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土地综合影响的我国油茶农业气候区划 被引量:2
1
作者 孙光辉 段居琦 +1 位作者 李俊儒 廖要明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44-455,共12页
从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出发,考虑坡度、土壤厚度等土地因素影响,利用全国油茶种植点地理信息、土地数据以及1986—2023年242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技术,重点开展油茶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省级区域扩种潜... 从作物气候适宜性评价出发,考虑坡度、土壤厚度等土地因素影响,利用全国油茶种植点地理信息、土地数据以及1986—2023年2426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观测数据,采用最大熵模型和ArcGIS技术,重点开展油茶种植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和省级区域扩种潜力评估。结果表明:我国油茶种植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是1月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活动积温、日最低气温小于等于-10℃连续日数和年降水量;考虑气候-土地共同作用较未考虑土地影响的气候适宜区划缩减了2/3,其适宜种植地区为长江及以南地带,尤其是四川盆地—秦岭—淮河以南及云贵高原以东至沿海地区,面积达7.319×10^(7)hm^(2),远高于当前种植面积(4.723×10^(6)hm^(2)),具有较大的扩种潜力。基于此,在规划油茶种植布局时,除考虑湖南、江西、广西、湖北等主要种植区外,应考虑云南、四川、广东、重庆等扩种潜力较大的省份,适当提高其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 农业气候区划 扩种潜力 最大熵模型
下载PDF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续) 被引量:17
2
作者 覃正亚 王永安 +2 位作者 苏立刚 黄金玲 付达夫 《经济林研究》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在全省油茶林典型县中 ,共抽样标准地 80块 ,测单株 3 6 10株 ,调查样地立地条件 ,林内外环境 ,测定油茶测树因子计算油茶表象因子与产量关系 ,首次编制了油茶产量表 ,测定油茶林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值和经济社会效益等。
关键词 油茶林 生态功能 经济效益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下载PDF
湖南省油茶林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覃正亚 王永安 +2 位作者 苏立刚 黄金玲 付达夫 《经济林研究》 2002年第4期4-9,80,共7页
在全省油茶林典型县中 ,共抽样标准地 80块 ,测单株 3 610株 ,调查样地立地条件 ,林内外环境 ,测定油茶测树因子计算油茶表象因子与产量关系 ,首次编制了油茶产量表 ,测定油茶林 ,涵养水源 。
关键词 湖南 油茶林 生态经济效益 生长环境模式
下载PDF
大果油茶良种‘华硕’ 被引量:41
4
作者 谭晓风 袁德义 +5 位作者 袁军 邹锋 谢鹏 苏勇 杨定桃 彭建桃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4-184,F0003,共2页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g,最大单果99.20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 ‘华硕’是从普通油茶实生林分中选育的大果高产油茶新品种,属霜降籽类型,鲜果平均单果质量68.75g,最大单果99.20g,鲜果出籽率45.51%,出仁率69.28%,干籽含油率41.71%,盛果期产茶油975kg.hm^-2以上,具有果实大、产量高、抗性强、高光效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硕 新品种 大果油茶
下载PDF
中国普通油茶含油率品质气候区域划分与层带研究 被引量:38
5
作者 余优森 任三学 谭凯炎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选用普通油茶含油率品质气象研究模式,计算分析了我国亚热带油茶主产区含油率的水平与垂直分布。
关键词 油茶 含油率 区域划分 品质气象研究 中国
下载PDF
油茶籽油及茶叶籽油特征组分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0
6
作者 张东 张东生 +3 位作者 薛雅琳 钟诚 徐冉 朱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69-72,共4页
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三酰甘油组成、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特征组分.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50%~ 84.44%;茶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 研究比较了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三酰甘油组成、甾醇、生育酚、角鲨烯等特征组分.结果显示:油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棕榈酸和亚油酸;其单不饱和脂肪酸占77.50%~ 84.44%;茶叶籽油主要脂肪酸为油酸、亚油酸和棕榈酸;其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8.86%~ 23.04%,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6.53%~58.54%.2种油脂主要三酰甘油均为OOO、SLO、LOO,但相对比例各不相同;甾醇含量分别为1 099~2 298,499 ~927 mg/kg,主要组分为β-谷甾醇和△7-豆甾烯醇,占甾醇总量80%以上.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中生育酚以α型为主,占总生育酚90%以上;前者角鲨烯含量为21 ~ 336 mg/kg,后者为108 ~198 mg/kg.研究可为油茶籽油和茶叶籽油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茶叶籽油 三酰甘油 脂肪酸组成 甾醇
下载PDF
茶油产品品质等级标准制订说明 被引量:43
7
作者 何方 何柏 +3 位作者 李忠海 张日清 戴建成 孙永凡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4期105-108,共4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茶油富含人体必须的油酸 ,是优质的具有保健功能的食用植物油。为规范油茶生产和茶油等级 ,因而必须制定标准。本标准包括油茶产地生态环境条件、无公害油茶林生态系统管理和茶油质量等级
关键词 油茶林 生态环境条件 无公害 茶油 优质 油料树种 等级标准 产品品质 制订 食用油
下载PDF
油茶林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土壤酶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54
8
作者 周国英 陈小艳 +1 位作者 李倩茹 兰贵洪 《经济林研究》 2001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 ,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 ,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 ;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 ,... 为了了解油茶林土壤肥力状况 ,我们对株洲地区油茶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根际土壤中的细菌数量明显大于非根际土壤 ,根际土壤酶的活性高于非根际土壤 ;新造幼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萌芽更新林地多 ,土壤酶的活性也以新造幼林地较萌芽更新林地土壤高 ;低改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较未低改林地多 ,土壤酶的活性也以低改林地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酶活性 土壤肥力 根际土壤 新造动林 低产改造林
下载PDF
普通油茶不同嫁接组合对苗木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9
作者 杨邵 姚小华 +3 位作者 龙伟 滕建华 任华东 束庆龙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3-87,共5页
对普通油茶长林系列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的穗条和普通油茶砧木开展嫁接苗根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接穗对油茶嫁接苗根系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普通油茶接穗嫁接2年后,... 对普通油茶长林系列长林3号、长林4号、长林18号、长林23号、长林27号、40号、长林53号、长林166号的穗条和普通油茶砧木开展嫁接苗根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接穗对油茶嫁接苗根系有很大的影响。不同品种的普通油茶接穗嫁接2年后,苗木在根系体积、根系表面积、根系长度及根系生物量等指标上均表现显著差异,根系总长为1718.04 cm,为最小的3倍;根系表面积最大为498.27 cm^2,为最小的3.1倍;根系体积最大为12.16 cm^3根系长度最长,为最小的3.2倍。除个别例外,所测量指标两两之间均成极显著相关。在不同根级之间,在0.0<d≤0.5 mm根级根系长度最长,但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最小,在d>2.0 mm根级根系长度最短,根系表面积和根系体积反而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油茶 嫁接 根系
下载PDF
DH育种技术及其在油茶品种改良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7
10
作者 张日清 李建安 +3 位作者 刘友全 王承南 闻丽 汪灵丹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4期71-75,共5页
加倍单倍体(DH)育种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已在农业和园艺植物的品种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油茶品种改良现状入手,综述了DH育种技术研究现状、方向,较详细地叙述了雄核发育的研究概况... 加倍单倍体(DH)育种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该技术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已在农业和园艺植物的品种改良中得到广泛应用。从油茶品种改良现状入手,综述了DH育种技术研究现状、方向,较详细地叙述了雄核发育的研究概况及DH育种技术在油茶品种改良中的应用途径。以雄核发育诱导为重要技术环节的花药或花粉培养是油茶DH育种的最佳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种技术 油茶 DH 雄核发育 改良 茶品种 加倍单倍体 研究现状 有效率 诱导
下载PDF
长期施肥对油茶林产果量及土壤地力可持续性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陈家法 陈隆升 +1 位作者 涂佳 高定军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59-65,共7页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需要大量土壤养分满足其果实的需要。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油茶林地力和产果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衡阳市常宁县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油茶专用肥,化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重要木本油料树种,需要大量土壤养分满足其果实的需要。为了明确中亚热带第四纪红壤地区长期施肥对油茶林地力和产果量的影响,本研究以湖南衡阳市常宁县油茶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了油茶专用肥,化肥和对照3个处理,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排列,重复3次,分析了油茶林产果以来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茶林产果量及基础地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肥能显著提高油茶林的产果量,且专用肥的使用对油茶产果量影响最为显著。到造林第10年,施用专用肥油茶果产量为9765.4 kg/hm2,较化肥和CK分别提高了393.79%和637.01%。(2)施用专用肥和施用化肥的油茶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均下降显著(p<0.01),而土壤肥料贡献力变化不显著。施用专用肥油茶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在55%~65%之间,而施用化肥的油茶林土壤地力贡献率在30%~42%之间。(3)油茶人工林不同施肥处理产果以来肥料稳定性(p<0.01)及可持续性差异显著(p<0.01),专用肥相对于化肥和CK更有利于油茶果产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4)施用专用肥比施用化肥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有机质的含量提高更为显著。综上所述,施肥能有效提高油茶产果量,且施用专用肥的效果明显优于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林 不同施肥 基础地力贡献率 肥料贡献率
下载PDF
油茶种质改良现状及其花药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2
12
作者 闻丽 张日清 +1 位作者 李建安 吕芳德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4期87-90,共4页
以花药培养为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植物种质改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农业和园艺植物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具有其他种质改良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良特性。油茶种质改良是培养优质高产油茶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将花药... 以花药培养为主的单倍体育种技术在植物种质改良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在农业和园艺植物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单倍体育种技术具有其他种质改良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良特性。油茶种质改良是培养优质高产油茶品种的主要途径之一,如果将花药培养及单倍体育种技术尽快应用到油茶的种质改良中,将会给我国的油茶生产带来福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质改良 油茶 花药培养 单倍体育种技术 优质高产 园艺植物 茶品种 农业 现状 中国
下载PDF
加热前后油茶籽油气味特征变化的规律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罗凡 费学谦 +2 位作者 沈丹玉 杨楠 钟海雁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1-27,共7页
利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别从整体气味和挥发性成分两方面对不同热处理条件的油茶籽油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对不同温度油茶籽油气味成分的样品间进行分析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在低温加热(30~90℃)时,随加热... 利用电子鼻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别从整体气味和挥发性成分两方面对不同热处理条件的油茶籽油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电子鼻对不同温度油茶籽油气味成分的样品间进行分析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在低温加热(30~90℃)时,随加热时间延长油茶籽油气味轮廓趋于稳定,高温加热(120~150℃)20 min后随加热时间的延长油茶籽油气味轮廓呈现发散性,规律与GC-MS测定结果一致;利用电子鼻建立的油茶籽油气味模型可以对未知油茶籽油样品的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进行定量预测,预测加热温度的模型中,当加热时间为20 min和40 min时,相对偏差分别为7.9%和3.6%;在预测加热时间的模型中,当加热温度为60℃和90℃时,相对偏差分别为14.0%和11.3%;GC-MS结果表明加热后油茶籽油的挥发性物质中杂环类、部分酸、醛、醇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己醛、环戊烷、环辛烷含量随加热温度升高先增加后减少;辛烯醛和2,4-壬二烯醛的含量随加热温度升高和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减少,以上现象推测来源于脂肪氧化降解、斯特雷克儿氨基酸反应或美拉德反应的Strecker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油 温度 挥发性成分 电子鼻 GC-MS
下载PDF
我国油茶产业化发展中的现状、要素及其优化 被引量:135
14
作者 奚如春 邓小梅 《经济林研究》 2005年第1期83-87,共5页
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进程和成就,面对目前油茶产业出现的前所未有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势头,提出了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化,必须要有新理念和积极的政策机制作保障,要有先进技术作支撑和示范工程作先导,在资金投入和效益分配上... 分析了建国以来我国油茶产业的发展进程和成就,面对目前油茶产业出现的前所未有机遇和强大的发展势头,提出了要做大做强油茶产业化,必须要有新理念和积极的政策机制作保障,要有先进技术作支撑和示范工程作先导,在资金投入和效益分配上要合理有效。文中特别强调社会、经济及技术等各要素间要优化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化发展 优化 现状 油茶产业 发展进程 示范工程 先进技术 效益分配 资金投入 新理念 社会 经济
下载PDF
油茶皂素抑菌效果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黄卫文 敖常伟 钟海雁 《经济林研究》 2002年第1期17-19,共3页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 用溶剂法提取油茶枯饼中的皂素 ,以油茶皂素为材料对大肠杆菌 ,桔青霉 ,黑曲霉 ,金黄色葡萄球菌 ,和 117产朊假丝酵母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 :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对大肠杆菌和黑曲霉抑制作用较强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抑制作用。对有效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在 0 .6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皂素 抑菌效果 天然非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茶油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0
16
作者 钟海雁 王承南 谢碧霞 《食品与机械》 CSCD 1999年第2期13-14,共2页
初步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茶油的工艺,探索了不同时间、压力、温度条件下对茶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3~4h,压力35~40MPa,温度40~50℃时,即可获得90%以上的提取率,且用此法萃取的茶油纯度较高,可以省略油... 初步研究了用超临界CO2流体萃取茶油的工艺,探索了不同时间、压力、温度条件下对茶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萃取时间3~4h,压力35~40MPa,温度40~50℃时,即可获得90%以上的提取率,且用此法萃取的茶油纯度较高,可以省略油脂的精炼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籽 超临界二氧化碳 萃取 茶油
下载PDF
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的快速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黄翠莉 吴苏喜 +3 位作者 王力清 陈洪涛 郦明浩 刘嘉亮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4-66,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新方法。方法:样品经溶剂提取后直接进行检测,采用岛津InertsilODS-SPC18色谱柱,以90%乙腈-10%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器。结果:苯并(a)芘的浓度在0.5... 目的:建立一种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油茶籽油中苯并(a)芘含量的新方法。方法:样品经溶剂提取后直接进行检测,采用岛津InertsilODS-SPC18色谱柱,以90%乙腈-10%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荧光检测器。结果:苯并(a)芘的浓度在0.5~50μg/mL范围内时,峰面积与含量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4);方法的精密度良好,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1.01%,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3.8%。结论:前处理简单、结果准确可靠、方法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检测器 苯并(A)芘 油茶籽油
下载PDF
不同经营模式下高产油茶经营的比较利益研究——湖南省浏阳市为案例 被引量:20
18
作者 罗攀柱 岳臻 +1 位作者 罗立平 江芬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0-50,共11页
通过对浏阳市高产油茶试验地的实际生产经营数据分析,计算出现有各种经营模式下油茶经营的收益状况及其比较利益,并进行了敏感度分析,阐明了各油茶经营主体的经营动机。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产油茶经营比较利益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最... 通过对浏阳市高产油茶试验地的实际生产经营数据分析,计算出现有各种经营模式下油茶经营的收益状况及其比较利益,并进行了敏感度分析,阐明了各油茶经营主体的经营动机。在此基础上探讨影响高产油茶经营比较利益的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最终,提出提高油茶经营比较利益的主要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产油茶 经营模式 比较利益 经营动机
下载PDF
红壤坡地油茶林及自然恢复植被下土壤水势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孟薇 陈洪松 +2 位作者 王克林 张伟 王峰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0-95,132,共7页
利用野外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红壤坡地油茶林及其自然恢复植被下土壤水势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势及其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旱季土壤水势低于雨季;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势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影响,油茶林30~1... 利用野外定位观测数据,研究了红壤坡地油茶林及其自然恢复植被下土壤水势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壤水势及其变异系数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旱季土壤水势低于雨季;再分布过程中土壤水势动态变化主要受降雨量影响,油茶林30~110cm土壤水势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大于同深度恢复区;随着裸地自然恢复成草丛,恢复区土壤水势变化强度较大的层次从0~10,0~20,0~30cm逐渐加深;降雨人渗及再分布过程中零通量面从表层至深层经历了发散与聚合型相互转换的循环过程,表明了不同层次土壤水分的上下交替运移规律;油茶林具有比恢复区复杂的零通量面类型及发生与迁移转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坡地 油茶林 自然恢复 土壤水势 时空变化 零通量面
下载PDF
聚酰胺色谱法分离油茶蒲提取物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部位 被引量:2
20
作者 郑茜茜 夏博能 +2 位作者 沈骏 吴晓琴 沈建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20-25,共6页
采用聚酰胺色谱法研究油茶蒲提取物(oiltea camellia extracts,OCE)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部位的分离方法。以体积比为3∶2∶2∶1的正丁醇-甲醇-水-冰醋酸为展开剂,0.5 g/100 mL FeCl3乙醇溶液为显色剂,采用聚酰胺色谱法将OCE清晰地分... 采用聚酰胺色谱法研究油茶蒲提取物(oiltea camellia extracts,OCE)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部位的分离方法。以体积比为3∶2∶2∶1的正丁醇-甲醇-水-冰醋酸为展开剂,0.5 g/100 mL FeCl3乙醇溶液为显色剂,采用聚酰胺色谱法将OCE清晰地分成Rf为0.85~0.037 5的7个分离部位Fr1~Fr7。5α-还原酶抑制活性的检测结果显示,Fr4和Fr5抑制活性最强,抑制率分别为(73.01±2.93)%和(76.28±1.37)%,较OCE纯化前的抑制率(57.79±1.67)%显著增加,其中Fr5得率为2.10%,且HPLC图谱中峰型较为单一,活性成分得到富集。结果表明,聚酰胺色谱法能够有效分离OCE中抑制5α-还原酶的活性部位,可为进一步制备OCE中抑制5α-还原酶的关键化合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强极性酚酸类混合物体系的分离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酰胺 色谱法 油茶蒲 5Α-还原酶 活性部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