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当山琉璃官窑传统工艺的数字化保护与应用
1
作者 穆波 张钰 《工业设计》 2023年第8期127-130,共4页
琉璃瓦是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装饰的珍贵材料,从汉代起,琉璃瓦的烧造技术就已成型并不断发展。位于湖北省丹江口习家店镇庞湾村的武当山琉璃官窑遗址,是目前在中国已发掘的第五座明代官窑遗迹,琉璃瓦就在该窑场烧制。文章运用数字化虚拟... 琉璃瓦是一种应用于传统建筑装饰的珍贵材料,从汉代起,琉璃瓦的烧造技术就已成型并不断发展。位于湖北省丹江口习家店镇庞湾村的武当山琉璃官窑遗址,是目前在中国已发掘的第五座明代官窑遗迹,琉璃瓦就在该窑场烧制。文章运用数字化虚拟技术来复原武当山琉璃官窑传统手工业设备与工具,还原琉璃瓦制作的流程,并借助VR技术独特的交互性与实时信息传递性,对琉璃瓦制作工艺进行研究,传承琉璃瓦珍贵的制作技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品设计 武当山琉璃官窑 传统工艺 数字化保护 设计应用
下载PDF
汝窑瓷釉呈色机理研究概述
2
作者 彭星 张茂林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1期44-47,共4页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青瓷素有“天青色”的美誉。从化学组成的角度看,汝釉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元素。汝釉具有低硅、高铝、高钙的特点,为汝瓷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理化条件。汝釉在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成... 汝窑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汝窑青瓷素有“天青色”的美誉。从化学组成的角度看,汝釉中的主要着色元素是铁元素。汝釉具有低硅、高铝、高钙的特点,为汝瓷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提供了基本的理化条件。汝釉在较强的还原气氛下烧成,铁元素主要以二价铁离子的形式存在,使釉面呈较纯正的青色。汝釉的烧成温度较低,降温过程可能较慢,有利于釉层中析晶—分相结构的形成,而析晶—分相结构导致的物理着色作用有助于釉面表现出蓝色乳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青釉 析晶—分相结构 呈色机理
下载PDF
清凉寺窑汝官瓷和张公巷窑青瓷釉的析晶-分相结构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雪华 赵维娟 +6 位作者 孙洪巍 邱霞 孙新民 李国霞 郭敏 谢建忠 郭木森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4-97,101,共5页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 显微结构分析是研究古陶瓷结构和烧制工艺的重要方法。本文选取清凉寺窑汝官瓷样品5片,汝州张公巷窑青瓷样品5片,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所选青瓷釉的显微结构,并进一步探讨了两窑的青瓷釉析晶-分相结构,结果表明:清凉寺窑和张公巷窑出土的青瓷釉都具备析晶-分相结构特征,釉的分相结构与钙长石析晶相伴生,分相的形貌有孤立液滴状和三维连通状。从而揭示青瓷釉迷人外观下所隐含的科学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凉寺窑汝官瓷 张公巷窑青瓷 显微结构 析晶 分相
下载PDF
青瓷工艺的历史发展 被引量:13
4
作者 周思敏 丁新更 叶宏明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0-175,共6页
对青瓷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梳理,简要论述了青瓷在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工艺特征,意欲为读者描绘出中国青瓷历史发展的全貌。
关键词 原始瓷 青瓷 越窑 汝窑 官窑 龙泉窑
下载PDF
汝官窑青瓷釉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许文骏 王萍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73-75,65,共4页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成分、开片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一些独特的心得见解,力求为汝官窑青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官窑 青瓷釉 工艺
下载PDF
CaO/(K^(2)O+Na^(2)O)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研究
6
作者 程智鹏 徐轶男 +6 位作者 刘昆 包启富 于欢 江财水 方园 赵田贵 周健儿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5-62,共8页
实验以紫金土、瓷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梭式窑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研究了CaO/(K^(2)O+Na^(2)O)组成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230℃时,釉层显微结构中分布着微米级的气泡、钙长石、石... 实验以紫金土、瓷石、石灰石、白云石等天然矿物为主要原料,采用梭式窑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研究了CaO/(K^(2)O+Na^(2)O)组成对南宋官窑青瓷釉呈色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烧成温度为1230℃时,釉层显微结构中分布着微米级的气泡、钙长石、石英晶体以及少量的分相(20~30 nm);当CaO/(K^(2)O+Na^(2)O)比值为较低的7/3时,釉层中气泡尺寸较大,晶体含量较少,釉的透明度较高,胎的灰黑色底色容易透过釉层显现出来,从而使得瓷釉的颜色加深呈现灰青色;随着CaO/(K^(2)O+Na^(2)O)比值由7/3增至4/1时,釉层中增多的钙长石和石英晶体以及密集分布于其中的较小尺寸气泡使得釉面乳浊程度提高,削弱了胎体灰黑色对釉面呈色的影响,釉面因此呈现具有玉质感特征的粉青色调。XPS测试表明:CaO/(K^(2)O+Na^(2)O)在7/3~9/1范围内,对釉玻璃网络结构中Fe^(2+)/Fe^(3+)的影响较小,而对釉层中气泡大小、晶体数量的影响较大,进而影响釉面呈色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宋官窑青瓷釉 CaO/(K2O+Na2O) 呈色 Fe^(3+)/Fe^(2+) 微观结构
下载PDF
清凉寺窑出土汝官瓷与民汝青瓷胎釉配方及工艺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丁银忠 李合 +3 位作者 孙新民 王光尧 陈铁梅 苗建民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2-73,159,共12页
河南省宝丰清凉寺窑于北宋早期开始烧制民汝青瓷,北宋晚期,在烧制大量民汝青瓷的同时,形成汝官窑中心烧造区,烧制天青色汝官青瓷,金元时期继续烧制民汝青瓷。因此,清凉寺窑址是研究汝窑青瓷技术起源、发展和衰落的重要窑口。本文旨在通... 河南省宝丰清凉寺窑于北宋早期开始烧制民汝青瓷,北宋晚期,在烧制大量民汝青瓷的同时,形成汝官窑中心烧造区,烧制天青色汝官青瓷,金元时期继续烧制民汝青瓷。因此,清凉寺窑址是研究汝窑青瓷技术起源、发展和衰落的重要窑口。本文旨在通过宝丰清凉寺窑址出土汝官瓷和北宋、金元时期民汝青瓷标本的胎釉元素组成、釉显微特征和釉层厚度等工艺的对比研究,探讨汝官瓷与北宋民汝青瓷的发展关系。研究表明:汝官青瓷胎体原料与北宋民汝青瓷胎体比较接近,但前者的原料加工更为细致,烧制工艺的控制更为严格。然而,两者的釉料配方却发生了明显改变,汝官釉料配方中钙和铝含量明显升高。此外,汝官瓷的烧成温度相对较低,釉层的厚度有所增加,从而形成釉层莹厚,色如天青,质若脂玉的外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丰清凉寺窑 汝官 民汝 胎釉元素组成 工艺与结构
原文传递
五代耀州窑与北宋汝窑及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对比 被引量:9
8
作者 施佩 王芬 +4 位作者 罗宏杰 张彪 朱建锋 王甜 杨海波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935-1943,共9页
对比分析了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玻璃相的分子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元素的化学状态等,并总结其色彩异化与地域特色形成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K2O和CaO含量,有利于绿蓝发色... 对比分析了五代耀州窑、北宋汝窑和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化学组成、玻璃相的分子结构、显微结构以及铁元素的化学状态等,并总结其色彩异化与地域特色形成的本质原因。结果表明:五代耀州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K2O和CaO含量,有利于绿蓝发色和釉层中气泡的长大与排出,故釉色泛青且釉面透明度和光泽度高。北宋汝窑青瓷釉含有相对较高的Fe2O3和P2O5含量,正是由于P^5+对Fe^3+的反极化作用,增强了釉面的蓝色调。同时,釉层中密集的气泡、析晶和分相结构不仅提高了釉面的乳浊度,并形成了蛋白石效果。南宋官窑青瓷釉的基础釉组成与汝窑青瓷釉相近,显微结构也相似,但由于其SiO2含量高,促使釉熔体在非均相成核阶段气泡聚集体的形成,进一步提高了乳浊度,并有利于釉面玉质感的形成。此外,烧成温度、埋藏土壤pH值以及制釉原料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差异,也会影响青瓷釉的外观,同时也是地域特色形成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瓷釉 五代耀州窑 北宋汝窑 南宋官窑
原文传递
试论汝官窑青瓷制釉技术的南传与发展 被引量:6
9
作者 丁银忠 李合 +3 位作者 王光尧 孙新民 唐俊杰 沈琼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2,110,共8页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场为北宋末年官府设立的一处官窑,开创了烧制天青色、玉质感强的厚釉青瓷先河。宋室南迁之后在浙江上林湖地区和杭州分别烧制出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为了科学揭示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之间在... 河南宝丰清凉寺窑场为北宋末年官府设立的一处官窑,开创了烧制天青色、玉质感强的厚釉青瓷先河。宋室南迁之后在浙江上林湖地区和杭州分别烧制出类汝窑的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为了科学揭示汝窑、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之间在制釉技术上的传承关系,本文对三座窑的釉层元素组成、制釉原料和技术进行了科学研究,结果表明:(1)三座窑瓷器的青瓷釉层主、次量元素组成类似,制釉技术具有明显的承继关系;(2)低岭头类官窑和南宋官窑青瓷可能采用了高K2O低TiO2含量的瓷石或长石类原料,同时石灰石和草木灰类原料按特定比例配釉以达到与汝官窑青瓷极其类似的元素组成特征;(3)低岭头类官窑和老虎洞南宋官窑并未采用南方传统越窑青瓷的以草木灰和瓷石的配釉技术,而是承继了北方汝官窑青瓷的核心制釉技术,创造出与浙江传统透明青釉瓷迥异的青瓷新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汝窑 老虎洞南宋官窑 低岭头类官窑 制釉技术 承继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