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7篇文章
< 1 2 9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of coal-type gas and oil-type gas in source-mixed ga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被引量:1
1
作者 Bao Yuan Wei Chongtao +2 位作者 Peng Dehua Jiang Bo Wang Chaoyo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3期435-439,共5页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the gas component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gas samples from 6 oilgas field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nd established a chart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the mixing rati... The current study tested the gas component an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gas samples from 6 oilgas field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nd established a chart to quantitatively identify the mixing ratio of source-mixed gas. Besides, this research quantitatively investigated the natural gas generat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ratios of source-mixed gas exist in the 6 oil-gas fields at the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Among them, Mabei has the highest mixing ratio of coal-type gas, followed by Nanbaxian, Mahai, Lenghu-4, Lenghu-3 and Lenghu-5, with the ratios of coal-type gas 91%, 87%, 83%, 66%, 55% and 36%, respectively. Lenghu-3 and Lenghu-4 oil-gas fields were mainly filled by coal-type gas earlier. For Lenghu-3,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low matured source rock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Lengxi sub-sag. For Lenghu-4,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umus-mature source rock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the northern slope of Kunteyi sub-sag. Gas in Lenghu-5 was mainly later filled oil-type gas, which was generated from high matured sapropelic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Kunteyi sub-sag. Earlier filled coal-type gas was the main part of Mahai, Nanbaxian and Mabei oil-gas fields. Gas source of Mahai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igh mature humics in 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Yibei sub-sag; for Nanbaxian,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igh matured humics in middle-lower Jurassic Series of Saishiteng sub-sag; for Mabei, the gas was mainly generated from humus-mature source rocks in middle Jurassic Series of Yuqia sub-sa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rce-mixed gas Quantitative identification Coal-type gas oil-type gas Northern margin of Qaidam Basin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天然气成因及分布特征
2
作者 徐田武 张成富 +1 位作者 杨斌 张洪安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6-282,共7页
针对东濮凹陷高热演化程度区天然气成因复杂,天然气富集规律及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文中利用聚类分析、生烃模拟实验等手段,对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存在油型气、煤成气及混合气3大类天然气。其... 针对东濮凹陷高热演化程度区天然气成因复杂,天然气富集规律及勘探潜力认识不清等问题,文中利用聚类分析、生烃模拟实验等手段,对天然气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濮凹陷存在油型气、煤成气及混合气3大类天然气。其中:油型气包括低熟油型气(Ro介于0.5%~1.2%)、中熟油型气(Ro介于1.2%~1.6%)和高熟油型气(Ro介于1.6%~2.0%),依次分布于构造顶部、斜坡带、洼陷带;煤成气Ro介于2.0%~3.0%,包括源外高熟煤成气和源内高熟煤成气;而混合气主要分布在高热演化烃源灶的大断裂周围。通过对主力生气区分析发现,油型气和煤成气对应的烃源岩主力生气深度分别介于4000~5000,5000~7000 m,空间上具有接力特征。东濮凹陷天然气富集程度与生烃洼陷的热演化程度关系密切,中、高热演化洼陷(Ro介于1.0%~3.0%)将是渤海湾盆地和东濮凹陷未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型气 煤成气 主力生气区 天然气富集 东濮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稠油乳化黏度测量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
3
作者 马涛 伦增珉 +1 位作者 葛巧玉 许关利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4-537,共4页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 稠油化学驱过程中降黏剂浓度对稠油乳化影响明显,通过测量不同浓度降黏剂的稠油乳状液黏度-时间曲线,以黏度、降黏率为指标分析了黏度曲线与乳液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当降黏剂的浓度远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稳定O/W乳状液,黏度低、降黏率大于95%。当降黏剂的浓度大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形成O/W乳状液,而后随着表面活性剂向油相的迁移,油滴聚并、分层。当降黏剂的浓度与临界乳化浓度相当时,乳状液油O/W转化为W/O,黏度大幅度提高。当降黏剂的浓度小于临界乳化浓度时,只能形成W/O乳状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乳化 黏度 降黏率 乳状液类型
下载PDF
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页岩油储层岩石力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4
作者 高和群 高玉巧 +1 位作者 何希鹏 聂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2-515,共14页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 为查明苏北盆地页岩油储层可压性特征及压后孔、缝变化规律,以古近系阜宁组二段(阜二段)为研究对象,对岩石力学特征、压裂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用计算机高分辨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多尺度CT扫描)对岩样进行三维重构,获取孔、缝结构参数;开展地层围压下三轴力学实验,获取岩石力学参数;将压裂后的岩样按相同位置和方向再次进行多尺度CT扫描,获取压裂后三维孔、缝结构图像。根据应力-应变曲线特征,将本区页岩划分为3种类型。①1型页岩,为破裂曲线波浪下降,压后形成复杂网状缝页岩。②2型页岩,为破裂曲线类型多样,具波浪下降和垂直下降形状,压后缝网较发育的页岩。③3型页岩,为破裂曲线垂直下降,破裂后整体较完整,压后多形成纵向劈裂缝、缝网不发育的页岩。这3种类型页岩压后孔隙变化特征是:1型和2型页岩直径10~50μm孔隙占比减少,直径50~100μm孔隙增多,直径300μm以上孔隙孔容贡献增大;3型页岩压裂前、后孔径分布及孔容贡献变化不明显。研究表明,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与泊松比具有V型曲线关系;碳酸盐和黏土矿物含量是控制本区页岩力学性质的主要因素,石英和有机碳含量为次要因素。孔隙度及纹层发育特征是页岩储层可压性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应力 CT扫描 岩石力学参数 应力-应变曲线 储层类型 页岩油 古近系 苏北盆地
下载PDF
中西非裂谷系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5
作者 窦立荣 史忠生 +1 位作者 庞文珠 马峰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共13页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 基于地震、钻井、烃源岩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中西非裂谷系主要盆地富油凹陷石油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未来油气勘探方向。研究表明:中非裂谷系发育下白垩统湖相优质烃源岩,西非裂谷系发育上白垩统陆源海相优质烃源岩,两类烃源岩为中西非裂谷系油气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中西非裂谷系发育包括基岩在内的多套储集层,并存在下白垩统、上白垩统和古近系3套区域盖层。晚中生代以来,受中非剪切带右旋走滑作用等地球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中西非裂谷系不同方向的盆地在裂谷作用期次、区域盖层发育层段、圈闭类型及成藏模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其中,北东—南西向盆地主要保存了早白垩世一期裂谷层序,区域盖层位于下白垩统裂陷期地层内,形成反转背斜、花状构造及基岩潜山等圈闭类型,发育“源储一体、源内成藏”及“源上储下、源下成藏”两种成藏模式;北西—南东向盆地具有多期裂谷叠置特征,发育上白垩统和古近系区域盖层,形成披覆背斜、断背斜、反向断块等圈闭类型,以“源下储上、源上成藏”为主要成藏模式。多期叠置裂谷盆地的源内成藏组合、强反转盆地的源内岩性油藏及页岩油是中西非裂谷系盆地未来勘探的重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区域盖层 圈闭类型 成藏模式 富油凹陷 中非剪切带 中西非裂谷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油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来源
6
作者 刘华 魏鑫 +4 位作者 欧阳冠宇 刘景东 陈蕾 刘海青 孟祥雨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6-36,共11页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2号构造带具有多洼、多层系供烃的特征。为了揭示其复杂的油气来源,开展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分析原油地化特征,将原油分为3类,并确定每类原油的来源。结果表明:(1)Ⅰ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沙三段储层中,原油中C27与C29规则甾烷相对含量接近,孕甾烷参数((孕甾烷+升孕甾烷)/规则甾烷)和甾烷异构化参数(C29甾烷20S/(20R+20S)、C29甾烷ββ/(αα+ββ))较高,具有水生生物和高等植物共同输入特征,原油成熟度高,来源于沙三段烃源岩;(2)Ⅱ类原油主要分布于西构造带东二段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含量具明显优势,孕甾烷参数和甾烷异构化参数均低,原油母质中高等植物具有明显优势,原油成熟度整体偏低,来源于沙一段—东三段烃源岩;(3)Ⅲ类原油主要分布于东构造带东三段和西构造带东一段和明化镇组储层中,原油中C29规则甾烷具有一定优势,孕甾烷参数较低,甾烷异构化参数较高,以高等植物输入为主,原油成熟度较高,为3套烃源岩的混合来源;(4)原油4-/1-MDBT和Ts/Tm指数具有沿断层向浅部层系减小的趋势,且原油甲基菲换算的镜质体反射率与下覆烃源岩镜质体反射率一致,表明研究区原油具有原地供烃的特点。本研究成果为研究区的浅层精细勘探及深层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南堡凹陷 2号构造带 原油类型 地化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源对比 原地供烃
下载PDF
基于BRDF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的海面溢油油种识别研究
7
作者 刘双 马毅 +3 位作者 李英超 姜宗辰 杜凯 王斌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4,共14页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 海上溢油事件发生后需要及时判断溢油种类,为溢油事故处置提供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利用BRDF多角度测量装置和可见光偏振相机对不同油种和清洁海水进行观测,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筛选出最佳观测Stokes参量和对应观测几何,构建了清洁海水和不同油种数据集,并建立了基于BRDF偏振特征的DBN溢油油种识别模型。研究发现,在实验室可控条件下,相对方位角–60°、0°、–30°组合时油种识别效果较好,光源天顶角和相机观测角二者在接近±50°时识别效果较好;多次重复实验显示,海水、原油、重油、汽油、柴油、棕榈油的最优识别率分别为90%、86.27%、84%、80.44%、82.08%和82%;基于可见光偏振特征所建立的油种识别模型,对于海面溢油种类区分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种识别 双向反射分布函数(BRDF) 偏振 观测几何 偏振度
下载PDF
南海北部气烟囱成因及其与油气及水合物运聚成藏关系
8
作者 何家雄 关进安 +1 位作者 王梦荷 苏丕波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8,共8页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勘查评价中,地球物理资料尤其是二维/三维地震剖面上常见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且与油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藏密切相关的地震反射模糊带等地震地质异常体,即“气烟囱”或“流体底辟”或“...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及天然气水合物调查与勘查评价中,地球物理资料尤其是二维/三维地震剖面上常见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且与油气藏及天然气水合物藏密切相关的地震反射模糊带等地震地质异常体,即“气烟囱”或“流体底辟”或“含气陷阱”。本文拟重点研究“气烟囱”成因及其与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运聚成藏的关系。油气勘探实践表明,气烟囱往往与油气藏尤其是天然气水合物藏伴生,且油气及水合物多处于其上覆或两侧位置附近。通过大量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实践、地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及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等,充分证实了气烟囱与其上覆或两侧附近的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藏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研究表明,气烟囱作为连接和沟通烃源/气源供给系统与油气藏及水合物藏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是油气(水合物)勘探中判识追踪油气藏及水合物藏成因、确定其烃源/气源供给系统活动特征的重要依据和指示。因此,深入分析研究气烟囱系统成因及类型,不仅能够追踪探索和判识确定油气及水合物成因,阐明其运聚成藏规律及控制因素,而且能够指导油气及水合物勘探部署与综合评价工作。同时,通过油气及水合物成因的地球化学分析,亦可判识确定其气烟囱成因及其对油气和水合物运聚成藏的控制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烟囱 气源构成 气源类型 油气及水合物 运聚特征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和熵权法的齿轮油选型评价
9
作者 许少凡 贺石中 +3 位作者 陶辉 杨涛 李秋秋 杨智宏 《润滑与密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178,共7页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的安全用油问题,根据风电设备运行特点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考虑齿轮油基本理化指标、抗污染性能以及极压抗磨性能3个维度,选择9个具体指标,构建涵盖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的层次分析(AHP)结构... 针对风力发电机组齿轮箱的安全用油问题,根据风电设备运行特点以及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故障,考虑齿轮油基本理化指标、抗污染性能以及极压抗磨性能3个维度,选择9个具体指标,构建涵盖目标层、准则层以及方案层的层次分析(AHP)结构的评价体系;引入熵权法(EWM)的客观赋权,改进综合权重的计算方法,并应用于某风电齿轮箱OEM的油品选型方案中,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实现对风电齿轮油选型结果的量化,有利于快速评价油品性能相关指标,改善了对多油品选择决策过程中主观因素引发的偏差。该方法可为风电齿轮箱油品选择决策提供参考,并可用于其他行业的油品选型决策中,对油品选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机组 齿轮油 选型评价 层次分析 熵权法
下载PDF
对FETKOVICH(费特科维奇)典型曲线的质疑与评论
10
作者 陈元千 王鑫 +1 位作者 刘洋 石晓敏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6,共8页
FETKOVICH(费特科维奇,以下简称为费氏)于1971年和1980年,分别提出的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和定压典型曲线,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引用。由于费氏典型曲线可以通过实际数据的拟合,确定井的驱动半径和驱动面积,因此,受到业内专家的青睐。... FETKOVICH(费特科维奇,以下简称为费氏)于1971年和1980年,分别提出的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和定压典型曲线,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重视和引用。由于费氏典型曲线可以通过实际数据的拟合,确定井的驱动半径和驱动面积,因此,受到业内专家的青睐。通过推导表明,费氏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是一个指数递减方程。费氏将该方程直接应用于定容封闭边界油井的产量递减分析,并基于初始递减率的关系式,得到了费氏典型曲线的无因次时间。费氏利用无因次压力的倒数作为无因次产量,得到了典型曲线的无因次产量。然而,由于费氏典型曲线的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函数关系,无法建立费氏的无因次典型曲线,因此,对费氏的有限水域水侵量方程和典型曲线的无因次时间和无因次产量进行了推导,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质疑和评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水域 定容封闭 扩大井 油井 水侵量方程 递减方程 费氏典型曲线 质疑 评论
下载PDF
丈方台区块油藏特征及油水分布关系探讨
11
作者 李晓航 汪昌尧 陈浩 《云南化工》 CAS 2024年第3期148-152,共5页
丈方台油区目前所有层系均未投入注水开发,开发方式仍然主要依靠弹性驱+溶解气驱的天然能量,地层能量和油井产量都下降较快,影响了该区的开发效果。通过对丈方台区块油藏进行精细研究,弄清了延10、长6、长7等主力含油层系的沉积特征、... 丈方台油区目前所有层系均未投入注水开发,开发方式仍然主要依靠弹性驱+溶解气驱的天然能量,地层能量和油井产量都下降较快,影响了该区的开发效果。通过对丈方台区块油藏进行精细研究,弄清了延10、长6、长7等主力含油层系的沉积特征、油藏类型及油水分布关系,对今后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开发 油藏类型 油水分布 油藏特征
下载PDF
可提式微孔曝气器在油脂加工行业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2
作者 吴东兴 黄婉光 +1 位作者 詹亚名 钱勋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46,152,共4页
曝气器是污水处理好氧池工段的核心设备之一,其通过控制好氧池溶解氧的浓度,使好氧微生物高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水的目的。通过分析常见曝气器的特点及曝气器安装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油脂加工行业污水具有高含油、高化学需氧量... 曝气器是污水处理好氧池工段的核心设备之一,其通过控制好氧池溶解氧的浓度,使好氧微生物高效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达到净水的目的。通过分析常见曝气器的特点及曝气器安装方式的优缺点,并结合油脂加工行业污水具有高含油、高化学需氧量的特点,选择安装方式为池面悬挂可提升式,曝气器为硅橡胶管式微孔曝气器的组合即可提式微孔曝气器作为油脂加工企业污水处理曝气器,将其应用于某粮油加工企业污水曝气系统的升级改造中,具有污水处理效果稳定、运行成本降低、设备故障率较低、维修便捷、曝气效率高等优势。可提式微孔曝气器在油脂加工行业污水处理工艺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孔曝气器 油脂加工行业 可提式 AO工艺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冲喷式柔性管缆挖沟机在海底管缆铺设挖沟施工中的应用
13
作者 郑永峻 季磊 +1 位作者 王道明 饶云松 《天津科技》 2024年第2期81-84,87,共5页
深水水下管缆的铺设是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关键施工作业项目。深水水下挖沟作业具有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投资巨大等特点。在深水海域油气开发工程中冲喷式柔性管缆挖沟机应用广泛,因此对其产品性能、实际深水功能测试、挖沟作业工序... 深水水下管缆的铺设是开发深水油气资源的关键施工作业项目。深水水下挖沟作业具有技术难度大、施工复杂、投资巨大等特点。在深水海域油气开发工程中冲喷式柔性管缆挖沟机应用广泛,因此对其产品性能、实际深水功能测试、挖沟作业工序、挖沟沟型、挖沟效果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分析,经过实践验证,该设备能够独立完成千米级深水域水下挖沟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喷式柔性管缆挖沟机 深水油气田 海底管缆铺设 挖沟沟型
下载PDF
一种新型刮油装置设计
14
作者 李晓亮 《机械工程师》 2024年第2期123-125,131,共4页
轴承作为减速器传动的核心零件,其能否得到快速有效润滑,直接关系到整机的正常运转。文中以试验为依据,结合公司多年生产抽油机减速器的实际情况和对刮油装置结构的分析,设计出了一种刮油效果与环保俱佳的新型刮油装置,并将其与传统刮... 轴承作为减速器传动的核心零件,其能否得到快速有效润滑,直接关系到整机的正常运转。文中以试验为依据,结合公司多年生产抽油机减速器的实际情况和对刮油装置结构的分析,设计出了一种刮油效果与环保俱佳的新型刮油装置,并将其与传统刮油装置的刮油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给出了其设计过程中的设计关键点,并指出在低转速运转下轴承得到迅速润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承 新型刮油装置 对比试验 润滑
下载PDF
集成液压阀的试验台油缸设计
15
作者 韦超 卢君 刘晟 《煤矿机械》 2024年第1期24-25,共2页
在设计40 000 kN液压支架试验台时,其外加载油缸需要配套液控双向锁、安全阀、压力表等液压系统部件,但由于试验台外加载油缸安装空间限制,这部分液压阀与连接胶管无法合理布置。如按照传统的液压阀和油缸布置结构,在试验台运行过程中,... 在设计40 000 kN液压支架试验台时,其外加载油缸需要配套液控双向锁、安全阀、压力表等液压系统部件,但由于试验台外加载油缸安装空间限制,这部分液压阀与连接胶管无法合理布置。如按照传统的液压阀和油缸布置结构,在试验台运行过程中,会导致液压阀和试验台机构的干涉,损坏液压阀。为此,设计了一种集成液压阀的试验台油缸,该油缸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紧凑、方便移动、安全性强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向阀 液控单向阀 液压双向锁 集成液压阀式油缸
下载PDF
油气藏型储气库CO_(2)腐蚀防护技术研究
16
作者 黄剑华 赵春 赵建国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4年第3期76-81,共6页
国内外绝大多数地下储气库由枯竭油气藏改建而成,采气期采出天然气中通常含有液烃、水和CO_(2)。CO_(2)在湿气环境中具有腐蚀性,会对采气集输管线和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内腐蚀。为做好油气藏型储气库CO_(2)腐蚀防护,最大程度减缓CO_(2)... 国内外绝大多数地下储气库由枯竭油气藏改建而成,采气期采出天然气中通常含有液烃、水和CO_(2)。CO_(2)在湿气环境中具有腐蚀性,会对采气集输管线和设备造成一定程度的内腐蚀。为做好油气藏型储气库CO_(2)腐蚀防护,最大程度减缓CO_(2)腐蚀对采气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延长储气库服役寿命,通过对储气库采气系统CO_(2)腐蚀规律和各种腐蚀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对比分析不同腐蚀防护技术和手段,明确了油气藏型储气库更适合通过加注缓蚀剂对CO_(2)腐蚀进行防护。以辽河雷61储气库第一个采气期为例,定期化验监测CO_(2)摩尔体积分数、计算CO_(2)分压,依据规范要求,及时调整缓蚀剂加注量。采气期结束对腐蚀挂片和电子监测探针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显示缓蚀剂动态加注取得了良好防护效果。该研究可为类似工艺情况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型储气库 CO_(2)腐蚀 腐蚀防护技术 缓蚀剂
下载PDF
某输油管道凹陷适用性评价及修复建议
17
作者 杨锋平 张皓 +3 位作者 余东亮 王明波 刘君 赵飞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2期89-92,共4页
某输油管道智能测径发现4处深度大于6%管径的凹陷。通过记录凹陷回弹前后深度差异,发现回弹后深度平均是回弹前的69.1%。根据不同标准对4处凹陷进行了基于深度和基于应变的评价,发现2处凹陷需要修复。但剖析国外某管道凹陷泄漏案例后,... 某输油管道智能测径发现4处深度大于6%管径的凹陷。通过记录凹陷回弹前后深度差异,发现回弹后深度平均是回弹前的69.1%。根据不同标准对4处凹陷进行了基于深度和基于应变的评价,发现2处凹陷需要修复。但剖析国外某管道凹陷泄漏案例后,发现即使符合标准要求无需修复的浅凹陷,也可能因为形状特殊形成较大应力集中,从而发生疲劳失效。因此又对凹陷修复方法进行了分析,发现现有标准缺乏凹陷损失强度的计算方法,因此无法准确设计复合材料或环氧套筒修复的厚度和宽度。建议4处凹陷采取3处加装B型套筒和1处换管的修复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油管道 凹陷 评价 修复 B型套筒
下载PDF
不同角度的集油管对变压器散热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史飞龙 《自动化应用》 2024年第2期116-117,123,共3页
变压器是煤矿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需及时有效地进行散热处理。片式散热器是变压器常用的散热结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集油管的不同倾斜角度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的形式分析集... 变压器是煤矿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能,需及时有效地进行散热处理。片式散热器是变压器常用的散热结构形式,在使用过程中,集油管的不同倾斜角度对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采用有限元仿真的形式分析集油管不同倾斜角度时变压器的散热效果,结果表明,当集油管的倾斜角度不大于5°时,增加集油管的倾斜角度可增强散热效果,提高变压器的使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压器 片式散热器 集油管 倾斜角度 散热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层油气成藏因素分析
19
作者 白万梅 《化工管理》 2024年第6期151-153,158,共4页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 针对油气藏分布及主控因素认识不清等问题,文章在烃源岩、储层等方面进行油气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从油水层识别、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方面开展了油气控制因素分析工作。研究表明:(1)吴起油田W油区长7油页岩厚度在15~25 m,TOC含量远大于2%、Ro为0.8%;长73、长72、长71东北部砂体较为发育,主河道砂体厚度分别为15~25 m、15~23 m、15~28 m。(2)吴起油田W油区长7主要发育鼻状构造、砂岩透镜体、致密砂岩遮挡等类型油藏,主要富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道砂岩与分流间湾泥岩的合理有效配置是成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控制因素 长7油层 油水层识别 油藏类型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岩相划分与类型评价 被引量:4
20
作者 何文军 吴和源 +7 位作者 杨森 吴伟涛 李娜 白玉彬 王然 赵毅 戚艳平 赵辛楣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17-231,共15页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是继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风城组沉积期玛湖凹陷具有近陆源供给、火山活动频发、气候干旱炎热的特点,为独具特色的盐碱化湖泊沉积环境创造了条件,也是风城组岩性复杂多变...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藏是继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风城组沉积期玛湖凹陷具有近陆源供给、火山活动频发、气候干旱炎热的特点,为独具特色的盐碱化湖泊沉积环境创造了条件,也是风城组岩性复杂多变的重要原因。火山岩、内源岩、陆源碎屑岩以及多源混积岩纵向频繁叠置,形成米级到厘米级页岩油储层。结合岩性变化特征,以构造样式作为突破口,厘米级尺度岩心观察为基础,高频沉积构造分析为辅助,利用亚离子抛光电镜、能谱测试、荧光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对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进行岩性岩相分析,认为玛湖凹陷风城组页岩油储层可划分为4大类(砂砾岩类、火山岩类、混积岩类与内源岩类)、8小类储层。4大类储层储集性能逐渐减弱,其中混积岩类储层因其构造与成分差异可进一步划分为混积页岩、纹层-似纹层状混积泥岩、树根状-网状混积泥岩、雪花-星点状混积泥岩;页理发育情况、云质含量以及其产出样式成为混积岩类储层储集物性差异的重要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储层类型 风城组 岩相划分 玛湖凹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