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7篇文章
< 1 2 3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co-environmental Quality Evaluation of Coal City Based on AHP-PCA Model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峰 刘小阳 +1 位作者 于雪涛 刘文龙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106,110,共5页
下载PDF
Spati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 coal deposit by coupling AHP & GIS techniques 被引量:8
2
作者 Nikolaos Paraskevis Christos Roumpos +1 位作者 Nikolaos Stathopoulos Aikaterini Ada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SCD 2019年第6期943-953,共11页
Nowadays,the evaluation of coal deposits becomes crucial,due to many uncontrollable factors,which affect the energy sector.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oal deposits is essential for their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r... Nowadays,the evaluation of coal deposits becomes crucial,due to many uncontrollable factors,which affect the energy sector.A comparative evaluation of coal deposits is essential for their hierarchical classification regarding their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when compared to other coal deposits or competitive fuels,which may be used as alternative solutions for electricity generation.In this paper,a method for spati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a lignite deposit is proposed,by creating four spatial key indicators via GIS analysis,which are then aggregated by applying a weighted linear combination.The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s applied to estimate the relative weights of the indicators,in order to perform a weighted cartographic overlay.Through the synthesis of the indicators,an overall,total spatial quality indicator is calculated.The weighted analysis was shown to be more effective compared to the unweighted one,because it can provide more reliable results regarding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examined lignite deposit.The implementation of GIS-based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in spati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lignite deposits,in terms of sustainable exploitation,demonstrates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extensively applied for evaluating the economic potential of mineral depos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nite/coal DEPOSIT SPATIAL analysis Evaluation Cartographic overlay 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WEIGHTED linear combination(WLC) WEIGHTED SPATIAL quality indicator(WSQI)
下载PDF
Effects of Vetiveria zizanioides Planting on Water Quality in Areas Surrounding Coal Gangue Mountain
3
作者 ZHANG Yu-jun WANG Pu-chang +3 位作者 CHEN Chao ZHAO Li-li CHENG Wei HAO Jun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1期30-36,共7页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indexes and the distance of water bodies from the planting region of vetiver, samples of surface water were gathered fr...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ations in the environmental water quality indexes and the distance of water bodies from the planting region of vetiver, samples of surface water were gathered from the water bodies surrounding an abandoned coal gangue mountain of Dahead coal mine (Dahe, Liupanshui, Guizhou Provinc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field survey and typical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planting of vetiver could effectively purify the water bodies surrounding the coal gangue mountain. Detailed findings include three aspects:(1) The main pollutants detected in water bodies around the coal gangue mountain were SO4 2-, NO3 -, Fe and Cu, with a concentration of 869.45, 35.16, 26.06, and 40.85 mg/L respectively in wet season and all exceeded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2) The pH values of water bodies 150~200 m away from the vetiver planting region stayed within the limits of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 and presented a homogeneous feature, revealing that vetiver has the capacity to adjust the pH of the surrounding water body.(3) The contents of Fe, Mn, Cu, SO4 2-, and NO3 - under all treatments, tended to increase with the increasing distance of water bodies from the vetiver planting region;it means the shorter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water body and the vetiver planting region is, the higher the adsorption rate and purification effects will be;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s of Fe, Mn, and Cu were 0 mg/L, much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al standards for surfac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etiver coal gangue Water quality analysis Heavy metal
下载PDF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on the concrete quality of shaft lining by elastic wave technique
4
《Journal of Coal Science & Engineering(China)》 2012年第1期14-17,共4页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concrete body and backwall grouting of shaft lining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haft.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pa... The quality problem of the concrete body and backwall grouting of shaft lining must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during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the shaft. Detection and evaluation are needed to determine th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location and depth of drilling. The record of elastic wave can be gained through laying the surveying lines of the ring and ver- tical direction in the shaft lining by the elastic wave method. And specifically,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parameters of seismic attribute such as the velocity of high frequency reflection wave,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the abnormal range on the wall or under the wall can be forecasted. The concrete quality of shallow layer in the shaft lining can be evaluated through the velocity of surfer wave. Using the evaluating technique of comprehensive frequency and the phase feature of waveform, the basic features such as inner construction, wall back filling and failure depth of shaft lining can be interpreted from qualitatively to half quantitatively, and the interpreting section can be draw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tection effect for the shaft quality is significant by elastic wave technique, and the delineation of abnormal areas is accurate. Its guidance function is better for pro- du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 quality of shaft lining elastic wave techniqu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method backwall grouting
下载PDF
Comparativ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n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5
作者 Haitao Wang Yongli Liu +2 位作者 Bin Shen Mengxuan Ren Qiyuan Shan 《Energy Engineering》 EI 2022年第5期2031-2047,共17页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oal quality fea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seam coal mines to better predict when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lik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coal quality featur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haracteristics in multi-seam coal mines to better predict when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is likely to occur.To that end,coal samples of various particle sizes were obtained from five coal seams(Nos.6,8,9,12 and 20)in the Shuangyashan City Xin’an Coal Mine.The samples were then respectively heated using a temperature programming system to observe and compar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ponta-neous combustion proces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in response to rising temperature.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that in all five coal seams,the concentration of CO,C_(2)H_(4),and C_(2)H_(6) increased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regularity as a function of rising temperature.However,of these three gasses,only CO and C_(2)H_(4) can be used as indicators to predict coal mine spontaneous combustion.The critical temperature for samples from all five coal seams ranged from 50–85℃,while the dry cracking temperature of coal seams 8 and 12(80–100℃)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6,9,and 20(100–120℃).Furthermore,the production rate of CO,C_(2)H_(4),and C_(2)H_(6) is related to both coal particle size and temperature.The smaller the particle size,the faster the production rate;and the higher the temperature,the more gas that gets produced.All five coal seems are mainly com-posed of long flame coal.However,they differ in that the No.12 coal seam contains weak cohesive coal;the No.8 coal seam contains lean and gas coal;and the Nos.6,9,and 20 coal seams contain a certain amount of anthracite.During the programmed coal heating,the CO,C_(2)H_(4),and C_(2)H_(6) release trend for the coal seams was No.12>No.8>Nos.6,9,and 20.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weak cohesive coal and anthracite highly influence the concentration of CO,C_(2)H_(4),and C_(2)H_(6) released during coal spontaneous combu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l quality analysis spontaneous combustion coal seam index gas
下载PDF
基于GT双标图对小麦新品系的分类评价
6
作者 孙宪印 牟秋焕 +9 位作者 米勇 吕广德 亓晓蕾 孙盈盈 尹逊栋 王瑞霞 吴科 钱兆国 赵岩 高明刚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24,共11页
为了从产量、品质方面准确评价旱肥地试验小麦新品系,以2020—2021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多点比较试验的26份新品系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2年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6份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 为了从产量、品质方面准确评价旱肥地试验小麦新品系,以2020—2021年连续2年参加国家黄淮冬麦区旱地组多点比较试验的26份新品系为材料,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了大田条件下2年间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26份品系的产量和品质性状2年变异系数分别为2.0%~74.2%和2.1%~95.1%,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依次为稳定时间>湿面筋含量>蛋白质含量>吸水率=单位面积产量>容重;相关分析表明,2年产量与品质性状存在负相关关系,稳定时间均与蛋白质含量、吸水量正相关,稳定时间与产量负相关,其中稳定时间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系数均较高。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2年中26份小麦参试品系聚为4类,并在主成分品种、性状(genotype by trait,GT)双标图(biplot)和聚类图中进行展示,聚类结果与新品系的实际表现一致,其中‘泰科麦4835’‘洛旱35’‘农大162’‘山农611436’连续2年划为同一类型,表现为产量较高、品质优良。该研究结果可为参试新品系的合理评价和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新品系 主成分分析 GT双标图 聚类分析 产量 品质性状
下载PDF
用于航空相机像移补偿的三轴稳定平台设计与研究
7
作者 林洁琼 郭鑫 +1 位作者 谷岩 高明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0,共7页
航空相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载机的抖动干扰,拍摄过程中会产生像移,而像移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航空相机配备一套稳定平台系统是解决像移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稳定平台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将航空相机成像传感器与干扰隔离来稳定视轴... 航空相机在工作过程中,由于载机的抖动干扰,拍摄过程中会产生像移,而像移是影响图像质量的主要原因。为航空相机配备一套稳定平台系统是解决像移问题有效的解决办法,稳定平台系统的原理是通过将航空相机成像传感器与干扰隔离来稳定视轴。为了稳定视轴,实现推扫拍摄,这里设计了一种三轴稳定平台,对三轴稳定平台的姿态补偿方式和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像移对像质的影响,确定了轴系的旋转精度,推导了基于角速度的横滚轴、俯仰轴与航向轴框架交叉耦合的平台补偿方程。然后,根据轴系精度和运动补偿方程,设计并分析了三轴稳定平台结构,通过实验来验证视轴稳定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平台在载波干扰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相机 像质分析 像移补偿 视轴 稳定平台
下载PDF
不同杂交组合鸡蛋品质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蒋一秀 邹明阳 +6 位作者 薛倩 周成浩 张会永 殷建玫 夏树立 李国辉 韩威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3-118,共6页
试验旨在研究以芦花鸡H系作为亲本的杂交组合蛋品质的差异,为地方鸡种的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萧山鸡(X)、狼山鸡(L)、隐形白羽肉鸡(Y)、来航鸡(H),分别与芦花鸡H系(B)进行正反杂交(F1代),共7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B、L),每... 试验旨在研究以芦花鸡H系作为亲本的杂交组合蛋品质的差异,为地方鸡种的利用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萧山鸡(X)、狼山鸡(L)、隐形白羽肉鸡(Y)、来航鸡(H),分别与芦花鸡H系(B)进行正反杂交(F1代),共7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B、L),每组15个重复。每个组合分别留取同期8 d的受精蛋F2代,孵化后在同一饲养条件和营养水平下饲养至43周龄,每个试验组分别收取30个鸡蛋测定蛋品质。结果显示:各试验组蛋重与对照组B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XB蛋黄重极显著高于对照组L(P<0.01);试验组BL、LB蛋黄比率与对照组B、L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及对照组蛋白高度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BX、BL、XB、YB蛋壳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L(P<0.01),与对照组B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BX、BL、BH、XB、YB蛋壳厚度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B和L(P<0.01);蛋黄色泽与蛋重、蛋黄重、蛋黄比率极显著相关(P<0.01),与蛋壳强度显著相关(P<0.05);主成分分析选取5个主成分,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2.852 0%,包含所有杂交组合蛋品质的基本信息。由此可见,芦花鸡H系在与其他地方品种或引进品种杂交时,可较好地保持地方品种蛋品质特性,在选育过程中是优良的亲本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花鸡H系 杂交组合 蛋品质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阿克鸡和武定鸡的蛋品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伟 和风 +4 位作者 黄丽鸽 韩春柳 范新阳 和胜 苗永旺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53,59,共10页
为了阐明云南省地方鸡品种阿克鸡、武定鸡的蛋品质特征,试验以43周龄海兰褐蛋鸡为对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阿克鸡组、武定鸡组、海兰褐蛋鸡组鸡蛋的蛋品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蛋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分析,以评定不同鸡种蛋品质的优劣。结果... 为了阐明云南省地方鸡品种阿克鸡、武定鸡的蛋品质特征,试验以43周龄海兰褐蛋鸡为对照,采用常规方法测定阿克鸡组、武定鸡组、海兰褐蛋鸡组鸡蛋的蛋品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蛋品质指标进行降维分析,以评定不同鸡种蛋品质的优劣。结果表明:海兰褐蛋鸡组蛋重(64.50 g)最大,显著高于武定鸡(54.97 g)组和阿克鸡(54.59 g)组(P<0.05);3组间蛋比重差异显著(P<0.05);武定鸡组和海兰褐蛋鸡组蛋壳厚度显著高于阿克鸡组(P<0.05);武定鸡组蛋壳强度显著高于阿克鸡组和海兰褐蛋鸡组(P<0.05);武定鸡组和阿克鸡组蛋形指数、蛋黄重、蛋黄比率、哈氏单位均显著高于海兰褐蛋鸡组(P<0.05)。3组间水分、粗脂肪和三酰甘油含量差异显著(P<0.05),粗灰分、钙、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海兰褐蛋鸡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阿克鸡组(P<0.05),武定鸡组与阿克鸡组和海兰褐蛋鸡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阿克鸡组总胆固醇含量显著低于武定鸡组(P<0.05),海兰褐蛋鸡组与武定鸡组和阿克鸡组比较均差异不显著(P>0.05)。蛋品质的各个指标均具有相关性,但不同鸡种的指标间相关性差异不同,阿克鸡、武定鸡和海兰褐蛋鸡的蛋重与其他指标均呈负相关,蛋壳厚度和蛋形指数也为负相关,但蛋白高度、哈氏单位、蛋黄比率、蛋壳强度、蛋黄重、蛋黄色泽、蛋形指数指标两两之间均为正相关。当特征值>1时有2个成分,此时主成分累计百分比达到88.566%;提取到的2个主成分的方程分别为:F1=-0.388 7×Z_(蛋重)+0.347 3×Z_(蛋壳强度)+0.291 8×Z_(蛋形指数)+0.400 9×Z_(蛋黄色泽)+0.155 9×Z_(蛋白高度)+0.449 7×Z_(蛋黄重)+0.430 2×Z_(蛋黄比率)+0.265 8×Z_(哈氏单位),F2=-0.168 9×Z_(蛋重)-0.081 9×Z_(蛋壳强度)-0.496 5×Z_(蛋形指数)-0.262 2×Z_(蛋黄色泽)+0.595 7×Z_(蛋白高度)-0.078 9×Z_(蛋黄重)+0.030 1×Z_(蛋黄比率)+0.536 0×Z_(哈氏单位);综合评分计算公式为:F_(综合得分)=0.600 3×F1+0.285 3×F2。根据蛋品质的综合得分,3个品种鸡的蛋品质表现为武定鸡>阿克鸡>海兰褐蛋鸡。说明阿克鸡、武定鸡的蛋品质均优于海兰褐蛋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鸡 武定鸡 海兰褐蛋鸡 蛋品质 相关性检验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中国樱桃不同品种(优系)果实品质分析
10
作者 陈丽娟 王东 +2 位作者 李洪雯 刘佳 张国薇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4-523,共10页
对中国樱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有利于选育适合区域发展的樱桃品种,为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取相同栽培条件下30个不同品种(优系)的中国樱桃果实进行内、外品质分析。结果表... 对中国樱桃果实品质进行分析,有利于选育适合区域发展的樱桃品种,为中国樱桃种质资源的保护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结合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选取相同栽培条件下30个不同品种(优系)的中国樱桃果实进行内、外品质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栽培条件下,不同品种(优系)的中国樱桃果实品质存在显著差异,综合性状评价得分排名依次为C78、C6、C14、C34和C32,C20(贵州玛瑙红)这一品种在各地栽培均表现优异,本次综合评价排名为11。9个果实内在品质指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系数为11.27%~36.32%。果实品质指标间存在相关系数,其中12项在0.01水平下极显著相关,17项在0.05水平下显著相关。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7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8.196%,能够反映数量性状的基本特征。欧氏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0个不同的中国樱桃品种(优系)初步聚为4大类。该研究得到的果实品质分析结果可以初步探索中国樱桃资源的遗传变异图谱,同时也可以作为新品种选育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樱桃 不同品种(优系) 品质分析 主成分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8个人参果品种(系)的果实品质评价
11
作者 张子琛 王玉英 +3 位作者 张晚秋 伍全会 黄兴龙 张青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4-532,共9页
对石林县现有栽培人参果的不同品种(系)开展果实品质检测与评价分析,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以石林县大田栽培的大圆果、圆果1号、圆果2号、圆果3号、石优1号、石优2号、石优3号和瑞玉8个主栽的人参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可溶... 对石林县现有栽培人参果的不同品种(系)开展果实品质检测与评价分析,为人参果产业发展提供指导依据。以石林县大田栽培的大圆果、圆果1号、圆果2号、圆果3号、石优1号、石优2号、石优3号和瑞玉8个主栽的人参果品种(系)为试材,测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维生素C、纤维素和氨基酸7项果实品质指标,并对各项品质指标进行多重比较、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果实品质指标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圆果2号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大圆果和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石优2号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石优1号和瑞玉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大圆果含量最低;石优3号维生素C含量最高,圆果3号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粗纤维含量最高,石优1号的含量最低;圆果2号的微量元素含量最高,圆果3号的含量最低;大圆果的氨基酸含量最高,石优2号的氨基酸含量最低。果实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系)的各品质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其中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彼此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果实品质指标主成分分析提取了前3个主成分且累积贡献率达到83.955%,能够反映原品质指标的大部分信息。以提取主成分总的特征值之和中各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所占的比例作为权重,最终建立综合评价体系对8个不同品种(系)的人参果进行综合评价。综上,供试8个人参果品种(系)均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其中圆果2号综合品质最好,可优选作为主栽品种或新种质创制的亲本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果 不同品种(系)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淮北1/3焦煤与不同地域同类炼焦煤的差异性研究
12
作者 孟庆勇 凌强 +2 位作者 张伟 雷昭 崔平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 CAS 2024年第6期72-75,83,共5页
选取4种淮北典型1/3焦煤和4种不同地域同类1/3焦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煤样官能团结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淮北1/3焦煤煤样总体挥发分和硫分相对较低,灰分偏高,而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相对较低,碱金属... 选取4种淮北典型1/3焦煤和4种不同地域同类1/3焦煤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煤样官能团结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质的差异。结果表明,4种淮北1/3焦煤煤样总体挥发分和硫分相对较低,灰分偏高,而灰成分中矿物质催化指数MCI相对较低,碱金属含量低;其中,许疃、杨柳和孙疃1/3焦煤的活惰比、b值和Y值相对较高,且煤样软化温度低,软固区间温度宽,最大流动度高于其它煤样,表明煤样胶质体的流动性和热稳定性较好,可以替代部分优质肥煤使用。与印尼1/3焦煤相比,国内7种1/3焦煤整体的芳香缩合度较高,变质程度高,煤中SiO_(2)含量较高,其中淮北煤样中的杨柳、孙疃1/3焦煤的羟基含量高,而芦岭、许疃1/3焦煤的SiO_(2)含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北1/3焦煤 煤质分析 塑性指标 官能团 灰成分
下载PDF
光电离质谱法在典型固体燃料热解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13
作者 沈洋 崔存浩 +4 位作者 刘浩然 任海荣 蔡江淮 周忠岳 齐飞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21-944,共24页
通过热解将固体燃料在热化学上转化为运输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是实现固体燃料高效利用的最为切实可行和兼顾经济性的途径之一。由于热解反应产物的复杂性,对固体燃料热解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全面阐明对于理解热解反应机... 通过热解将固体燃料在热化学上转化为运输燃料和增值化学品是实现固体燃料高效利用的最为切实可行和兼顾经济性的途径之一。由于热解反应产物的复杂性,对固体燃料热解的中间产物和最终产物在分子水平上进行全面阐明对于理解热解反应机理至关重要,同时对提高热解过程的可持续性具有积极意义。光电离质谱(PIMS)技术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高度通用的过程分析技术,通过对热解气相产物中的离子进行实时检测和分析,为热解提供了实时的信息。为此,本工作综述了近年来PIMS技术在固体燃料(包括煤、生物质和固体推进剂)热解领域的应用,并对不同实验和模型的进展进行了概述。这些进展相互促进,有助于学者加深对热解固体燃料复杂过程的理解,并为未来深入研究热解机理提供有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 光电离质谱法 煤炭 生物质能 固体推进剂 在线分析
下载PDF
基于聚类算法的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
14
作者 谈鹏菲 顾承串 +2 位作者 詹润 吴基文 顾佳一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6-75,共10页
为了快速、准确评价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的等级,达到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动力用煤资源的目的,基于淮南煤田钻孔煤质大数据库,选取8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将煤的发热量、灰分、硫分、挥发分、软化温度和哈氏可磨性作为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的... 为了快速、准确评价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的等级,达到合理开发利用优质动力用煤资源的目的,基于淮南煤田钻孔煤质大数据库,选取8煤层作为研究对象,将煤的发热量、灰分、硫分、挥发分、软化温度和哈氏可磨性作为动力用煤资源质量评价的基础指标。基于GIS平台,利用ISODATA算法对研究区动力用煤资源进行聚类,深入挖掘煤质数据信息。结合熵权法确定出每一簇类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综合指数法实现动力用煤资源优劣等级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8煤层动力用煤资源聚类可分为三类,第二簇类动力用煤资源质量最好,其次为第三簇类,第一簇类质量相对较差。其中,第二簇类中优质煤占比最多,第三簇类以中质煤为主,第一簇类则以中质煤、低质煤为主。这为今后淮南煤田动力用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并拓展了煤田煤质数据库的利用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用煤 聚类分析 煤炭质量评价 综合指数法 淮南煤田
下载PDF
基于改进自适应增强算法的混煤发热量预测方法
15
作者 祁浩浩 茅大钧 陈思勤 《电力科学与工程》 2024年第6期69-78,共10页
为解决传统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模型在煤炭发热量预测方面精度不足和适用性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增强算法(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的煤发热量的预测模型。将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为解决传统多元线性回归(Multivariate linear regression,MLR)模型在煤炭发热量预测方面精度不足和适用性有限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增强算法(Adaptive boosting,Adaboost)的煤发热量的预测模型。将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作为Adaboost的基学习器,以提高模型在工业煤质分析中的发热量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研究基于某电厂1万组入炉煤的工业分析数据,选取水分、挥发分、灰分和固定碳作为模型输入,建立煤炭低位发热量的预测模型。通过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及其他非线性模型比较,模型展现出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更好的泛化能力。大样本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本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0.5417%,均方根误差为0.1304 MJ/kg,拟合度(R^(2))达到0.9799,其在煤炭发热量预测方面优于其他模型。此外,200组真实的混煤工业分析数据的模拟验证,进一步确认了本模型较优的泛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工业分析 煤发热量 多元线性回归 RF-Adaboost模型 基学习器
下载PDF
PGNAA多元素在线检测技术在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宋青锋 赵龙 李海柱 《选煤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92-98,共7页
煤质在线检测技术可对煤中矿物元素进行直接检测,为煤炭洗选生产实现灰分自动回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文章在介绍并对比了用于煤质在线检测的X荧光分析(XRF)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和瞬发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技术的基础上... 煤质在线检测技术可对煤中矿物元素进行直接检测,为煤炭洗选生产实现灰分自动回控提供关键数据支撑。文章在介绍并对比了用于煤质在线检测的X荧光分析(XRF)技术、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和瞬发射线中子活化分析(PGNAA)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PGNAA多元素在线检测技术的原理、检测设备的组成,重点介绍了PGNAA技术在矿并型选煤厂和中央型选煤厂的应用情况,并对PGNAA在线检测设备得到的煤质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化验结果进行了对比。PGNAA在线检测设备在矿井型选煤厂和中央型选煤厂的应用表明:在不同的生产条件和产品需求下,PGNAA在线检测设备对灰分检测的标准偏差能够控制在0.15%以内,相关系数在0.91以上;对全硫检测的标准偏差为0.032%,相关系数达到0.995;对煤中Fe203含量检测的标准偏差仅为0.025%,相关系数为0.950;可见PGNAA多元素在线检测技术对于灰分、全硫、Fe2O3含量的检测结果与实验室化验结果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随着选煤厂智能化建设的深入,对煤质在线检测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PGNAA多元素在线检测技术以其高精度、强适用性等特点,将在原煤均质、分选控制、精准配煤、商品煤出厂快速检测等方面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质在线检测 PGNAA多元素在线检测技术 煤质指标 标准偏差 相关系数
下载PDF
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淋水巷道稳定性分析
17
作者 魏启明 王虎 +3 位作者 胡亚军 杨宗泉 张海龙 刘玉德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8期47-51,共5页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淋水巷道稳定性,以石槽村矿220605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测试,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开展淋水顶板巷道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淋水巷道顶板黏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以... 为研究近距离煤层采空区下淋水巷道稳定性,以石槽村矿220605工作面运输巷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测试,现场监测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方法,开展淋水顶板巷道稳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淋水巷道顶板黏土矿物中富含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以及绿泥石,遇水后会迅速膨胀并逐渐流变破碎,从而导致围岩滑移。(2)水软化岩石初期,其峰值强度显著减小,且在破坏前、后表现出波浪式的承载特性。顶板岩石含水率从干燥增长至近饱和状态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内摩擦角、黏聚力分别减小88.56%、62.45%、33.81%和58.54%。(3)水作用下的巷道塑性破坏主要为剪切破坏;随着围岩含水率的增大,顶底板塑性破坏范围变化不大,但顶板在水软化效应的承压能力不断削弱,两帮间接承压力明显提升,塑性破坏范围变化趋势为先线性增大而后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距离煤层 淋水顶板 矿物成分 水质分析 监测与模拟反演
下载PDF
煤质煤量全面在线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
18
作者 王洪磊 郭鑫 +1 位作者 张亦凡 张俊升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9-237,共19页
当前,煤矿智能化正在向着中高级阶段迈进,煤炭工业数智化转型迫切需要实时掌握煤质煤量全面信息,因此,开展了煤质煤量全面在线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综述研究。在分析煤质煤量检测技术工业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以激光诱导击... 当前,煤矿智能化正在向着中高级阶段迈进,煤炭工业数智化转型迫切需要实时掌握煤质煤量全面信息,因此,开展了煤质煤量全面在线检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进展综述研究。在分析煤质煤量检测技术工业应用需求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以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IBS)及其与其他光谱联合的多光谱联用技术为代表的光谱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研究进展与工业应用情况和以图像分析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煤质煤量检测方法。然后,基于不同技术的工业应用情况进行问题梳理,分析实时煤质煤量在线检测技术在工业应用中的技术局限性,包括:基于技术原理的探测精度问题;由复杂环境因素引用的设备稳定性问题;基于大量数据处理的算法分析问题;煤炭全产业链应用的技术适用与灵活性问题。最后,对未来煤质煤量全面分析及在线检测技术提出4点发展建议:结合地质条件的煤质在线检测技术研究;工业化多光谱联用技术研究;光谱学与图像分析技术联用煤质煤量全面分析技术研究;智能化在煤质煤量实时检测的深入应用研究。智能化煤质煤量全面分析及在线检测装备研发需多学科共同努力,基于煤岩学、光谱学、仪器仪表工程、数据处理和模式识别、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多学科科学技术,建立工业应用场景-煤质煤量参数-实际应用指导数据库,是实现智能化煤质煤量在线检测,掌握和预测全面煤质煤量信息的重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智能化 煤质 煤流量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分析法 图像分析与机器视觉
下载PDF
煤炭设计院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9
作者 吴崇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31,共6页
为提高煤炭设计院成果质量与质量管理能力,以Z煤炭设计院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设计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项目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及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4M1E方法,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分析影响设计质量的指标因素,用层... 为提高煤炭设计院成果质量与质量管理能力,以Z煤炭设计院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影响设计成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项目质量管理理论、方法及相关标准、规范为依据,结合4M1E方法,从人、机器、材料、方法、环境分析影响设计质量的指标因素,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层次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基于4M1E方法和层次分析法所构建的煤炭设计院设计质量管理评价体系,能实现为科学有效地控制设计过程和提升设计质量提供关键路径。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设计质量优化的对策和建议,包括加强设计团队管理、技术建设,加强信息化管理及硬件配套,加强设计质量过程管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设计院 质量管理 层次分析法 4M1E
下载PDF
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及在煤质检测中的应用
20
作者 马克富 龚婉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18-224,共7页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无源检测技术以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分析元素范围广等优异特性,在检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XRF的研究现状,对XRF技术的发展进程、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仪器构成与分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明晰了XRF特征X射线... X射线荧光光谱法(XRF)无源检测技术以分析速度快、非破坏性、分析元素范围广等优异特性,在检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基于XRF的研究现状,对XRF技术的发展进程、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仪器构成与分类等进行了详细阐述,明晰了XRF特征X射线产生机理与分析原理,以及定性分析、半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特点,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XRF光谱仪的原理、组成、技术特性及应用领域。分析了XRF在煤质检测中的发展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压片法与熔片法两种方法处理样品,应用XRF光谱仪分析煤灰中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可得到较好的结果精密度、准确度;XRF在线分析技术受分析原理、数据模型、环境因素等限制与影响,当前主要用于对检测结果准确度要求不高的煤矿、选煤厂生产原煤、产品的质量控制,以及煤矸石识别。针对在煤质检测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从原理分析、基体效应、仪器设备及操作安全四方面剖析了现阶段XRF在煤质检测应用中的技术局限性;结合XRF的优势与不足,指出XRF应与其他光谱或图像技术联用拓宽煤质可测指标范围,通过“数智”结合提高煤质在线检测或离线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助力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实现智慧工业与“双碳”目标,提供坚实的分析测试技术与硬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荧光光谱法 无源检测 煤质检测 在线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