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锦 刘琨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25-27,共3页
本文在对“鬼”字本义及引申义的考察过程中,对中国古代的鬼魂崇拜及其文化影响进行了探究,认为崇拜鬼魂、畏惧鬼魂影响了先民大部分的生活形态,直至今天其影响力仍未消除。
关键词 鬼魂崇拜 丧葬 祭祀 鬼文化 中国 古代 灵魂
下载PDF
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 被引量:5
2
作者 罗斯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29,共6页
文章探讨元杂剧的鬼魂戏和元代的祭祀习俗。认为元杂剧的鬼魂戏主要分为祭奠神明剧、祭奠亡人剧、祭奠冤魂剧三种。元代鬼魂戏反映了元人的祭祀习俗,并体现了元人的偶象崇拜、鬼魂崇拜及儒、道、佛的思想在元人祭祀礼仪上的影响。
关键词 元杂剧 鬼魂戏 祭祀习俗
下载PDF
论古代祭厉与中元施孤习俗中蕴含的终极关怀精神 被引量:3
3
作者 刘道超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1期1-7,16,共8页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有祭厉与施孤习俗,这一祭祀制度与民间习俗,蕴含着对无辜夭折者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对涵养整个社会的仁孝之心、慈善风气,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关... 我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有祭厉与施孤习俗,这一祭祀制度与民间习俗,蕴含着对无辜夭折者的人文关怀或终极关怀,对涵养整个社会的仁孝之心、慈善风气,具有显著作用,并且与今天倡导的"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关怀弱者"、"人权"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厉 施孤 中元节 终极关怀 民间信仰
下载PDF
汉代祠太一的方位与“东皇太一”名称的来源 被引量:1
4
作者 许富宏 《云梦学刊》 2008年第1期47-50,共4页
屈原《九歌》所祀之"太一"称谓前应无"东皇";西汉武帝之后太一之祠的方位在不断变化。从武帝时开始的东南方,然后到西北方;成帝时或在长安南方,或在西北方,其自始至终都坚持着在"阳位"祭祀,祭祀太一都与&... 屈原《九歌》所祀之"太一"称谓前应无"东皇";西汉武帝之后太一之祠的方位在不断变化。从武帝时开始的东南方,然后到西北方;成帝时或在长安南方,或在西北方,其自始至终都坚持着在"阳位"祭祀,祭祀太一都与"阳"有关;"东皇"也是在阳位享祠;"东皇太一"名称当是汉代人据汉祠太一的方位所加,始作俑者当是刘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九歌 祭祀 东皇太一
下载PDF
二程之鬼神观探析
5
作者 张海英 张松辉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18,共4页
在现实生活中程颢和程颐并不相信鬼神,认为鬼神之事不足信,杂信鬼怪异说者是"烛理不明";但在理论上说到鬼神是否存在时,二程的态度却是暧昧和模糊的,并不是从根本上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对鬼神的存在予以有限的承认。这种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程颢和程颐并不相信鬼神,认为鬼神之事不足信,杂信鬼怪异说者是"烛理不明";但在理论上说到鬼神是否存在时,二程的态度却是暧昧和模糊的,并不是从根本上否认鬼神的存在,而是对鬼神的存在予以有限的承认。这种矛盾的鬼神思想与古代"神道设教"的影响有关,也与他们继承的正统儒家的鬼神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鬼神观 天命 祭祀
下载PDF
鬼证:清人丧祭观的另类演绎
6
作者 潘星辉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51-165,287,共15页
在确信鬼神存在的前提下,清人通过志异小说,大大发展了对鬼神百态的揣测,并积极尝试就丧葬、祭祀问题从鬼神方面寻求验证,包括从死亡发生、袭、敛、出殃与回煞、厝、葬直至祭、享等各个环节,最终归宿为把死者纳入宗族体系,貌似拓展了时... 在确信鬼神存在的前提下,清人通过志异小说,大大发展了对鬼神百态的揣测,并积极尝试就丧葬、祭祀问题从鬼神方面寻求验证,包括从死亡发生、袭、敛、出殃与回煞、厝、葬直至祭、享等各个环节,最终归宿为把死者纳入宗族体系,貌似拓展了时空维度,实则是既有观念的延伸与投射。比之清人有关丧祭的大量学术性研讨,这几乎是将枯燥的理论发明转化成鲜活的现场表演。当然,相应于"鬼神世界"百孔千疮的状况,鬼神能为丧祭观提供的证明也支离破碎,乃至自相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丧祭观 志异小说 鬼神
下载PDF
上博楚简《凡物流形》的鬼神观探究
7
作者 叶树勋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1-18,42,共9页
《凡物流形》中对鬼神的追问是比较独特的一处,其间的一些说法与通常讨论的先秦诸子的鬼神观有所不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较新的鬼神世界。作者对鬼的态度是虽不否认但颇有疑问,他追问鬼的能力来源与范围,质问如何与鬼进行沟通,反思祭祀... 《凡物流形》中对鬼神的追问是比较独特的一处,其间的一些说法与通常讨论的先秦诸子的鬼神观有所不同,向我们展现了一个较新的鬼神世界。作者对鬼的态度是虽不否认但颇有疑问,他追问鬼的能力来源与范围,质问如何与鬼进行沟通,反思祭祀行为的意义所在,这种态度可谓是一种相对的"有鬼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物流形》 鬼生于人 神明 祭祀
下载PDF
孔子的鬼神观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波 周全星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1期19-21,共3页
本文对传统的孔子鬼神观质疑的前提下提出观点,并从孔子“否定掐神的存在”、“为何特重祭祀”两个方面引证,最后运用马列主义科学方法得出了明确结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重祭祀态度的本质是使民“亲事”、“听命”,使统... 本文对传统的孔子鬼神观质疑的前提下提出观点,并从孔子“否定掐神的存在”、“为何特重祭祀”两个方面引证,最后运用马列主义科学方法得出了明确结论:孔子“不语怪、力、乱、神”而重祭祀态度的本质是使民“亲事”、“听命”,使统治者在这一无形约束下做一代贤君。孔子的重祭祀是现实的必要性和历史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鬼神观 祭祀 无神论者 历史必然性
下载PDF
泰山祭祀封禅文化与民间崇祀活动浅谈 被引量:1
9
作者 房静雅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2-115,共4页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封禅 泰山祭祀 治鬼
下载PDF
论朱熹“物死气灭”说下的鬼神祭祀观
10
作者 石磊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6-63,共8页
朱熹的理气说是其祭祀观和鬼神观的理论基础。在理气关系中,朱熹持理能生气、物死气灭(理生气灭)的观点。这种理气观使朱熹认为人死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存作为鬼神或灵魂的材质,也就彻底否定了儒家人死为鬼的传统观念。儒家的祭祀以... 朱熹的理气说是其祭祀观和鬼神观的理论基础。在理气关系中,朱熹持理能生气、物死气灭(理生气灭)的观点。这种理气观使朱熹认为人死之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留存作为鬼神或灵魂的材质,也就彻底否定了儒家人死为鬼的传统观念。儒家的祭祀以有鬼神的歆享和感格为基础,朱熹的鬼神观与儒家的正统观念产生了巨大的冲撞。对此朱熹用理生气的方式来加以解决,即合理的祭祀会由理生气来歆享和感格,不合理的祭祀则不会有气产生,故淫祀无福。如此,"理生气灭"说逻辑地统摄了理气观、鬼神观和祭祀观,但留下太多的含混和不可思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气 鬼神 祭祀
下载PDF
有虔秉钺 如火烈烈——饕餮纹样的文化学阐释
11
作者 郑苏淮 《南昌高专学报》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饕餮作为附着在青铜器上的纹样 ,在殷商时代特别突出。它构成了权利和祭祀的象征。从形态学的角度看 ,饕餮和巨蛇一起 ,构成了后世的“龙”的形象。因此 ,饕餮不是随着青铜时代的结束而结束 ,而是成为“新龙”的形象影响至今。
关键词 饕餮 祭祀 权利 象征 上古时代 青铜 图纹 文化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