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施肥配方对油茶果实性状及品质动态发育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周智 丁志刚 +4 位作者 邹英武 杜洋文 刘晓武 江迎春 肖新意 《湖北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23-26,71,共5页
为促进油茶丰产稳产,通过对油茶林地合理施肥,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采用L_(9)(3^(4))四因素三水平9处理正交试验设计,在2022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分别采取各处理油茶鲜果样品,分别测定其单果鲜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找... 为促进油茶丰产稳产,通过对油茶林地合理施肥,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采用L_(9)(3^(4))四因素三水平9处理正交试验设计,在2022年7月、9月和10月中旬分别采取各处理油茶鲜果样品,分别测定其单果鲜质量、含油率和脂肪酸组分含量,找出对油茶果实单果质量、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含量动态发育影响因素主次,以及对提高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的适宜施肥配方。结果表明:对油茶单果鲜质量大小影响主次为有机肥>复合肥>施肥深度>缓释肥,以配方3配施后,单果质量较大;对油茶果实种仁含油率高低影响因素主次为复合肥>缓释肥>施肥深度>有机肥,以配方7、配方3和配方5配施后较高;对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影响因素主次为缓释肥>有机肥>施肥深度>复合肥,以配方1、配方2、配方3和配方4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综合得出,对油茶经济性状及果实品质影响因素主次为缓释肥>复合肥>施肥深度>有机肥,施肥最优配方为施肥深度40 cm+缓释肥0.5 kg+复合肥0.75 kg+有机肥7.5 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施肥配方 果实性状 含油率 脂肪酸组分含量
下载PDF
低共熔溶剂提取油茶果壳木质素及其结构特性研究
2
作者 孟蒙 巫明惠 +3 位作者 周海洋 吕世豪 高振忠 孙瑾 《木材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71,共8页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 为提高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利用价值,实现油茶加工废弃物的高值化利用,在优化工艺:油浴温度160℃、处理时间6 h、油茶果壳与低共熔溶剂(deep eutectic solvent,DES)固液质量比为1:10、DES与H2O的质量比为10∶1的条件下,使用氯化胆碱-尿素(ChCl-U)、氯化胆碱-尿素-H2O(ChCl-U-H)、氯化胆碱-尿素-乙二胺(ChCl-U-E)、氯化胆碱-无水草酸(ChCl-OA)四种DES对废弃油茶果壳进行处理,研究不同DES对油茶果壳中木质素的提取效果,并对提取木质素的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ChCl-U-E处理油茶果壳后木质素的提取率最高,达到84.40%;DES中氢键供体解离的质子(H+)能够促进木质素苯丙烷单元间不稳定醚键断裂,形成小分子物质,引入酚羟基、甲氧基和羟甲基等;提取得到的木质素的分子量较小,空间位阻减小,活性增强;提取木质素主要是愈创木基苯丙烷单元,含有少量的对-羟苯基苯丙烷单元,且基本单元结构较为完整。本研究为木质素基酚醛树脂和其他芳香族化合物等的制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壳 低共熔溶剂 木质素 提取率
下载PDF
鲜油茶果快速制油工艺研究
3
作者 杨友志 陈劲松 +2 位作者 吴丹 杜冰颜 周魁香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0,共4页
为提高油茶果的制油效率,对传统油茶果制油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先整果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进行干燥达到蒲、壳与仁分离,得到的油茶籽仁经破碎烘干后进行压榨制油,经冷冻过滤得到成品油。对油茶籽仁烘干工艺条件和压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 为提高油茶果的制油效率,对传统油茶果制油工艺进行改进,采用先整果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进行干燥达到蒲、壳与仁分离,得到的油茶籽仁经破碎烘干后进行压榨制油,经冷冻过滤得到成品油。对油茶籽仁烘干工艺条件和压榨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常温过滤为对照,对成品油的品质进行测定并考察了其在45℃储存18个月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油茶果干燥采用先压破果壳再鼓风加热可节约爆蒲(果壳炸开)时间0.5 h;油茶籽仁最佳烘干条件为烘干温度140℃,油茶籽仁颗粒直径6~8 mm,采用鼓风干燥;油茶籽仁含水率和油茶籽壳添加量对出油率有明显的影响,在添加30%油茶籽壳条件下,当含水率为3%时,出油率最高;油茶籽原油采用冷冻过滤得到的成品油的酸值(KOH)、过氧化值和苯并芘含量分别为0.6 mg/g、0.2 g/100 g和3μg/kg,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且储存稳定性优于常温过滤。该工艺节约了油茶果制油时间,提高了出油率和成品油的储存稳定性,可实现油茶籽油的快速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油茶籽 快速干燥 出油率 储存稳定性
下载PDF
油茶果机械化脱壳装置研究现状及展望
4
作者 邓宿正 《中国农机装备》 2024年第5期41-43,共3页
油茶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传统人工脱壳模式作业强度较大,需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较低。近些年来,随着机械技术的持续发展,油茶果的机械化脱壳成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油茶果脱壳装置在通用性、破壳率方面都存在一... 油茶果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传统人工脱壳模式作业强度较大,需投入较高的人力成本,生产效率较低。近些年来,随着机械技术的持续发展,油茶果的机械化脱壳成为油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现有油茶果脱壳装置在通用性、破壳率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机械化脱壳技术有效推广不足。文章分析已有油茶果脱壳装置的结构,并针对其工作原理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应用特点,对未来油茶果的机械化脱壳装置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机械化脱壳装置 研究现状 未来展望
下载PDF
油茶鲜果预处理方式对低温压榨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郝泽金 吴苏喜 +2 位作者 蒋明芳 管业圣 冯宗义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9-23,共5页
为更多地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油茶籽油品质,研究了油茶鲜果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剥壳-摊晒、直接摊晒、堆沤-摊晒、剥壳-烘干、直接烘干、堆沤-烘干)对油茶籽主要成分以及低温压榨油茶籽油中3种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多环芳烃)和4种微... 为更多地保留活性成分,提高油茶籽油品质,研究了油茶鲜果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剥壳-摊晒、直接摊晒、堆沤-摊晒、剥壳-烘干、直接烘干、堆沤-烘干)对油茶籽主要成分以及低温压榨油茶籽油中3种理化指标(酸值、过氧化值、多环芳烃)和4种微量活性成分(维生素E、维生素K_(1)、角鲨烯、多酚)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鲜果预处理方式对油茶籽主要成分(脂肪、蛋白质、淀粉)影响不大;6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低温压榨油茶籽油的理化指标和微量活性成分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剥壳-烘干处理油茶鲜果在油茶籽油的酸值、多环芳烃、维生素E、角鲨烯指标上较其他预处理方式存在一定优势。综上,采用剥壳-烘干对油茶鲜果进行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油茶籽油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鲜果 堆沤 剥壳 烘干 低温压榨油茶籽油 活性成分
下载PDF
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分布及坐果率的影响
6
作者 胡淑芬 曹昕奕 +10 位作者 邓勇杰 赖曲芳 王冠 胡冬南 张露 刘木华 陈晓 肖本贵 盛强 张庐陵 刘永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0期92-100,共9页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授粉喷施时对油茶坐果率的影响,该文采用大疆T20型无人机开展授粉试验研究。通过设置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比较分析各试验组的雾滴分布情况,探究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分布的影响,以及雾滴... 为了探究植保无人机授粉喷施时对油茶坐果率的影响,该文采用大疆T20型无人机开展授粉试验研究。通过设置植保无人机不同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比较分析各试验组的雾滴分布情况,探究植保无人机飞行参数对油茶授粉雾滴分布的影响,以及雾滴分布对油茶坐果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茶树冠层对于植保无人机喷施的雾滴有较强的阻碍作用;植保无人机授粉喷施的雾滴沉积量随着飞行速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着植保无人机飞行高度增加,雾滴沉积量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飞行速度为3 m/s、飞行高度为2.5 m时,植保无人机授粉效果最好,油茶树上层平均坐果率达到42.67%,油茶树下层平均坐果率为36.00%;油茶坐果率与雾滴沉积量之间呈正相关,斜率K为25.267,修正后的R^(2)为0.806。该研究结果可为植保无人机开展油茶林授粉喷施作业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为提高油茶产量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雾滴 沉积量 植保 油茶 坐果率
下载PDF
不同品种(种)油茶果径、籽径测定及机械脱蒲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超哲 朱玲琴 +5 位作者 王洪艳 蒋金荣 张建 王衍彬 葛永金 黄旭波 《浙江林业科技》 2023年第3期71-78,共8页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 对浙江主栽的11个油茶Camellia oleifera良种与3个浙江本土油茶品种(种)分别测定果径和籽径及其直径分布,并选取其中6个长林系列品种的油茶果进行混合测验机械脱蒲效果,分析油茶果的脱蒲率、油茶籽破损率和蒲籽分离率,研究果径、籽径对油茶机械化脱蒲的影响,为油茶果机械化脱蒲及加工机械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果径分布区间在<19 mm、19~31 mm、31~43 mm、>43 mm的油茶果实比例分别为0.67%、35.55%、54.65%、9.13%;不同品种(种)油茶籽径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油茶籽径分布区间在<9 mm、9~15 mm、15~21 mm、>21 mm的油茶籽比例分别为1.79%、31.45%、57.80%、8.96%。机械化脱蒲试验结果表明,油茶果的脱蒲率为92.78%,油茶籽的破损率为2.34%,蒲籽分离率为87.20%,油茶籽径大于30 mm的油茶籽易受损,果径在19.58~21.22 mm的油茶果不易脱蒲和分离。可依据试验结果对油茶果脱蒲机械的辊子的尺寸、辊子运动的速度、筛选器的间隙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设计与分析,同时可对不同果径的油茶果分选后,再分别进行机械脱蒲,以提高脱蒲率和蒲籽分离率,降低油茶籽破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果径 籽径 机械 脱蒲
下载PDF
齿梳式油茶果采摘机采摘执行机构的研制与试验 被引量:50
8
作者 高自成 李立君 +2 位作者 李昕 闵淑辉 易春峰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9-25,共7页
为了实现油茶果采摘的机械化,该文论述了齿梳式油茶果采摘机执行机构的研制和试验,重点论述了可避让式采摘头、多自由度采摘臂的设计。建立了空间坐标系,应用D-H矩阵变换,建立了采摘执行机构中采摘齿的空间运动方程。现场采摘试验表明,... 为了实现油茶果采摘的机械化,该文论述了齿梳式油茶果采摘机执行机构的研制和试验,重点论述了可避让式采摘头、多自由度采摘臂的设计。建立了空间坐标系,应用D-H矩阵变换,建立了采摘执行机构中采摘齿的空间运动方程。现场采摘试验表明,当齿梳式采摘头上升速度约为0.8m/s左右,采摘头回转速度约为15r/min时,既可以获得较高的采摘效率,又能使采摘范围内的漏摘率控制在3.2%以内,同时保证花蕾的掉落率控制在3%以内,从而验证了齿梳式油茶果采摘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获机 执行机构 结构设计 齿梳式 油茶果
下载PDF
油茶果实生长特性和油脂含量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00
9
作者 陈永忠 肖志红 +4 位作者 彭邵锋 杨小胡 李党训 王湘南 段玮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 通过对油茶主要良种的标定植株进行果实生长和含油量分析研究,探索油茶果实油脂形成与转化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果实体积生长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油茶果实质量的增加主要在6月中旬至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两个高峰期,其质量增加值超过油茶果实总质量的2/3。油茶种仁含油率、鲜籽含油率和鲜果含油率均随果实生长逐渐增加,年周期内存在两个增长高峰期,为8月中旬至9月初与9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前。油茶鲜果含油率在9月20日至10月20日的高峰期的增幅达鲜果总含油量的68.9%,指出霜降籽油茶果实不宜提前采收,否则会对产油量造成很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 油脂含量 核磁共振
下载PDF
油茶果实发育特性及水分、油脂含量动态分析 被引量:26
10
作者 周长富 姚小华 +1 位作者 林萍 卢靖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9-53,82,共6页
以油茶长林4号、40号和166号为材料,研究各品种果形、果重、水分及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5~8月份为果实体积迅速膨大期,8月份后基本停止增大,果皮厚度从6月份开始停止增厚,并逐渐变薄;果实形状与品种有较大的关联性,但均从... 以油茶长林4号、40号和166号为材料,研究各品种果形、果重、水分及油脂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5~8月份为果实体积迅速膨大期,8月份后基本停止增大,果皮厚度从6月份开始停止增厚,并逐渐变薄;果实形状与品种有较大的关联性,但均从圆橄榄形逐渐生长成其他各种果形。果实横向膨大方向不均一,不同时期纵向生长与横向生长速度也存在差别;②果实重量从6月份开始迅速增长,到8月份基本保持稳定,种子生长速度比种皮生长速度更快,鲜果出籽率与果实重量变化规律一致;③果皮含水率在6~7月份有微小的下降,而后一直保持到成熟。种子含水率由5月份96%下降到10月份果实成熟时的45%,其中8~10月份下降速度迅猛;④干籽出仁率从7月份15%开始一直稳定上升到10月份的67%;油茶7~10月份果油率分别为0.01%、0.16%、2.77%和7.54%,其中8~10月份为种子油脂迅速增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发育 果形 果重 油脂含量
下载PDF
施肥对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2
11
作者 申巍 杨水平 +2 位作者 姚小华 王开良 费学谦 《林业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9-242,共4页
研究施肥对25年生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腐熟鸡粪)混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结实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处理3(冬季施用有机肥5 kg.株-1,夏季施用复合肥0.5 kg.株-1)对油茶冠幅乘积、春梢长度、直径、产量都有显著... 研究施肥对25年生油茶生长和结实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肥和有机肥(腐熟鸡粪)混合施用对油茶生长和结实量有明显的影响,其中处理3(冬季施用有机肥5 kg.株-1,夏季施用复合肥0.5 kg.株-1)对油茶冠幅乘积、春梢长度、直径、产量都有显著的提高;施肥对出籽率、含水率影响不大,但施用有机肥对出油率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施肥 生长结实
下载PDF
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亚萍 费学谦 +3 位作者 王开良 姚小华 任华东 罗凡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16,共3页
研究了烘干、堆沤、阴干、晒干4种不同的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果采后直接晒干处理所得油茶籽含油率高,油茶籽油品质最好,烘干处理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P<... 研究了烘干、堆沤、阴干、晒干4种不同的油茶果采后处理方式对油茶籽油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油茶果采后直接晒干处理所得油茶籽含油率高,油茶籽油品质最好,烘干处理次之,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但明显优于其他2种处理方式(P<0.01),二者油茶籽含油率分别为43.88%和43.67%,油茶籽油中的油酸含量分别为83.54%和83.42%,α-生育酚、β-谷甾醇和角鲨烯含量均较高,而传统的堆沤处理效果最差。因此,在实际生产中,油茶果采后应及时晒干,若遇天气不好时,应采用烘干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处理方式 油茶籽油 品质
下载PDF
感染油茶象幼虫的高致病力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筛选 被引量:12
13
作者 何学友 蔡守平 +3 位作者 杜月飞 陈德兰 黄金水 李孔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52-59,共8页
【目的】筛选对油茶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为防治油茶象幼虫提供高效的生防菌。【方法】在测定7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和孢子拌土法对油茶象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以土表喷菌液的方式... 【目的】筛选对油茶象幼虫具有高致病力的绿僵菌菌株,为防治油茶象幼虫提供高效的生防菌。【方法】在测定7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孢量的基础上,采用浸渍法和孢子拌土法对油茶象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并以土表喷菌液的方式进一步研究优良菌株对土壤中油茶象幼虫的感染效果。【结果】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产孢量最高;不同绿僵菌菌株对油茶象幼虫均有一定的致病力,107孢子·mL -1的孢悬液浸渍法接种后第13天和105孢子·g -1土的孢子拌土法接种后第9天,油茶象幼虫的死亡率均达到100%,LT50分别在1.65~4.26天和1.96~3.51天之间; FJMa201101和 FJMa201205两个菌株对油茶象幼虫的致病力最强。FJMa201101菌株浸渍法接种 LT50为1.65天,感染率为86.6%;孢子拌土法 LT50为2.11天,感染率为94.5%。FJMa201205菌株浸渍法接种 LT50为1.71天,感染率为91.1%;孢子拌土法 LT50为1.96天,感染率为88.9%。林间土表喷菌液的方式,FJMa201101和FJMa201205两个菌株之间的感染效果差异不显著,但先喷菌再引入试虫较引入试虫后再喷菌的感染效果更好。【结论】FJMa201101和 FJMa201205两个金龟子绿僵菌菌株可以作为防治油茶象幼虫的优良菌株在生产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象 金龟子绿僵菌 致病力 浸渍法 孢子拌土法 蛀果害虫
下载PDF
油茶果脱壳技术与设备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文林 彭宣炎 +1 位作者 杨博 黄凤洪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51-153,156,共4页
对油茶果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特点采用挤压、搓碾的脱壳方式研制了带有锥形辊筒结构的油茶果脱壳机。油茶果含水量和辊筒转速是影响脱壳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含水量40%~60%、辊筒转速120~180 r/min,在此... 对油茶果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其特点采用挤压、搓碾的脱壳方式研制了带有锥形辊筒结构的油茶果脱壳机。油茶果含水量和辊筒转速是影响脱壳效果的主要因素,适宜的脱壳工艺条件为油茶果含水量40%~60%、辊筒转速120~180 r/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脱壳率大于等于92%,产量大于等于2 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 脱壳机 辊筒结构
下载PDF
提高采后油茶果出油率的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春水 王金元 熊芳芳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392-396,共5页
利用生产型试验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对比分析方法, 对采后油茶果进行了研究, 制定了油茶果采后处理新工艺。结果表明: 采后油茶果在堆沤过程中, 油脂含量下降; 按新工艺生产比按原工艺生产的出油率提高了12 % 以上, 处理成本仅增加3-0 元... 利用生产型试验与室内研究相结合的对比分析方法, 对采后油茶果进行了研究, 制定了油茶果采后处理新工艺。结果表明: 采后油茶果在堆沤过程中, 油脂含量下降; 按新工艺生产比按原工艺生产的出油率提高了12 % 以上, 处理成本仅增加3-0 元·t - 1 , 且操作简单, 容易在生产中推广。表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 工艺 出油率
下载PDF
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闪闪 吴苏喜 聂楷峰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85-189,193,共6页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荼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 通过对传统水代法提取荼籽油工艺的改进,得到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新工艺。运用响应面法对液料比、浸提温度、水相pH值、浸提时间等影响茶籽油得率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优化。结果表明,水代法提取鲜果茶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6:1(m:m)、pH值4.6、在90℃条件下糊化25min、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2.8h。该条件下,粒度20~100μm的荼籽仁粉的提油效率达到85.86%,所制备的茶籽毛油基本达到中国一级压榨茶籽油标准,而且毛油中VE和角鲨烯含量分别达到169.8mg/kg和107.5mg/kg、苯并(a)芘含量低于中国限量(10μ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籽油 水代法 油茶 鲜果 角鲨烯 苯并(A)芘
下载PDF
舒城地区油茶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董万领 程江华 +2 位作者 朱鸿杰 王灼琛 胡卫星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2-186,共5页
为探索油茶品种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给油茶品系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舒城地区7个品种的油茶为对象,进行了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仁油率为30.13%~53.89%,干籽含油率在2.72%~20.56%之间,... 为探索油茶品种含油率及其与果实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给油茶品系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以舒城地区7个品种的油茶为对象,进行了含油率及果实经济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油茶的仁油率为30.13%~53.89%,干籽含油率在2.72%~20.56%之间,不同品种油茶的含油率差异较大;不同品种的果实质量及籽质量有较大的差异,果形指数差异较小。油茶含油率与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仁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干籽率、干籽含油率,种仁含水率与之呈显著负相关;与干籽含油率呈显著正相关的有干籽率、出仁率、仁油率、鲜果含油率,种仁含水率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因此,在今后选育生产中,可以主要通过选择干籽率高、含水率低的品种来提高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含油率 果实经济性状
下载PDF
催裂剂对油茶果采后生理效应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梁文斌 谭益民 +3 位作者 佘祥威 钟海雁 胡春水 熊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77,共6页
以普通油茶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催裂剂对其采后处理的生理效应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堆沤处理相比,催裂剂处理加速采后油茶果开裂脱籽,裂果指数提高30.89%,未裂果数量降低8.34%;同时,促进采后油茶果含水量及呼吸强度迅速下降,明显... 以普通油茶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催裂剂对其采后处理的生理效应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堆沤处理相比,催裂剂处理加速采后油茶果开裂脱籽,裂果指数提高30.89%,未裂果数量降低8.34%;同时,促进采后油茶果含水量及呼吸强度迅速下降,明显减少其干物质的生理消耗,其种仁干物质保存量提高3.68%,脂肪保存量提高4.84%,其中小果比大果的种仁可提高2.01%脂肪保存量;种子发芽率、苗高和苗重分别提高157.14%、246.15%和103.57%。催裂剂处理还避免了油茶果发热及霉变的发生,所榨茶油的主要质量指标符合国家油茶籽油质量标准。在催裂剂及堆沤处理期间脂肪含量测定值均呈现"下降-回升-稳定"的动态变化,并以此进一步证实催裂剂处理有利于采后油茶果内脂肪的保存,而堆沤处理则降低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果实 催裂剂 采后生理 茶油品质
下载PDF
腾冲红花油茶自然和人工种群种实性状变异研究 被引量:48
19
作者 黄佳聪 何俊 +5 位作者 尹瑞萍 万晓军 郭军 辛成莲 龚发萍 李悦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4-101,共8页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 为了选择改良腾冲红花油茶的种实经济性状,对面积较大的3个天然种群和6个人工种群样株的12个种实性状和指标的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果径在起源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性状在起源间、起源内种群间及种群内单株间的变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其方差分量为单株间>起源内种源间>起源间,不同性状相对变异程度有所不同。果实性状中果型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其他性状与种子性状、产量性状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种子性状与产量性状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型、单果籽质量、出籽率、仁油率、籽油率及果油量是主要的遗传变异性状;果型、海拔与单位面积产油量呈显著负相关。提出了腾冲红花油茶群体和优株选择的主要指标和策略,为其可持续改良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腾冲红花油茶 果实性状 种子性状 含油量 种群 变异
下载PDF
油茶果实糖含量及代谢相关酶活性与油脂积累关系分析 被引量:22
20
作者 张凌云 王小艺 曹一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60,共6页
为了探讨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关键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油脂积累之间存在的关系,对油茶‘湘林11’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上述指标与油脂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初期可溶性糖... 为了探讨油茶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分积累、关键酶活性变化及其与油脂积累之间存在的关系,对油茶‘湘林11’果实发育过程中糖含量、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并对上述指标与油脂积累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果实发育初期可溶性糖含量较低,随果实发育升高,于6月中旬达到峰值,之后开始下降,8月中旬又略有回升;葡萄糖、果糖和蔗糖含量在7月中旬到9月中旬呈现较高水平;酸性转化酶(AI)活性在果实发育早期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同细胞壁酸性转化酶(CAI)变化趋势相反,液泡酸性转化酶(SAI)活性在果实发育后期明显高于前期,显示此时蔗糖在液泡中贮藏转化功能的活跃;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变化趋势一致。相关性分析显示:油茶果实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葡萄糖含量与油茶籽含油率均呈显著负相关,蔗糖含量与油茶籽含油率呈极显著负相关;SAI和CAI活性与油脂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油脂转化期伴随着活跃的糖代谢过程,应加强7月中旬以后田间管理,以提高种子含油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果实 糖代谢 酶活性 油脂积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