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ressions on Drama Director Lin Zhaohua
1
《China & The World Cultural Exchange》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Impressions on drama Director Lin Zhaohua
下载PDF
从剧诗到单折戏——论明杂剧对文学体裁的两个贡献 被引量:3
2
作者 徐子方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2-66,共5页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 剧诗归根结蒂属于诗,衡量剧诗的标准只能是诗,不以赋形舞台为直接目的。中国古代最典型的剧诗便是明代文人南杂剧,它们中虽多有被称为不能施之场上的案头剧,一直被戏曲史界所轻视,但视作诗歌却自有创新之处。另一方面,明代开始形成并成熟的单折戏,直到清代都不断有人创作和演出。它们的共同特点就在于选题严肃、线索分明、结构紧凑,自始至终为一个完整行动所贯穿,且具有一定的广度和长度,自成一个整体。从这个角度来说,单折戏即可以被看作近代意义上的独幕剧。以写意抒情为宗旨的剧体诗及中国式独幕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体裁领域的新突破,明杂剧作家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杂剧 诗剧 剧诗 单折戏 独幕剧
下载PDF
小说家施蛰存对戏剧的关注和贡献 被引量:1
3
作者 杨迎平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51-155,共5页
小说家施蛰存是戏剧的"门外汉",从来没有写过一个剧本,但他的外国独幕剧翻译和《外国独幕剧选》的编译出版,对中国现代戏剧是有贡献的,对新时期的现代派戏剧是有着启发和示范作用的,他的现代思想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戏剧朝着&qu... 小说家施蛰存是戏剧的"门外汉",从来没有写过一个剧本,但他的外国独幕剧翻译和《外国独幕剧选》的编译出版,对中国现代戏剧是有贡献的,对新时期的现代派戏剧是有着启发和示范作用的,他的现代思想也促进了中国现代戏剧朝着"现代"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蛰存 翻译 独幕剧 贡献
下载PDF
哈罗德·品特剧作《饯行酒》中施虐行为的伦理阐释 被引量:1
4
作者 刘红卫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74,共6页
哈罗德·品特的剧作《饯行酒》标志着其后期创作中艺术主张的转变,是对文学伦理属性的回归。审讯者的身份使得剧中人物尼古拉斯处处以"权力至上"原则作为唯一的伦理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导致他混淆了"自我"和&qu... 哈罗德·品特的剧作《饯行酒》标志着其后期创作中艺术主张的转变,是对文学伦理属性的回归。审讯者的身份使得剧中人物尼古拉斯处处以"权力至上"原则作为唯一的伦理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导致他混淆了"自我"和"强势自我"这两个不同的身份。"强势自我"的伦理选择激活了尼古拉斯身上的兽性因子,并通过一系列非理性的行为表现出来,不仅给维克多一家带来了灾难,也使他本人失去了伦理亲情的眷顾,精神饱受荼毒,成为极权暴力的最大受害者。通过尼古拉斯这一道德范例,品特试图表明,任何为了所谓的公共利益而蔑视乃至随意碾灭个体利益,最终都不免沦为暴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饯行酒》 英国戏剧 独幕剧 品特
下载PDF
论1950年代独幕话剧创作潮 被引量:2
5
作者 胡德才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30-34,60,共6页
1950年代出现的独幕话剧创作潮是继1920年代和1940年代之后中国独幕话剧创作的第三次高潮,论文论述了此次创作潮出现的原因、意义和缺陷,分析了创作潮中出现的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同时认为,作为一种创作潮流和文艺现象,它已成为中... 1950年代出现的独幕话剧创作潮是继1920年代和1940年代之后中国独幕话剧创作的第三次高潮,论文论述了此次创作潮出现的原因、意义和缺陷,分析了创作潮中出现的主要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同时认为,作为一种创作潮流和文艺现象,它已成为中国话剧史上的“绝唱”,因而值得深思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0年代 独幕话剧 创作潮
下载PDF
论柏拉图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及其对西方戏剧理论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江根源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57-61,共5页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作西方戏剧理论的起源;实际上,柏拉图关于剧作家、演员和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及西方的“表现”派与“体验”派戏剧思想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戏剧思想主要包括观众... 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当作西方戏剧理论的起源;实际上,柏拉图关于剧作家、演员和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及西方的“表现”派与“体验”派戏剧思想都有很重要的影响;这一戏剧思想主要包括观众的接受心理、演员的表演风格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位一体 接受心理 体验 表现 戏剧
下载PDF
杨潮观生平创作若干问题考论 被引量:2
7
作者 杜桂萍 《晋阳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1-106,共6页
杨潮观佚文《邈云草序》和佚诗《登莲性寺白塔联句》于其文艺思想和生平交游而言,乃弥足珍贵的史料;他与袁枚因《子不语》由挚友而龃龉的原因和过程,反映了二人在气质、性格和思想观念诸方面的差异;乾隆三十七年(1772)杨潮观遭吏议落职... 杨潮观佚文《邈云草序》和佚诗《登莲性寺白塔联句》于其文艺思想和生平交游而言,乃弥足珍贵的史料;他与袁枚因《子不语》由挚友而龃龉的原因和过程,反映了二人在气质、性格和思想观念诸方面的差异;乾隆三十七年(1772)杨潮观遭吏议落职的原因,极有可能与其涉嫌于邛州知州任上押运皇木私带木料有关。凡此种种,彰显出一位更加真实而鲜活的杨潮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潮观 《吟风阁杂剧》 袁枚 生平创作
下载PDF
阿拉伯现代戏剧对《一千零一夜》的化用
8
作者 余玉萍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72-79,共8页
阿拉伯现代戏剧自19世纪下半叶滥觞以来,始终致力于寻找和建构戏剧的民族身份。本文追踪考察了阿拉伯现代戏剧发展的不同时期从《一千零一夜》松散演绎成的多部戏剧,意在通过具体的分析阐释,说明阿拉伯戏剧家如何结合各自所处的社会-文... 阿拉伯现代戏剧自19世纪下半叶滥觞以来,始终致力于寻找和建构戏剧的民族身份。本文追踪考察了阿拉伯现代戏剧发展的不同时期从《一千零一夜》松散演绎成的多部戏剧,意在通过具体的分析阐释,说明阿拉伯戏剧家如何结合各自所处的社会-文化语境,化用传统民族遗产,使之焕发出新的艺术和思想价值,从而彰显阿拉伯现代戏剧的民族身份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伯现代戏剧 《一千零一夜》 化用 民族身份
下载PDF
状元背后的女性——以宋元科举戏中的妻子角色为例
9
作者 阳达 《兰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0-138,共9页
宋元科举戏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而妻子的角色又尤为突出。这些女性打破世俗观念与士子结合,积极支持他们上京应试,不仅提供了精神动力,也给予了物质上的帮助,而她们却承受着分离的痛苦和生活的压力。妻子角色的强化与男性地位的弱化... 宋元科举戏中描写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而妻子的角色又尤为突出。这些女性打破世俗观念与士子结合,积极支持他们上京应试,不仅提供了精神动力,也给予了物质上的帮助,而她们却承受着分离的痛苦和生活的压力。妻子角色的强化与男性地位的弱化,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和心理诉求,也展示了女性在士子登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 科举戏 妻子 状元
下载PDF
从戏曲单一论到戏剧综合论——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理论发展刍议
10
作者 葛丽英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理论从最初的萌芽期、形成期到全面发展的鼎盛期,始终难以实现由戏曲单一论到戏剧综合论的真正跨越。直到清代,李渔戏曲理论的诞生促成了这种跨越的实现,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理论才由此走向了自觉与成熟。
关键词 中国占代 戏曲 戏剧 李渔 戏曲理论 单一论 综合论
下载PDF
从“小草现象”到“一脉单传”——论王祖皆、张卓娅的歌剧音乐剧创作 被引量:3
11
作者 居其宏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1-60,共10页
王祖皆、张卓娅是我国歌剧音乐剧史上罕见的夫妻搭档,特别是由他们创作的音乐剧《芳草心》,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新时期以来音乐剧和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重要代表,其中的艺术造诣和创作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由此... 王祖皆、张卓娅是我国歌剧音乐剧史上罕见的夫妻搭档,特别是由他们创作的音乐剧《芳草心》,民族歌剧《党的女儿》、《野火春风斗古城》是我国新时期以来音乐剧和民族歌剧音乐创作的重要代表,其中的艺术造诣和创作经验值得认真总结;由此而形成的"小草现象"和民族歌剧"一脉单传"现象,也应引起当代歌剧音乐剧界的深刻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艺术 音乐剧 艺术作品 王祖皆 张卓娅 音乐剧创作 小草现象 民族歌剧
下载PDF
浅论《等待戈多》的荒诞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林雪皎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1期42-44,共3页
《等待戈多》是贝克特的代表作 ,他以独特的手法表现了人生存的荒诞和行为的无意义。剧中的人物形象 ,乏味的情节、破碎的语言、不确定的主题等反传统的戏剧形式 ,以及“直喻”的表达模式等几个方面 。
关键词 等待戈多 荒诞性 单向度 反戏剧 直喻
下载PDF
论主导文化的艺术形态及其关于艺术的话语精神——以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影视艺术获奖文本为例
13
作者 彭文祥 《柳州师专学报》 2004年第4期72-75,共4页
通过把对主导文化艺术形态的分析和对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中电影艺术、电视剧艺术获奖文本的分析结合起来,梳理了主导文化在当代文化语境中关于艺术的几个主要方面的话语精神。
关键词 主导文化 艺术形态 “五个一工程” 影视艺术 话语精神
下载PDF
从肯尼斯·伯克新修辞理论看温家宝总理演讲的话语动机
14
作者 王巧梅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107-108,共2页
本文从西方新修辞学视角入手,以温家宝总理哈弗大学演讲语料为研究对象,借鉴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的戏剧五位一体理论,分析公众演讲的模式,挖掘演讲背后的深层动机。
关键词 肯尼斯·伯克 戏剧主义 戏剧五位一体 演讲 动机
下载PDF
试论民族舞剧《风筝》的多重审美意蕴
15
作者 杨倩 傅小青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47-51,共5页
民族舞剧《风筝》在继承传统意义的同时,还确定了一种新的意象语料,强化了它的隐喻性和象征性。剧中描述了抗战时期以顺德堂杨氏一门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的情殇。并且这种情殇又与民族和历史紧密相联,在深层上揭示了爱情的审美理想被毁灭... 民族舞剧《风筝》在继承传统意义的同时,还确定了一种新的意象语料,强化了它的隐喻性和象征性。剧中描述了抗战时期以顺德堂杨氏一门为代表的普通民众的情殇。并且这种情殇又与民族和历史紧密相联,在深层上揭示了爱情的审美理想被毁灭的悲剧性。也正因为如此,在"大国"与"小家"的两条平行线结构中,儿女情长必然的成为家国兴亡、儿女情长的一部分。这在本质上提升了《风筝》一剧的多重审美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剧 风筝 审美意蕴 家国情怀
下载PDF
论《琵琶行》是真善美的完美结合的统一体
16
作者 张静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第19期184-185,共2页
美的事物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真与善构筑了《琵琶行》的内涵。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是这首诗的感人之所在。《琵琶行》这首著名的感伤诗作,是一首真善美的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它的独具的美的力量,突破了时代、阶级、民族等等围墙,为接受并... 美的事物必然是真善美的统一,真与善构筑了《琵琶行》的内涵。求真向善的本质力量是这首诗的感人之所在。《琵琶行》这首著名的感伤诗作,是一首真善美的完美结合的统一体。它的独具的美的力量,突破了时代、阶级、民族等等围墙,为接受并喜欢它的人们所共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行 真善美 悲剧美 震撼人心
下载PDF
论金兆燕的《旗亭记》及其在清代戏曲史上的地位
17
作者 李庆霞 《滁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27-30,共4页
金兆燕是清代中叶扬州剧坛的重要作家,其戏剧代表作品是《旗亭记》。该剧根据唐代笔记小说"旗亭画壁"改编而成,叙述诗人王之涣与歌妓谢双鬟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既歌颂了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又抒发了才人不遇的悲怆情怀,... 金兆燕是清代中叶扬州剧坛的重要作家,其戏剧代表作品是《旗亭记》。该剧根据唐代笔记小说"旗亭画壁"改编而成,叙述诗人王之涣与歌妓谢双鬟之间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既歌颂了忠孝节义的道德观念,又抒发了才人不遇的悲怆情怀,渗透着作者浓重的身世之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乾嘉时期文人士子的心态。在艺术上,该剧结构紧凑,戏剧性强,文辞清通流畅,是一部接近"场上之曲"的传奇作品。《旗亭记》在戏曲日益案头化、典雅化的清中叶剧坛独树一帜,不愧为清代戏曲史上的优秀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亭记》 王之涣 谢双鬟 才人不遇 场上之曲
下载PDF
现代戏的身份辨认及其美学追求的一体两面
18
作者 梁晓萍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0-105,152,共7页
戏曲现代戏是中国历史演进和戏曲艺术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与传统戏一脉相承,又有着突破传统戏的基本诉求,强调现代人的意识彰显和审美表达,强调民主、科学、启蒙、人的发现等现代思想的传递。戏曲性是现代戏最根本的美学追求,是... 戏曲现代戏是中国历史演进和戏曲艺术发展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与传统戏一脉相承,又有着突破传统戏的基本诉求,强调现代人的意识彰显和审美表达,强调民主、科学、启蒙、人的发现等现代思想的传递。戏曲性是现代戏最根本的美学追求,是其接通传统戏曲的本真性特征,突出体现为程式化原则的坚持和身段、动作、音乐、服装等创造性程式的审美表达;现代性是现代戏另一重要的本体性美学追求,是现代戏发抒人情的时代表征,主要通过题材、艺术手法及其社会功用加以呈现。戏曲性与现代性共同构成了现代戏美学追求的一体两面。现代程式提炼的不易、功利性干预、现实性思索的滞后、戏曲人才的短缺等因素依然制约着现代戏的成长、繁荣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艺术 戏曲性 现代性 美学 一体两面
下载PDF
论旦本戏正旦的喜剧性与杂剧喜剧手法的发展
19
作者 邹蓉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1年第6期93-95,共3页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 考察《古今杂剧》、臧懋循的《元曲选》中旦本戏中正旦的喜剧性,认为正旦的科诨的难设置,促使戏剧家运用情节喜剧与性格喜剧来营造正旦的喜剧性,这两种喜剧手法能取得比科诨更长时、更浑融无间、更丰富的喜剧效果,显示出杂剧喜剧手法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旦本戏 正旦 杂剧 喜剧手法
下载PDF
众声喧哗中的孔子幽灵——话剧《圣人孔子》的艺术探索
20
作者 田鹏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60-63,共4页
先锋戏剧家张广天的剧作《圣人孔子》与《左岸》、《切.格瓦拉》一起被称为"理想主义三部曲",其戏剧艺术探索体现于幽灵化、论辩结构与意识形态混响;诗歌剧的交融与开放式的戏剧表演;自由的选择与理想的坚守三个方面。张广天... 先锋戏剧家张广天的剧作《圣人孔子》与《左岸》、《切.格瓦拉》一起被称为"理想主义三部曲",其戏剧艺术探索体现于幽灵化、论辩结构与意识形态混响;诗歌剧的交融与开放式的戏剧表演;自由的选择与理想的坚守三个方面。张广天的话剧总是直指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介入性、批判性与思想性,使得其剧作超越了写实与象征,直抵当代社会价值的冲突、混乱与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孔子 戏剧探索 论辩结构 诗·歌·剧三位一体 理想的坚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