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9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澳大利亚Officer盆地东部下寒武统Abadiella一新种(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J.B.JAGO 林天瑞 J.N.DUNSTER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8-433,共6页
描述采自南澳大利亚Officer盆地东部Manya 6号钻井的下寒武统Ouldburra组的Abadiella三叶虫的一新种———Abadiellaofficerensis。
关键词 南澳大利亚 officer盆地东部 下寒武统 Abadiella 新种 三叶虫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储集层特征及形成模式 被引量:7
2
作者 李勇 王壮森 +2 位作者 邵龙义 弓嘉勋 吴鹏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7,共9页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 基于岩心观察、岩石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低温气体吸附和等温吸附等实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石炭统铝土岩系岩性和孔隙特征,以揭示铝土岩系储集层形成演化过程。研究表明:(1)提出以铝的氢氧化物、铁矿物和黏土矿物三单元的铝土岩系岩石学命名分类方案;(2)铝质泥岩产状主要为致密块状和碎屑状,(泥质)铝土岩多呈致密块状、豆状、鲕状、多孔土状和碎屑状,溶蚀孔、晶间孔和微裂缝是主要储气空间,孔隙度一般小于10%,以介孔为主;(3)华北地区铝土岩系纵向上总体上可分为5段,即铁岩(山西式铁矿,A段)、铝质泥岩(B段)、铝土岩(C段)、铝质泥岩(含碎屑)(D段)和暗色泥岩-煤岩段(E段);(4)在岩溶平台、缓坡和洼地分别发育潜穴/漏斗状、透镜状、层状/块状铝土岩沉积,岩溶平台及缓坡处有利于地表水淋滤,岩溶改造作用强,孔隙发育,储集层厚度大且物性好,但连贯性差,低洼处物性较差但储集层相对连续稳定。铝土岩天然气富集受源岩-储集层-裂缝综合控制,相关认识可为该层段和类似铝土岩系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上石炭统 铝土岩系 储集层特征 形成模式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及天然气勘探潜力 被引量:1
3
作者 易海永 张本健 +8 位作者 谷明峰 马华灵 张玺华 陈骁 谢忱 高兆龙 山述娇 朱可丹 郝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1,共11页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 中二叠统茅口组长期以来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之一,茅口组天然气勘探开发先后以四川盆地南部地区岩溶缝洞型石灰岩储层和四川盆地中部地区滩相白云化储层为主要目的层系。为了寻找并落实茅口组下一个天然气勘探方向,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的四川盆地东部(以下简称川东)地区开展了大量基础研究工作,在重新梳理地层格架的基础上,对茅口组沉积、储层及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指出了该区孤峰段硅质岩下茅二下亚段孤立浅滩的存在,最后明确了茅口组天然气的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地区在茅口组孤峰段事件性硅质岩沉积之前,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育碳酸盐岩孤立浅滩,面积可达6500 km^(2);(2)在宣汉—万州地区茅二下亚段发现了滩相基质孔储层,其中发育于茅二下亚段底部的孔隙型白云岩储层厚3~12 m,发育于茅二下亚段中上部的孔隙型石灰岩储层厚5~18 m;(3)川东地区茅口组滩相储层成藏条件优越,其中烃源岩主要为下伏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厚层页岩,且与烃源岩沟通的断裂发育,区域盖层主要为孤峰段硅质岩及吴家坪组海相泥岩、页岩,保存条件良好。结论认为,川东地区茅口组孤立浅滩的发现和良好的成藏组合条件,将进一步加快该区天然气勘探开发进程,茅口组大面积分布的高能浅滩有望成为下一个天然气勘探开发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 二叠系 茅口组 孤峰段 孤立浅滩 储层特征 天然气勘探潜力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下寒武统有效烃源岩与有利油气聚集区预测
4
作者 孙自明 卞昌蓉 +2 位作者 孙玮 刘光祥 董田 《世界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242-254,共13页
为了评价四川盆地东部震旦系—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前景,在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实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和二维地震数据,预测了下寒武统有效烃源岩;综合分析中三叠世末震旦系顶面古构造和下寒武统生烃中心分布,... 为了评价四川盆地东部震旦系—下寒武统天然气勘探前景,在区域沉积--构造背景分析基础上,利用实测烃源岩总有机碳含量(TOC)、测井和二维地震数据,预测了下寒武统有效烃源岩;综合分析中三叠世末震旦系顶面古构造和下寒武统生烃中心分布,预测了有利油气聚集区。研究结果表明: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强烈的沉积--构造分异导致在中上扬子地区形成台内断陷/裂陷槽、台内凹陷和台内凸起;四川盆地东部主要位于台内凸起,有效烃源岩厚度为50~150 m;习水—南川—石柱一带厚度小于30 m,有效烃源岩发育较差;平面上围绕四川盆地东部发育4个由裂陷槽和台内凹陷控制的烃源岩厚度中心及其对应的生烃中心,能够为震旦系—下寒武统提供充足的油气;四川盆地东部天然气勘探前景较好,川中古隆起及其围斜区是有利油气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烃源岩 勘探前景 有利地区 下寒武统 震旦系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构造热机制与成烃效应
5
作者 刘金萍 王改云 +4 位作者 简晓玲 朱传庆 胡小强 袁晓蔷 王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06-218,共13页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对其经历的复杂构造-热演化史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_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两种古温标进行多方法的热史模拟,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 北黄海东部次盆地属于中新生代小型叠合断陷盆地,是我国海域勘探程度较低的一个盆地,对其经历的复杂构造-热演化史尚未有相关研究。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R_o)和磷灰石裂变径迹(AFT)两种古温标进行多方法的热史模拟,获得了盆地中新生界的热流史及地温梯度的变化,并恢复了盆地的剥蚀量及抬升剥蚀过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热演化历史。结果表明,东部次盆地从中侏罗世至今,经历了古热流由高(75~90 mW/m^(2),120~100 Ma)到低(60 mW/m^(2),40 Ma),然后再升高至现今(70 mW/m^(2))的过程,且早期(100~70 Ma)降温缓慢,后期(70~40 Ma)降温快速。古地温梯度相应地呈现由高(34~36℃/km)到低(23℃/km),再升高(28℃/km)的变化趋势。东部次盆地晚白垩世之前的古地温梯度和古热流高于现今的地温梯度和热流,这与盆地由断陷阶段-坳陷阶段的演化过程一致。东部次盆地晚白垩世—始新世经历了较强的抬升剥蚀,地层的剥蚀厚度为1.0~1.5 km,在100~90 Ma地层沉积开始缓慢或停止,明显的剥蚀过程发生在85~40 Ma,其中70~40 Ma为快速剥蚀阶段。东部次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史影响了盆地内烃源岩的生烃过程。中上侏罗统两套烃源岩都存在早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生烃过程,在中部坳陷内的主体生烃坳陷,晚白垩世—始新世地层剥蚀厚度较小,且渐新世之后地层沉积厚度较大,现今能够达到的地温也越高,有利于烃源岩晚期生烃,证实了该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应围绕主体生烃坳陷寻找有利成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盆地 磷灰石裂变径迹 镜质体反射率 构造热演化史 成烃效应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的构造学分析:以石楼北地区为例
6
作者 石婧 何登发 +1 位作者 包洪平 魏柳斌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0-164,共15页
通常认为鄂尔多斯东部边界带由晋西挠褶带和离石断裂组成,但这一边界为残余边界,并非原始的沉积边界。文中以石楼北区域为例,过该区域构建了1条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盆-山尺度的区域地质大剖面,运用2D-Move软件进行构造演化的反演与正演模拟... 通常认为鄂尔多斯东部边界带由晋西挠褶带和离石断裂组成,但这一边界为残余边界,并非原始的沉积边界。文中以石楼北区域为例,过该区域构建了1条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盆-山尺度的区域地质大剖面,运用2D-Move软件进行构造演化的反演与正演模拟,对其构造变形进行定量分析,并根据研究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边界进行重新厘定。研究认为:(1)石楼北地区在加里东晚期受深部基底断裂活动影响,奥陶系膏盐岩层中形成盐滑脱褶皱,之后沉积石炭系—白垩系,至燕山期受到东西向的挤压应力,地层整体发生掀斜,最终在新生代吕梁隆起加速隆升,遭受差异风化剥蚀形成现今构造格局。(2)构建的区域地质大剖面现今长度为263.76 km,海拔最高可达2000 m,从加里东晚期到白垩纪地层缩短量为3.14 km,缩短率为1.18%,地层抬升高度为3.82 km。(3)根据地层、构造、演化特征对燕山运动期鄂尔多斯盆地的东部边界进行重新厘定,认为东部边界应向东延伸至吕梁隆起东侧。该成果可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范围、构造变形研究以及晋西挠褶带煤层气勘探开发提供参考与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断层相关褶皱 东部边界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中寒武统高台组沉积相及有利区预测
7
作者 王纪煊 胡忠贵 +4 位作者 李世临 胡九珍 黄宇飞 王文静 曹彭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0-1684,共15页
【目的】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的突破,揭示了四川盆地深层油气资源的巨大勘探潜力。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研究和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开展高台组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分布等基础地质研究可以为下... 【目的】四川盆地油气资源丰富,震旦系灯影组和寒武系龙王庙组的突破,揭示了四川盆地深层油气资源的巨大勘探潜力。四川盆地东部地区寒武系高台组研究和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开展高台组层序地层、沉积相特征及分布等基础地质研究可以为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综合利用钻井、测井、露头剖面、岩心和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地区寒武系高台组层序—岩相古地理开展综合研究。【结果】高台组自下而上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SQ1~SQ3),6个四级层序(SSQ1~SSQ6),高台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碳酸盐岩局限台地沉积环境,自西向东依次发育混积潮坪、潮坪、潟湖、台内滩等四种沉积亚相;高台组发育粉晶白云岩储集层,厚度较薄,储集层的非均质性较强,总体上呈“中—低孔低渗”的特征。【结论】受后期构造活动和热液影响,研究区有利储层位于背斜展布区域,川东西部的潮坪亚相(云坪微相)为有利的勘探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东部 寒武系高台组 层序地层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下载PDF
中国东部海区重点盆地演化与中深层油气资源潜力
8
作者 王明健 陈晓辉 +3 位作者 朱晓青 黄龙 李汞 潘军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寻找后备油气基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近些年海洋区域调查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国东部海域重点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开拓油气勘探新领域和寻找后备油气基地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以近些年海洋区域调查实测资料为基础,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中国东部海域重点盆地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进行研究,分析各盆地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条件,并指出有利勘探区域。研究表明:按照盆地发育位置和成因,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盆地可划分为2种类型;受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控制,各盆地经历了不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发育明显不同的构造和地层特征,进而导致油气成藏要素和成藏模式截然不同;渤海湾盆地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古近系中上部、新近系下部和前新生界潜山,北黄海盆地勘探重点是东部坳陷中生界,南黄海盆地应以中—古生界海相油气勘探为重点,东海陆架盆地则应兼顾中生界和新生界油气勘探。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东部海域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海区 沉积盆地 油气 成藏 有利勘探区域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双井子地区上石炭统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9
作者 邓敏 程锦翔 +4 位作者 唐勇 付国斌 王正和 冯伟明 李嵘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12-1532,共21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 准噶尔盆地东部石钱滩凹陷石炭系巴塔玛依内山组火山岩之后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碎屑岩沉积。笔者等通过XRD、主微量元素分析等手段针对其中的细粒沉积岩开展元素地球化学研究,其结果对恢复准东地区晚石炭世源区风化特征、古气候、判断其源岩性质及源区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具有低石英含量特点,其中巴山组泥岩黏土含量稍高,而石钱滩组泥岩中长石含量高,两者黏土成份均为蒙脱石(>99%),反映了干燥、寒冷的气候特征且沉积介质长期为碱性;CIA结果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时期经历了中等—弱化学风化作用,并具有干湿交替气候变化特征;主微量元素及相关判别图解显示巴山组—石钱滩组泥岩的源岩多以偏中性的长英质火山岩为主,少量中基性及少量偏酸性的火山岩物源,并且多数为未分异的弧;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大陆岛弧背景,结合石钱滩组碎屑锆石峰值年龄及主要物源区分析认为,野马泉地体与其南部的准噶尔地体东北缘于335 Ma左右开始由俯冲转变为碰撞造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石炭系 源岩性质 古气候 构造背景 地球化学特征
下载PDF
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铀成矿环境及矿化特征分析
10
作者 朱小兵 郭业达 +1 位作者 刘明 罗潇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4年第5期911-920,共10页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物化探测量、岩矿鉴定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区内的铀矿化特征和成矿环境,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油砂山组为一套辫状... 文章以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新近系油砂山组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铀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物化探测量、岩矿鉴定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研究分析了区内的铀矿化特征和成矿环境,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东部巴依地区油砂山组为一套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发育“泥-砂-泥”结构,含砂率较高,砂质岩层占总地层厚度约53.6%,单层砂体厚度最大为20 m,一般为3~5 m,砂体较为疏松,埋深浅,一般为200~400 m;油砂山期为富氧的古沉积环境,整体为淡水相,气候以干热环境为主导,在上、下油砂山分界期附近存在干湿转变气候,提供了利于后期铀成矿作用的古沉积环境;区内铀矿化发育,在油砂山组中新发现2条铀异常带,铀异常产于黄褐色含炭砂(砾)岩中,见钒钾铀矿,是砂岩型铀矿化产物。综合分析认为巴依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好,其中上下油砂山组可作为柴达木盆地东部铀矿勘查的主要找矿目的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古气候 铀矿化 柴达木盆地东部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西山窑组煤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11
作者 徐小涛 宁树正 +4 位作者 孙杰 王化耀 李保万 张建强 丁恋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53-163,共11页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煤盆地,其东部煤田是我国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侏罗世西山窑组B_(0)、B_(1)和B_(2)煤层为研究对象,选取220个煤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微量元素测定,并...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含煤盆地,其东部煤田是我国新疆大型煤炭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侏罗世西山窑组B_(0)、B_(1)和B_(2)煤层为研究对象,选取220个煤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微量元素测定,并对16个煤样品进行了显微组分和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测试分析,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侏罗世西山窑组成煤时期泥炭沼泽水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古盐度特征以及成煤时期的古气候和大气氧含量变化特征。与世界低阶煤均值相比,准噶尔盆地东部中侏罗世西山窑组B_(0)、B_(1)和B_(2)煤中Sr元素轻微富集,除此之外,B_(0)煤中还存在Co元素轻微富集。Ni/Co-V/Cr和Ni/Co-Mo图解分析表明,泥炭沼泽处于氧化和贫氧状态,由此推断泥炭沼泽中水体的活动性较强,游离态的氧含量较高。煤中B/Ga比值的变化趋势表明,从B_(0)到B_(1)再到B_(2)煤层,泥炭沼泽水体的古盐度逐渐升高,上部B_(2)煤层沉积过程中泥炭沼泽古盐度较高可能是由水体蒸发量增加造成的,同时也表明B_(2)煤层沉积时期的古气候呈现相对干热的特征。通过对B_(0)、B_(1)和B_(2)煤中Sr/Cu比值分析得出,从西山窑组下部的B_(0)煤层到中部的B_(1)煤层再到上部的B_(2)煤层,准噶尔盆地东部西山窑组成煤时期的古气候自下而上经历了由相对温湿逐渐向相对干热转变的过程。B_(0)、B_(1)和B_(2)煤层中惰质组平均体积分数在40.4%~57.2%,平均值为48.5%,基于惰质组与大气氧含量的关系模型,估算出中侏罗世的大气氧体积分数约为27.7%,远高于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大气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东部 西山窑组 地球化学 古气候 大气氧体含量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中生代沉积特征与构造演化 被引量:18
12
作者 贾建称 吴新国 +2 位作者 王根厚 张妙逢 张维杰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羌塘盆地东部基底由前石炭纪吉塘岩群组成,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一白垩纪地层。其中,中生代海相地层在盆地内分布广泛,沉积体系多样,构造古地理转换频繁。中生代盆地包括南羌塘坳陷、唐古拉山隆起带、北羌塘坳陷等3个构造单元,内部又可以... 羌塘盆地东部基底由前石炭纪吉塘岩群组成,沉积盖层为晚古生代一白垩纪地层。其中,中生代海相地层在盆地内分布广泛,沉积体系多样,构造古地理转换频繁。中生代盆地包括南羌塘坳陷、唐古拉山隆起带、北羌塘坳陷等3个构造单元,内部又可以划分出不同时期多个次级凹陷和凸起。盆地的发展和演化既受南、北两侧板块结合带控制,又受盆地内部被分划性断裂带围限的各断块差异性活动约束,依次经历了晚三叠世前陆盆地阶段,“北羌塘”早-中侏罗世伸展裂陷盆地发育阶段,多玛侏罗纪-早白垩世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陆表海盆地发展阶段、晚期前陆盆地阶段,晚白垩世南羌塘山间压陷盆地演化阶段。实质上,该盆地是不同时期原型盆地有序叠加而构成的大型叠复式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构造演化 叠复型盆地 前陆盆地 裂陷盆地 羌塘东部
下载PDF
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原型盆地及其演化 被引量:13
13
作者 彭兆蒙 彭仕宓 +2 位作者 吴智平 李伟 孔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42,共6页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盆地 原型盆地 盆地演化 侏罗—白垩纪 华北东部
下载PDF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火成岩油气藏成藏机制 被引量:43
14
作者 吴昌志 顾连兴 +3 位作者 任作伟 陈振岩 赵明 邱津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2-530,共9页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其地层中广泛发育着以玄武质及粗面质为主的火成岩。这些火成岩既可为油气提供储集空间也可作为油气藏的盖层,形成了一定量与火山岩及潜火山岩相关的油气藏。与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火山岩储层型、火山岩盖层型和风化壳型,而与潜火山岩有关的油气藏主要有拱张裂缝型、隐爆角砾岩型、原生裂缝型、蚀变破碎型和侧向隔挡型。本文评述了这些火成岩型油气藏的成藏机制,提出了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中的火成岩油气藏综合成藏模型,以期这类油气藏在今后的油气勘探工作中得到充分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火成岩 成藏机制 油气盆地 中国东部 火成岩油气藏 新生代盆地 含油气盆地 潜火山岩 隐爆角砾岩型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 被引量:235
15
作者 刘树根 马文辛 +3 位作者 LUBA Jansa 黄文明 曾祥亮 张长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239-2252,共14页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 四川盆地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在东部和南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广泛发育。在川东南、鄂西渝东地区的勘探井中志留系具有良好的气显示。研究区龙马溪组厚65~516m,底部为一套海侵沉积的富含笔石的黑色页岩,龙马溪组向上和向东砂质和钙质含量增加,演变为浅水陆棚沉积。龙马溪组主要由层状-非层状泥/页岩、白云质粉砂岩、层状钙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层状-非层状粉砂质泥/页岩、粉-细粒砂岩、钙质结核、富含有机质非层状页岩8种岩相组成。总有机碳含量(TOC)为0.2%~6.7%。有机质以II型干酪根为主,Ro为2.4%~3.6%。页岩中石英矿物含量在2%~93%,主要呈纹层状或分散状分布,主要为陆源碎屑外源成因。龙马溪组页岩岩心孔隙度为0.58%~0.67%,渗透率为0.01×10-3μm2~0.93×10-3μm2。扫描电镜下龙马溪组页岩微孔隙度为2%左右,主要包括晶间孔和粒内孔,孔隙直径为100nm~50μm。页岩储层的形成机理主要为有利矿物组合、成岩作用和有机质热裂解作用。龙马溪组与美国Barnett页岩具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在龙马溪组页岩埋藏较深、热演化程度较高、含气量较低、储层较致密、以陆源成因石英为主。对于评价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前景而言,今后须重点加强针对龙马溪组底部黑色硅质岩系石英成因、成熟度、埋藏史、含气量等方面的研究,以及进行详细的古地貌和古环境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志留统 龙马溪组 页岩气 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27
16
作者 陈亮 刘振湖 +2 位作者 金庆焕 王英民 袁书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6,共9页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作出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形成期次及活动时间。最终,结合地层的分布特征及钻井资料,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北黄海盆地 构造演化 剥蚀厚度
下载PDF
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CO_2成因及运聚规律与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49
17
作者 何家雄 夏斌 +1 位作者 刘宝明 张树林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9,共8页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 在中国东部及近海陆架盆地已发现的CO2气藏(田)和大量高含CO2油气藏的大量地质地化资料的基础上,将CO2分为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和火山幔源型三大成因类型。中国东部陆上诸断陷盆地与东海盆地及琼东南盆地东部、珠江口盆地的CO2气藏及高含CO2油气藏中的CO2均属典型的火山幔源型成因,CO2气源主要来自地壳深部幔源火山活动所产生的大量CO2,其运聚富集规律主要受控于幔源型火山活动与沟通深部气源的基底深大断裂的导气作用。莺歌海盆地CO2气藏及含CO2气藏中的CO2则属于壳源型及壳幔混合型成因,主要受控于泥底辟热流体晚期分层分块多期的局部上侵活动与巨厚的海相含钙砂泥岩的物理化学综合作用,其运聚分布规律具多期和分层分区的特点。根据不同成因类型CO2运聚成藏规律,可以追踪其气源,分析和预测天然气尤其是CO2的运聚分布规律,综合评价CO2资源潜力,为天然气勘探部署及决策提供依据,降低勘探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盆地 东海及南海边缘盆地 CO2成因类型 运聚规律 主控因素剖析
下载PDF
华北板块东部中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地格局 被引量:64
18
作者 刘建忠 李三忠 +2 位作者 周立宏 高振平 郭晓玉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5-54,共10页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 ,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 ,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 -台安—大洼 -敦化 -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 华北板块东部印支和燕山期构造演化差异、盆地分布格局变迁及其空间叠合关系是中国东部构造变化的结果。中生代期间 ,郯庐断裂带应对应依兰—舒兰断裂带 ,它们与兰考—聊城—盐山 -台安—大洼 -敦化 -密山断裂带呈共轭关系。两断裂带将华北板块东部分割为多个三角块体 ,三角块体的构造演化与陆内壳下拆沉和壳内挤出逃逸构造有关 ,并控制了华北东部燕山期高原隆升及岩石圈减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 盆地 中生代 燕山期 构造变形 断裂带 构造演化 三角 舒兰 东部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东部早白垩世伸展盆地的发育过程及其对克拉通破坏的指示 被引量:91
19
作者 朱光 胡召齐 +2 位作者 陈印 牛漫兰 谢成龙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94-1604,共11页
在晚侏罗世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之初出现了区域性隆起,全区缺失上侏罗统沉积。在早白垩世早期,出现了区域性的伸展活动,断陷盆地形成,克拉通南、北缘伸展活动最强,北部燕山构造带以出现变质核杂岩为特征,南部出现宽裂谷型盆地。早白垩世... 在晚侏罗世华北克拉通东部破坏之初出现了区域性隆起,全区缺失上侏罗统沉积。在早白垩世早期,出现了区域性的伸展活动,断陷盆地形成,克拉通南、北缘伸展活动最强,北部燕山构造带以出现变质核杂岩为特征,南部出现宽裂谷型盆地。早白垩世中期华北克拉通东部普遍出现了火山活动与岩浆侵入。早白垩世晚期克拉通上以出现窄裂谷型盆地为特征,沿北北东走向的郯庐断裂带断陷活动最强。这些断陷盆地的演化过程揭示,经历地表抬升后,克拉通破坏之初的岩石圈热而弱,从而形成变质核杂岩或宽裂谷型盆地。这期间的破坏强度在空间上具有不均匀分布的特征,受控于早期岩石圈地幔的结构。经过早白垩世中期的大量岩浆活动之后,早白垩世晚期克拉通岩石圈温度降低、强度变大,从而利用早期大型断裂构造形成窄裂谷型盆地。这些现象支持华北克拉通东部晚中生代的岩石圈减薄是以逐渐拆沉机制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东部 郯庐断裂带 伸展盆地 克拉通破坏 岩石圈
下载PDF
中国东部断陷盆地页岩油成藏条件与勘探潜力 被引量:68
20
作者 武晓玲 高波 +3 位作者 叶欣 边瑞康 聂海宽 卢福长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5-462,共8页
页岩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类型,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湖相泥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埋藏较浅、普遍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具有巨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在与北美典型页岩油产区对比的基... 页岩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常规资源类型,拓展了油气勘探开发的新领域。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湖相泥页岩分布范围广、有机质丰度高、厚度大、埋藏较浅、普遍处于生油高峰阶段,具有巨大的页岩油资源潜力。在与北美典型页岩油产区对比的基础上,对中国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页岩油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富有机质泥页岩的沉积相带、岩石组合、储集空间类型、烃源条件等特征,将页岩油藏划分为深凹区纯泥页岩型、盐间型(盐间高压泥页岩裂缝型、盐间泥页岩夹薄砂岩裂缝型、盐间泥质云岩裂缝型)和泥页岩夹脆性层型(泥页岩夹薄砂岩型、泥页岩夹灰岩型、云质泥岩夹白云岩型)3大类页岩油藏类型,并对其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对东部断陷盆地古近系页岩油的勘探潜力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预测了页岩油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分布特征 页岩油藏类型 有利区带 页岩油 东部断陷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