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9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ccurrence Rule and Forecast Method of Cotton Aphid in Poyang Lake Area in Jiujiang City
1
作者 吴昊 徐梅珍 刘定忠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2年第12期2594-2597,2609,共5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occurrence rules and forecast methods of cotton aphid in Poyang Lake Area in Jiujiang City to enrich prediction methods of cotton aphid in the area. [Method] The occurrence rules and...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explore occurrence rules and forecast methods of cotton aphid in Poyang Lake Area in Jiujiang City to enrich prediction methods of cotton aphid in the area. [Method] The occurrence rul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otton aphid in Pengze County in 28 years were analyzed with comparative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wavelet analysis. Furthermore, a long-term forecast model of occurrence grade of cotton aphid and a short-term forecast model of weather condi- tion suitability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stepwise regression. In addition, a forecast test was conducted in cotton area in the north of Poyang Lake. [Result] The wavelet analysis showed that in recent 28 years, oscillating period at 4 years was significant for the occurrence grade of cotton aphid in the north of Poyang Lake, but insignifi- cant for cotton at seedling stage. The comparative and correlation analyses suggest- ed that occurrence of cotton aphid is of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winter climate and weather conditions at middle and short periods. The prediction test indicated that long-term forecast model of occurrence grade of cotton aphid and short-term forecast model of weather condition suitability based on stepwise regression can be made use of in the areas with similar climat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 cal references for prevention against cotton aphid in cotton-planting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tton aphid occurrence rule Wavelet analysis Forecast method
下载PDF
Restoration of Eroded Thickness of the Neogene Strata in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Occurrence 被引量:3
2
作者 SUN Ping GUO Zeqing +1 位作者 HE Wenyuan LIU Weih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4期1352-1362,共11页
During the Pleistocene,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has largely experienced strong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strong erosion. First, the eroded thickness of Neogene strata was restored approximately by the stratigraph... During the Pleistocene, the western Qaidam Basin has largely experienced strong structural reconstruction and strong erosion. First, the eroded thickness of Neogene strata was restored approximately by the stratigraphic profile comparison method and plane trend surface restoring method; then, accurate calculation of erosion was recovered using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the erosion that was restored by the trend surface restoring method was corrected; finally, a distribution map of cumulative erosion was produced. This study marks an important achievement in tha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of basin tectonic evolution, sedimentary evolution, and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history has been obtained, and that a basic geological problem has been solved in the Qaidam Basin. The areas with high erosion and low erosion are shown in the map and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fields and erosion was recognized. Large and medium oil and gas field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areas with medium and low erosion. It is difficult to form large-scal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areas in which erosion is more than 2000 m. The mechanism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oil and gas distribution and erosion is explained. This study will be of use in predicting th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estern Qaidam Basin eroded thickness restoration metho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significance for oil and gas occurrence
下载PDF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of Thrips on Leek
3
作者 Chen Dexi He Zhongquan +5 位作者 Guo Yunjian Huang Tengfei Yi Xueqing Liu Huan Lu Daijuan Liu Fuping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8年第3期33-39,共7页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lear the specie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thrips severely occurred in leek field, and to study the main control methods. [Methods] The species of thrips on leek were identified in Sic... [Objective] The paper was to clear the species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thrips severely occurred in leek field, and to study the main control methods. [Methods] The species of thrips on leek were identified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damage symptoms,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thrips in leek field were studied. [Result]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rips on leek was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 IT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mplified fragment was 520 bp, which shared the similarity of 99.81% with the base se-quence of F. occidentalis. F. occidentalis concentrated at the height of 80 cm from the ground; in sunny days, the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F. occidentalis was relatively high during 15:00 and 17:00; rainwater had obvious lethal effect on F. occidentalis, and the lethal rate was 29.30%. Field trial showed that 20% dinotefuran SG and 40% acetamiprid GR had good control effect against F. occidentalis. The control effect of 20% dinotefuran SG 1 500 times dilution was the best, up to 92.56%. [Conclusion] The results will provide effective technical support for large-scale control of thrips in leek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EK 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ccurrence regularity Control method
下载PDF
基于Test Method 1311法重结晶α-半水石膏重金属元素的浸出特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余智 吴晓琴 +1 位作者 许勇 叶智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5期94-99,共6页
以脱硫石膏及其常压盐溶液法重结晶得到的α-半水石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流程和Test Method 1311法研究两种石膏晶体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并对其进行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重结晶过程能够释放脱硫石膏中的重金... 以脱硫石膏及其常压盐溶液法重结晶得到的α-半水石膏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Tessier流程和Test Method 1311法研究两种石膏晶体重金属元素的赋存形态和浸出特性,并对其进行环境效应评价。结果表明:重结晶过程能够释放脱硫石膏中的重金属元素并使其赋存形态改变;重结晶后石膏晶体中的重金属组分短期内可达到释放平衡,其中Cr、Pb、Ni元素的最大浸出量明显低于对应的脱硫石膏,As元素的浸出量几乎不变;α-半水石膏的环境友好性优于脱硫石膏,但仍具有污染环境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硫石膏 Α-半水石膏 重结晶 Test method 1311法 重金属元素 赋存形态 浸出特性
下载PDF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义平 王青 +6 位作者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方法,其中含量法包括5个亚类,统计法包括1个亚类,类比法包括3个亚类,成因法1个亚类,初步解决了氦气资源定量计算的难题。结果表明:高氦气含量的气藏一般为常压及低压气藏,氦气含量与氦源岩类型、铀钍含量和氦源岩规模3个参数呈正向关系,而与离主断裂距离、埋深和生烃强度3个参数呈负相关,适度的基底构造活动有利于氦气释放及富集。基于8类氦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氦气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氦气含量类比法。基于异源同储不同序的原理,构建了氦气资源规模序列法;基于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氦机理,建立了氦气成因法。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氦气储量规模发现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气 共生关系 氦气含量 生氦法 规模序列 资源评价
下载PDF
高含卤阻燃剂污染特征及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张文睿 辛正豪 +3 位作者 曾冬娟 孙鹏飞 孔彪 梁鹏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7-915,共19页
高含卤阻燃剂(highly halogenated flame tetardants,HHFRs)是指氯系或溴系阻燃剂中含卤量在60%以上的阻燃剂,因含卤量高,阻燃性能优越,HHFRs在塑料及高分子材料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阻燃剂相比,HHFRs在环境中更具持久性,浓度较... 高含卤阻燃剂(highly halogenated flame tetardants,HHFRs)是指氯系或溴系阻燃剂中含卤量在60%以上的阻燃剂,因含卤量高,阻燃性能优越,HHFRs在塑料及高分子材料等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常规阻燃剂相比,HHFRs在环境中更具持久性,浓度较高时在室内外大气与灰尘、土壤、沉积物、生物体甚至人体血清、母乳中频繁检出,且降解后形成毒性更强的脱卤转化产物。毒理学证据表明HHFRs呈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效应,造成神经发育损伤等。为科学评估及预测HHFRs的潜在环境与健康风险,获取准确可靠的定性定量数据是关键。然而,由于HHFRs具有沸点高且在光热作用下易发生脱卤等特性,使得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HHFRs的分析仍具有挑战性,从而阻碍了对其环境行为及毒效机制的深入认识。汇总了国内外近期关于十溴联苯醚(BDE-209)、十溴二苯乙烷(DBDPE)、得克隆(DP)、四溴双酚A/S衍生物(TBBPA/S-DBPE)、三(2,4,6-三溴苯氧基)-1,3,5-三嗪(TTBP-TAZ)及三(三溴新戊基)磷酸酯(TTBNPP)等几种典型HHFRs的样品前处理及仪器分析检测等方面的进展,并结合其理化性质及环境赋存特征等进行了评述,梳理出了当前分析方法的优缺点,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卤阻燃剂 理化性质 环境赋存 样品前处理 分析方法
下载PDF
芦岭煤矿10号煤层瓦斯赋存及其控制因素综合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杨祎超 徐宏杰 +4 位作者 刘会虎 卢宏伟 刘瑜 祝月 詹北淮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4,共8页
为准确、快速预测矿井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并确定其控制因素,利用分源预测法和模糊物元评价方法,分析了芦岭煤矿10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并开展了瓦斯赋存控制因素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0号煤层瓦斯涌出量总体较高,具有“中、西部高,东南... 为准确、快速预测矿井煤层瓦斯赋存情况并确定其控制因素,利用分源预测法和模糊物元评价方法,分析了芦岭煤矿10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并开展了瓦斯赋存控制因素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0号煤层瓦斯涌出量总体较高,具有“中、西部高,东南部低”的分布特点,且瓦斯涌出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涌出量范围在9.23~16.11 m^(3)/t;研究区根据控制因素评价划分为3类区域,其中西南浅部为Ⅰ类区域,东北深部多为Ⅱ类、Ⅲ类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赋存 控制因素 芦岭煤矿 模糊物元法 分源预测法
下载PDF
隐蔽层面产状的综合勘察方法研究
8
作者 魏宇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21-26,共6页
为研究隐蔽层面产状的综合勘察方法,本文以洋溪水利枢纽坝址为例,针对该坝址南沱组层理不发育,劈理、节理发育及风化复杂等难点,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钻孔电视、平硐及竖井等相结合的方法,在查清所有结构面和区域构造的基础上,通过... 为研究隐蔽层面产状的综合勘察方法,本文以洋溪水利枢纽坝址为例,针对该坝址南沱组层理不发育,劈理、节理发育及风化复杂等难点,采用工程地质测绘、钻探、钻孔电视、平硐及竖井等相结合的方法,在查清所有结构面和区域构造的基础上,通过对标志层进行三维建模并面概化,以及根据结构面的发育情况、延伸长度及区域构造产状对比进行层面与节理的辨别,最终查明了洋溪水利枢纽坝址南沱组地层产状为N12~19°E,SE∠32~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层面产状 综合勘察方法 南沱组 洋溪水利枢纽坝址
下载PDF
云南省1961-2020年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1
9
作者 任子康 赵华荣 +1 位作者 师康铭 杨国梁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8-180,共13页
[目的]揭示近60 a云南省降水结构的变化,加强对云南省降水的监测和预警,为云南省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引入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利用创新趋势分析法(ITA)、Mann... [目的]揭示近60 a云南省降水结构的变化,加强对云南省降水的监测和预警,为云南省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提供科学参考依据。[方法]基于云南省32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数据,引入降水发生率和降水贡献率两个指标,利用创新趋势分析法(ITA)、Mann-Kendall检验法和反距离权重法(IDW),探讨了在不同降水历时和降水等级下,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的特征。[结果](1)降水发生率随降水历时增加呈减少趋势,降水贡献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云南省以短历时降水为主。空间上,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整体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递减趋势,长历时与之相反。(2)随降水等级的提升,降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降水贡献率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云南省降水以小雨为主。空间上,小雨发生率呈自北向南递减趋势,中雨、大雨和暴雨发生率趋势与之相反。小雨和中雨贡献率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趋势,大雨和暴雨与之相反。滇中、滇南和滇西南地区大雨和暴雨发生率和贡献率均较高,可能造成洪涝灾害的风险较大。(3)不同降水历时下,大多数站点短历时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呈增加趋势,上升幅度大于5%,长历时呈5%以上下降趋势。不同降水等级下,大多数站点的小雨发生率、贡献率呈10%以内下降趋势,大雨和暴雨发生率、贡献率呈5%以上的上升趋势。[结论]云南省短历时大雨和暴雨发生概率有所上升,地区发生洪涝灾害和土壤侵蚀的几率增大,未来应持续对其降水结构进行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发生率 降水贡献率 反距离权重法 创新趋势分析 降水历时 降水等级 云南省
下载PDF
微塑料在污水处理厂中的赋存特征与处置方式研究进展
10
作者 徐佳莹 詹健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02-1706,共5页
阐述了污水处理厂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探讨了物理、化学、生物处理法去除微塑料的机理,对现有的微塑料去除技术的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指出了现阶段微塑料去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微塑料的去除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塑料 赋存特征 处置方式
下载PDF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种群密度与旱稻产量损失的关系
11
作者 肖卿艳 张露 +3 位作者 阳祝红 彭德良 叶姗 丁中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27期108-114,共7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损失的影响。通过室外网室盆栽试验,在旱种旱管模式下测定了土壤不同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和线虫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00个卵和二... 本研究旨在探讨土壤中拟禾本科根结线虫(Meloidogyne graminicola)的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损失的影响。通过室外网室盆栽试验,在旱种旱管模式下测定了土壤不同初始种群密度对旱稻产量和线虫繁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2~200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的初始种群密度下,旱稻根长、根重、株高、分蘖数、穗长、千粒重和单盆谷粒重与土壤线虫初始种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符合一元回归方程;旱稻产量随着土壤初始种群密度的增加,其损失率增加,在初始密度为2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时,旱稻产量损失率为28.4%,接种密度为200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时,损失率最大,为67.8%;随着线虫初始种群密度的增加,线虫的繁殖系数呈现降低的趋势。利用Seinhorst模型,初始线虫种群密度与相对产量的关系式为Y=0.24+0.76(0.3252)(Pi)。在旱种旱管模式下,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在2~200个卵和二龄幼虫/100 cm^(3)土的初始种群密度下与旱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表明拟禾本科根结线虫对旱稻的危害风险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禾本科根结线虫 初始种群密度 旱稻 产量损失 繁殖系数 盆栽试验 Seinhorst模型 抗性评估 种植方式 种群数量测定 病害发生 危害评价 接种物收集方法 植物生长动态
下载PDF
2020—2021年广西某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帕累托法分析
12
作者 王艳秀 庞惠媚 +3 位作者 闫美花 吴余燕 曹雯 唐秀能 《医药前沿》 2024年第7期1-5,9,共6页
目的:分析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对2020—2021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上报的262例ADR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品种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 目的:分析广西国际壮医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帕累托分析法对2020—2021年广西国际壮医医院上报的262例ADR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品种及ADR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262例ADR中,导致ADR的患者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品种及累及的系统/器官的A类因素为:年龄>60岁98例(37.40%)、51~60岁55例(20.99%)和31~40岁39例(14.89%)这3个年龄段易发生ADR;静脉滴注148例(56.49%)和外用52例(19.85%)比例最大;注射液104例(39.69%)和粉针剂60例(22.90%)为主;抗肿瘤药物68例(25.95%)、抗生素55例(20.99%)、中药饮片52例(19.85%)、中成药15例(5.73%)及循环系统药物15例(5.73%)发生率高;皮肤及附件损害167例(49.26%)、血液系统疾病56例(16.52%)和全身性损害30例(8.85%)为主要表现。结论:本院ADR发生的特征及规律符合民族医院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强化医、护、药人员在合理用药监控环节的作用,加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用药监护,以降低ADR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不良反应 帕累托分析法 合理用药 发生规律
下载PDF
复杂网络在土壤重金属含量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13
作者 彭嘉钰 戴芙蓉 +2 位作者 江振宇 邹欣琦 戴小鹏 《福建电脑》 2024年第3期13-17,共5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土壤不同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关联性研究可以为土壤重金属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复杂网络模型来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关联性。通过采集实验基地7个区域的210组环境重金属数据,...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对土壤不同重金属含量变化的关联性研究可以为土壤重金属治理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复杂网络模型来分析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关联性。通过采集实验基地7个区域的210组环境重金属数据,构建同现矩阵和复杂网络模型来分析该实验基地重金属的关联性。实验的结果显示,应用本文的方法,可以较好地描述不同重金属之间变化的潜在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网络 重金属 同现分析法 关联分析
下载PDF
新街矿区深部开采大能量矿震规律与发生机理研究
14
作者 秦续峰 任杰 +2 位作者 罗浩 代连朋 冯丁杰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新街矿区所属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大能量矿震事件,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矿井冲击地压事故,以新街矿区红庆河煤矿105采煤工作面“4·2”大能量矿震事件为研究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 新街矿区所属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多次发生大能量矿震事件,严重制约了矿井的安全生产。为有效监测和防治矿井冲击地压事故,以新街矿区红庆河煤矿105采煤工作面“4·2”大能量矿震事件为研究背景,采用综合指数法评价工作面的冲击危险性,分析工作面多次出现大能量矿震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105工作面回采期间的冲击地压危险等级为中等冲击危险;105采煤工作面上方高位173~248m范围内的厚层砂岩是3-1煤层附近发生矿震的主要因素,当该区域高位厚层砂岩层达到承载极限时,随即发生破断造成大能量矿震的发生;103工作面辅运顺槽65m区段煤柱导致的上覆顶板垮冒不充分、105工作面相对于103工作面的外错布置导致的顶板不规则垮冒,以及105工作面与相邻的103工作面间的双工作面见方效应,都是新街矿区红庆河煤矿105工作面大能量矿震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能量矿震 冲击地压 综合指数法 发生机理
下载PDF
薄壳山核桃星天牛的发生及其防治措施
15
作者 陈雷 董丽莉 +1 位作者 任亚东 赵伟 《果树资源学报》 2024年第6期94-96,共3页
针对星天牛在薄壳山核桃林木上的危害状况,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星天牛生活史观察,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星天牛主要为害树种、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主要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治星天牛、推动薄壳山核桃产业... 针对星天牛在薄壳山核桃林木上的危害状况,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开展了星天牛生活史观察,并参考相关文献资料总结了星天牛主要为害树种、为害特点、发生规律及主要防治措施,以期为有效防治星天牛、推动薄壳山核桃产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壳山核桃 星天牛 为害特点 发生规律 防治方法
下载PDF
海城地区‘南果梨’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16
作者 王晓玲 《北方果树》 2024年第5期30-33,共4页
针对海城地区‘南果梨’黑星病、锈病、桃小食心虫、梨木虱等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情况和发病规律,通过在重点产区建立‘南果梨’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预测预报,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累计推广应用6400 hm2,年均降低‘南果梨’病... 针对海城地区‘南果梨’黑星病、锈病、桃小食心虫、梨木虱等主要病虫害的为害情况和发病规律,通过在重点产区建立‘南果梨’病虫害综合防治示范区,开展预测预报,推广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措施,累计推广应用6400 hm2,年均降低‘南果梨’病虫果率5%、提高优质果率5%,取得显著的防治效果,3年累计增加经济效益2880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果梨’ 病虫为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铜矿峪矿深部矿岩赋存特征研究对自然崩落法开采的指导意义
17
作者 王鑫 《中国矿山工程》 2024年第2期6-11,共6页
本文通过对铜矿峪矿深部矿岩赋存特征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探讨深部矿岩可崩性,为矿山深部自然崩落法开采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4^(#)、5^(#)矿体岩体中存在倾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的两组优势节理组,节理面陡倾;岩石坚固程度属... 本文通过对铜矿峪矿深部矿岩赋存特征及其物理力学特性研究,探讨深部矿岩可崩性,为矿山深部自然崩落法开采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表明:4^(#)、5^(#)矿体岩体中存在倾向为北西向和南东向的两组优势节理组,节理面陡倾;岩石坚固程度属坚硬岩~较坚硬岩;岩体质量属Ⅱ~Ⅲ级,破碎特性为中等大块~大块较多,可崩性属难崩~中等可崩。为改善深部矿岩可崩性,在深部开采时还应积极引用水压预裂矿岩预处理技术,合理规划首采区拉底部位、确定拉底推进方向、控制拉底速率,并辅以适当的预裂、割帮等诱导工程,以实现自然崩落法的成功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崩落法 矿岩赋存特征 可崩性 水压预裂矿岩预处理技术 诱导工程
下载PDF
煤中氯赋存形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徐旭 蒋旭光 +2 位作者 何杰 严建华 岑可法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共4页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对我国 4 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 ,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 ,一般为 0 1%~ 0 2 % ;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 ...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对我国 4 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 ,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 ,一般为 0 1%~ 0 2 % ;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 ,煤的变质程度越高 ,煤中氯的含量越少。煤中氯含量与煤中水分和氟的含量无关。随着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增加 ,煤中氯含量呈下降趋势 ,煤中氯与碱金属 (Na ,K ,Ca ,Mg)等存在负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存形态 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 变质程度 有机形式
下载PDF
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研究方法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军营 任德贻 +1 位作者 赵峰华 许德伟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2-17,共6页
简要介绍了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状态的主要研究方法:(1)间接方法。a.浮沉实验;b.单组分分析;c.逐级化学提取;d.低温灰化+X射线衍射;e.数理统计分析。(2)直接方法。a.显微分析;b.光谱分析。并指出了其应用范围。
关键词 微量元素 赋存状态 元素分析
下载PDF
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 被引量:105
20
作者 周海峰 杨云 +2 位作者 牛亚娟 袁虹霞 李洪连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4-117,共4页
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近年已成为我国黄淮部分麦区生产上的新问题,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而且呈现不断蔓延态势。结合近年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该病害的发生分布、危害情况、症状特点、病原组成、侵染和发病规律,分... 茎基腐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重要土传病害,近年已成为我国黄淮部分麦区生产上的新问题,对小麦生产威胁很大,而且呈现不断蔓延态势。结合近年的研究工作,系统介绍了该病害的发生分布、危害情况、症状特点、病原组成、侵染和发病规律,分析了其成灾机制,重点论述了该病的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茎基腐病 发生动态 症状特点 成灾机制 防治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