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陆承志 阿不都日西提 《防护林科技》 2005年第4期11-13,共3页
棉田防护林是棉花害虫天敌的重要源库之一。通过调查阿拉尔地区棉田防护林,发现防护林对棉花害虫天敌越冬有一定的诱集保护作用,且不同的树种诱集保护天敌的数量不同,10年生以上的树木诱集效果最好。防护林上诱集保护的主要棉花害虫天敌... 棉田防护林是棉花害虫天敌的重要源库之一。通过调查阿拉尔地区棉田防护林,发现防护林对棉花害虫天敌越冬有一定的诱集保护作用,且不同的树种诱集保护天敌的数量不同,10年生以上的树木诱集效果最好。防护林上诱集保护的主要棉花害虫天敌有:蜘蛛、菱斑巧瓢虫、十一星瓢虫、孪斑唇瓢虫、草蛉、黑食蚜盲蝽、华姬蝽、小花蝽等。根据棉花害虫天敌越冬对树种具有一定选择性,提出本地区单一树种防护林的改造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害虫 防护林 天敌 越冬 菱斑巧瓢虫 草蛉 棉田防护林 诱集保护作用 新疆
下载PDF
六星瓢虫对柑橘木虱若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及捕食偏好
8
作者 陈晗馨 程高祺 +3 位作者 叶明月 欧阳智刚 卢占军 杜一民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9-136,共8页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与萝卜蚜两种捕食对象的情况下,六星瓢虫成虫表现出对柑橘木虱有捕食偏好。【结论】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均具有一定的控害效果,其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防控效果比较好,推荐用于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星瓢虫 柑橘木虱 生物防治 捕食功能
原文传递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lecular gut-content analysis to detect aphid and coccinellid predation by Harmonia axyridis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in Italy 被引量:4
9
作者 Gabriele Rondoni Kacie J. Athey +3 位作者 James D. Harwood Eric Contit Carlo Ricci John J. Obrycki 《Insect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6期719-730,共12页
Despite their positive effect in reducing pest populations, exotic generalist predators sometimes become invasive and contribute to the displacement of indigenous species in the same trophic level. Although laboratory... Despite their positive effect in reducing pest populations, exotic generalist predators sometimes become invasive and contribute to the displacement of indigenous species in the same trophic level. Although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linked intraguild predation (IGP) to these interactions, field evidence and quantification of IGP are still lacking for most systems. The rec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exotic Harmonia axyridis (Pallas) (Coleoptera: Coccinellidae) in Italy raises concern about the detrimental effect that the ladybird could have on native coccinellids. Here we assess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acceptability and suitability of eggs of 2 native ladybirds, Adalia bipunctata L. and Oenopia conglobata (L.), as prey items for H. axyridis larvae. Then we developed primers for molecular gut-content analysis to detect predation by H. axyridis on the 2 ladybirds and on the aphid Eucallipterus tiliae L. Species-specific 16S primers were developed for the 3 species and laboratory feeding trials were conducted to quantify the rate of prey DNA breakdown in the gut of//. axyridis. Moreover, to field evaluate primers, H. axyridis 4th instars (n = 132)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from linden trees in northern Italy and screened for the presence of prey DNA. Seventy-three percent and 7% of field collected H. axyridis were positive for aphid and coccinellid DNA, respectively. Predation upon aphid and A. bipunctata was lower than predicted if density dependent consumption was expected, while predation upon O. conglobat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Here, we provided the first evidence of IGP among feral populations ofH. axyridis and indigenous ladybird beetles, occurring in Ita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lia bipunctata biological control Eucallipterus tiliae intraguild inter-actions nontarget effect oenopia conglobata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