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6篇文章
< 1 2 1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irect Mass Spectroscopy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Middle Eastern and Texas Crude Oils
1
作者 Gamze Kaya Necati Kaya +3 位作者 Mahmood Amani Abul H. M. J. Rahman Alexandre A. Kolomenskii Hans A. Schuessl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2017年第4期312-318,共7页
We analyzed two types of crude oil samples: Middle Eastern crude oil and Texas crude oil by using a residual gas analyzer (RGA) based on the linear quadrupole principle. This portable mass analyzer is capable of measu... We analyzed two types of crude oil samples: Middle Eastern crude oil and Texas crude oil by using a residual gas analyzer (RGA) based on the linear quadrupole principle. This portable mass analyzer is capable of measuring hydrocarbons with masses of up to 300 atomic mass units (amu) as well as low mass targets, such as methane and carbon dioxide at ppm level concentrations. The generated mass spectra revealed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and signal intensity of hydrocarbons of Middle Eastern and Texas crude oil samples. Even if RGA 300 is manufactured to be served as a detailed gas analysis of vacuum systems, we have shown that it is sensitively capable of detection of hydrocarbons and it enables one to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the crude 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 COMPOSITION mass SPECTRUM Analysis Hydrocarbons Content
下载PDF
Solubility and mass transfer of H2, CH4, and their mixtures in vacuum gas oil: An experimental and modeling study
2
作者 Zhigang Lei Yifan Jiang +4 位作者 Yao Liu Yichun Dong Gangqiang Yu Yanyong Sun Ruili Guo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3000-3009,共10页
In this work,the solubility data and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hydrogen(H2),methane(CH4)and their mixtures in vacuum gas oil(VGO)at temperatures(353.15-453.15 K)and pressures(1-7 MPa)were measured,whi... In this work,the solubility data and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of hydrogen(H2),methane(CH4)and their mixtures in vacuum gas oil(VGO)at temperatures(353.15-453.15 K)and pressures(1-7 MPa)were measured,which are necessary for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 simulation and design.The solubility of H2 and CH4 in VGO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but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Henry’s constants of H2 and CH4 follow the relation of In H=-413.05/T+5.27 and In H=-990.67/T+5.87,respectively.The molar fractions of H2 and system pressures at different equilibrium time were measured to estimate the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pressure,the liquid-phase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increase.Furthermore,the solubility of H2 and CH4 in VGO was predicted by the predictive COSMO-RS model,and the predicted values agree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In addition,the gas-liquid equilibrium(GLE)for H2+CH4+VGO system at different feeding gas ratios in volume fraction(i.e.,H285%+CH415%and H290%+CH410%)was measured.The selectivity of H2 to CH4 predicted by the COSMO-RS model agrees well with experimental data.This work provides the basic thermodynamic and dynamic data for fuel oil catalytic cracking proc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 CH4 VACUUM gas oil(VGO) SOLUBILITY mass transfer COSMO-RS model
下载PDF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和ICP-MS/MS分析渣油中的微量金属元素 被引量:1
3
作者 朱乾华 刘宏伟 聂西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9-238,共10页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提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新策略。渣油样品经二甲苯稀释降低黏度后采用质量分数6%的Triton X-114乳化,超声水浴破乳25 min,利用体积分数40%的盐酸萃取渣油中金属元素至水... 基于破乳诱导萃取提出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新策略。渣油样品经二甲苯稀释降低黏度后采用质量分数6%的Triton X-114乳化,超声水浴破乳25 min,利用体积分数40%的盐酸萃取渣油中金属元素至水相,采用ICP-MS/MS测定其中10种金属元素Na、Mg、Al、Ca、V、Cr、Fe、Ni、Cu、Zn的含量。详细评估了破乳诱导萃取条件对渣油中金属元素萃取效率的影响,在串联质谱(MS/MS)模式下,利用氦碰撞气或不同反应气消除了金属元素的质谱干扰,采用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634c(燃油中的微量元素)验证了方法的准确性,以微波消解技术处理渣油样品并采用扇形磁场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SF-ICP-MS)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金属元素在各自的含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0.9997),检出限(LOD)为2.05~31.4 ng/L,NIST SRM 1634c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参考物质提供的认证值及文献报道的参考值基本一致,置信度水平达到95%,ICP-MS/MS方法与SF-ICP-MS的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性差异。所建立的ICP-MS/MS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率快,准确可靠性好,已用于渣油中多种金属元素的质量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 金属元素 破乳诱导萃取 质谱干扰
下载PDF
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
4
作者 温静 肖传敏 +2 位作者 张艳娟 王立成 郭勇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7-542,共6页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 为了建立三次采油用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液相色谱分析检测方法,通过对色谱要素的优化实验,确立了最佳色谱条件,并进行了方法学评价。实验确定色谱柱为羟基柱,规格为150 mm×4.6 mm;流动相为乙腈与水;梯度洗脱(0~3 min:25%乙腈/75%水;3~8 min:90%乙腈/10%水;8.01 min:25%乙腈/75%水);流速为1.0 mL/min;质谱检测器正模式检测;进样量为2μL。该方法在20~200 mg/L浓度范围内线性相关系数R=0.99998,检出限低至5 mg/L,加标回收率在88.10%~97.14%之间,10 min完成一次分析,展现了检测结果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的色谱学优点,能够满足复杂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定量检测。因采用质谱检测器,可同时开展油井采出液中月桂醇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鉴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桂醇聚氧乙烯醚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三次采油
下载PDF
复方驱蚊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驱避活性评价
5
作者 程亮 施晨曦 +5 位作者 周鑫 兰济乐 张盼盼 谢慧淼 沈晓霞 阮叶萍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47-153,共7页
[目的]分析由薄荷、浮萍、石菖蒲、迷迭香4种中药植物配伍而成的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驱避活性评价。[方法]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按照《空间驱避产... [目的]分析由薄荷、浮萍、石菖蒲、迷迭香4种中药植物配伍而成的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并进行驱避活性评价。[方法]通过气质联用色谱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GC-MS)分析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按照《空间驱避产品药效试验及评价(Y型管法)》,评价精油对白纹伊蚊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鉴定出主要挥发性成分58种,占精油总成分的98.28%,萜类18种(44.99%)、烯烃类9种(20.27%)、酯类5种(14.07%)、芳香烃类8种(12.00%)、烷烃类7种(3.48%)、醇类9种(2.78%)、酮类2种(0.69%)。复方驱蚊精油对白纹伊蚊的驱避率(percent repellency,PR)平均达90%。[结论]复方驱蚊精油的化学成分较多,对白纹伊蚊起到驱避作用的可能有薄荷醇、薄荷酮、α-蒎烯等多种化学成分,平均驱避效果达到A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荷 浮萍 石菖蒲 迷迭香 复方驱蚊精油 气质联用色谱技术 驱避性
下载PDF
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的研究
6
作者 罗轩 秦莎 +4 位作者 冀海华 苏通明 谢新玲 秦祖赠 纪红兵 《广西林业科学》 2024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 粗肉桂油精馏后残留的尾油(也称为肉桂中油)含有肉桂醛和烯烃类化合物。为通过精馏分离肉桂中油中的肉桂醛,实现肉桂中油资源再利用,根据前期研究成果,采用CaO催化臭氧选择性氧化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采用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反应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臭氧化反应60 min后,存在于肉桂中油中的10种烯烃类化合物在反应产物中仅检出1种,肉桂醛的相对含量从反应前的56.46%增至80.48%。反应后,GC-MS未检测出烯烃类化合物臭氧化后生成的醛或酮类物质。通过臭氧化可基本清除肉桂中油中的烯烃类化合物,保留肉桂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中油 肉桂醛 臭氧化 CAO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下载PDF
ICP-MS/MS测定轻质油中痕量氯含量
7
作者 李爱阳 陈宇 +1 位作者 殷子懿 陈林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13-819,共7页
基于H_(2)反应模式下的质量转移反应消除干扰,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轻质油中痕量Cl的分析方法。轻质油经简单稀释后直接采用ICP-MS/MS进行测定,在MS/MS模式下使用H_(2)作为反应气,利用在碰撞/反应池(CRC)中Cl^(+... 基于H_(2)反应模式下的质量转移反应消除干扰,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ICP-MS/MS)测定轻质油中痕量Cl的分析方法。轻质油经简单稀释后直接采用ICP-MS/MS进行测定,在MS/MS模式下使用H_(2)作为反应气,利用在碰撞/反应池(CRC)中Cl^(+)与H_(2)发生二次H原子转移反应形成的子离子(H_(2)Cl^(+))进行测定,消除所有质谱干扰,获得Cl的灵敏度和检出限(LOD)明显优于O_(2)反应模式,LOD低至7.56μg/kg。通过与扇型磁场ICP-MS(SF-ICP-MS)对比分析标准参考物质NIST SRM 1634c,评价方法的准确可靠性。结果表明,标准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与认证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1%~4.7%,2种方法的对比分析结果在95%的置信度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所建立分析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和精密度高,MS/MS模式和H_(2)质量转移法的结合可无干扰测定轻质油中的Cl,适用于轻质油中痕量Cl的质量控制与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油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串联质谱 Cl 碰撞/反应池 H原子转移
下载PDF
沙粒质量分数对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
8
作者 史广泰 郭鑫 +1 位作者 邱福寿 张犁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229,共7页
为研究沙粒质量分数对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规律,基于DPM模型对油气混输泵内部的沙粒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Finnie磨蚀模型计算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的磨蚀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沙粒质量分数较小时,沙粒与流体介质混合均匀;随着... 为研究沙粒质量分数对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磨损的影响规律,基于DPM模型对油气混输泵内部的沙粒运动进行数值计算,并采用Finnie磨蚀模型计算油气混输泵过流部件的磨蚀率.研究结果表明:在沙粒质量分数较小时,沙粒与流体介质混合均匀;随着沙粒质量分数的增大,增压单元内的沙粒局部质量浓度显著增大,沙粒集中在叶轮压力面及导叶流道中部;沙粒质量分数增大会使磨损区域和磨损率急剧增大;在叶轮域中,磨损首先发生在压力面出口处,吸力面则在进口外缘发生点状和条状磨损;在导叶域中,压力面的磨损主要发生在外缘处,吸力面的磨损主要发生在进口轮毂处;从定量分析看,叶轮叶片表面的磨蚀率普遍大于导叶叶片表面的磨蚀率,磨损最严重的位置为叶轮叶片进口靠近轮毂处.研究结果可为改善油气混输泵抗磨损性能以及提高油气混输泵实际运行寿命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混输泵 沙粒质量分数 DPM模型 Finnie磨蚀模型 磨损
下载PDF
饲用油脂总能测定条件优化研究
9
作者 唐桂芬 王金荣 +4 位作者 刘昆 赵雪峰 许亚楠 王昊 张卫宪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06,共6页
试验选用氧弹量热法进行饲用油脂总能测定条件优化研究。选用豆油、调和油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是否添加基质对总能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检测方法优化;选用11种油脂作为试验材料,验证不同试样质量(0.4、0.6、0.8、1.0、1.2 g)对测定结果的影... 试验选用氧弹量热法进行饲用油脂总能测定条件优化研究。选用豆油、调和油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是否添加基质对总能测定结果的影响,进行检测方法优化;选用11种油脂作为试验材料,验证不同试样质量(0.4、0.6、0.8、1.0、1.2 g)对测定结果的影响;选用5种油脂作为试验材料,比对不同仪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豆油总能,添加基质后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大,重复性差(P<0.05),不添加基质重复性好(P>0.05);不添加基质方法进行日内、日间试验,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测定结果稳定性好(P<0.05)。不同试样质量对豆油、调和油、椰子油、月桂酸、鱼油、鸡油1#、鸡油2#、猪油1#、猪油2#等9种油脂总能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对棕榈油总能测定结果表现为差异显著(P<0.05),对磷脂总能测定结果表现为差异极显著(P<0.001),试样质量适宜范围为0.6~0.8 g。两种氧弹量热仪测定椰子油、棕榈油、豆油、月桂酸、磷脂5种油脂相同试样质量,测定总能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本试验条件下,油脂测定试验无需添加基质,该方法测定总能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不同试样质量对豆油、调和油、椰子油、月桂酸、鱼油、鸡油1#、鸡油2#、猪油1#、猪油2#等9种油脂表现为差异不显著,适宜试样质量为0.4~1.0 g;对棕榈油表现为差异显著,适宜试样质量为0.6~1.0 g;对磷脂表现为差异极显著,适宜试样质量为0.8~1.0 g。用两种氧弹量热仪测定油脂总能结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油脂 总能 氧弹量热仪 样品质量 基质
下载PDF
核桃油风味品质提升技术研究进展
10
作者 刘野 苏开 +2 位作者 徐莹 代晹鑫 毕爽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30,共9页
核桃具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和良好的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接近1∶4),是优质的植物油来源。核桃油中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在调节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传统压榨法(热榨法和冷榨法)商... 核桃具有较高含量的油脂和良好的脂肪酸(亚麻酸与亚油酸的比例接近1∶4),是优质的植物油来源。核桃油中营养物质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及营养价值,在调节血脂、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传统压榨法(热榨法和冷榨法)商业化制取核桃油的工艺流程,总结了基于不同风味提取方法的核桃油关键风味物质。针对目前研究存在的冷榨核桃油风味寡淡的瓶颈问题,探讨了现阶段从原料预处理、浸出法和酶解法角度出发的油脂增香技术,从分子水平阐明脂质氧化和美拉德反应途径及增香原理机制,在保留冷榨核桃油原有营养成分的基础上,通过对冷榨核桃油的制取工艺进行优化,显著提升冷榨核桃油的香味。通过阐明增香技术的原理与机制,希望为冷榨核桃油风味品质提升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以期获得风味品质更佳的冷榨核桃油,同时提高核桃油产品的附加值,助力冷榨核桃油的产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油 冷榨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美拉德反应 关键风味物质 风味品质提升技术
下载PDF
岩蔷薇精油的GC-MS分析及其抗氧化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华锦 李雨欣 +5 位作者 曾小燕 钟冲 肖达群 罗秋根 索超 陈尚钘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1期108-113,共6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岩蔷薇精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研究岩蔷薇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对岩蔷薇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共鉴定...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岩蔷薇精油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并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法研究岩蔷薇精油的体外抗氧化性。结果表明,对岩蔷薇精油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后共鉴定出37种化合物,已鉴定成分相对含量占精油总量的99.76%(体积分数)。相对含量较高的成分为2-甲基-4,5-壬二烯(体积分数17.97%)、香叶醇(体积分数8.87%)、芳樟醇(体积分数7.17%)、橙花醇(体积分数6.49%)、甲酸香茅酯(体积分数6.46%)和1-丁烯亚基环己烷(体积分数5.88%),共占总成分的52.84%(体积分数)。岩蔷薇精油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70.81%和90.00%,表明岩蔷薇精油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蔷薇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化学成分 抗氧化性
下载PDF
古龙页岩油注CO_(2)/烃类气相态特征及多周期作用机制
12
作者 宋兆杰 邓森 +5 位作者 韩啸 张翊航 张利超 李斌会 陈旻宸 李培宇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基于PVT实验和多周期注CO_(2)/烃类气采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相态模拟计算揭示古龙页岩油注气前后的高压物性和流体类型演化规律,评价多周期注气作用下的原油采出效果,分析多组分间的抽提传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属于轻质弱挥... 基于PVT实验和多周期注CO_(2)/烃类气采油物理模拟实验,结合相态模拟计算揭示古龙页岩油注气前后的高压物性和流体类型演化规律,评价多周期注气作用下的原油采出效果,分析多组分间的抽提传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古龙页岩油属于轻质弱挥发性油藏,当压力降低至泡点压力以下时,原油的黏度和密度快速增大,原油物性急剧变差。因此,对于成熟度较高的页岩油,利用注气补充地层能量并维持良好的原油物性是提高采收率的关键,且注CO_(2)对原油的膨胀、降黏效果均优于注烃类气。此外,注CO_(2)/烃类气可使古龙页岩油由弱挥发性油藏向挥发性油藏转变,先注烃类气再注CO_(2)使得古龙页岩油呈现出由挥发性油藏进一步向凝析气藏过渡的趋势。古龙页岩油脱气后的溶解气驱效果更优,产出油相呈现连续的泡沫油状态。注CO_(2)/烃类气可为地层原油补充溶解气和弹性能量,注CO_(2)对原油中间烃组分(C_(5)—C_(10))和重烃组分(C_(11)+)的抽提效果均较好,注烃类气对原油中间烃组分的抽提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相态特征 注CO_(2)/烃类气 多周期注气采油 溶解气驱 组分传质
下载PDF
顶空箭形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烃源岩和稠油中的金刚烷类化合物
13
作者 田彦宽 詹兆文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408,共10页
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 Arrow-GC/MS)直接检测分析烃源岩粉末样品和稠油中的单金刚烷类和双金刚烷类化合物,考察并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萃取纤维头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等关键因素。对于... 采用顶空箭型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 Arrow-GC/MS)直接检测分析烃源岩粉末样品和稠油中的单金刚烷类和双金刚烷类化合物,考察并优化了影响萃取效率的萃取纤维头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解析时间等关键因素。对于小于80目的烃源岩样品,推荐最优HS-SPME Arrow实验条件为:使用250μm PDMS箭形固相微萃取头, 120℃下萃取20 min, 260℃下解析8 min。对于稠油,当使用250μm PDMS萃取纤维头、萃取温度为120~150℃、萃取时间为15~20 min、解析时间为3~8 min时,稠油中的单金刚烷类和双金刚烷类化合物都能取得较理想的质谱响应。该方法实现了对烃源岩粉末和稠油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直接分析,灵敏度高,检出限低(0.004~0.977 ng/g),重现性好,测量峰面积和比值参数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小于20%和5%,避免了复杂的前处理过程,是一种快捷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箭形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 金刚烷类化合物 烃源岩 稠油
下载PDF
加工方式对大豆油中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14
作者 程建军 王兆华 +3 位作者 于殿宇 张赫 尤美月 潘明喆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8-259,共12页
为探究加工方式对大豆油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浸提、热榨和冷榨3种方式加工的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大豆油样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浸提油53种,热榨... 为探究加工方式对大豆油风味物质的影响,采用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浸提、热榨和冷榨3种方式加工的大豆油挥发性物质的差异。结果表明:在3种大豆油样品中共检出86种挥发性物质,其中浸提油53种,热榨油54种,冷榨油45种,主要包括醛类、醇类、酮类、酸类、酯类、萜烯类、杂环类(呋喃和吡嗪)以及烃类等化合物。在3种大豆油中检出相同的挥发性物质有24种。主成分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加工方式对大豆油风味的影响较大。采用气味活度值(OAV)判定3种大豆油样品的关键风味物质,浸提油中检出关键风味物质15种,以3-壬烯-2-酮等物质为主,使浸提油具有浆果风味。热榨油中检出关键风味物质16种,其中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类物质使热榨油具有独特的烘焙风味。冷榨油中检出12种关键风味物质,以(E,E)-2,4-庚二烯醛等醛类物质为主,使冷榨油具有天然油脂风味。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表明电子鼻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的检测结果间存在较好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 电子鼻 大豆油 加工方式 风味物质
下载PDF
磁场辅助纳米流体气雾渗透沉积特性及其加工性能
15
作者 吕涛 于爱兵 +2 位作者 许雪峰 马敏海 赵丛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320-2329,共10页
为了改善机加工过程中油基气雾润滑形成的高油雾质量浓度环境,提出磁场辅助纳米流体气雾润滑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降低作业环境的油雾质量浓度.搭建磁场辅助气雾装置,配制水基Fe3O4纳米流体切削液.研究磁场影响下纳米流体气雾的渗透和沉... 为了改善机加工过程中油基气雾润滑形成的高油雾质量浓度环境,提出磁场辅助纳米流体气雾润滑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降低作业环境的油雾质量浓度.搭建磁场辅助气雾装置,配制水基Fe3O4纳米流体切削液.研究磁场影响下纳米流体气雾的渗透和沉积特性.对比考察磁化气雾在铣削430不锈钢过程中的油雾质量浓度和加工性能.结果表明,磁场影响下的纳米流体气雾渗透能力提升,沉积量增多.当磁感应强度为60 mT时,纳米流体气雾润滑下的油雾质量浓度、刀具磨损量、切削力和粗糙度分别比植物油气雾润滑低66.3%、22.7%、14.6%和23.4%.磁场影响下的纳米流体易沉积且渗透进刀-屑接触界面的毛细微缝中发挥润滑冷却作用,抑制油雾的弥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场辅助 气雾润滑 渗透 油雾质量浓度 刀具磨损 切削力 粗糙度
下载PDF
基于GC-MS和化学计量学的怀菊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分析
16
作者 郭梦真 李孟 +6 位作者 邓晓颜 刘淑棪 王小兰 孙孝亚 张靖柯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药师》 CAS 2024年第2期209-219,共11页
目的 通过对怀菊不同部位(花、茎、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怀菊资源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批次怀菊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库检索... 目的 通过对怀菊不同部位(花、茎、叶)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为怀菊资源综合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不同批次怀菊不同部位中的挥发油,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其组成成分进行分析,通过谱库检索、文献查询等方式鉴定分析化合物,采用面积归一化法得到各化合物的相对百分含量,采用韦恩图、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其成分的差异。结果 从怀菊不同部位共鉴定出6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是单萜和倍半萜及其衍生物,以及少量脂肪族化合物。花、茎和叶中分别鉴定出32、42和40个挥发性成分,共有成分17个,特有成分分别为5、6和16个。化学计量学方法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热图分析均能将怀菊花、茎和叶分开,其挥发性成分具有差异性。结论 怀菊花、茎和叶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有一定的差异性,这为怀菊不同部位进一步药用或工业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菊 不同部位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湿法PE隔膜生产工艺用白油变色原因
17
作者 李静 冯祎平 +2 位作者 吕逍雨 徐冰冰 莫学坤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5-635,共11页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 白油是锂离子电池湿法聚乙烯(PE)隔膜生产中的造孔剂。针对白油循环使用过程中油品外观发黄、黄色物质未定性等问题,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模拟生产工艺条件下白油、PE、抗氧化剂1010(I1010)的结构变化与耐黄变性能的关系,以及质量比不同的3种物料混合物的结构变化、耐黄变性能与质量比的关系;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回收油中黄色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油、PE和I1010在工艺过程中均发生氧化反应,变黄物质的产生是三者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PE和I1010为主要诱因;黄色物质为芳香酯类化合物和I1010。本研究为白油循环使用工艺的改进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油 外观发黄 协同作用 红外光谱技术 高分辨质谱技术
下载PDF
冷榨亚麻籽油特征风味成分分析
18
作者 衡新蕊 王天亮 +1 位作者 姚云平 李昌模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本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结合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冷榨亚麻籽油的整体风味特征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冷... 本研究采用定量描述分析法、顶空固相微萃取和同时蒸馏萃取法及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olfactometry,GC-MS-O)结合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分析冷榨亚麻籽油的整体风味特征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冷榨亚麻籽油的风味独特,主要呈新鲜清新的青草味及鱼腥味。GC-MS共检测出34种挥发性物质,包括醛类12种、醇类7种、酸类5种、萜烯类3种、烷烃类3种、酮类2种及芳香族类化合物2种。综合GC-O、检测频率值≥6以及气味活度值≥1分析,明确了2-乙基己醇、己醇、(E)-2-己烯醛、己醛、(E,E)-2,4-庚二烯醛是冷榨亚麻籽油青草味的主要来源物质,而(Z)-4-庚烯醛是鱼腥味的主要来源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不同地区冷榨亚麻籽油的特征风味强度与感官风味属性间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冷榨亚麻籽油的风味改善、工艺优化及品质提升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榨亚麻籽油 气相色谱-质谱-嗅闻仪 气味活度值 检测频率
下载PDF
石碌含笑花苞和叶片的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19
作者 钱昌明 吴文滔 +2 位作者 陈健 宋希强 赵莹 《热带生物学报》 2024年第3期290-298,共9页
本研究以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为原材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碌含笑花苞和叶片的精油,经过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挥发油的组成成分。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从... 本研究以石碌含笑(Michelia shiluensis)为原材料,利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碌含笑花苞和叶片的精油,经过处理后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其挥发油的组成成分。GC-MS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精油的主要成分均为倍半萜类化合物。从花苞中共鉴定出39个化学成分,其中相对含量最高的3个分别为β-红没药烯、α-姜黄烯及β-榄香烯。从叶片中共鉴定出31个化学成分,主要有愈创木醇、异愈创木醇、(Z,Z,Z)-1,8,11,14-十七碳四烯等。醇类和烯烃类成分的相对含量是区分石碌含笑花苞和叶片精油的重要指标。首次分析了石碌含笑精油成分并测定含笑属植物精油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当质量浓度为3 g·L^(-1)时,叶片和花苞对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87.13%、72.27%,IC50分别为(0.73±0.04)g·L^(-1)、(1.77±0.07)g·L^(-1)。石碌含笑精油具有较强的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的作用,可作为降血糖功效因子加以开发利用,同时为石碌含笑资源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碌含笑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辽河西部凹陷低熟油的高分辨质谱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邓硕 李素梅 +4 位作者 曹敬涛 黄太明 刘佳 张建淼 施倩倩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54-1369,共16页
辽河西部凹陷低熟油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稠油的成因机制差异尚不清楚,解决上述问题对辽河稠油的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色谱/质谱(GC/MS)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对辽河西部凹陷北部高升和牛心坨油田低熟... 辽河西部凹陷低熟油资源丰富,不同类型稠油的成因机制差异尚不清楚,解决上述问题对辽河稠油的勘探工作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采用色谱/质谱(GC/MS)结合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 MS)技术对辽河西部凹陷北部高升和牛心坨油田低熟油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研究。高升原油形成于强还原咸水水体,有机质为菌藻类低等生物与陆源的双重贡献。牛心坨原油形成于还原性半咸水水体,有机质来源为低等微生物和陆源有机质双重输入,具有高蜡特征。成熟度参数表明二者均为低熟油。两种低熟油中均检测到N_(1)、N_(1)O_(1)、N_(1)O_(2)、O_(1)、O_(2)、O_(3)、O_(4)化合物,高升低熟油以N_(1)类为主,牛心坨低熟油以O_(2)类为主;前者富含脂肪酸和藿烷酸,后者富含脂肪酸,藿烷酸含量较低,反映两种原油成因机制的差异。高升低熟油中大量的藿烷酸表明其生烃母质在早期成岩作用阶段经历了细菌改造作用,低熟油为细菌改造有机质低温生烃和藻类类脂低温生烃混合成因机制。牛心坨低熟油富含脂肪酸和高等植物蜡质,成因机制为生物类脂物早期低温生烃。两种低熟油的成因机制,为低熟油成因理论提供了研究方法,有助于完善低熟油成因理论并指导类似盆地低熟油油气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西部凹陷 低熟油 成因机制 杂原子化合物 高分辨率质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